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如圖,在正方形網(wǎng)格中,△OBC的頂點分別為O(0,0),B(3,﹣1)、C(2,1).
(1)以點O(0,0)為位似中心,按比例尺2:1在位似中心的異側將△OBC放大為△OB′C′,放大后點B、C兩點的對應點分別為B′、C′,畫出△OB′C′,并寫出點B′、C′的坐標:B′( , ),C′( , );
(2)在(1)中,若點M(x,y)為線段BC上任一點,寫出變化后點M的對應點M′的坐標( , ).
【答案】(1)、(-6,2)、(-4,-2);(2)、(-2x,-2y)
【解析】
試題分析:畫位似圖形的一般步驟為:①確定位似中心,②分別連接并延長位似中心和能代表原圖的關鍵點;③根據(jù)相似比,確定能代表所作的位似圖形的關鍵點;順次連接上述各點,得到放大或縮小的圖形.(1)、延長BO,CO,根據(jù)相似比,在延長線上分別截取AO,BO,CO的2倍,確定所作的位似圖形的關鍵點A',B',C'再順次連接所作各點,即可得到放大2倍的位似圖形△OB'C';再根據(jù)點的位置寫出點的坐標即可;(2)、M′的坐標的橫坐標、縱坐標分別是M的坐標的2倍的相反數(shù).
試題解析:(1)、如圖: B′(﹣6,2),C′(﹣4,﹣2)
(2)、M′(﹣2x,﹣2y).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已知矩形ABCD的一條邊AD=8,將矩形ABCD折疊,使得頂點B落在CD邊上的P點處.如圖,已知折痕與邊BC交于O,連結AP、OP、OA.
①求證:△OCP∽△PDA;
②若△OCP與△PDA的面積比為1:4,求邊AB的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事件中,必然事件是( )
A. 擲一枚硬幣,正面朝上
B. 任意三條線段可以組成一個三角形
C. 投擲一枚質地均勻的骰子,擲得的點數(shù)是奇數(shù)
D. 拋出的籃球會下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P為正方形ABCD的邊BC上一動點(P與B、C不重合),連接AP,過點B作BQ⊥AP交CD于點Q,將△BQC沿BQ所在的直線對折得到△BQC′,延長QC′交BA的延長線于點M.
(1)試探究AP與BQ的數(shù)量關系,并證明你的結論;
(2)當AB=3,BP=2PC,求QM的長;
(3)當BP=m,PC=n時,求AM的長.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