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cessing math: 75%
17.設NA表示阿伏加德羅常數(shù)的數(shù)值,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在常溫常壓下,2.24LSO2與O2混合氣體中所含氧原子數(shù)為0.2NA
B.50mL12mol/L鹽酸與足量MnO2共熱,轉移的電子數(shù)為0.3NA
C.氫氧燃料電池正極消耗22.4L(標準狀況)氣體時,電路中通過的電子數(shù)目為2NA
D.標準狀況下,20gD20分子中所含中子數(shù)為10NA

分析 A、常溫常壓下氣體摩爾體積大于22.4L/mol;
B、二氧化錳只能與濃鹽酸反應,和稀鹽酸不反應;
C、氫氧燃料電池中,正極上放電的是氧氣;
D、求出重水的物質的量,然后根據(jù)1mol重水中含10mol中子來分析.

解答 解:A、常溫常壓下氣體摩爾體積大于22.4L/mol,故2.24L混合氣體的物質的量小于0.1mol,則含有的氧原子的個數(shù)小于0.2NA個,故A錯誤;
B、二氧化錳只能與濃鹽酸反應,和稀鹽酸不反應,故鹽酸不能反應完全,則轉移的電子數(shù)小于0.3NA個,故B錯誤;
C、氫氧燃料電池中,正極上放電的是氧氣,故當正極上消耗22.4L氣體即1mol氧氣時,轉移4NA個電子,故C錯誤;
D、20g重水的物質的量為1mol,而1mol重水中含10mol中子,故含10NA個,故D正確.
故選D.

點評 本題考查了阿伏伽德羅常數(shù)的有關計算,熟練掌握公式的使用和物質的結構是解題關鍵,難度不大.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7.為了測定含氰廢水中CN-的含量,某化學小組利用如圖裝置進行實驗.關閉活塞a,將100ml含氰廢水與過量NaClO溶液置于裝置B的圓底燒瓶中充分反應,打開活塞b,滴入稀硫酸溶液,然后關閉活塞b.

已知裝置B中發(fā)生的主要反應為:CN-+ClO-=CNO-+Cl-
2CNO-+2H++3ClO-=N2↑+2CO2↑+3Cl-+H2O
副反應為:Cl-+ClO-+2H+=Cl2↑+H2O
(1)裝置D的作用是防止空氣中的CO2和水蒸氣進入C裝置.
(2)反應過程中,裝置C中的實驗現(xiàn)象為有白色沉淀生成,溶液的紅色逐漸褪色.
(3)待裝置B中反應結束后,打開活塞a,緩慢通入一段時間的空氣,目的是將反應產(chǎn)生的CO2全部排入C裝置并被Ba(OH)2完全吸收.
(4)反應結束后,裝置C中生成39.4mg沉淀,則廢水中C(CN-)=0.002mol.L-1
(5)對上述實驗裝置進行合理改進,可通過直接測量裝置C反應前后的質量變化,測定廢水中CN-
的含量.設計合理實驗方案在裝置B、C之間依次連接盛有CCl4、濃硫酸的洗氣瓶.
儀器自選.供選擇的試劑:濃硫酸、NaOH溶液、飽和食鹽水、飽和NaHCO3溶液、CCl4
(6)利用如圖2所示裝置可以除去廢水中的CN-.控制溶液PH為5.2--6.8時,CN-轉化為C2O42-和NH4+
 ①氣體a的化學式為H2
 ②陽極的電極反應式為2CN-+4H2O-2e-=C2O42-+2NH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8.下列有關性質的比較,不能用元素周期律解釋的是(  )
A.熱穩(wěn)定性H2O>H2SB.還原性Ⅰ->Br->Cl-
C.金屬性  K>NaD.酸性   HCl>HF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5.A、VA的某些單質及其化合物常用于制作太陽能電池、半導體材料等.
(1)基態(tài)時As原子核外的電子排布式為1s22s22p63s23p63d104s24p3(或[Ar]3d104s24p3).
(2)硒、溴與砷同周期,三種元素的第一電離能從大到小順序為Br>As>Se(用元素符號表示).
(3)氣態(tài)SeO3分子的立體結構為平面三角形,與SeO3互為等電子體的一種離子為CO32-或NO3-(填化學式).
(4)硼元素具有缺電子性,因而其化合物往往具有加和性.
①硼酸(H3BO3)是一元算酸,寫出硼酸在水溶液中的電離方程式H3BO3+H2O?[B(OH)4]-+H+
②硼酸(H3BO3)是一種具有片層結構的白色晶體,層內(nèi)的H3BO3分子間通過氫鍵相連(如圖1).含1mol H3BO3的晶體中有3mol氫鍵,6molσ鍵.H3BO3中B的原子雜化物類型為sp2

