精英家教網 > 高中化學 > 題目詳情
7.某液態(tài)有機物X,其相對分子質量小于120,11.8g該有機物在20L氧氣中完全燃燒后的產物只有二氧化碳和水,燃燒后氣體通過濃硫酸,測得氣體體積為17.76L,再通過堿石灰后,體積又減小11.2L(氣體體積均折算成標準狀況),在濃硫酸作用下,1mol有機物X失去1mol水生成有機物Y,Y為環(huán)狀結構且無支鏈.
(1)求X的相對分子質量;
(2)寫出X的結構簡式;
(3)寫出Y的結構簡式.

分析 (1)通過堿石灰減小的11.2L氣體為CO2,n(CO2)=$\frac{11.2L}{22.4L/mol}$=0.5mol,有機物X燃燒后剩余氧氣的體積為:V(O2)=17.76 L-11.2 L=6.56 L,11.8g該有機物完全燃燒消耗氧氣的物質的量為:$\frac{20L-6.56L}{22.4L/mol}$=0.6mol,
11.8g有機物燃燒產生了0.5 mol CO2,該有機物中含有0.5molC元素,0.5molC完全燃燒消耗0.5molO2,剩余的0.1molO2被0.4molH元素消耗,該有機物可暫寫為C0.5H0.4(H2O)x,18g/mol×x mol=11.8g-12g/mol×0.5mol-1g/mol×0.4mol,據此計算出x,然后結合相對分子質量小于120確定其分子式;
(2)在濃硫酸作用下,1mol有機物X失去1mol水生成有機物Y,Y為環(huán)狀結構且無支鏈,該反應為酯化反應,說明X分子中含有羧基和羥基,且無支鏈,據此確定X的結構簡式;
(3)結合酯化反應原理及X的結構簡式確定Y的結構簡式.

解答 解:(1)通過堿石灰后氣體體積減小的11.2L為CO2,n(CO2)=$\frac{11.2L}{22.4L/mol}$=0.5mol,有機物X燃燒后剩余氧氣的體積為:V(O2)=17.76 L-11.2 L=6.56 L,消耗氧氣的物質的量為:$\frac{20L-6.56L}{22.4L/mol}$=0.6mol,
11.8g有機物燃燒產生了0.5 mol CO2,該有機物中含有0.5molC元素,0.5molC完全燃燒消耗0.5molO2,剩余的0.1molO2被0.4molH元素消耗,該有機物可暫寫為C0.5H0.4(H2O)x,18g/mol×x mol=11.8g-12g/mol×0.5mol-1g/mol×0.4mol,解得:x=0.3mol,
該有機物可以表示為:C0.5H0.4(H2O)0.3.整理該分子式可得:C5H10O3,其相對分子質量為118<120,符合題意,
答:X的相對分子質量為118;
(2)在濃硫酸作用下,1mol有機物X失去1mol水生成有機物Y,Y為環(huán)狀結構且無支鏈,說明該有機物在濃硫酸作用下脫水形成環(huán)狀物內酯,應既有羧基,又有羥基,其結構簡式為:HOCH2CH2CH2CH2COOH,
答:該有機物的結構簡式為HOCH2CH2CH2CH2COOH;
(3)在濃硫酸作用下,1mol有機物HOCH2CH2CH2CH2COOH失去1mol水生成有機物Y,Y的結構簡式為:,
答:Y的結構簡式為

點評 本題考查有機物分子式、結構簡式的確定,題目難度中等,正確確定X的分子式為解答關鍵,注意掌握常見有機物組成、結構與性質,試題培養(yǎng)了學生的分析能力及化學計算能力.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7.已知熱化學方程式S(s)+O2(g)═SO2(g)△H=-297.23kJ•mol-1,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①S(g)+O2(g)═SO2(g)△H=-Q kJ•mol-1,Q值大于297.23kJ•mol-1、赟(g)+O2(g)═SO2(g)△H=-Q kJ•mol-1,Q值小于297.23kJ•mol-1、1mol SO2的鍵能總和大于1mol S與1mol O2的鍵能總和、1mol SO2的鍵能總和小于1mol S與1mol O2的鍵能總和.
A.①③B.②④C.①④D.③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8.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容量瓶和分液漏斗使用前必須要檢漏、干燥
B.可以用酒精萃取溶解在水中的碘
C.新制氯水應保存在棕色細口瓶中
D.某溶液焰色反應呈黃色,說明溶液中含有Na+,不含K+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實驗題

