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下列食物中酸性最強的是( 。
A.西紅柿4.0~4.4B.檸檬2.2~2.4C.雞蛋清7.6~8.0D.牛奶6.3~6.6

分析 根據(jù)已有的知識進行分析,酸性溶液的pH小于7,酸性越強,pH越。

解答 解:酸性越強,pH越小,觀察選項,檸檬的pH最小,故檸檬的酸性最強.
故選:B.

點評 本題考查了常見物質(zhì)的酸堿性與pH的關系,完成此題,可以依據(jù)題干提供的信息結(jié)合已有的知識進行,此類題目的易錯點是認為pH大的溶液的酸性強.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2.2011年10月1日,小明和他的爸媽到青云山野炊.野炊有很多樂趣,然而,在野炊的情趣之中,如果遇到下面一些問題,你該如何處理?
(1)對野炊有經(jīng)驗的人會告訴你,餐具最好是導熱性好,不易破碎的材料制成,你準備帶的餐具時用A 制成的;(填字母)
A.金屬          B.陶瓷           C.無所謂
(2)在“灶”上懸掛野炊鍋時,應根據(jù)火焰調(diào)節(jié)野炊鍋到合適的高度.你覺得原因可能是柴火的外焰溫度高,食物熟得快.
(3)在引燃細枯枝后,如果迅速往“灶”里塞滿枯枝,結(jié)果反而燃燒不旺,并產(chǎn)生很多濃煙,說明物質(zhì)充分燃燒需要的條件是要有充足的氧氣與可燃物接觸;
(4)若不小心引燃周圍的枝條,小明立即用水將其澆滅,他所利用的滅火原理是使溫度降低到燃燒物著火點以下.
(5)小明的爸爸每餐有喝酒的習慣,吃飯時,小明他爸打開茅臺酒瓶塞,小明聞到一股濃烈的香味,試用分子觀點解釋,原因是酒香分子不斷擴散到空氣中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3.小明喜歡養(yǎng)金魚,他上網(wǎng)查閱資料得知:魚缸中每升水的溶氧量低于0.003g時,魚就會死亡.過氧化鈣(CaO2)是一種化學增氧劑,其反應原理是2CaO2+2H2O═2Ca(OH)2+O2↑請回答:小明將0.72g過氧化鈣放入盛有50L水的魚缸中,請你通過計算分析,當氧氣完全釋放后,魚缸中水的溶氧量是否符合最低要求?(假設產(chǎn)生的氧氣完全溶入水,其他因素忽略不計)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20.空氣是一種寶貴的自然資源,請回答下列問題.
(1)魚蝦能在水中生存是因為氧氣易溶于水,這種說法不正確(填“正確”或“不正確”)
(2)PM2.5是造成空氣污染的重要原因之一,下列行為不會增加空氣中PM2.5的是BD
A.燃煤火力發(fā)電   B.治理工地揚塵  C.露天焚燒垃圾 D.使用氫能源汽車
(3)大氣中二氧化碳含量過高會造成溫室效應,科學家正在研究將過多的二氧化碳和氫氣在催化劑和加熱的條件下轉(zhuǎn)化為水和甲烷(CH4),這個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CO2+4H2$\frac{\underline{\;催化劑\;}}{△}$CH4+2H2O
(4)根據(jù)哪些事實可證明空氣中含有下列物質(zhì):
①二氧化碳:清石灰水在空氣中放置一段時間后,表面出現(xiàn)一層白膜②水蒸氣:冬天窗戶上易起窗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7.觀察如圖所示的實驗,回答問題:
(1)圖A出現(xiàn)的實驗現(xiàn)象是什么?其產(chǎn)生的原因是什么?
(2)如圖B所示的實驗中可以觀察到的現(xiàn)象是:高的蠟燭先熄滅,矮的蠟燭后熄滅,同時燒杯內(nèi)壁會變黑,由實驗現(xiàn)象提示我們,在樓房著火時正確的逃生方法是什么?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7.某市盛產(chǎn)茶葉,“雪青”“清潤茗芽”等綠茶享譽省內(nèi)外.綠茶中的單寧酸具有抑制血壓上升、清熱解毒、抗癌等功效,其化學式為C76H52O46,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單寧酸由碳、氫、氧三種元素組成
B.1個單寧酸分子由76個碳原子、52個氫原子和46個氧原子構(gòu)成
C.單寧酸分子中碳、氫、氧原子個數(shù)比為38:26:23
D.1個單寧酸分子中含有23個氫分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4.用化學用語填空:
(1)氦氣He
(2)碳酸氫銨NH4HCO3
(3)氫氧根離子OH-
(4)氧化鋁中鋁元素的化合價$\stackrel{+3}{Al}$2O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如圖1所示配置溶質(zhì)質(zhì)量分數(shù)為10%的NaCl溶液的實驗操作示意圖:

(1)用圖1表示的序號表示配制溶液的正確操作順序②⑤①④③.
(2)用托盤天平稱量所需的NaCI時,發(fā)現(xiàn)托盤天平的指針偏向左盤,應B.(選填序號)
A.增加適量NaCI固體        B.減少適量NaCI固體      C.調(diào)節(jié)平衡螺母    
(3)稱量NaCI時,天平平衡后的狀態(tài)如圖⑤所示,游碼標尺示數(shù)見圖2,則稱取的NaCI質(zhì)量為11.8g.
(4)根據(jù)計算需要量取水的體積是163.8(水的密度為1g/mL).量取讀數(shù)時,如圖3視線角度正確的是D.(選填字母標號)
(5)圖1中③的目的是攪拌,加速溶解.
(6)配制了10%的氯化鈉溶液.經(jīng)檢測,溶質(zhì)質(zhì)量分數(shù)偏小,其原因可能有①②③⑤(填序號).
①氯化鈉固體不純   ②稱量時,砝碼端忘墊質(zhì)量相同的紙片
③量取水時,仰視讀數(shù)   ④裝瓶時,有少量溶液灑出.
⑤稱量NaCI質(zhì)量完畢放回砝碼時,發(fā)現(xiàn)有一個砝碼缺損了一個小角.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6.欲測定某石灰石樣品中碳酸鈣的質(zhì)量分數(shù)(碳酸鈣在高溫下分解生成氧化鈣和二氧化碳;石灰石樣品中的雜質(zhì)受熱不分解,且不與酸反應),甲、乙兩位同學分別設計了如下兩個實驗方案:
方案一:①稱取石灰石樣品質(zhì)量8g;②用酒精燈加熱樣品,直至質(zhì)量不再改變;③將固體殘余物放在干
燥的器皿中冷卻后稱得質(zhì)量6.9g;④計算.
方案二:①稱取石灰石樣品質(zhì)量8g;②加入質(zhì)量分數(shù)為7.3%的鹽酸100g,使碳酸鈣完全反應;③向反
應后的溶液中加入含溶質(zhì)3.2g的氫氧化鈉溶液,恰好中和多余的鹽酸;④計算.
請回答下列有關問題:
(1)碳酸鈣在高溫下分解的化學方程式是CaCO3$\frac{\underline{\;高溫\;}}{\;}$CaO+CO2↑;
(2)你認為上述方案中,切實可行的是方案方案二,不選用另一方案的原因是方案一中,酒精燈火焰的溫度不能使碳酸鈣完全分解;
(3)請計算你所選方案樣品中碳酸鈣的質(zhì)量分數(shù).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