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周期元素A、B、C、D、F原子序數(shù)依次增大.A是周期表中原子半徑最小的元素,B是形成化合物種類最多的元素,C是自然界含量最多的元素,D是同周期中金屬性最強的元素,F(xiàn)的負一價離子與C的某種氫化物分子含有相同的電子數(shù).
(1)A、C、D形成的化合物中含有的化學鍵類型為
 

(2)已知:①F-F→2F;△H=+a kJ?mol-1
②2A→A-A;△H=-b kJ?mol-1
③F+A→AF;△H=-c kJ?mol-1
寫出298K時,A2與F2反應的熱化學方程式
 

(3)在某溫度下、容積均為2L的三個密閉容器中,按不同方式投入反應物,保持恒溫恒容,使之發(fā)生反應:2A2(g)+BC(g)?X(g);△H=-aJ?mol-1(a>0,X為A、B、C三種元素組成的一種化合物).初始投料與各容器達到平衡時的有關數(shù)據(jù)如下:
容  器
初始投料2molA2、1molBC1molX4molA2、2molBC
平衡時n(X)0.5moln2n3
反應的能量變化放出Q1kJ吸收Q2kJ放出Q3kJ
體系的壓強P1P2P3
反應物的轉化率α1α2α3
①在該溫度下,假設容器甲從反應開始到平衡所需時間為4min,則A2的平均反應速率v( A2)=
 

②該溫度下,反應2A2(g)+BC(g)?X(g) 的平衡常數(shù)K值為
 

③三個容器中的反應分別達平衡時各組數(shù)據(jù)關系正確的是
 
(填序號).
A.α12=1  B.Q1+Q2=a       C.α3<α1
D.P3<2P1=2P2  E.n2<n3<1.0mol   F.Q3=2Q1
④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將甲容器的體系體積壓縮到1L,若在第8min達到新的平衡時A2的總轉化率為75%,請在如圖中畫出第5min 到新平衡時X的物質的量濃度的變化曲線.
考點:化學平衡的計算,用蓋斯定律進行有關反應熱的計算,物質的量或濃度隨時間的變化曲線
專題:化學平衡專題
分析:A是周期表中原子半徑最小的元素,即為H,B是形成化合物種類最多的元素,即為C,C是自然界含量最多的元素,即為O,D是同周期中金屬性最強的元素,即為Na,F(xiàn)的負一價離子與C的氫化物分子含有相同的電子數(shù),即為Cl.
(1)氫氧化鈉中的成鍵情況確定化學鍵組成;
(2)根據(jù)熱化學方程式的書寫方法結合蓋斯定律來計算;
(3)①根據(jù)v=
△c
△t
來計算化學反應速率;
②用三行式計算化學平衡常數(shù);
③根據(jù)等效平衡知識借助極限轉化思想來回答判斷;
④根已知條件求出甲醇在5min和8min時的物質的量濃度,然后再作圖即可.
解答: 解:A是周期表中原子半徑最小的元素,即為H,B是形成化合物種類最多的元素,即為C,C是自然界含量最多的元素,即為O,D是同周期中金屬性最強的元素,即為Na,F(xiàn)的負一價離子與C的氫化物分子含有相同的電子數(shù),
即為Cl.
(1)A、C、D形成的化合物中含有的化學鍵類型為:離子鍵、共價鍵,故答案為:離子鍵、共價鍵;
(2)已知①Cl-Cl→2Cl;△H=+a kJ?mol-1
②2H→H-H;△H=-b kJ?mol-1
③Cl+H→HCl;△H=-c kJ?mol-1
 所以H2(g)+Cl2(g)=2HCl(g)可以是①-②+③×2得到的,所以反應的焓變△H=-(2c-a-b)kJ/mol,故答案為:H2(g)+Cl2(g)=2HCl(g)△H=-(2c-a-b)kJ/mol;
(3)①2H2(g)+CO(g)?CH3OH(g);
初始量:2         1       0
變化量:1        0.5      0.5
平衡量:1       0.5        0.5
在該溫度下,A2的平均反應速率v( A2)=
1mol
2L
4min
=0.125 mol?L-1?min-1,故答案為:0.125 mol?L-1?min-1;
②該溫度下,反應2A2(g)+BC(g)?X(g) 的平衡常數(shù)K=
0.5
2
(
1
2
)2×
0.5
2
=4mol-2?L2,故答案為:4mol-2?L2
③A、投料2molH2、1molCO和1molCH4O建立的平衡是等效的,只是建立的方向不一樣,所以α12=1,故A正確;
B、料2molH2、1molCO和1molCH3OH建立的平衡是等效的,反應2H2(g)+CO(g)?CH3OH(g)是放熱的,放出的熱量應該是Q1+Q2=a,故B正確;
C、當氫氣和一氧化碳的投料增加一倍,則壓強會增大,導致化學平衡正向移動,移動的結果是反應物的轉化率增大,即α3>α1,故C錯誤;
D、投料2molH2、1molCO和1molCH3OH建立的平衡是等效的,所以P1=P2,當氫氣和一氧化碳的投料增加一倍,則壓強應是增大一倍,但是壓強增大,導致化學平衡正向移動,移動的結果是壓強比原來的2倍要小,即P3<2P1=2P2,故D正確;
E、當氫氣和一氧化碳的投料增加一倍,能量變化數(shù)值理論上也應該是原來的2倍,但是壓強引起化學平衡正向,而正向放熱,結果使得Q3>2Q1,故E錯誤.
選ABD.
④將甲容器的體系體積壓縮到1L,若在第8min 達到新的平衡時,
        2H2(g)+CO(g)?CH4O(g)
初始量:2        1        0
變化量:1.5      0.75      0.75
平衡量:0.5      0.25     0.75
所以達到平衡時,甲醇的物質的量濃度是0.75mol/L,在第5min時,由于體積減半,所以甲醇的濃度應該加倍,即為0.25mol/L×2=0.5mol/L,所以5-8min內,甲醇的物質的量濃度從0.5mol/L升高到0.75mol/L,如圖所示:







