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如圖,在Rt△ACB中,∠C=90°,AC=30cm,BC=25cm,動點P從點C出發(fā),沿CA方向運(yùn)動,速度是2cm/s,動點Q從點B出發(fā),沿BC方向運(yùn)動,速度是1cm/s.

(1)幾秒后P,Q兩點相距25cm?
(2)幾秒后△PCQ與△ABC相似?
(3)設(shè)△CPQ的面積為S1 , △ABC的面積為S2 , 在運(yùn)動過程中是否存在某一時刻t,使得S1:S2=2:5?若存在,求出t的值;若不存在,則說明理由.

【答案】
(1)

解:設(shè)x秒后P、Q兩點相距25cm,

則CP=2xcm,CQ=(25﹣x)cm,

由題意得,(2x)2+(25﹣x)2=252,

解得,x1=10,x2=0(舍去),

則10秒后P、Q兩點相距25cm


(2)

解:設(shè)y秒后△PCQ與△ABC相似,

當(dāng)△PCQ∽△ACB時, = ,即 = ,

解得,y= ,

當(dāng)△PCQ∽△BCA時, = ,即 =

解得,y= ,

秒或 秒后△PCQ與△ABC相似


(3)

解:△CPQ的面積為S1= ×CQ×CP= ×2t×(25﹣t)=﹣t2+25t,

△ABC的面積為S2= ×AC×BC=375,

由題意得,5(﹣t2+25t)=375×2,

解得,t1=10,t2=15,

故運(yùn)動10秒或15秒時,S1:S2=2:5


【解析】(1)設(shè)x秒后P、Q兩點相距25cm,用x表示出CP、CQ,根據(jù)勾股定理列出方程,解方程即可;(2)分△PCQ∽△ACB和△PCQ∽△BCA兩種情況,根據(jù)相似三角形的性質(zhì)列出關(guān)系式,解方程即可;(3)用t分別表示出CP、CQ,根據(jù)題意列出方程,解方程即可.

練習(xí)冊系列答案
相關(guān)習(xí)題

科目:初中數(shù)學(xué) 來源: 題型:

【題目】在四張背面完全相同的紙牌A、B、C、D中,其中正面分別畫有四個不同的幾何圖形(如圖),小華將這4張紙牌背面朝上洗勻后摸出一張(不放回),再從余下的3張紙牌中摸出一張.

(1)用樹狀圖(或列表法)表示兩次摸牌所有可能出現(xiàn)的結(jié)果(紙牌可用A、B、C、D表示);
(2)求摸出兩張紙牌牌面上所畫幾何圖形,既是軸對稱圖形又是中心對稱圖形的概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xué)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在正方形ABCD內(nèi)有一點P滿足AP=AB,PB=PC,連接AC、PD.
求證:
(1)△APB≌△DPC;
(2)∠BAP=2∠PAC.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xué)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已知線段AB上有兩點C、D,且AC=BD,M、N分別是線段AC 、AD的中點,若AB=a cm ,AC=BD=b cm,a,b滿足(a-9)2+|b-7 |=0.

(1)求AB ,AC的長度;

(2)求線段MN的長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xué)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下列能判定AB∥CD的條件有( )個.

1∠B+∠BCD=180°;(2∠1=∠2;(3∠3=∠4;(4∠B=∠5

A. 1 B. 2 C. 3 D. 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xué) 來源: 題型:

【題目】閱讀下面的材料:

如圖①,在△ABC中,試說明∠A+∠B+∠C=180°.

分析:通過畫平行線,將∠A、∠B、∠C作等量代換,使各角之和恰為一個平角,依輔助線不同而得多種方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xué) 來源: 題型:

【題目】已知ABCD,ABE與∠CDE兩個角的角平分線相交于點F.

(1)如圖1,若∠E=80°,求∠BFD的度數(shù).

(2)如圖2,若∠ABM=ABF,CDM=CDF,試寫出∠M與∠E之間的數(shù)量關(guān)系并證明你的結(jié)論.

(3)若∠ABM=ABF,CDM=CDF,E=m°,請直接用含有n,m°的代數(shù)式表示出∠M.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xué)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CD為⊙O的直徑,點B在⊙O上,連接BC、BD,過點B的切線AE與CD的延長線交于點A,OE∥BD,交BC于點F,交AE于點E.

(1)求證:△BEF∽△DBC.;
(2)若⊙O的半徑為3,∠C=32°,求BE的長.(精確到0.0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xué)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AE、BF、DC是直線,B在直線AC上,E在直線DF上,∠1=∠2,∠A=∠F.

求證:∠C=∠D.

證明:因為∠1=∠2(已知),∠1=∠3( )

得∠2=∠3( )

所以AE//_______( )

得∠4=∠F( )

因為__________(已知)

得∠4=∠A

所以______//_______( )

所以∠C=∠D( )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xí)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