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習題
 0  102180  102188  102194  102198  102204  102206  102210  102216  102218  102224  102230  102234  102236  102240  102246  102248  102254  102258  102260  102264  102266  102270  102272  102274  102275  102276  102278  102279  102280  102282  102284  102288  102290  102294  102296  102300  102306  102308  102314  102318  102320  102324  102330  102336  102338  102344  102348  102350  102356  102360  102366  102374  150026 

科目: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8.科學家對人眼球進行了解剖后,繪出了眼球構造圖,并根據(jù)眼球結構特點,進行了模擬成像的實驗(如圖所示).請據(jù)圖回答下列問題.

(1)眼球的內(nèi)容物是指[2]晶狀體,[3]玻璃體.
(2)成像實驗中的白紙板相當于眼球的[4]視網(wǎng)膜,凸透鏡相當于[2]晶狀體.
(3)通過實驗可以得出:眼睛是通過調(diào)節(jié)[2]晶狀體的曲度來看清遠近不同的物體的.
(4)如果某同學物像落在視網(wǎng)膜前方,此同學患有近視(近視或遠視).應佩戴凹透鏡(凹透鏡或凸透鏡).
(5)有一失明患者,經(jīng)檢查眼球結構完好無損,可能是圖中[6]視神經(jīng)受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7.細胞是生物體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人體的生殖發(fā)育、遺傳變異都離不開細胞.如圖是有關人體的細胞與生殖發(fā)育、遺傳變異的知識結構圖(表示各知識點之間關系的圖解)圖中標號①-⑨表示的內(nèi)容分別是:
①細胞膜;②基因;③控制;④受精;⑤細胞的分化;
⑥X或Y;⑦XX或XY;⑧XY;⑨XX.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6.如圖是植物進化的歷程圖解,請據(jù)圖回答問題
(1)原始生命產(chǎn)生了葉綠體之后,便進化成了能進行光合作用的原始①藻類,生活在原始海洋中的①經(jīng)過極其漫長的年代,逐漸進化成為適應陸地生活的原始②苔蘚和原始③蕨類,使陸地開始有了綠色.但是②和③和生殖離不開水.后來一部分③進化成為原始的種子植物,包括原始④裸子和原始⑤被子,④和⑤的生殖脫離了水的限制,適應了陸地生活.
(2)從植物的進化歷程不難看出:植物的進化是由水生到陸生、由低等到高等、由簡單到復雜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5.小燕同學設計了甲裝置用于探究綠色植物的生理活動.實驗時將甲裝置在陽光下照射3小時;摘下A、B兩葉片,分別放入酒精中隔水加熱,漂洗后滴加碘液染色.請據(jù)圖分析回答:
(1)小燕為該活動作出的假設是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或光合作用不需要二氧化碳).A葉片與B葉片形成一組對照實驗,變量是二氧化碳.
(2)在結構層次上,葉片屬于器官.將A、B葉片進行酒精隔水加熱,是為了溶解掉葉片中的葉綠素,使后面的染色效果更加明顯.
(3)經(jīng)碘液染色后,A、B葉片都呈藍色,表明實驗失敗,你認為如何改進實驗操作步驟才能使實驗達到預期效果?應該先將盆栽斑葉植物放黑暗處一晝夜.
(4)小燕想繼續(xù)探究光合作用的條件,她將甲裝置改進為乙裝置,重復實驗步驟,對比A、C葉片的顏色變化,得出實驗結論:光是光合作用的條件.老師認為小燕的設計不科學,原因是A、C葉片就存在兩個變量,違背了對照實驗控制單一變量的原則,不能構成對照實驗..
(5)在陽光照射下,裝置中的玻璃瓶內(nèi)壁上出現(xiàn)許多小水珠.這些小水珠是否是葉片進行蒸騰作用散失的?請利用上述裝置設置對照實驗:在研究植物葉的蒸騰作用時,用一透明塑料袋將天竺葵葉片包扎起來,置于陽光下照射(圖中甲),如圖中的乙裝置(摘除全部葉片,只剩莖),與甲裝置一同放在陽光下..
(6)在我們的實驗室里,利用裝置中的植物不適合完成下列哪項實驗?( 。
A.觀察葉片的結構   B.探究光合作用產(chǎn)生氧氣  C.探究葉片正面和背面的氣孔數(shù)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4.上課前李老師發(fā)動同學們到校園里捉些鼠婦來做實驗.張敏同學在抓鼠婦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只有在花壇邊黑暗潮濕的石塊下可以找到鼠婦,而在明亮干燥的通道上找不到鼠婦.到底是光還是潮濕程度影響鼠婦的分布呢?她進行了探究.將一個正方形的鐵盤,以橫、豎中線為界分成四個區(qū),分別標出A、B、C、D,四個區(qū)設置的條件分別是,A區(qū)明亮并放入干燥的土,B區(qū)明亮并放入潮濕的土,C區(qū)黑暗并放入干燥的土,D區(qū)黑暗并放入潮濕的土.鼠婦可越過界線,在四個區(qū)來回移動.然后在鐵盤的中心位置放入20只鼠婦,每隔兩分鐘統(tǒng)計一次各區(qū)中鼠婦的數(shù)量.請回答相關問題:
(1)張敏同學在實驗中探究了2種因素對鼠婦生活的影響.
(2)如果要探究光對鼠婦生活的影響,最好選擇B和D兩個區(qū)進行對照.
(3)選擇A與B區(qū)進行對照以探究土壤的潮濕程度對鼠婦生活的影響,有同學認為不妥,理由是光對鼠婦會有影響.
(4)張敏同學在第2分鐘統(tǒng)計數(shù)據(jù)時,發(fā)現(xiàn)鼠婦在四區(qū)都有分布,便得出結論:光與土壤的潮濕程度對鼠婦的生活沒有影響.你認為該結論不科學(選填“科學”或“不科學”).
(5)在第10分鐘后統(tǒng)計時發(fā)現(xiàn),鼠婦全部集中在D區(qū),則你得出的結論是光和土壤的潮濕程度對鼠婦的生活都有影響,鼠婦喜歡生活在陰暗潮濕的環(huán)境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3.“那是一個飛翔中,候鳥遷徙的地方,那是一個旅途上,感情依偎的海港,夕陽親吻著波浪,輕輕搖醒蘆葦蕩…”這是歌曲《等你在黃河口》中描述的東營的自然景觀,東營擁有我國暖溫帶最年輕、最完整、最典型、面積最大的濕地生態(tài)系統(tǒng),是“大海大湖大河相連,綠洲綠泊魚鳥共生”的“生態(tài)文明典范城市”

