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網 > 初中物理 > 題目詳情
如如圖所示,物體A靜止在水平地面上,在圖中畫出它所受重力的示意圖.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2007?靜安區(qū)二模)如圖所示,物體A重30牛,某人以20牛的拉力沿斜面向上拉物體A,試用力的圖示表示物體A所受拉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2009?靜安區(qū)二模)為了探究“物體質量與什么因素有關”,某同學利用若干體積相等的鋁塊、鐵塊、銅塊和天平等器材進行了實驗.他將鋁塊、鐵塊或銅塊放置在已調平衡的天平的左右盤中,研究過程如圖所示.請仔細觀察圖中的操作和現(xiàn)象,然后歸納得出初步結論.

(1)比較圖(a)或(b)可知:
物質的質量與物質種類有關
物質的質量與物質種類有關

(2)比較圖(c)或(d)可知:
物質種類相同時,物體體積越大,質量越大
物質種類相同時,物體體積越大,質量越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2013?靜安區(qū)一模)為了研究物體浸入液體中測力計示數的情況,某小組同學分別利用體積相等的不同圓柱體甲、乙和水等進行實驗.如圖所示,他們先將高為0.10米的圓柱體甲掛在測力計下,逐步改變其下表面在水中的深度h,讀出相應的測力計示數F,并將h和F記錄在表一中.他們再用高為0.08米的圓柱體乙重復實驗,將數據記錄在表二中.為進一步研究F和h的關系,他們計算每一次實驗時F的變化量△F,并將結果分別記錄在表一和表二的后一列中.
表一(圓柱體甲,高0.10米)
實驗
序號
h
(米)
F
(牛)
△F
(牛)
1 0 22.0 0
2 0.02 20.4 1.6
3 0.05 18.0 4.0
4 0.06 17.2 4.8
5 0.08 15.6 6.4
6 0.10 14.0 8.0
7 0.12 14.0 8.0
表二(圓柱體乙,高0.08米)
實驗
序號
h
(米)
F
(牛)
△F
(牛)
8 0 26.0 0
9 0.02 24.0 2.0
10 0.04 22.0 4.0
11 0.06 20.0 6.0
12 0.08 18.0 8.0
13 0.10 18.0 8.0
14 0.12 18.0 8.0
①根據每次實驗的記錄,分析F和h的關系,可初步得出結論.
(a)分析比較實驗序號
1、2、3、4、5與6或8、9、10、11與12
1、2、3、4、5與6或8、9、10、11與12
等數據中F和h的關系及相關條件,可得出的初步結論是:圓柱體在浸入水的過程中,測力計的示數F隨在水中的深度h的增大而減小.
(b)分析比較實驗序號6與7或12、13與14等數據中F和h的關系及相關條件,可得出的初步結論是:
圓柱體浸沒在水中后,測力計的示數F不再隨浸入的深度h的增大而變化
圓柱體浸沒在水中后,測力計的示數F不再隨浸入的深度h的增大而變化

②小紅同學分析比較測力計示數的變化量△F與h的關系時,發(fā)現(xiàn)同樣要區(qū)分圓柱體是否浸沒兩種情況來描述結論.她思考后,認為若用圓柱體浸入水中的體積V來替換h,所得出的結論可避免上述問題,則分析△F與V的關系及相關條件,可初步得出的結論是:
圓柱體在浸入水的過程中,測力計示數的變化量△F與浸入的體積V成正比
圓柱體在浸入水的過程中,測力計示數的變化量△F與浸入的體積V成正比

當小紅分析比較表一、二中△F相等時的數據及相關條件,發(fā)現(xiàn):不同的圓柱體浸在水中,當
浸入水中的體積相等
浸入水中的體積相等
時,測力計示數變化量△F的大小相等.
③小明同學在分析小紅的結論時,提出:“用浸入水中的體積V來替代h”需要滿足的條件是浸入水中物體的體積V=Sh.那么不規(guī)則物體浸入水中,△F與V是否存在同樣的關系?隨后小明進行實驗解決該問題.他設計了表三用以記錄相關數據,請你完成表三中空缺的欄目.
表三
實驗
序號
物體
V(m3
V(m3
F(N)
F(N)
△F(N)
△F(N)
15
不規(guī)則物體丙
不規(guī)則物體丙
16
17
18
不規(guī)則物體丁
不規(guī)則物體丁
19
2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2010?靜安區(qū)一模)某小組同學在學習了壓力知識后,對“壓力作用的效果”進行了研究.

(1)如圖所示,該組同學將一個長方體鐵塊放置在一塊平整的海綿上,盛放海綿的玻璃容器上標有間隔距離相等的刻度線.
①由圖(a)或(b)可知,當物體表面受到壓力作用時,會發(fā)生
形變
形變

②該小組同學在分析、比較圖(a)和(b)的實驗操作和現(xiàn)象后,得出了初步結論.則該結論為
壓力一定時,受力面積越小,壓力作用效果越顯著
壓力一定時,受力面積越小,壓力作用效果越顯著

(2)該組同學通過上述等實驗,得到了在壓力或受力面積相同時的情況下,壓力的作用效果與受力面積、壓力的關系.他們接著又進一步研究壓力和受力面積都不同時,壓力的作用效果.他們分別將若干個重力不同的物塊放置在同一海綿上.實驗時,他們仔細觀察壓力的作用效果,并記錄海綿的凹陷程度及有關數據分別如表一、表二所示.
表一   表二
實驗序號 壓力(牛) 受力面積(厘米2 海綿凹陷深度(格) 實驗序號 壓力(牛) 受力面積(厘米2 海綿凹陷深度(格)
1 1 0.10 2 4 2 0.20 2
2 4.5 0.15 5 5 7.5 0.25 5
3 8 0.16 9 6 14 0.28 9
①分析比較
1和4或2和5或3和6
1和4或2和5或3和6
的數據及相關條件,可得出的初步結論是:
壓力與受力面積的比值相同,壓力作用效果相同
壓力與受力面積的比值相同,壓力作用效果相同

②分析比較
1和2和3或4和5和6
1和2和3或4和5和6
的數據及相關條件,可得出的初步結論是:
壓力與受力面積的比值越大,壓力作用效果越顯著
壓力與受力面積的比值越大,壓力作用效果越顯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同步單元練習物理 九年級(人教版) 題型:013

如圖所示,物體置于一塊水平平板上,當平板一端慢慢抬高的一段時間里,物體始終保持靜止,關于物體所受摩擦力的說法中錯誤的是

[  ]

A.物體與平板之間存在靜摩擦

B.摩擦方向沿平板向上

C.摩擦力大小將保持不變

D.一定角度時,物體會滑動起來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