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2020年湖南省婁底市中考模擬化學試卷 題型:科學探究題
如下圖的加熱袋常用于野外加熱食物。加熱袋中的固體粉末含鎂粉、鐵粉和氯化鈉,使用時向其中加入水袋中的水,即可產生大量熱。實驗小組針對放熱過程中的反應原理展開探究。
(查閱資料)
常溫下鎂粉能與水發(fā)生置換反應,且放熱。
(進行實驗)
同學們用下圖所示裝置進行模擬實驗:分別取不同成分的固體粉末放入甲中,通過分液漏斗向其中均加入8 mL水,讀取甲中所得固液混合物的最高溫度,實驗記錄如下表:
(實驗時的室溫為22.8℃)
實驗序號 | A | B | C | D | E | F |
固體成分 | Mg | Fe | Mg+Fe | Mg+NaCl | Fe+NaCl | Mg+Fe+NaCl |
乙中現(xiàn)象 | 少量肥皂泡,難以點燃 | ? | 少量肥皂泡,難以點燃 | 較多肥皂泡,點燃有爆鳴聲 | 無肥皂泡 | 大量肥皂泡,點燃有爆鳴聲 |
混合物溫度 | 23.1℃ | 22.8℃ | 23.1℃ | 24.2℃ | 22.8℃ | 27.2℃ |
(解釋與結論)
(1)實驗B,乙中現(xiàn)象為_______________。
(2)實驗A證明了鎂粉與水能反應,完成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Mg+2H2O=____+H2↑
(3)使鎂粉與水迅速反應并放熱的最佳方法是向鎂粉中加入_____________。
(反思改進)
(4)同學們分析實驗數(shù)據(jù)發(fā)現(xiàn),升高的溫度沒有達到食品加熱袋的效果,其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
(5)同學們根據(jù)實驗結果進一步猜測,實驗F中的反應結束后,甲中剩余固體混合物中仍然含有鐵粉,檢驗其鐵粉存在的的實驗方案為:取少量固體混合物___________________。
(6)從上述實驗初步得出“NaCl溶于水沒有熱量的變化”的結論,依據(jù)的兩個實驗是(填實驗序號)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2019年安徽中考信息交流化學試卷(六) 題型:科學探究題
實驗小組同學探究金屬的化學性質。他們將打磨好表面積相同的鋁片分別放入不同濃度的稀鹽酸中,結果發(fā)現(xiàn)產生氣泡的速率明顯不同。
(1)寫出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_____。
(2)實驗小組的同學根據(jù)所學的知識得出:_______影響了該反應速率。
(3)打磨鋁片的目的:_______。
實驗小組的同學偶然發(fā)現(xiàn)把硫酸銅溶液加入到上述試管中,發(fā)現(xiàn)反應的速率明顯加快。
[提出問題] 硫酸銅溶液中的什么粒子導致反應速率明顯加快的?
[作出猜想] 猜想一:硫酸銅溶液中的水分子;
猜想二:硫酸銅溶液中的硫酸根離子;
猜想三:______;
上述猜想____肯定是錯誤的,原因:____。
[進行實驗]
取三只干凈的試管,分別向試管中加入打磨干凈的表面積相同的鋁片,再分別加入相同體積相同濃度的稀鹽酸:
(1)向第一支試管中加入氯化鈉晶體,觀察到產生氣泡的速率不變,得出_離子對實驗沒有影響;
(2)向第二支試管中加入__晶體,觀察到產生氣泡的速率不變,得出硫酸根離子對實驗沒有影響;
(3)向第三支試管中繼續(xù)加入___晶體,觀察到產生氣泡的速率明顯加快,得出猜想三成立;
[反思] 上述實驗的第3步,還可以加入___晶體,也可以驗證猜想三成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滬教版(上海)九年級化學上冊 第四章 燃料及其燃燒 4.2 碳 同步測試卷 題型:填空題
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的循環(huán)如圖所示,請你在上下兩個方框中填上適當?shù)奈镔|名稱: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滬教版(上海)九年級化學上冊 第四章 燃料及其燃燒 4.2 碳 同步測試卷 題型:單選題
下列有關和的知識歸納,正確的是( )
A.組成:都是由兩種元素組成的,但比多一個氧元素
B.性質:都能溶于水并能與水反應;都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
C.用途:可用于光合作用、滅火等;可用于冶煉金屬、作燃料
D.危害:有毒,會造成“溫室效應”;易與血液中的血紅蛋白結合引起中毒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滬教版(上海)九年級化學上冊 第四章 燃料及其燃燒 4.2 碳 同步測試卷 題型:單選題
二氧化碳下列用途,只與它的物理性質有關的是()
A.滅火 B.制化肥 C.制干冰 D.溫室肥料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滬教版(上海)九年級化學上冊期末綜合測試卷 題型:綜合題
某;瘜W興趣小組的同學利用如圖所示裝置進行實驗.
實驗目的:
(1)用高錳酸鉀制取一瓶氧氣,做細鐵絲燃燒的實驗.
(2)粗略測定加熱2g高錳酸鉀所收集到的氧氣體積.
反應原理:(用文字表達式表示)
(1)高錳酸鉀制氧氣:________;
(2)細鐵絲在氧氣中燃燒:________.
儀器認識:寫出儀器①②的名稱:①________;②________.
裝置連接:
為達到實驗目的(2),各裝置的正確連接順序是(填接口的字母):a→________→d.
問題
(1)實驗過程發(fā)現(xiàn)B瓶中的水變紅了,原因是________.
(2)本實驗中,試管口要比試管底略低的原因是________.
(3)用收集到的氧氣做細鐵絲燃燒的實驗時,未見鐵絲燃燒,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2020年山東省濱州市中考三模化學試卷 題型:單選題
酚酞是常見的酸堿指示劑,化學式為C20H14O4,下列有關酚酞的敘述正確的是( )
A.石灰水遇酚酞變紅色
B.酚酞是由20個碳原子、14個氫原子和4個氧原子構成的
C.酚酞中碳、氧元素的質量比為20∶4
D.酚酞由碳、氫、氧三種元素組成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