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什么是哈氣?冬天的時候,你張開大嘴沖著窗戶玻璃“哈~~~”,上面會出現(xiàn)一層霧,這就是哈氣.開車的時候,有時候車窗上也會產(chǎn)生一層哈氣,影響視線.
根據(jù)你所學的物理知識解決以下問題:
(1)哈氣是怎么產(chǎn)生的?
(2)什么時候最容易產(chǎn)生哈氣?
(3)談一談我們該怎么去處理哈氣?

分析 首先要根據(jù)生活經(jīng)驗確定題目中提到的白色的“哈氣”是什么;
知道物質(zhì)由氣態(tài)變?yōu)橐簯B(tài)叫液化,由液態(tài)變?yōu)闅鈶B(tài)叫汽化;
根據(jù)物態(tài)變化時的吸放熱特點,采取相應的措施.

解答 解:
(1)冬天,口中呼出的氣體中有大量溫度較高的水蒸氣,高溫水蒸氣遇到溫度低的車窗玻璃,放熱液化,在玻璃上面形成一層霧,這就是哈氣;
(2)水蒸氣遇冷才能凝結(jié)成水珠形成“哈氣”,所以在溫度低的環(huán)境下容易產(chǎn)生哈氣;
(3)司機采取的措施都是從抑制氣體液化的條件入手的.
在冬季,司機用暖風提高擋風玻璃的溫度,使水蒸氣不能在擋風玻璃上液化而形成“哈氣”;
在夏季下大雨時,車外溫度較低,關(guān)閉車窗后,車內(nèi)溫度較高,擋風玻璃的溫度較低,車內(nèi)水蒸氣在擋風玻璃上遇冷可以凝結(jié)形成“哈氣”,此時打開空調(diào)制冷,使車內(nèi)溫度低于擋風玻璃的溫度,車內(nèi)水蒸氣不能在擋風玻璃上液化,從而起到預防“哈氣”產(chǎn)生的作用.

點評 本題考查了生活中的常見物態(tài)變化現(xiàn)象,注重了物理知識和生活實際的聯(lián)系,是一道聯(lián)系實際的好題.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guān)習題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填空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8.我國自主制造的“蛟龍?zhí)枴陛d人潛水器,某次試潛順利完成了既定的下潛深度,當下潛到一定深度時,海水對“蛟龍?zhí)枴蓖鈿さ膲簭娺_5×107Pa.
(1)求“蛟龍?zhí)枴北敬蜗聺摰淖畲笊疃燃s為多少?(g取10N/kg,ρ海水=1×103kg/m3
(2)如果“蛟龍?zhí)枴睗撍饕粋觀測窗的面積約為0.03m2,則潛到最大深度時海水對該觀測窗的壓力約為多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填空題

15.某市科技館有機器人和參觀者下象棋的展臺.機器人取放棋子時用一根“手指”接觸棋子表面就可以實現(xiàn)(如圖),其奧秘是“手指”內(nèi)部有電磁鐵.
(1)機器人取放棋子是利用了電磁鐵的磁性有無(選填“磁性有無”或“磁極方向”)可以控制的特點;
(2)制作象棋棋子的材料應該是下列常見金屬材料中的A    
A.鐵   B.銅   C.鋁;
(3)這種棋子最好不要放置在潮濕的環(huán)境中保存,是因為棋子易生銹,影響使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2.根據(jù)下邊的四幅圖,在下面的空格處填上相應的內(nèi)容.

(1)甲圖:閉合開關(guān),金屬棒運動起來,利用這個原理可以制成電動機.
(2)乙圖:紙片彈出后,木夾落到杯中,是由于重力的作用.
(3)丙圖:房屋被大風掀起,說明空氣流速越大的地方壓強越。
(4)丁圖:冬天搓手手變熱,是由于由于克服摩擦力做功,使得手的內(nèi)能增加,溫度升高,覺得暖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2.下列數(shù)值符合實際情況的是( 。
A.洗澡水的溫度約60℃
B.家用日光燈的額定電壓為40V
C.亞特蘭大奧運會上,劉翔跑完110m欄全程用時約8s
D.手拋雞蛋的雜技演員拋出的雞蛋從最高處到最低處重力做功大概是0.3J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9.電腦中的CPU和GPU上通常都裝有銅或鋁質(zhì)散熱片,這是利用了它們的( 。
A.導熱性好B.比熱容小C.密度小D.隔熱性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6.兩個底面積不等的圓柱形容器,分別盛有甲乙兩種不同的液體,將兩個完全相同的小球分別浸入這兩種液體中,小球靜止時的位置如圖所示,此時兩液面剛好齊平.若將這兩小球從液體中取出,則液體對容器底部的壓強的變化量△p、△p的大小關(guān)系是( 。
A.△p一定小于△pB.△p一定等于△p
C.△p一定大于△pD.△p可能小于△p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7.小明和同學在玩蹺蹺板游戲時,發(fā)現(xiàn)為使蹺蹺板勻速轉(zhuǎn)動,體重較輕一方通常會遠離蹺蹺板的中心,大家在充分觀察和討論之后,決定探究杠桿的平衡條件.
(1)小梅組提出的猜想是: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小亮組提出的猜想是: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小明組提出的猜想是:“動力×支點到動力作用點的距離=阻力×支點到阻力作用點的距離;小剛提醒小梅組的同學,他們的猜想是錯誤的,其理由是力和力臂是不同的物理量,不能相互加減.
(2)實驗前沒掛鉤碼時,杠桿的平衡位置如圖所示,此時應將左端的平衡螺母向右旋一些(選填“左”或“右”),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
(3)小亮想用彈簧測力計和鉤碼進行實驗,設(shè)計實驗時提出了兩種方案:一種按圖乙進行實驗,一種按圖丙進行實驗,你認為哪個實驗方案更好,請你說明理由:乙;便于從杠桿上直接讀取力臂.

(4)小明用丁圖中的裝置完成了三次實驗,根據(jù)表一中的數(shù)據(jù)得出“動力×支點到動力作用點的距離=阻力×支點到阻力作用點的距離”的結(jié)論驗證了自己組的猜想,但與其他組交流討論以后發(fā)現(xiàn)這一結(jié)論并不可靠.除了參考表二小組梅組的數(shù)據(jù)進行再次實驗.請你對小明組的實驗提出進一步改進措施去掉一側(cè)鉤碼,換用彈簧測力計斜向下拉.
表一
實驗序號動力F1(N)支點到動力作用點的距離L1(cm)阻力F2(N )支點到阻力作用點的距離L2(cm)
12112
24224
32222
表二
實驗序號動力(N)動力臂L1(cm)阻力F2(N )阻力臂L2(cm)
12112
24224
32222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