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某物理小組的同學在社會實踐活動中,通過實際調查和網上查詢,繪制了一輛某種型號普通轎車在額定功率下行駛時單位時間內的能量流向圖,請你參與討論有關問題.
(1)根據圖中的能量流向,說出該轎車行駛時有哪幾個方面的能量損耗.___________
(2)若將機器轉化為有用功的能量與輸入發(fā)動機的能量的比值定義為“能量轉化效率”.由圖中提供的數據可知得,該轎車的能量轉化效率為________.(保留三位小數)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用圖象表示物體運動規(guī)律,圖中表示同一運動規(guī)律的是
A. 甲圖和丙圖 B. 乙圖和丙圖 C. 甲圖和丁圖 D. 乙圖和丁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所示,一個小鋼球用細線懸掛在列車的頂棚上,如果小鋼球突然向右擺動,則列車的運動狀態(tài)可能是
(1)列車突然向左啟動;
(2)列車突然向右啟動;
(3)列車向左運動時,突然剎車;
(4)列車向右運動時,突然剎車。
A. (1)和(4) B. (1)和(3)
C. (2)和(3) D. (2)和(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刷卡機廣泛應用于銀行、超市等。如圖所示的POS刷卡機讀出信息的原理是:當帶有磁條的信用卡在刷卡機上刷過時,刷卡機的檢測頭就會產生感應電流,便可讀出磁條上的信息。下列裝置的工作原理與刷卡機讀取信息原理相同的是( )
A. B. C. 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圖甲是探究磁場對電流的作用的實驗電路,開關閉合后,線圈________轉動(選填“能”或“不能”),但________連續(xù)轉動(選填“能”或“不能”),為了解決這一問題,小軒同學利用漆包線繞制的多匝線圈設計了圖乙的實驗裝置,小軒在將線圈兩端的絕緣漆刮去時注意到,軸的一端漆皮要________,另一端漆皮只刮去________.
①開關閉合后線圈轉動,改變線圈轉動方向的措施是:________或________.
②利用磁場對電流的作用來工作的設備是:________
A.電鈴 B.電磁起重機 C.動圈式揚聲器 D.動圈式話筒.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學校組織學生參觀中國科技館,當小軍在“探索與發(fā)現A廳”看到自己的同學在靜電臺上“怒發(fā)沖冠”時,感到非常驚奇,他特別想知道其中的道理。參觀回來后他完成了如圖所示的實驗探究,圖中A為放在絕緣支架上的帶正電球體,B為用絕緣絲懸吊的帶正電的小球。小軍先后將小球B懸吊在距離A球距離不同的P1、P2、P3處,發(fā)現了如圖所示的實驗現象。這個實驗成功再現了他在科技館所看到的現象。請你根據這一實驗現象,回答下列問題:
(1)小球偏離豎直方向的原因是什么?
(2)請你根據這一實驗現象,提出一個科學問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所示,閉合開關S后,只進行下列一項操作,一定能使電磁鐵磁性增強的是( 。
A. 變阻器的滑片向右移動 B. 變阻器的滑片向左移動 C. 開關由1撥到2 D. 把電源的正負極對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2007年12月22日上午,位于海面下幾十米深處的“南海一號” 商船被打撈浮出海面,這是中國考古史上的又一突破. “南海一號”商船長約30米,是目前發(fā)現的最大的宋代船只,如圖所示。
很早以前,我國考古隊員就利用超聲波方向性好的特點制成了一種裝置安裝在船上,用它發(fā)出的超聲波對“南海一號”沉船進行了細致的探測。
(1)題中所指探測裝置的名稱是什么?
(2)已知超聲波在海水中的速度為1500m/s,如果探測裝置發(fā)出的信號后,從發(fā)出到遇到沉船,再到接受返回信號所花時間是0.024s,則沉船在海面下多深處?(注:該小題必須有必要的運算過程)
(3)該裝置能不能用來探測月球與地球之間的距離?為什么?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小明在“測小車的平均速度”的實驗中,設計如圖實驗:小車從帶刻度的斜面頂端由靜止下滑,圖中的數字是小車到達A、B、C三處時電子表的顯示(數字分別表示“小時:分:秒”)
(1)在小車能下滑的情況下,使用的斜面的坡度_____(選填“較小”或“較大”),其目的是_____。
(2)若s2的路程正好是全部路程的一半,小車通過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vAB=__________m/s。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