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保護水環(huán)境、珍愛水資源,是每個公民應盡的責任和義務.下列做法有利于保護水資源的是(。

A. 大量使用化肥農藥 B. 工業(yè)廢水處理達標后排放

C. 使用含磷洗衣粉 D. 生活污水直接排放

【答案】B

【解析】A、大量使用化肥農藥會污染環(huán)境,使水受到污染,不利于保護水資源,故A錯誤.

B、工業(yè)廢水處理達標后排放有利于保護水資源,故B正確.

C、使用含磷洗衣粉會污染水資源,不利于保護水資源,故C錯誤.

D、生活污水直接排放不利于保護水資源,故D錯誤.

故選B.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要測量一枚大頭針的質量,下列測量方法中正確的是( ).

A. 把一枚大頭針直接放在天平左盤里測量

B. 量一枚大頭針和一塊鐵塊的質量,然后再減去鐵塊的質量

C. 測量100枚大頭針的質量,然后除以100

D. 以上三種方法都可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小轎車上都裝有一個用來提醒司機是否關好車門的指示燈,四個車門中只要有一個門沒有關好(相當于一個開關斷開),指示燈就發(fā)光提醒。如圖所示四個電路中,能體現(xiàn)該裝置工作原理的是( 。

A. B. C. 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

熱 敏 電 阻

熱敏電阻器對溫度敏感,不同的溫度下表現(xiàn)出不同的電阻值。按照溫度特性不同分為正溫度系數(shù)熱敏電阻器(PTC)和負溫度系數(shù)熱敏電阻器(NTC)。PTC熱敏電阻器在溫度越高時電阻值越大,NTC熱敏電阻器在溫度越高時電阻值越低。熱敏電阻器通常有陶瓷熱敏電阻器和有機材料熱敏電阻器。圖甲、乙分別為這兩種熱敏電阻的阻溫曲線圖。

熱敏電阻常用在過流保護上。室溫下電阻較小,而當電路出現(xiàn)過大電流時,熱敏電阻由于發(fā)熱功率增加導致溫度上升,當溫度超過一定值(轉變點)時,電阻瞬間劇增,電流迅速減小到安全值而起保護作用。故障排除后,熱敏電阻還可正常使用,所以其又稱為自動恢復保險絲。當溫度超過轉變點溫度時,電阻隨溫度變化更大的更適宜制作自動恢復保險絲。

熱敏電阻還用在溫度控制及溫度補償上。生活中的電蚊香加熱器(如圖丙)就是采用圖甲所示的陶瓷熱敏電阻代替電熱絲作為恒溫加熱器的,它的工作原理如圖丁。航天器進入地球陰影時溫度會急劇降低,航天器上的一些金屬電阻元件的阻值會減小,而當太陽直射時溫度又會升得很高,阻值會增大。這對需要精確工作的航天器而言,是致命的傷害。為防止這一現(xiàn)象的發(fā)生,可串聯(lián)一熱敏電阻對其進行補償。

1)圖甲中的陶瓷熱敏電阻在溫度低于170℃時具有_______PTC/NTC)效應。圖乙中的有機材料熱敏電阻屬于__________PTC/NTC)熱敏電阻。

2)航天器在太空工作,需給金屬電阻元件串聯(lián)一個________(有機材料/NTC)熱敏電阻對溫度進行補償。

3)在電路正常時,自動恢復保險絲消耗的電功率很_______。

4)制作自動恢復保險絲適宜選擇______(陶瓷/有機材料/NTC)熱敏電阻。

5)將圖丙所示的電蚊香加熱器接入電路后,其功率隨時間變化的圖象最可能的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關于壓力和壓強的說法正確的是(
A.壓力的方向總是豎直向下的
B.壓力和重力大小、受力面積大小有關
C.在鐵軌下面鋪設枕木,是為了減小對地面的壓力
D.相對較小的力可以產生相對很大的壓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缺水已是一個世界性的普遍現(xiàn)象.合理利用和保護水資源,是每個人應盡的責任.結合我們的家庭生活,請列舉出三個可行的節(jié)水方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通常,人們會從噪聲的產生、傳播及接收三個環(huán)節(jié)控制噪聲,下列措施中,屬于在噪聲的傳播環(huán)節(jié)控制噪聲的是

A. 臨街的房屋安裝隔音玻璃 B. 學校附近禁止汽車鳴笛

C. 在高噪聲環(huán)境下工作的人戴耳罩 D. 汽車排氣管上安裝消音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穿旱冰鞋的小孩用手推墻,會感覺到墻也在推他,他自己也會后退,這表明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關于能量大小,下列說法中錯誤的是(

A. 運動速度越大的物體,它的動能越大 B. 物體運動的速度越大,質量越大,物體的動能就越大

C. 物體的質量大,它的重力勢能不一定大 D. 質量越大的物體,被舉得越高,它的重力勢能就越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