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SO2是一種有毒氣體,但可用于酒精的防腐劑,可以抵抗微生物的侵襲.甲同學用Na2SO4制備SO2,并驗證SO2的部分性質.設計了如下實驗步驟及裝置:
[實驗步驟]
Ⅰ.檢驗裝置的氣密性,加入試劑,丙按順序組裝儀器
II.關閉活塞a再打開旋塞b,分次加入酸M.
III.待試管B中充分反應后,打開活塞a,從長頸漏斗加入適量鹽酸.
打開活塞a前,C中溶液有少量固體生成,長導管口有氣泡.D中溶液有大量固體生成;當C中長導管口無氣泡后,D中液面上氣體逐漸變?yōu)闇\黃綠色.
回答下列問題:
(1)盛放酸M的儀器名稱是分液漏斗.
(2)查閱資料:①常溫常壓下,在1L水中大約最多能溶40L SO2,②H2SO3是中強酸.與亞硫酸鈉反應制SO2的酸A最好用d(填標號).
a.稀鹽酸     b.pH=1的硫酸    c.2mol/L的硝酸    d.12mol/L的硫酸
(3)實驗過程中,D中發(fā)生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Ba2++3ClO-+SO2+H2O=BaSO4↓+Cl-+2HClO、Cl-+ClO-+2H+=Cl2↑+H2O.
(4)實驗步驟III的目的是利用裝置A生成的二氧化碳氣體把殘留在裝置內的二氧化硫驅趕至D中充分吸收.
【問題探究】
(5)乙同學認為:
①甲同學的實驗步驟設計不嚴謹,所以裝置C中的少量固體可能是:亞硫酸鋇、硫酸鋇或亞硫酸鋇和硫酸鋇.為確定C中固體的成分,乙同學在不改變實驗裝置的條件下,只對實驗步驟加以改進便能準確判斷出裝置C中的固體的成份.乙同學對實驗步驟改進的具體操作是步驟Ⅰ后,打開活塞a,從長頸漏斗加入稀鹽酸利用生成的二氧化碳排凈裝置內的空氣,.
②甲同學的實驗裝置有明顯不足,你認為不足之處是缺尾氣吸收裝置.

分析 裝置中A是碳酸鈣滴入鹽酸生成二氧化碳的發(fā)生裝置,從長頸漏斗加入適量鹽酸生成二氧化碳是為了排凈裝置內生成的二氧化硫氣體進入裝置D吸收,裝置B為二氧化硫氣體發(fā)生裝置,亞硫酸鈉和濃硫酸反應生成,打開活塞a前,C中溶液有少量固體生成可能是生成的二氧化硫和空氣中氧氣在溶液中反應生成硫酸鋇沉淀,長導管口有氣泡.D中溶液有大量固體生成是次氯酸鋇溶液中次氯酸根離子具有強氧化性能氧化進入的二氧化硫生成硫酸,生成硫酸鋇沉淀,當C中長導管口無氣泡后,D中液面上氣體逐漸變?yōu)闇\黃綠色是因為次氯酸根離子、氯離子在酸溶液中發(fā)生歸中反應生成氯氣,
(1)盛放酸M的儀器名稱是分液漏斗;
(2)常溫常壓下,在1L水中大約最多能溶40L SO2,②H2SO3是中強酸利用強酸制備弱酸原理制備,稀溶液中會溶解二氧化硫,需要用濃度較大的硫酸;
(3)實驗過程中,D中發(fā)生反應是酸溶液中次氯酸根離子氧化二氧化硫生成硫酸,結合鋇離子形成白色沉淀硫酸鋇,過量的次氯酸根離子和反應生成的氯離子在酸溶液中發(fā)生歸中反應生成黃綠色氣體氯氣;
(4)實驗步驟III的目的是利用生成的二氧化碳吧生成的二氧化硫全部趕入裝置D中完全吸收;
(5)①先利用裝置A生成的二氧化碳把裝置內空氣趕凈再發(fā)生裝置B中的反應,可以準確判斷出裝置C中的固體的成份;
②不足之處是無尾氣吸收裝置.