(5)硅的某種單質的晶胞如圖2所示.GaN晶體與該硅晶體相似.則GaN晶體中,每個Ga原子與4個N原子相連,與同一個Ga原子相連的N原子構成的空間結構為正四面體.若該硅晶體的密度為ρg.cm-3,阿伏伽德羅常數(shù)值為NA,則晶體中最近的兩個硅原子之間的距離為34\root{3}{\frac{224}{ρ{N}_{A}}}cm(用代數(shù)式表示即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2.下列實驗操作能達到實驗目的是( �。�
實驗操作實驗目的
A將潮濕的NH3通過盛有無水CaCl2的干燥管除去NH3中的水蒸氣
B往鐵和稀硝酸反應后的溶液中滴入KSCN溶液驗證溶液中是否含有Fe3+
C甲基橙作指示劑,用標準NaOH溶液滴定鹽酸至紅色測量鹽酸物質的量濃度
D向2ml0.2mol/L的AgNO3溶液中先后滴加0.2mol/L
的NaCl溶液、KBr溶液各5滴
確定AgCl、AgBr的Kap的相對大小
A.AB.BC.CD.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2.(1)已知X、Y、Z為第三周期元素,其原子的第一至第四電離能如下:
電離能/kJ•mol-1I1I2I3I4
X5781817274511578
Y7381451773310540
Z496456269129543
則X、Y、Z三種元素中原子半徑最小的是Al(填元素符號),三種元素中有兩種元素的最高價氧化物對應的水化物能相互反應,寫出反應的離子方程式:Al(OH)3+OH-=AlO2-+2H2O.
(2)A、B、C、D是周期表中前10號元素,它們的原子半徑依次減小.D能分別與A、B、C形成電子總數(shù)相等的分子M、N、W,且在M、N、W分子中,A、B、C 三原子都采取SP3雜化.
①N是一種易液化的氣體,請簡述其易液化的原因氨分子間存在氫鍵,分子間作用力大因而易液化.
②W分子的VSEPR模型的空間構型為四面體型.
③寫出AB-離子的電子式:[:C??N:]-
(3))E、F、G三元素的原子序數(shù)依次增大,三原子的核外的最外層電子排布均為4S1
①E、F、G三元素的元素符號分別為K、、Cr、Cu.
②F元素在其化合物中最高化合價為+6.
③G2+離子的核外電子排布式為1s22s22p63s23p63d9或[Ar]3d9.G2+和N分子形成的配離子的結構式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9.膦(PH3)又稱為磷化氫,在常溫下是一種無色有大蒜臭味的有毒氣體,沸點-89.7℃,易自燃,與空氣混合易爆炸,微溶于水.其制取原理類似于實驗室制氨氣,現(xiàn)用下圖裝置來制取磷化氫并驗證其性質.

實驗開始時,先從分液漏斗向盛有PH4I的圓底燒瓶中加入過量乙醚 無色液體,沸點34.5℃,微溶于水,不與Fe2(SO43反應,微熱數(shù)分鐘后再從分液漏斗向圓底燒瓶中加入一定量的濃NaOH溶液繼續(xù)加熱.在裝置C處用電熱器控制溫度在300℃左右,實驗過程中可觀察到:B裝置的試管中有白色蠟狀固體(P4)生成;D裝置的試管中Fe2(SO43溶液顏色由棕黃色變成淡綠色,同時也有白色蠟狀固體生成.請回答:
(1)按氣流方向連接裝置,從左到右的順序為:a→d→e→b→c→f
(2)用PH4I和燒堿反應制取PH3的化學方程式是PH4I+NaOH_PH3↑+NaI+H2O.
(3)實驗開始時,先向圓底燒瓶中加入乙醚并微熱數(shù)分鐘,其目的是將空氣排盡,以防止PH3在裝置中燃燒(或自燃)
(4)裝置C中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4PH3\frac{\underline{\;300℃\;}}{\;}P4+6H2;裝置D中反應的離子方程式是4PH3+12Fe3+=P4↓+12Fe2++12H+
(5)裝置B、D中的現(xiàn)象說明PH3具有的化學性質是BC(填字母序號).
A.堿性B.不穩(wěn)定性C.還原性D.酸性
(6)實驗時處理尾氣的方法是將尾氣點燃或通入到CuSO4溶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6.下列各組混合物中,可以用分液漏斗分離的是( �。�
A.溴苯和水B.溴乙烷和乙醇C.甘油和水D.溴苯和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7.若配制pH=10.00的NH3-NH4Cl緩沖溶液1L,已知用去15mol•L-1氨水3.5ml,問需加入NH4Cl多少克?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