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反應2A+5B═2C+4D中,C、D的相對分子質量之比為9∶22。若1.3 gA與一定量的B恰好完全反應,生成4.4 gD。則在此反應中B和D的質量比為( )
A.4∶9 B.8∶1 C.10∶11 D.13∶44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實驗室制取氣體選擇收集方法時,下列性質:①顏色;②密度;③溶解性;④可燃性;⑤能否與水反應,必須考慮的是( )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②③⑤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的循環(huán)過程如圖所示:
(1)吸收大氣中CO2的環(huán)節(jié)是__ __。
(2)由于人類消耗化石燃料的增加和森林的亂砍濫伐,使空氣中CO2的含量上升,從而導致__ __增強,全球氣候變暖。請寫出一條因氣候變暖給人類生存環(huán)境帶來影響的情況:__ __。
(3)科學家研究得到:海洋是吸收大量CO2的地方,如果工業(yè)生產產生的CO2排放量繼續(xù)以目前速度增加,海洋將成為“酸化的海洋”。請寫出酸化原因的化學反應方程式:__ _。
(4)科學家目前正在研究將空氣中過量的CO2和H2在催化劑和適量條件下轉化成液態(tài)甲醇和水,反應的化學方程式:CO2+3H2甲醇+H2O。則甲醇的化學式是__ 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化學反應遵守質量守恒定律的原因是( )
A.物質的種類沒有改變 B.分子的種類沒有改變
C.原子的種類、質量和數目都沒有改變 D.分子的數目沒有改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某同學從定量角度研究雙氧水制取氧氣的過程,對原實驗進行部分改進,增加了稱量操作。具體做法是取10%的雙氧水和少量的二氧化錳放入氣體發(fā)生裝置,并對反應前后混合物的質量進行稱量,記錄如下:
反應過程 | 反應前 | 反應后 |
質量變化(不含容器質量) | 34.3 g | 32.7 g |
若反應后,雙氧水分解完全且氧氣全部逸出,該同學得出的結論中,不合理的是( )
A.反應速率逐漸加快 B.最多得到氧氣的質量為1.6 g
C.催化劑二氧化錳的質量為0.3 g D.反應得到水和氧氣的質量比為9∶8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將一定量的苯(C6H6)和氧氣置于一個完全封閉的容器中引燃,反應生成二氧化碳、水和一種未知物X。測得反應前后物質的質量如下表:
物質 | 苯 | 氧氣 | 二氧化碳 | 水 | X |
反應前質量/g | 3.9 | 9.6 | 0 | 0 | 0 |
反應后質量/g | 0 | 0 | 6.6 | 2.7 | m |
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
A.表中m的值為13.5 B.該反應屬于分解反應
C.物質X能在氧氣中燃燒 D.物質X中一定含有氫元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草木灰的主要成分是K2CO3,它與鹽酸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K2CO3+2HCl===2KCl+H2O+CO2↑,又知CO2氣體能被澄清石灰水吸收。為了探究草木灰與鹽酸反應前后物質的總質量是否相等,某學生借用了下列試劑與儀器(如圖所示)。
(1)在實驗裝置D中,為保證兩次稱量所得質量相等,甲處應放置的實驗裝置是__ __(填序號)。
(2)實驗具體步驟:第一步,天平調零;第二步,稱量反應前__裝置的質量;第三步,_ __;第四步,稱量反應后____裝置的質量;第五步,觀察反應前后質量是否相等。
(3)若選取了另兩套裝置,則反應前左盤的質量__ __反應后左盤的質量,理由是__ 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選用廚房中的下列物質填空(填序號):
①保鮮膜 ②鐵鍋 ③砂糖 ④食鹽 ⑤蔬菜 ⑥小麥粉 ⑦食醋 ⑧白酒 ⑨植物油
富含油脂的是__________________,富含維生素的是_________________,屬于無機鹽的是________,可除去熱水瓶膽壁上的水垢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小藝想減肥,早餐經常只喝飲料,以致有一天上課突然暈倒。
(1)小藝早餐所喝飲料主要成分為白糖、果汁、小蘇打、檸檬汁,其中缺少了人體所需要營養(yǎng)元素中的________和油脂;
(2)減肥就是減脂肪,脂肪在人體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富含油脂的食品有(填序號)__________。
①饅頭、诤А、鄯嗜狻、馨撞 ⑤山茶油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