,故答案為:








點評:本題涉及化學平衡的建立、等效平衡以及化學平衡的有關計算等知識,屬于綜合知識的考查,難度大,要求學生具有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關于鈉原子和鈉離子,下列敘述的正確是( 。
A、它們的化學性質相似
B、它們電子層數(shù)相同
C、鈉原子半徑比鈉離子半徑小
D、鈉原子、鈉離子均為同一元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同分異構體指的是相同分子式不同分子結構的化合物,它描述的對象主體是化合物.同素異形體、同位素、同系物描述的對象主體依次為(  )
A、單質、原子、化合物
B、元素、單質、化合物
C、無機化合物、元素、有機化合物
D、原子核、原子、分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化學--選修3:物質結構與性質】
已知:A、B、C、D、E、F六種元素核電荷數(shù)依次增大,屬周期表中前四周期的元素.其中A原子核外有三個未成對電子;化合物B2E的晶體為離子晶體,E原子核外的M層中只有兩對成對電子;C元素是地殼中含量最高的金屬元素;D單質的熔點在同周期元素形成的單質中最高;F能形成紅色(或磚紅色)的F2O和黑色的FO兩種氧化物.
回答下列問題:
(1)F的原子的M層電子排布式為
 

(2)B、C、D的第一電離能由小到大的順序為
 
.(用元素符號表示)
(3)A的簡單氫化物分子極易溶于水,其主要原因是
 

(4)E的最高價氧化物分子的空間構型是
 
.其中心原子的雜化方式為
 

(5)F的高價離子與A的簡單氫化物形成的配離子,配位數(shù)為
 

(6)A、F形成某種化合物的晶胞結構如圖所示,則其化學式為
 
;(黑色球表示F原子),已知緊鄰的白球與黑球之間的距離為a cm,該晶胞的密度為
 
 g/cm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已知Ca(OH)2與Cl2反應的氧化產物與溫度有關,在一定量的石灰乳中通入足量的氯氣,二者恰好完全反應.生成Cl-、ClO-、ClO3-三種含氯元素的離子,其中ClO-、ClO3-兩種離子的物質的量(n)與反應時間(t)的曲線如圖所示.
(1)t1時,開始有ClO3-生成的原因是
 

(2)t2時,Ca(OH)2與Cl2發(fā)生反應的總的化學方程式為
 

(3)該石灰乳中含有Ca(OH)2的物質的量是
 
mol.
(4)若反應物的量不變,在某溫度下恰好完全反應時,氧化產物比值為
n(ClO-)
n(Cl
O
-
3
)
=a,則n(Cl-)=
 
mol(用含a的代數(shù)式來表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完成下列變化的化學方程式:
(1)氫硫酸在空氣中放置變渾濁:
 
;
(2)亞硫酸鈉在空氣中變質: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NA表示阿伏伽德羅常數(shù).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
A、25℃,pH=13的NaOH溶液中含有OH-的數(shù)目為0.1NA
B、分別為7.8g的Na2S和Na2O2中含有的陰離子數(shù)分別是0.1NA和0.2NA
C、常溫常壓下,22.4L CO2中含有的CO2分子數(shù)小于NA
D、1L 0.1mol/L的氨水含有0.1NA個NH3?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下列有關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
A、a mol/L的HCN溶液與b mol/L的NaOH溶液等體積混合,所得溶液中c(Na+)>c(CN-),則a一定小于b
B、常溫,CH3COONa溶液的pH=8,則c(Na+)-c(CH3COO-)=9.9×10-7mol/L
C、常溫下,0.1mol/L的某酸溶液中,若c(OH-)/c(H+)=1×10-8,則溶液中由水電離出的c(H+)=1×10-11mol/L
D、在0.1mol/L的Na2SO3溶液中加入少量NaOH固體,c(SO32-)與c(Na+)均增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A、B、C、D是短周期元素形成的四種氣體單質.E、F均為氣體,且F為紅棕色.有關的轉化關系如下圖所示(反應條件均已略去).請回答下列問題:
(1)反應③的離子方程式為
 

(2)Y和E在一定條件下可反應生成B和Z,這是一個具有實際意義的反應,可消除E對環(huán)境的污染,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并在方程式中用雙線橋標明電子轉移的方向和數(shù)目
(3)0.1mol/L的X溶液和0.1mol/L的Y溶液等體積混合,溶液呈
 
性;(填“酸”、“堿”或“中”) 原因是:
 
(用離子方程式說明)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