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網 > 初中生物 > 題目詳情
13.閱讀理解.某同學在課外看到兩則材料:
材料一:蚊子叮咬能否傳染艾滋?有報道:蚊子在吸血前,先用唾液管吐出唾液作為潤滑劑,然后再用食管吸入血液.唾液管和食管是不同的管道,它不會將吸入的血液再吐進人體.另外,蚊子嘴上殘留的血液極其微少,短期內反復叮咬2000次以上才能使被咬者感染艾滋病毒,這在現實生活中是不可能的.
此材料說明:蚊子叮咬傳播艾滋病的幾率非常。
材料二:植物根毛細胞的細胞壁極薄、液泡大,適于吸收水分;肺泡壁薄,且外有大量毛細血管和彈性纖維,適于氣體交換.這種現象在生物體中很普遍.
此材料說明:生物結構與功能是相適應的.
材料三:自2009年8月起,云南遭遇了60年未遇的三季持續(xù)干旱,廣西、貴州局部地區(qū)也遭遇50年來罕見的極端干旱,導致數百萬人受災,幾千畝農田受旱.在科學興趣小組活動時,同學們談論到了干旱與農作物的問題,請你參與討論并作回答.
(1)農作物在缺水初期葉片氣孔會自動關閉,以減弱蒸騰作用.
(2)西南干旱地區(qū)農民采用“水田旱種”進行抗旱保收成,在水田種上大蔥、玉米等耐旱作物.從生物進化角度看,耐旱作物能夠生存是自然選擇的結果.
材料四:上海世博會期間,“低碳”元素不斷體現,“空氣樹”、“無石化能源汽車”等成為游客談論的焦點.節(jié)能減排,創(chuàng)造“低碳”的生活方式已成為“地球人”的共識.
(1)“低碳”實質就是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下列符合“低碳”要求的是C.
A.焚燒處理農作物的秸稈     B.坐的士替代坐公交上學
C.利用風能、地熱能發(fā)電     D.過節(jié)時燃放大量煙花
(2)“低碳”生活要從我做起,(如騎自行車代替開車上班),在你的生活中’你可以為“低碳”做哪些事情?(至少寫出兩例)節(jié)約紙張、隨手關燈.

分析 (1)氣孔是植物體蒸騰失水的“門戶”,也是植物體與外界進行氣體交換的“窗口”.
(2)生物必須適應環(huán)境才能生存,自然界中的生物,經過激烈的生存斗爭,實現了自然選擇.
(3)根據“低碳生活”的含義回答,但要注意實例要日常生活中

解答 解:材料一:材料中的數據“短期內反復叮咬2000次以上才可能使被咬者感染艾滋病毒”這在現實生活中是不可能的.因此此材料說明了:蚊子叮咬傳播艾滋病的幾率非常。
材料二:題干中的“根毛細胞的細胞壁極薄、液泡大,適于吸收水分”、“肺泡壁薄,且外有大量毛細血管和彈性纖維,適于氣體交換”,這些都說明生物體結構與功能是相適應的.
材料三:(1)氣孔是植物體蒸騰失水的“門戶”,也是植物體與外界進行氣體交換的“窗口”.農作物在缺水初期葉片氣孔會自動關閉,以減弱蒸騰作用.
(2)達爾文認為,在激烈的生存斗爭中,具有有利變異的個體,容易在生存斗爭中獲勝而生存下去.反之,具有不利變異的個體,則容易在生存斗爭中失敗而死亡.這就是說在自然界中的生物,經過激烈的生存斗爭,實現了自然選擇,所以,從生物進化角度看,耐旱作物能夠生存是自然選擇的結果.
材料四:(1)“低碳生活”就是指生活作息時所耗用的能量要盡力減少,從而減低碳,特別是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從而減少對大氣的污染.選項中,ABD都不符合低碳生活,C“利用風能、地熱能發(fā)電”符合符合“低碳“要求.
(2)根據“低碳生活”的概念,主要是從節(jié)電、節(jié)氣和回收三個環(huán)節(jié)來改變生活細節(jié).如節(jié)約用電(如隨手關燈、關電腦…)、騎自行車、乘公交車、建議父母建造沼氣池和使用太陽能熱水器等.
故答案為:材料一:蚊子叮咬傳播艾滋病的幾率非常;
材料二:生物結構與功能是相適應的;
材料三:(1)蒸騰;
(2)自然選擇;
材料四:(1)C;
(2)節(jié)約紙張;隨手關燈;節(jié)約用水;不焚燒垃圾;盡量使用手帕而不使用紙巾;不使用一次性筷子等.