(1)黃河在這里流入渤海,豐富的營養(yǎng)孕育了豐富的生物物種,其中,浮游動物100多種,底棲動物140多種,游泳動物120余種.代表種類有水母、沙蠶、對蝦、鱸魚、梭子蟹、海豚、黑嘴鳩等.生物種類多樣性的實質(zhì)是基因多樣性.如圖1為上述代表動物的分類圖解,請你將對蝦和海豚補充進去.
(2)15.3萬公頃的黃河三角洲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是許多候鳥遷徙的中轉(zhuǎn)站,候鳥有規(guī)律的遷徙行為屬于
先天性行為.
(3)黃河三角洲是野大豆的棲息地,野大豆是國家二級保護植物,靠種子繁殖,種子由子房的胚珠發(fā)育而來.
(4)東營地處濱海鹽堿地區(qū),土壤含鹽量平均在17‰以上,生長著檉柳(如圖2)等耐鹽堿植物,檉柳植株矮。蝗~細小,只有1-3毫米,根系發(fā)達,主根深達1.5~2米,葉和嫩枝能分泌鹽分,這體現(xiàn)了生物適應環(huán)境.
(5)東營市堅持把生態(tài)化作為城市發(fā)展的鮮明特色,大力推進造林綠化,森林覆蓋率達到41.2%,有效地改善了空氣質(zhì)量,維持了大氣中的碳-氧平衡.
(6)東營市也是“石油”之城,石油是幾億年前,生活在海洋中和較淺的內(nèi)海中的小動物、海藻、原生生物形成的,屬于非再生性(再生性/非再生性)資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2.有根、莖、葉的分化,但不產(chǎn)生種子的植物類群是( 。
A.藻類植物B.苔蘚植物C.蕨類植物D.裸子植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1.科學家發(fā)現(xiàn),某海域3千米的海底有350℃-400℃的熱液噴口,附近生活著古菌、管狀蠕蟲、?、魚類等生物.古菌能利用硫化氫氧化獲取能量,同時在自身酶的催化下,將水、二氧化碳等合成有機物.
(1)上述生物中,屬于脊椎動物是魚類.
(2)每種酶的催化作用有其最適宜的溫度,該古菌體內(nèi)酶的最適溫度高于(選填“高于”、“等于”或“低于”)人體中細菌體內(nèi)本科的最適溫度.
(3)該生態(tài)系統(tǒng)的成分中,古菌屬于生產(chǎn)者.
(4)深海魚類不需借助視覺捕食,眼已退化,這是對深海陽光環(huán)境因素的適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0.肺的換氣是通過( 。⿲崿F(xiàn)的.
A.呼吸運動B.吸氣C.呼氣D.氣體擴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解答題

9.據(jù)圖回答問題:

(1)圖1是古老的蕨類植物桫欏,之所以把它劃分為該類植物,是因為它有根莖葉的分化,將其葉片翻過來,在背面可以看到許多星星點點的孢子囊、里面有許多孢子.
(2)圖2名字稱銀杏和圖3所示植物都屬于裸子植物.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