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將濃度為0.1mol•L-1的氨水加水不斷稀釋,下列各量始終保持減小的是(  )
A.Kb(NH3•H2O)B.n(OH-C.$\frac{{c({N{H_3}•{H_2}O})}}{{c({O{H^-}})}}$D.$\frac{{c({O{H^-}})}}{{c({NH_4^+})}}$

分析 將濃度為0.1mol/L的氨水加水不斷稀釋,一水合氨的電離程度逐漸增大,則溶液中銨根離子、氫氧根離子的物質(zhì)的量增大,一水合氨的物質(zhì)的量減小,同一溶液中,則$\frac{c(N{H}_{3}•{H}_{2}O)}{c(O{H}^{-})}$的比值逐漸減小;溫度不變,一水合氨的電離平衡常數(shù)、水的離子積不變,由于稀釋過程中氫氧根離子濃度減小,則氫離子濃度增大,據(jù)此進行判斷.

解答 解:A.稀釋過程中溫度不變,則一水合氨的電離平衡常數(shù)不變,故A錯誤;
B.稀釋過程中一水合氨的電離程度增大,則溶液中氫氧根離子的物質(zhì)的量增大,故B錯誤;
C.稀釋過程中氫氧根離子的物質(zhì)的量增大,一水合氨的物質(zhì)的量減小,同一溶液中,則$\frac{c(N{H}_{3}•{H}_{2}O)}{c(O{H}^{-})}$的比值逐漸減小,故C正確;
D.稀釋過程中一水合氨電離出來的氫氧根離子和銨根離子濃度同比例減小,水的電離使氫氧根離子濃度減小幅度小于銨根離子,故D錯誤;
故選C.

點評 本題考查了弱電解質(zhì)的電離平衡及其影響,題目難度中等,明確影響電離平衡的因素為解答關(guān)鍵,易錯選項為D,注意稀釋過程中水的電離的影響,試題培養(yǎng)了學(xué)生的靈活應(yīng)用能力.

練習(xí)冊系列答案
相關(guān)習(xí)題

科目:高中化學(xu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3.1,4-二氧六環(huán)是一種常見的溶劑,它可以通過下列方法合成,則烴A為( 。
A烴類$\stackrel{Br_{2}}{→}$B$\stackrel{NaOH水溶液}{→}$C$→_{-H_{2}O}^{濃H_{2}SO_{4}}$
A.乙烯B.1-丁稀C.1,3-丁二烯D.乙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xu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4.0.5molNaOH的質(zhì)量是( 。
A.40B.20g/molC.20gD.40g/mo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xu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在強酸性溶液中,下列離子組能大量共存且溶液為無色透明的是( 。
A.Na+、K+、OH-、Cl-B.Cu2+、Cl-、SO42-、NO3-
C.Mg2+、Na+、SO42-、Cl-D.Ca2+、HCO3-、NO3-、K+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xu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8.以下物質(zhì):(1)甲烷(2)苯(3)聚乙烯(4)聚乙炔(5)2-丁炔(6)環(huán)己烷(7)鄰二甲苯(8)苯乙烯,既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又能使溴水因發(fā)生化學(xué)反應(yīng)而褪色的是( 。
A.(4)(5)(8)B.(1)(4)(5)(7)(8)C.(4)(5)(7)(8)D.(2)(3)(4)(5)(8)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xu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8.已知質(zhì)量分數(shù)為98%硫酸密度為1.84g/cm3,則質(zhì)量分數(shù)為49%的硫酸物質(zhì)的量濃度是( 。
A.9.2mol/LB.大于9.2mol/LC.小于9.2mol/LD.無法確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xu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5.藥物阿司匹林可由水楊酸制得,它們的結(jié)構(gòu)如圖所示,有關(guān)說法正確的( 。
A.服用阿司匹林,身體出現(xiàn)水楊酸不良反應(yīng)時,可靜脈注射NaHCO3溶液
B.阿司匹林的分子式為C9H10O4
C.1mol阿司匹林最多可消耗2molNaOH
D.水楊酸可以發(fā)生取代,加成,氧化,加聚反應(yīn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xué) 來源: 題型:計算題

16.將一定體積密度為1.84g/cm3、質(zhì)量分數(shù)為98%的濃硫酸稀釋成1 000mL、物質(zhì)的量濃度為2mol/L的稀硫酸.求:
(1)原濃硫酸的物質(zhì)的量濃度;
(2)原濃硫酸的體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xué) 來源: 題型:填空題

17.標準狀況下,CO2分子數(shù)為6.02×1023,CO2的物質(zhì)的量為1mol,CO2的質(zhì)量為44g,CO2的體積為22.4L.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xí)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