15.某研究性學習小組查閱資料收集到如下信息:鐵鹽能蝕刻銀而用來制作液晶顯示器的銀線路板.他們對蝕刻銀的過程進行了探究.
【實驗1】制備銀鏡:
(1)ⅰ.配制銀氨溶液,需要的試劑是AgNO3溶液、稀氨水.并取等量銀氨溶液于多支試管中.
ⅱ.向銀氨溶液中加入等量的葡萄糖溶液,水浴加熱.產生銀鏡,洗凈,備用.
【實驗2】溶解銀鏡:分別向兩支試管中加入5mL Fe(NO33、Fe2(SO43溶液.
編號ab
試劑0.1mol/L Fe(NO330.05mol/L Fe2(SO43
現(xiàn)象銀鏡消失較快;
溶液黃色略變淺;
產生少許白色沉淀
銀鏡消失較慢;
溶液黃色明顯變淺;
產生較多白色沉淀
(2)選用Fe2(SO43溶液的濃度為0.05mol/L,目的是保證c(Fe3+)相等.
(3)從a、b中均檢出了Fe2+,說明Fe3+具有氧化性.a中Fe3+氧化Ag的離子方程式
是Fe3++Ag═Fe2++Ag+
(4)確認b中沉淀為Ag2SO4(微溶),檢驗Ag2SO4固體中SO42-的方法是取少量Ag2SO4固體于試管中,加入適量蒸餾水,振蕩、靜置,取上層清液,滴加Ba(NO32溶液,出現(xiàn)白色沉淀.
(5)推測在a中的酸性條件下NO3-氧化了銀,證據是a中溶液黃色略變淺,b中溶液黃色明顯變淺.通過如下實驗驗證了推測是合理的:
。疁ypH:測定實驗a中所用Fe(NO33溶液的pH=2;
ⅱ.配制溶液:配制pH=2,c(NO3-)=0.3mol/L的溶液.取5mL此溶液加入有銀鏡的試管,現(xiàn)象是銀鏡消失,溶液顏色無明顯變化.
請將步驟ⅱ補充完整.
(6)分析a中白色沉淀的成分,提出假設.
假設1:Fe(OH)2; 假設2:AgNO2; 假設3:…
①設計實驗方案驗證假設1:取少量沉淀置于空氣中,未變色.假設1不成立.
②設計實驗方案驗證假設2(已知:亞硝酸鹽能與酸化的KI溶液反應).
實驗方案預期現(xiàn)象和結論
【實驗結論與討論】鐵鹽能蝕刻銀;NO3-能提高鐵鹽的蝕刻能力.推測硝酸鐵溶液如果保持足夠的酸性,可以避免產生沉淀.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2.綠礬(FeSO4•7H2O)可作還原劑、著色劑、制藥等,在不同溫度下易分解得到各種鐵的氧化物和硫的氧化物.已知SO3是一種無色晶體,熔點16.8℃,沸點44.8℃,氧化性及脫水性較濃硫酸強,能漂白某些有機染料,如品紅等.回答下列問題:

(1)甲組同學按照圖1所示的裝置,通過實驗檢驗綠礬的分解產物.裝置B中可觀察到的現(xiàn)象是品紅溶液褪色,甲組由此得出綠礬的分解產物中含有SO2.裝置C的作用是吸收尾氣,防止SO2(SO3)等氣體擴散到空氣中污染環(huán)境.
(2)乙組同學認為甲組同學的實驗結論不嚴謹,認為需要補做實驗.對甲組同學做完實驗的B裝置的試管加熱,發(fā)現(xiàn)褪色的品紅溶液未恢復紅色,則可證明綠礬分解的產物中BC(填字母).
A.不含SO2       B.可能含SO2     C.一定含有SO3
(3)丙組同學查閱資料發(fā)現(xiàn)綠礬受熱分解還可能有O2放出,為此,丙組同學選用甲組同學的部分裝置和圖2部分裝置設計出了一套檢驗綠礬分解所得氣態(tài)產物的裝置:
①丙組同學的實驗裝置中,依次連接的合理順序為AFGBDH.
②能證明綠礬分解產物中有O2的檢驗方法是把H中的導管移出水面,撤走酒精燈,用姆指堵住試管口,取出試管,立即把帶火星的木條伸入試管口內,木條復燃,證明試管中收集的氣體是氧氣.
(4)為證明綠礬分解產物中含有三價鐵的操作及現(xiàn)象取少量分解產物于試管中,加入足量稀鹽酸溶解,再滴加幾滴KSCN溶液,溶液變紅色,說明有三價鐵.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2.現(xiàn)將2molA和1molB加入2L密閉容器中發(fā)生反應:2A(g)+B(g)?2C(g),分別在Tl和T2時測得生成物C的物質的量隨時間變化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T1<T2
B.該反應在溫度為T1時達到平衡時,容器中A與C的物質的量濃度相等
C.溫度為T2時,2s內B的平均速率為0.3mol•L-1•s-l
D.溫度為T1時,達平衡時反應物A的轉化率為6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9.NH3可用于制造硝酸、純堿等,還可用于煙氣脫硝、脫硫.
(1)利用氧水吸收煙氣中的二氧化硫,其相關反應的主要熱化學方程式如下:
SO2(g)+NH3•H2O(aq)═NH4HSO3(aq)△H1=a kJ•mol-1
NH3•H2O(aq)+NH4HSO3(aq)═(NH42SO3(aq)+H2O(l)△H2=b kJ•mol-1
2(NH42SO3(aq)+O2(g)═2(NH42SO4(aq)△H3=c kJ•mol-1
①反應2SO2(g)+4NH3•H2O(aq)+O2(g)═2(NH42SO4(aq)+2H2O(l)的△H=2a+2b+ckJ•mol-1
②空氣氧化(NH42SO3的速率隨溫度的變化如圖1所示,則空氣氧化(NH42SO3的適宜溫度為60℃.
③合成氨用的氫氣是以甲烷為原料制得:CH4(g)+H2O(g)?CO(g)+3H2(g).而混有的CO對合成氨的催化劑有毒害作用,常用乙酸二氨合銅(Ⅰ)溶液來吸收原料氣中CO,其反應原理為:
[Cu(NH32CH3COO](l)+CO(g)+NH3(g)?[Cu(NH33]CH3COO•CO(l);△H<0.
吸收CO后的乙酸二氨合銅(I)溶液經過適當處理后又可再生,恢復其吸收CO的能力以供循環(huán)使用,再生的適宜條件是B.(填字母)
A.高溫、高壓      B.高溫、低壓      C.低溫、低壓      D.低溫、高壓
(2)NH3催化氧化可制備硝酸.4NH3(g)+5O2(g)═4NO(g)+6H2O(g)生成的NO被O2氧化為NO2.其他條件不變時,NO的氧化率與溫度、壓強的關系如圖2所示.則p1>p2(填“>”、“<”或“=”);溫度高于800℃時,α(NO)幾乎為0的原因是溫度高于800℃時,NO2幾乎完全分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填空題