解答 解:檢驗裝置的氣密性,加入試劑,并按順序組裝儀器,關閉活塞a再打開旋塞b,分次加入酸M為濃硫酸和亞硫酸鈉反應生成二氧化硫,待試管B中充分反應后,打開活塞a,從長頸漏斗加入適量鹽酸利用生成的二氧化碳排凈裝置內生成的二氧化硫氣體進入裝置D吸收,
裝置中A是碳酸鈣滴入鹽酸生成二氧化碳的發(fā)生裝置,從長頸漏斗加入適量鹽酸生成二氧化碳是為了排凈裝置內生成的二氧化硫氣體進入裝置D吸收,裝置B為二氧化硫氣體發(fā)生裝置,亞硫酸鈉和濃硫酸反應生成,打開活塞a前,C中溶液有少量固體生成可能是生成的二氧化硫和空氣中氧氣在溶液中反應生成硫酸鋇沉淀,長導管口有氣泡.D中溶液有大量固體生成是次氯酸鋇溶液中次氯酸根離子具有強氧化性能氧化進入的二氧化硫生成硫酸,生成硫酸鋇沉淀,當C中長導管口無氣泡后,D中液面上氣體逐漸變?yōu)闇\黃綠色是因為次氯酸根離子、氯離子在酸溶液中發(fā)生歸中反應生成氯氣,
(1)盛放酸M的儀器是加入液體發(fā)生反應的儀器,名稱是分液漏斗,故答案為:分液漏斗;
(2)查閱資料:①常溫常壓下,在1L水中大約最多能溶40L SO2,②H2SO3是中強酸.與亞硫酸鈉反應制SO2的酸A最好用濃硫酸,故選d,
故答案為:d;
(3)實驗過程中,D中發(fā)生反應是酸溶液中次氯酸根離子氧化二氧化硫生成硫酸,結合鋇離子形成白色沉淀硫酸鋇,過量的次氯酸根離子和反應生成的氯離子在酸溶液中發(fā)生歸中反應生成黃綠色氣體氯氣,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Ba2++3ClO-+SO2+H2O=BaSO4↓+Cl-+2HClO,Cl-+ClO-+2H+=Cl2↑+H2O,
故答案為:Ba2++3ClO-+SO2+H2O=BaSO4↓+Cl-+2HClO,Cl-+ClO-+2H+=Cl2↑+H2O;
(4)實驗步驟III的目的是利用裝置A中鹽酸和碳酸鈣發(fā)生反應生成的二氧化碳氣體把裝置B中生成的二氧化硫全部趕入裝置D中完全吸收,
故答案為:利用裝置A生成的二氧化碳氣體把殘留在裝置內的二氧化硫驅趕至D中充分吸收;
(5)①甲同學的實驗步驟設計不嚴謹,所以裝置C中的少量固體可能是:亞硫酸鋇、硫酸鋇或亞硫酸鋇和硫酸鋇.為確定C中固體的成分,乙同學在不改變實驗裝置的條件下,只對實驗步驟加以改進便能準確判斷出裝置C中的固體的成份.乙同學對實驗步驟改進的具體操作是:步驟Ⅰ后,打開活塞a,從長頸漏斗加入稀鹽酸利用生成的二氧化碳排凈裝置內的空氣,
故答案為:步驟Ⅰ后,打開活塞a,從長頸漏斗加入稀鹽酸利用生成的二氧化碳排凈裝置內的空氣;
②甲同學的實驗裝置有明顯不足,缺少尾氣吸收裝置,故答案為:缺尾氣吸收裝置.

