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小明在探究甲、乙兩種不同物質的質最和體積的關系時,得出了如圖9所示的圖線,由圖線可知,甲、乙兩種物質的密度之比ρ:ρ=2:1,用甲、乙兩種不同的物質做成質量相同的實心體,則它們的體積之比V:V=1:2.

分析 (1)從圖象上找一點,使甲乙體積相同,然后讀出質量的大小,根據(jù)公式ρ=$\frac{m}{V}$求出密度之比;
(2)質量相同,知道密度大小關系,利用公式V=$\frac{m}{ρ}$求出體積之比.

解答 解:
(1)由圖可知,當體積V=8cm3時,對應的質量分別為m=8g,m=4g,
則甲、乙兩種物質的密度之比:
ρ:ρ=$\frac{{m}_{甲}}{{V}_{\;}}$:$\frac{{m}_{乙}}{V}$=m:m=8g:4g=2:1;
(2)當質量相同時,由ρ=$\frac{m}{V}$可得它們的體積之比:
V:V=$\frac{m}{{ρ}_{甲}}$:$\frac{m}{{ρ}_{乙}}$=ρ:ρ=1:2.
故答案為:2:1;1:2.

點評 本題考查密度公式的應用,關鍵是要分析質量、密度、體積三者的關系,必須保持一個量不變,研究其余兩個量的關系,一定學會應用控制變量法解決問題,還要學會識圖,從圖中得出有用的數(shù)據(jù).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填空題

7.如圖所示,質量、底面積均相等的甲、乙兩個容器放置在水平桌面上,內(nèi)裝相同質量的水,則甲容器底部受到水的壓強小于乙容器底部受到水的壓強,甲容器對桌面的壓強等于乙容器對桌面的壓強.(均選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8.下列數(shù)據(jù)最接近實際情況的是(  )
A.托起兩個雞蛋大約需要10N的力
B.一位中學生的重力大約為500Kg
C.一位中學生一頓午餐大約吃15N的米飯
D.一位中學生站立時對地面的壓強大約為1×104P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5.冰壺比賽中,為減小冰壺與冰面間的摩擦,運動員需在冰壺運動路線上的某些區(qū)域刷冰,如圖甲.
(1)為探究刷冰長度的影響因素,小明和同學用圖乙裝置尋找模擬刷冰區(qū)域的材料,他們將木塊分別放在長木板、綢布、棉布上,用彈簧測力計水平拉木塊做勻速直線運動,發(fā)現(xiàn)測力計示數(shù)關系是F>F>F.若用木板模擬未刷冰區(qū)域,則應選綢布模擬刷冰區(qū)域.
(2)他們用圖丙裝置,將長為l的所選材料M平鋪在木板上,讓木板從斜面上滑下,經(jīng)過M后停在木板上的固定位置P.木板運動到位置P,所需M的長度l與哪些因素有關?大家提出以下猜想:
猜想1:與木塊由靜止滑下時的高度h有關;
猜想2:與M左端到斜面底端的距離x有關.
①驗證猜想1時,保持x不變,將木塊從高度將靜止滑下,改變l,使木塊最終都停在位置P,數(shù)據(jù)記錄如下:
序號 
 釋放的高度h/m0.10  0.140.18 0.20 0.22 0.26 
 M的長度l/m2.00  1.601.200.86 0.80 0.40 
在圖丁中描點作出l與h的關系圖線;l與h的定量關系是l=3-10h.
②驗證猜想2時,小明改變x,將木塊從不同高度由靜止滑下,記錄數(shù)據(jù),得出結論.
分析實驗中存在的問題是沒有控制木塊從斜面上同一位置滑下;
正確操作,發(fā)現(xiàn)每次只將M前后移動時,木塊都會經(jīng)過M停在P位置.該現(xiàn)象可否定猜想2的依據(jù)是水平木板表面和M的總長度不變,而所選材料M的長度不變,則滑塊在木板上滑動的距離也是不變的;
若在上述正確操作中同時改變x和l,則木塊最終可能停在P點左側或右側(選填“P點左側“”P點右側“或”P點左側或右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實驗探究題

12.如圖所示,“探究影響滑動摩擦力大小的因素”的實驗中.
(1)用時木塊A在是水平方向做勻速運動,因為根據(jù)二力平衡的條件可知,此時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大小等于木塊所受滑動摩擦力;
(2)比較圖甲和圖乙中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可知: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與壓力的大小有關;比較乙、丙兩圖的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可知;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與接觸面的粗糙程度有關;
(3)在圖甲中,兩次拉動木塊做速度大小不同的勻速直線運動,彈簧測力計示數(shù)相同,說明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與運動速度沒有關系;
(4)小明同學想進一步探究滑動摩擦力是否與接觸面積的大小有關,他在圖甲的基礎上將木塊A沿豎直方向鋸掉一半,進行如圖丁的實驗,測得滑動摩擦力的大小是原來的一半,由此得出結論:當接觸面的粗糙程度一定時,接觸面積越小,滑動摩擦力越小,你認為他的結論是不正確(選填“正確”或“不正確”),理由是沒有控制壓力大小不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填空題

2.騎自行車上班是一種低碳環(huán)保的出行方式,當一個人一個正在騎自行車前行時,則以車座為參照物騎
車的人是靜止(填“運動”或“精止”)的.當騎車的人大力蹬車時,可以使自行車加速前行,
這說明力可以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自行車沿路面快速行進時,輪胎會發(fā)熱,這屬于通過做功
(填“做功”或“熱傳遞”)的方式來改變物體內(nèi)能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9.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汽車安全帶
現(xiàn)代汽車的速度很快,一旦發(fā)生碰撞,車身停止運動,而乘客身體由于慣性會繼續(xù)向前運動,在車內(nèi)與車身撞擊,嚴重時可能把擋風玻璃撞碎而向前飛出車外.為防止撞車時發(fā)生類似的傷害,公安部門要求小型客車的駕駛員和前排乘客必須使用安全帶,以便發(fā)生交通事故時,安全帶對人體起到緩沖的作用,防止出現(xiàn)二次傷害.在高檔轎車上,除了前后排座位都有安全帶外,還安裝著安全氣囊系統(tǒng),一旦發(fā)生嚴重撞擊,氣囊會自動充氣彈出,使人不致撞到車身上.
(1)關于慣性,下列說法正確的是C
A.速度越大,慣性越大 B.速度越小,慣性越小
C.質量越大,慣性越大 D.質量越小,慣性越大
(2)如圖甲所示,緊急剎車時,人向前運動拉長安全帶,人的動能減小,安全帶的彈性勢能增加.
(3)如圖乙所示,人體模型與氣囊撞擊時,模型對氣囊有作用力,同時氣囊對模型也有作用力,理由是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6.簡答題
(1)三峽水利工程是全世界最大的水利工程、請你根據(jù)所學知識,回答下列問題:
修筑大壩的目的是提高水的重力勢能,通過發(fā)電機利用電磁感應原理將其轉化為電能;
(2)由于水庫的蓄水量和集水面積比原來增大,你認為水庫周圍夏季平均氣溫較原來會有什么變化?為什么?
(3)人們在夏天經(jīng)常通過吃雪糕解暑,在打開雪糕包裝袋的時候還常常會發(fā)現(xiàn)有“白氣”,請解釋這其中的原因.有時還會用吸管喝飲料,人是靠什么將飲料“吸”入口中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7.下面是小明進行物理探究實驗時進行的基本測量,請幫他填空:圖甲線圈長度為2.10cm,圖乙體溫計的讀數(shù)為38.3℃,圖丙汽車速度表讀數(shù)為80km/h.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