16.根據所學知識,回答下列問題:
(1)元素周期表1~20號元素中,金屬性最強的元素是K(填元素符號,下同);屬于稀有氣體的是He、Ne、Ar;非金屬性最強的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第二周期第ⅦA族.
(2)已知NO2和N2O4之間發(fā)生可逆反應:2NO2 (g) (紅棕色)?N2O4(g) (無色).將裝有NO2 和N2O4混合氣體的燒瓶浸入熱水中,觀察到的現(xiàn)象是氣體顏色加深或紅棕色加深,產生該現(xiàn)象的原因是存在平衡2NO2?N2O4,加熱,平衡發(fā)生逆向移動,NO2濃度增大,顏色變深.
(3)一定條件下,向2L恒容密閉容器中按體積比1:3充入4.48L(標準狀況)N2和H2的混合氣體,發(fā)生反應N2(g)+3H2(g)?2NH3(g),3min時反應達到平衡狀態(tài),測得c(N2)=0.02mol•L-1
①0~3min內,v (NH3)=0.003mol•L-1•min-1
②下列敘述可證明上述反應達到平衡狀態(tài)的是b、d(填序號).
a.v(H2)=3v(N2)、
b.容器內壓強保持不變
c.每消耗1mol N2,同時生成2mol NH3
d.N2、H2和NH3的物質的量濃度不再變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實驗題

12.下面是某同學測定化學反應速率并探究其影響因素的實驗.
Ⅰ.測定化學反應速率
該同學利用如圖裝置測定化學反應速率.
(已知:S2O32-+2H+=H2O+S↓+SO2↑)
(1)除如圖所示的實驗用品、儀器外,還需要的一件實驗儀器是秒表.
(2)若在2min時收集到224mL(已折算成標準狀況)氣體,可計算出該2min內H+的反應速率,而該測定值比實際值偏小,其原因是SO2會部分溶于水,導致所測得SO2體積偏小.
(3)試簡述測定該反應的化學反應速率的其他方法:測定一段時間內生成硫單質的質量或測定一定時間內溶液H+濃度的變化等(寫一種).
Ⅱ.為探討化學反應速率的影響因素,設計的實驗方案如表.(已知 I2+2S2O32-=S4O62-+2I-,其中Na2S2O3溶液均足量)
實驗序號體積V/mL時間/s
Na2S2O3溶液淀粉溶液碘水
10.02.04.00.0t1
8.02.04.02.0t2
6.02.04.0Vxt3
(4)該實驗進行的目的是探究反應物濃度(Na2S2O3)對化學反應速率的影響,淀粉溶液的作用是作為顯色劑,檢驗I2的存在,表中Vx=4.0 mL,通過比較t1、t2、t3大小,試推測該實驗結論:其他條件不變,反應物濃度越大,化學反應速率越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