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如圖,P是正三角形ABC內(nèi)的一點,且PA=5,PB=12,PC=13,若將△PAC繞點A逆時針旋轉(zhuǎn)后,得到△P′AB,求點P與點P′之間的距離及∠APB的度數(shù).

【答案】解:∵△ABC為等邊三角形,
∴AB=AC,∠BAC=60°,
∵△PAC繞點A逆時針旋轉(zhuǎn)后,得到△P′AB,
∴∠P′AP=∠BAC=60°,AP′=AP,BP′=CP=13,
∴△AP′P為等邊三角形,
∴PP′=AP=5,∠APP′=60°,
在△BPP′中,∵PP′=5,BP=12,BP′=13,
∴PP′2+BP2=BP′2
∴△BPP′為直角三角形,∠BPP′=90°,
∴∠APB=∠APP′+∠BPP′=60°+90°=150°.
答:點P與點P′之間的距離為5,∠APB的度數(shù)為150°.

【解析】先根據(jù)等邊三角形的性質(zhì)得AB=AC,∠BAC=60°,再利用旋轉(zhuǎn)的性質(zhì)得∠P′AP=∠BAC=60°,AP′=AP,BP′=CP=13,于是可判斷△AP′P為等邊三角形,得到PP′=AP=5,∠APP′=60°,接著根據(jù)勾股定理的逆定理證明△BPP′為直角三角形,且∠BPP′=90°,然后利用∠APB=∠APP′+∠BPP′求出∠APB的度數(shù).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guān)習題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在Rt△ABC中,∠ABC=90°,點D在BC的延長線上,且BD=AB,過點B作BE⊥AC,與BD的垂線DE交于點E.
(1)求證:△ABC≌△BDE;
(2)△BDE可由△ABC旋轉(zhuǎn)得到,利用尺規(guī)作出旋轉(zhuǎn)中心O(保留作圖痕跡,不寫作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平面上有兩條直線AB、CD相交于點O,且∠BOD=150°(如圖),現(xiàn)按如下要求規(guī)定此平面上點的“距離坐標”: ①點O的“距離坐標”為(0,0);
②在直線CD上,且到直線AB的距離為p(p>0)的點的“距離坐標”為(p,0);在直線AB上,且到直線CD的距離為q(q>0)的點的“距離坐標”為(0,q);
③到直線AB、CD的距離分別為p,q(p>0,q>0)的點的“距離坐標”為(p,q).
設(shè)M為此平面上的點,其“距離坐標”為(m,n),根據(jù)上述對點的“距離坐標”的規(guī)定,解決下列問題:
(1)畫出圖形(保留畫圖痕跡): ①滿足m=1,且n=0的點M的集合;
②滿足m=n的點M的集合;
(2)若點M在過點O且與直線CD垂直的直線l上,求m與n所滿足的關(guān)系式.(說明:圖中OI長為一個單位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已知二次函數(shù)y=ax2+bx+c(a≠0)的圖象如圖所示,有下列4個結(jié)論:①abc>0;②b<a+c;③4a+2b+c>0;④b2﹣4ac>0;其中正確的結(jié)論有(

A.1個
B.2個
C.3個
D.4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拋物線y=﹣x2+bx+c與x軸交于A(1,0),B(﹣3,0)兩點.

(1)求該拋物線的解析式;
(2)設(shè)(1)中的拋物線交y軸與C點,在該拋物線的對稱軸上是否存在點Q,使得△QAC的周長最小?若存在,求出Q點的坐標;若不存在,請說明理由;
(3)在(1)中的拋物線上的第二象限上是否存在一點P,使△PBC的面積最大?若存在,求出點P的坐標及△PBC的面積最大值;若沒有,請說明理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在△ABC中,AB=AC,∠A=36°,且BC=2,則AB=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AB為⊙O的直徑,F(xiàn)為弦AC的中點,連接OF并延長交弧AC于點D,過點D作⊙O的切線,交BA的延長線于點E.
(1)求證:AC∥DE;
(2)連接CD,若OA=AE=2時,求出四邊形ACDE的面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已知拋物線y=ax2+bx+3的對稱軸是直線x=1.
(1)求證:2a+b=0;
(2)若關(guān)于x的方程ax2+bx﹣8=0的一個根為4,求方程的另一個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題目】依次連接菱形各邊中點所得到的四邊形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