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明同學在家里的藥箱中發(fā)現(xiàn)一瓶用來清洗傷口用的消毒液——“雙氧水”,他聯(lián)想到在化學課上曾用過氧化氫溶液制取過氧氣,他高興的將家中的“雙氧水”拿到學校的實驗室,在老師的指導下和同學們一起做了如下實驗。
(第一組實驗)小明欲證明該雙氧水是否失效。
實驗過程
①在試管中加入5 mL “雙氧水”,把帶火星的木條伸入試管中,發(fā)現(xiàn)木條未復燃;
②用酒精燈給上述試管加熱,液體中有氣泡產(chǎn)生,把帶火星的木條伸入試管中,發(fā)現(xiàn)木條仍未復燃;
③如圖裝置進行操作,帶火星的木條復燃,
(1)水槽中冰水所起的作用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實驗結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組實驗)小明想探究CuO能否起到類似MnO2的催化作用。
(3)[猜想]Ⅰ CuO不是催化劑,也不參與反應,反應前后質量和化學性質不變;
Ⅱ CuO參與反應產(chǎn)生O2,反應前后質量和化學性質發(fā)生了改變;
Ⅲ CuO是反應的催化劑,反應前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實驗]用天平稱量0.2gCuO,取5ml 5%過氧化氫溶液于試管中,進行實驗:
(4)填表:
步驟③現(xiàn)象 | 步驟⑥結果 | 步驟⑦現(xiàn)象 | 結論 |
_______; 帶火星木條復燃 | ________ | 溶液中有氣泡產(chǎn)生; _____________ | 猜想Ⅰ、Ⅱ不成立 猜想Ⅲ成立 |
(5)步驟①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利用該方法獲得氧氣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
(7)步驟④得到的固體是CuO。CuO的相對分子質量是_______________,其中銅元素的質量分數(shù)是________________。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河南省平頂山市2019屆九年級上學期第一次月考化學試卷 題型:單選題
區(qū)別二氧化碳、氧氣和空氣三種氣體,應采用的方法是
A.將氣體分別通入水中
B.將燃燒的木條分別伸入集氣瓶中
C.將氣體分別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
D.用帶火星的木條分別伸入集氣瓶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江蘇省泰州市2019屆九年級上學期第一次月考化學試卷 題型:單選題
下列不屬于氮氣用途的是
A. 用作燈泡的填充氣 B. 用作生活中的燃料 C. 用作糧食的保護氣 D. 用作制氮肥的原料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四川省2019屆九年級上學期第一次月考化學試卷 題型:單選題
李銘同學在實驗室稱取8.5g食鹽,發(fā)現(xiàn)稱取時指針偏左,請問李銘同學應該( )
A. 減少砝碼 B. 增加砝碼 C. 減少食鹽 D. 增加食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四川省2019屆九年級上學期第一次月考化學試卷 題型:單選題
下圖所示為滴管的使用或放置,其中正確的是
A. 取液時擠入大量空氣
B. 取液后將滴管橫放在桌面上
C. 將洗凈的滴管放入潔凈燒杯中
D. 將取液后的滴管倒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廣東省廣州市2018屆九年級第一學期期中考試化學試卷 題型:填空題
已知“○”、“●”表示質子數(shù)不同的原子。(填編號)
(1)下圖所表示的物質中,屬于化合物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表示的物質中,屬于單質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表示的物質中,屬于混合物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廣東省廣州市2018屆九年級第一學期期中考試化學試卷 題型:單選題
如下粒子結構示意圖得出的結論中,不正確的是
A. ①④屬于同種元素 B. ②③④都屬于離子
C. ⑤易失去電子成為陽離子 D. ①⑤的結構不穩(wěn)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安徽省三校2019屆九年級第一學期第三次聯(lián)考化學試卷 題型:科學探究題
某化學研究小組對蠟燭(主要由碳、氫元素組成)燃燒進行了如下探究。
(1)設計圖1所示實驗,錐形瓶中發(fā)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 請推測靠近三通管_____(填“上口”或“下口”)的火柴火焰熄滅,理由是_______。
(2)某同學用大燒杯將高低2支燃燒的蠟燭罩。ㄈ鐖D2),發(fā)現(xiàn)高的蠟燭先熄滅,低的蠟燭后熄滅。
(提出問題)導致高的蠟燭先熄滅的原因是什么?
(猜想與假設)假設1:可能是高蠟燭火焰附近的二氧化碳含量過大導致其先熄滅;
假設2:可能是高蠟燭火焰附近的氧氣濃度過低導致其先熄滅。
(設計實驗)
甲同學按圖2裝置進行實驗,點燃蠟燭,用大燒杯罩住。一段時間后,發(fā)現(xiàn)貼在燒杯內上部的濾紙先褪色(酚酞遇石灰水變紅),說明此時高蠟燭附近的CO2濃度比低蠟燭附近的濃度_____(填“高”或“低”)。
(3)為進一步驗證假設1,乙同學收集1 瓶含20%氧氣和80%二氧化碳的氣體,將點燃的蠟燭慢慢伸入瓶中并密封,蠟燭燃燒一段時間后慢慢熄滅,根據(jù)實驗現(xiàn)象可知:假設1_____(填“合理”或“不合理”),原因是________。
(4)丙同學使用傳感器測得密閉裝置內,蠟燭從燃燒到熄滅后的過程中(80s時蠟燭熄滅), 裝置內氧氣和二氧化碳含量的變化曲線如圖 3,則可得出蠟燭燃燒的條件是_____。
(5)結合已有知識和上述實驗分析,乙同學實驗中,蠟燭完全熄滅后瓶內含有的氣體有_______。(至少填三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貴州省銅仁市2018屆九年級上學期期中考試化學試卷 題型:單選題
實驗室常用二氧化錳作為過氧化氫分解制取氧氣的催化劑,下列表示反應開始以后產(chǎn)生氧氣的質量隨時間的變化關系圖(a表示加入二氧化錳,b表示不加入二氧化錳),其中正確的是
A. B. C. D.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