點評 本題考查了裝置中儀器的作用、物質性質的實驗驗證和反應現(xiàn)象分析,主要是物質制備和物質性質的理解應用,掌握基礎是解題關鍵,題目難度中等.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0.下列敘述中正確的是( 。
A.25℃,Cu(OH)2 在水中的溶度積比其在 Cu(NO32 溶液中的大
B.一定溫度下,將 0.10 mol/L的氨水加水稀釋,溶液中各離子濃度均減小
C.H3PO2 屬于一元弱酸,則 H3PO2 與過量 NaOH 溶液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H3PO2+3OH?═PO23-+3H2O
D.常溫下,NaHS 溶液中:c(H+)+c(H2S)═c(S2-)+c(OH-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6.除去下列物質中所含少量雜質(括號內為雜質),所選用的試劑和分離方法能達到實驗目的是(  )
混合物試劑分離方法
A苯(苯酚)溴水過濾
B乙烷(乙烯)氫氣加熱
C乙酸乙酯(乙酸)NaOH溶液蒸餾
D淀粉(氯化鈉)蒸餾水滲析
A.AB.BC.CD.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3.X、Y、Z、R、W為前四周期元素且原子序數(shù)依次增大.X的單質與Y的單質在放電條件下反應產生大氣污染物,R基態(tài)原子的M能層上有3對成對電子,W核外有5個未成對電子.Y、Z分別形成氫化物Q和J,已知Q與J摩爾質量相等,Q的水溶液中加入少量WY2,立即產生大量氣泡.請回答下列問題:
(1)X的氫化物與R的氫化物相遇,生成物中存在的化學鍵類型有離子鍵、共價鍵.W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為第四周期第ⅦB族.
(2)XY3-離子的立體構型是平面三角形;ZY42-中的一個Y原子被Z替換后形成Z2Y32-,則Z2Y32-離子中心原子的雜化軌道類型為sp3雜化雜化.Z2Y32-在稀硫酸中的反應為S2O32-+2H+=S+SO2↑+H2O.
(3)已知:氫氣、Z的固態(tài)單質、氣態(tài)J的燃燒熱分別為285.8 kJ/mol、296.8 kJ/mol、562,.0 kJ/mol,則氣態(tài)J分解生成固態(tài)Z和氫氣的熱化學方程式為:H2S(g)═S(s)+H2(g)△H=+20.6 kJ/mol.
(4)在酸性溶液中,WY4-能被Q還原為W2+,該反應的離子方程式是2MnO4-+5H2O2+6H+═2Mn2++5O2↑+8H2O.
(5)第二周期中第一電離能介于Be與x元素之間的元素分別是C和O,與w同周期的最外層僅有一個未成對電子的原子分別是Cr和Cu,其中價電子數(shù)目最多的原子其電子排布圖為1s22s22p63s23p63d104s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推斷題

10.有A、B、C、D四種元素,A元素形成的-2價陰離子比氦原子的核外電子數(shù)多8個,B元素的一種氧化物為淡黃色固體,該固體放置在空氣中能生成A的單質,C為原子核內有12個中子的二價金屬,當2.4克C與足量熱水反應時,在標準狀況下放出氣體2.24L,D的M層上7個電子.
(1)寫出A,C 元素符號:AOCMg
(2)B的離子結構示意圖:      D在周期表的位置:第三周期VIIA族.
(3)比較D的氣態(tài)氫化物與H2S和HF的穩(wěn)定性:HF>HCl>H2S
(4)C與D兩元素最高價氧化物的水化物反應的離子方程式Mg(OH)2+2H+=Mg2++2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實驗題

20.某;瘜W學習小組,在學習了銅和濃硫酸的反應后,利用如圖所示的裝置探究足量的鋅與濃硫酸反應,設計并完成SO2的某些性質實驗.請回答:

