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來源:2017屆安徽省九年級上第一次月考化學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電視上廣告用語沒有科學性錯誤的是
A.凡含有食品添加劑的實物對人體健康均有害,不可食用
B.沒有氧氣就沒有人類
C.這種化妝品不含任何化學物質(zhì)
D.人長期在純氧環(huán)境中,可以延年益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7屆安徽省九年級上第一次月考化學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下列物質(zhì)在空氣或氧氣中燃燒時,現(xiàn)象描述正確的是
A.木炭在氧氣中燃燒,發(fā)出白光,放出熱量,產(chǎn)生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的氣體
B.鐵絲在氧氣中劇烈燃燒,火星四射,放出熱量,生成紅色粉末
C.紅磷在空氣中燃燒產(chǎn)生大量的白霧
D.硫在氧氣中燃燒,發(fā)出微弱的淡藍色火焰,放出熱量,產(chǎn)生沒有氣味的氣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7屆安徽省九年級上第一次月考化學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下列對一些事實的解釋不正確的是
事實 | 解釋 | |
A. | 花香四溢 | 分子不斷的運動 |
B. | H2O2能殺菌消毒而H2O則不能 | 兩種物質(zhì)的分子構(gòu)成不同 |
C. | 溫度計中的水銀(汞)熱脹冷縮 | 原子的大小發(fā)生改變 |
D. | 空氣是混合物 | 空氣中含不同種分子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7屆安徽省九年級上第一次月考化學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下圖為實驗室用等質(zhì)量的高錳酸鉀和氯酸鉀(另加少量的二氧化錳),分別制取氧氣的數(shù)據(jù)分析示意圖。下列依據(jù)圖示信息所得出的分析正確的是
A.同時開始加熱,先收集到氧氣的是氯酸鉀
B.用相同容積的試管制取較多量的氧氣時宜選擇高錳酸鉀為原料
C.加入少量的二氧化錳使氯酸鉀產(chǎn)生的氧氣質(zhì)量增加
D.反應時間較長的是氯酸鉀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7屆安徽省九年級上第一次月考化學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已知稀鹽酸遇大理石會產(chǎn)生二氧化碳氣體,氫氧化鈉溶液可反應吸收掉二氧化碳。以下有關(guān)如圖實驗(裝置氣密性良好)表述正確的是
①加入稀鹽酸后,產(chǎn)生氣泡
②氣球會先變小,再脹大
③氣球會先脹大,后恢復
④大理石會減少甚至消失
A.①②④ B.③④ C.①③④ D.①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7屆安徽省九年級上第一次月考化學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如圖所示,測定空氣中的氧氣含量,閉合電源開關(guān)后利用電阻絲放熱引燃白磷。下列有關(guān)說法正確的是
A.實驗前傾斜U型管,若管內(nèi)液體始終水平,則裝置氣密性良好
B.白磷燃燒時,可觀察到右側(cè)管內(nèi)液面降低
C.裝置未冷卻時,左側(cè)管內(nèi)液面始終低于1刻度處
D.若電阻絲本身消耗氧氣生成某種固體,則實驗結(jié)果偏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7屆安徽省九年級上第一次月考化學卷(解析版) 題型:填空題
(1)在物質(zhì)分類中空氣屬于 。(填混合物或純凈物)
(2)空氣是一種重要的寶貴的資源,可用于制造氮肥并還可以作保護氣的是 ;能供給人類呼吸 。
(3)方便面拆封后放置一段時間后會變軟,說明空氣中含有 。
(4)請舉出一種防止空氣污染的措施: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7屆安徽省九年級上第一次月考化學卷(解析版) 題型:填空題
下圖是初中化學常見的裝置,有著較多用途。
(1)將此裝置倒置后,氣體從b端進入收集氣體,則該氣體必須具有的性質(zhì)是 ;
(2)若瓶中裝有少量澄清石灰水,先在一端吸氣,后在另一端呼氣, (填“能”或“不能”)比較出呼出氣體和吸入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含量高低;
(3)若在該裝置中加入少量水,用于病人輸氧,則連接病人的一端是 (選填“a”或“b”),該裝置在病人輸氧時可發(fā)揮的作用有 (填序號)。
①驗證輸出氣體是否為氧氣 ②便于觀察是否有氧氣 ③便于觀察輸氧的快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7屆安徽省九年級上第一次月考化學卷(解析版) 題型:填空題
如圖,老師在實驗室給學生做氧氣性質(zhì)的演示實驗圖。
(1)瓶中預先放少量水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
(2)如果實驗中取出燃燒匙時硫仍在燃燒,這時你認為應( )
A、在空氣中繼續(xù)燃燒 B、立即放入水中
這樣做的目的是 。
(3)請寫出硫燃燒的文字表達式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quán)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