點評 此考查了傳染病、蒸騰作用、自然選擇、低碳生活以及生物體結構與功能相適應的觀點等知識.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3.閱讀下面的材料,分析回答問題:
一位母親懷孕期間,其體內的胎兒重4千克,胎盤重1千克,羊水重1千克,增多的血液重2千克,…這位母親的體重增加了約14千克,她盡管感到“不堪重負“,但卻時時幸福著、快樂著.
(1)胎盤和羊水都存在于母體的子宮中,其中胎盤是胎兒和母體進行物質交換的器官.
(2)母體懷孕期間,血液可增多2千克.這對胎兒的發(fā)育有什么意義?利于胎兒與母體進行物質交換.
(3)一般地,母體懷孕到第40周時,胎兒就要出生了.胎兒從母體產出的過程叫分娩.
(4)由于環(huán)境污染、氣候異常、生活習慣以及遺傳等因素的影響,不孕不育現象屢見不鮮.但是,試管嬰兒技術的出現,讓許多夫婦圓了“生兒育女”的愿望.試分析說明:試管嬰兒是否就是在試管里培育嬰兒?
不是,只是受精在體外進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4.銀川市某中學近期出現了由諾如病毒引發(fā)了傳染性極強的傳染病,學校采取多項措施有效預防,其中就有放假一周的決定,從傳染病的預防措施來看,這種做法是( 。
A.切斷傳播途徑B.控制傳染源C.保護易感人群D.殺滅病原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西溪濕地是我省著名的5A級的旅游景點.西溪濕地氣候適宜,環(huán)境優(yōu)美,含有許多野生動、植物資源,就連白鷺也留戀這里的環(huán)境,每年冬季到這里越冬.湖水中生長著大量的硅藻、鯉魚、鰱魚等,湖地土質疏松多孔,蓄水和透水能力都很強,是天然的蓄水池.
(1)西溪濕地中的所有生物可以看成一個群落.
(2)西溪濕地中生物與環(huán)境是相適應的,這是長期自然選擇的結果.
(3)如果將大量的生活污水排入西溪濕地中,超過其自動調節(jié)能力能力,就會導致魚類大量死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8.下表是某興趣小組為探究鹽酸和溫度對唾液淀粉酶催化作用的影響而制定的實驗方案.
試管編號
加入物質漿糊、唾液漿糊、清水漿糊、唾液、鹽酸漿糊、唾液漿糊、唾液
溫度37℃37℃37℃100℃0℃
時間10分鐘10分鐘10分鐘10分鐘10分鐘
加入碘液后的現象
(1)興趣小組的同學嚴格按照實驗設計條件進行操作,實驗結果是試管甲和試管乙加入碘液后都變藍,這與實驗預測不相符.你認為他們在修正實驗設計時應該考慮的因素是漿糊的量太多或唾液的量太少(或意思表達正確的其他說法).
(2)興趣小組的同學修正了實驗方案后,再進行操作,發(fā)現甲不變藍、乙變藍.該實驗可以得出的結論是D.(選填字母編號)
A.唾液不能使淀粉發(fā)生變化              B.唾液可以將淀粉轉變成麥芽糖
C.唾液可以將淀粉轉變成葡萄糖           D.唾液可以將淀粉轉變成其他物質
(3)如圖所示是某人飯后約30分鐘時,測得的血液流入和流出小腸時氧氣和二氧化碳的相對含量,請在答題卡中用柱形圖畫出血液流出小腸時血液中葡萄糖和尿素的相對含量,使這個圖變得完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8.小芬利用顯微鏡觀察人的血細胞,使用相同的目鏡,但在兩種不同放大倍率下,所呈現的視野分別為甲和乙,如圖所示,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
A.如果使用相同的光圈和反光鏡,則甲視野比乙視野亮
B.在甲中所觀察到的細胞,在乙中均可觀察到
C.如果玻片往右移,甲的像會往右移而乙的像則往左移
D.如果在甲看到模糊的像,改換成乙就可以看到清晰的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2015-2016學年吉林省通化市七年級上期中生物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人們不恰當地干預自然生態(tài)系統,如盲目圍湖造田和造單純林,其共同特點是( )

A.降低了生態(tài)系統的自動調節(jié)能力 B.更加促進了生態(tài)系統的平衡

C.使原有的生態(tài)系統得以保持 D.豐富了生態(tài)系統的食物鏈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9.坐汽車時閉眼也能準確辨析汽車轉彎或上下坡,接受該刺激的感受器位于( 。
A.耳蝸B.前庭和半規(guī)管C.聽神經D.足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3.下列食物中,因病摘除膽囊的人盡量少吃( 。
A.豆腐B.水果C.紅燒肉D.蔬菜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