(1)A裝置中,盛裝鋅片的儀器名稱是蒸餾燒瓶.
(2)請從甲、乙中選擇合適的裝置填入B、C中,并進行正確連接.a接3,c接2(用序號表示),乙的作用是防止倒吸.
(3)本實驗能證明濃硫酸具有強氧化性的實驗現(xiàn)象為C中品紅溶液褪色或D中氯水褪色.
(4)為驗證二氧化硫的還原性,取D中反應后的溶液分成三份,分別進行如下實驗:
方案工:向第一份溶液中加入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方案Ⅱ:向第二份溶液加入品紅溶液,紅色褪去
方案Ⅲ:向第三份溶液加入BaCl2溶液,產生白色沉淀
上述方案合理的是方案Ⅲ(填“I”、“Ⅱ”或“Ⅲ”);D中發(fā)生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Cl2+SO2+2H2O=4H++SO42-+2Cl-
(5)某學生觀察到:實驗開始,D、E中均有氣泡產生,隨后氣泡量減少,反應一段時間后,氣泡量又會明顯增加.請用化學方程式表示“反應一段時間后,氣泡量又會明顯增加”的原因Zn+H2SO4(。┄TZnSO4+H2↑.
(6)當E中溶液呈中性時,溶液中c(Na+)=c(HSO3-)+2c(SO32-)(用含硫微粒濃度表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7.Ni2+與丁二酮肟生成鮮紅色丁二酮肟鎳沉淀,該反應可用于檢驗Ni2+

(1)Ni2+基態(tài)核外電子排布式為1s22s22p63s23p63d8或[Ar]3d8
(2)1mol丁二酮肟分子中含有σ鍵的數(shù)目為15mol.
(3)丁二酮肟鎳分子中碳原子的雜化軌道類型為sp3和sp2
(4)Ni(CO)4是一種無色液體,沸點為43℃,熔點為-19.3℃.Ni(CO)4的晶體類型是分子晶體.
(5)與CO互為等電子體的二價陰離子為C22-,Ni(CO)4中Ni與CO的C原子形成配位鍵,不考慮空間構型,Ni(CO)4的結構可用示意圖表示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4.NOx的處理是當今環(huán)境保護的重要課題.
(1)氫氣催化還原法.發(fā)生的主要反應有
2NO(g)+4H2(g)+O2(g)=N2(g)+4H2O(g)△H=-1148kJ.mol-1
2H2(g)+O2(g)=2H2O(g)△H=-484kJ.mol-1
則2NO(g)+2H2(g)=N2(g)+2H2O(g)?H=-664kJ?mol-1
(2)堿液吸收法.以KMnO4作氧化劑,用NaOH溶液吸收時,NO被氧化為NO2-.反應中氧化劑與還原劑物質的量之比為1:1,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NO+MnO4-+2OH-=NO2-+MnO42-+H2O.將吸收液酸化后,所得HNO2可與尿素[CO(NH22]反應,生成兩種無害氣體,若處理過程中產生了3.36L(標準狀況)氣體,則轉移電子0.3mol.
(3)酸液吸收法.NO被氧化后,吸收生成NO3-和NO2-.將NO與空氣混合后通入HNO3溶液,測得尾氣中NOx體積分數(shù)隨$\frac{V(NO)}{V(空氣)}$[設a=$\frac{V(NO)}{V(空氣)}$]及硝酸濃度的變化關系如圖1所示.

 ①實驗測得,當a約為4:5時,尾氣中NOx體積分數(shù)較小,其原因是此時,n(NO):n(NO2)=1:1,吸收后生成HNO2或n(NO):n(O2)=4:1,吸收后生成HNO2;
 ②當a較小時,HNO3濃度增大至25%以上,尾氣中NOx體積分數(shù)增大的原因是如果硝酸的濃度太大,硝酸本身會分解出NOx,從而使排放的NOx比例升高.
③吸收液可用電解法進一步處理,其原理如圖2所示.陽極的電極反應式為NO2-+H2O-2e-=NO3-+2H+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5.下列物質結構圖中,●代表原子序數(shù)從1到10的元素的原子實(原子實是原子除去最外層電子后剩余的部分),小黑點代表除形成共價鍵外的其他最外層電子,短線代表共價鍵,如F2

(1)試寫出四種圖示所代表的化學式:ACH4,BHCN,CBF3,DCO(NH22
(2)將上述四種物質的液體呈細流流下,用帶靜電的玻璃棒靠近細流,細流發(fā)生偏轉的是B(填“A”“B”“C”“D”).
(3)B分子中有2個δ鍵,2個π鍵.
(4)C分子中,中心原子雜化類型sp2其分子空間構型是平面三角形.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