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如圖是“探究平面鏡成像特點”的實驗裝置圖.

(1)實驗室提供了厚薄不同的兩塊玻璃板,你應選擇薄(選填“厚”或“薄”)玻璃板進行實驗;
(2)在豎立的玻璃板前點燃蠟燭A,拿未點燃的蠟燭B豎立在玻璃板后面移動,人眼一直在玻璃板的前側(選填“前側”或“后側”)觀察;
(3)玻璃板后不點燃的蠟燭B,;卻好象點燃了.說明像是虛(填“虛“或“實”)像,若在像的位置放一光屏,光屏不能(填“能“或“不能”)承接到像;
(4)如圖乙,若玻璃板沒有豎直放置,會出現(xiàn)的情況是蠟燭A成的像不能與蠟燭B重合.

分析 (1)從厚玻璃板的兩個面都可以當作反射面,會出現(xiàn)兩個像這一角度去分析此題;
(2)觀察平面鏡成像特點,需要在平面鏡前面觀察;
(3)實像和虛像的重要區(qū)別是實像能用光屏上承接,虛像不能在光屏上承接;
(4)如果玻璃板沒有放正,所成的像不在水平面上,所以無論怎樣移動另一支蠟燭都不能與像重合.

解答 解:
(1)因為厚玻璃板的兩個面都可以當作反射面,會出現(xiàn)兩個像,影響到實驗效果,所以應選用薄玻璃板;
(2)在豎立的玻璃板前點燃蠟燭A,拿未點燃的蠟燭B豎直在玻璃板后面移動,人眼一直在玻璃板的前側(A側)觀察,直至它與蠟燭A的像完全重合;
(3)由于虛像不能成在光屏上,平面鏡成虛像,若在像的位置放一光屏,光屏不能承接到像;
(4)平面鏡所成的像和物體關于平面鏡對稱,如果玻璃板沒有放正,蠟燭的像與蠟燭不在同一水平面上,所以蠟燭A成的像不能與蠟燭B重合,所以有可能找不到像.
故答案為:(1)薄;(2)前側;(3)虛;不能;(4)蠟燭A成的像不能與蠟燭B重合.

點評 本題考查了平面鏡成像的特點,從現(xiàn)象分析結論和設計實驗是學生感覺比較困難的習題,中考中又頻繁出現(xiàn),學生要加強這方面的練習.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填空題

14.課堂上,老師給同學們做了這樣兩個聲學實驗,圖甲是將一把鋼尺壓在桌面上,一部分伸出桌面.當用手撥動其伸出桌外的一端時,鋼尺振動發(fā)出聲音,顯著改變刻度尺伸出桌面的長度,用與上次相同的力撥動,所聽到的聲音音調發(fā)生了變化.圖乙是老師把電鈴扣在鐘罩里并讓其發(fā)聲,我們可以聽到清脆的鈴聲.當老師用抽氣機抽掉鐘罩里的空氣時,我們發(fā)現(xiàn),隨著鐘罩里的空氣逐漸變少,鈴聲逐漸變。@兩個實驗能說明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的是乙(甲/乙)實驗,另一個實驗則說明了聲音的響度與振幅有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5.下列物體中屬于光源的是(  )
A.反射陽光的平面鏡B.晴天的月亮
C.放電影時所看到的幕布D.收看電視時看到的電視機屏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2.關于物質密度,下列說法正確的( 。
A.某種物質的密度是這種物質單位質量的體積
B.根據(jù)ρ=$\frac{m}{V}$,可知ρ與m成正比,ρ與V成反比
C.密度是物質本身的一種特性,只與物體的種類有關
D.將一杯水等分成兩杯,則每個杯中水的密度都為原來的$\frac{1}{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9.下列關于聲音的說法正確的是( 。
A.人耳可以聽到任何頻率范圍的聲音
B.聲音在傳播過程中遇到障礙物便停止傳播
C.能區(qū)別出不同人的聲音靠的是音調
D.禁止汽車鳴笛,這是在聲源處控制噪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實驗探究題

16.如圖所示是小亮同學做“探究杠桿平衡條件”實驗時的裝置.下表是他設計的表格.
實驗次數(shù)動力(N)動力臂(M)動力動力臂(NM)阻力(N)阻力臂(M)阻力阻力臂(NM)
 0.40.040.0160.60.02650.0159
(1)從表格設計來看.小亮同學的表格設計有明顯的不妥之處,請指出其中兩點:
①物理量沒有字母;
②實驗次數(shù)太少.
(2)實際操作中,如果中軸位置摩擦較大,會干擾甚至是影響實驗的順利進行.減小中軸處摩擦的可行方法是:加潤滑油使接觸面變光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3.如圖所示,按小磁針的指向標注的螺線管的極性和電源的正負極均正確的是(  )
A.B.C.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實驗探究題

14.小明和小華一起進行了“不同物質吸熱升溫的現(xiàn)象”和“不同燃料燃燒的放熱能力”兩項探究,他們設計的兩組實驗裝置如圖所示.
(1)探究“不同燃料燃燒的放熱能力”應選用乙組器材(甲/乙).
(2)實驗需要用到一些測量工具,除了圖中已經(jīng)呈現(xiàn)的,你認為兩個實驗都要用到的測量工具是天平;甲組實驗還需要的測量工具是秒表.
(3)甲組實驗是通過加熱時間來比較不同物質吸收熱量的多少,乙組是通過水升高的溫度來比較不同燃料放出熱量的多少.
(4)小明通過乙組實驗中酒精燃燒結束后水溫的變化,根據(jù)測量所得數(shù)據(jù),利用公式Q=cm△t計算出水吸收的熱量,進而計算出酒精的熱值.小華認為該方法不合理,理由是酒精燃燒釋放的熱量不可能被水完全吸收.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