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網 > 初中化學 > 題目詳情
2.如圖是一定條件下某反應的微觀示意圖.說法錯誤的是(  )
A.反應前后原子種類、數目不變
B.反應中甲、乙兩種物質的物質的量之比為2:1
C.反應中“”表示原子的元素由化合態(tài)轉化為游離態(tài)
D.反應物和生成物都是由分子構成的

分析 A、根據反應的微觀模擬示意圖中微粒的變化,分析原子的變化;
B、根據微粒的變化分析各物質反應的分子個數比;
C、根據反應的微觀模擬示意圖,分析反應物、生成物的種類及反應的特點,判斷反應的類型;
D、根據物質的微觀構成分析構成物質的微粒.

解答 解:由反應的微觀模擬示意圖可知,各物質反應的微粒個數關系是:

A、由反應的微觀模擬示意圖中微粒的變化可知,反應前后原子種類、數目不變.故A正確;
B、由上圖可知,該反應中的甲、乙兩種物質的分子個數比為2:2,物質的物質的量之比為2:2.故B錯誤;
C、由反應的微觀模擬示意圖可知,反應中“”表示原子的元素由化合態(tài)轉化為游離態(tài).故正確;
D、由反應的微觀模擬示意圖可知,反應物和生成物都是由分子構成的.故D正確.
故選B.

點評 根據變化微觀示意圖及粒子構成模擬圖,根據分子由原子構成等特點,正確判斷變化中的物質構成,是解答本題的基本方法.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2.用化學用語填空
(1)氧化鋁是紅寶石、藍寶石的主要成分,氧化鋁的化學式為Al2O3; 3個鋁離子的化學符號是3Al3+
(2)我縣地下水大多硬度較高,燒水壺內壁常常產生白色的水垢,其主要成分是碳酸鈣、氫氧化鎂.氫氧化鎂的化學式是Mg(OH)2;2個氫氧根離子的化學符號是2OH-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3.完成下列變化的化學方程式,并按要求填空.
(1)常溫下,鋁和氧氣發(fā)生反應:4Al+3O2=2Al2O3;在鋁表面生成了一層致密的氧化膜.
(2)鐵絲插入盛有硫酸銅溶液的試管中:Fe+CuSO4=FeSO4+Cu;溶液的顏色變化為:藍色變成淺綠色.
(3)甲烷(CH4)在空氣中完全燃燒:CH4+2O2$\frac{\underline{\;點燃\;}}{\;}$CO2+2H2O;該反應將化學能轉化為光能和熱能.
(4)加熱銅綠:Cu2(OH)2CO3$\frac{\underline{\;\;△\;\;}}{\;}$2CuO+CO2↑+H2O;其基本反應類型是:分解反應.
(5)實驗室用高錳酸鉀制取氧氣:2KMnO4$\frac{\underline{\;\;△\;\;}}{\;}$K2MnO4+MnO2+O2↑;排水集氣時看到集氣瓶內液面下降至瓶口,瓶口外側有較大氣泡,現(xiàn)象時說明氧氣集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0.不屬于化學研究物質范疇的是( 。
A.宏觀組成B.化學性質C.變化規(guī)律D.運動狀態(tài)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7.化學用語與表示意義相符合的是( 。
A.Cl2:2個氯原子B.Zn:1個鋅分子C.2Fe:2個鐵原子D.3S:3個硫元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7.如圖是甲、乙、丙三種固體物質的溶解度曲線.
①P點的含義t1℃,甲與丙的溶解度相等.
②要使接近飽和的甲溶液變成飽和溶液,可采用的方法有加甲物質(或蒸發(fā)水或降溫)(寫出一種).當甲溶液中含有少量乙時,
可采用冷卻熱的飽和溶液(降溫結晶)的方法提純甲.
③t2℃時,將30g甲物質放入50g水的燒杯中,所得溶液溶質的質量分數為33.3%(精確到0.1).若燒杯內物質升溫到t3℃(不考慮水蒸發(fā)),溶液中變化的是Ⅰ、Ⅲ.
Ⅰ.溶質的質量Ⅱ.溶劑的質量Ⅲ.溶質的質量分數
④t2℃時,在含有50g水的甲和乙的飽和溶液中,分別加入m g甲和m g乙,升溫至t3℃,甲完全溶解,乙仍有剩余,則m的質量范圍是5g<m≤30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4.欲使某不飽和溶液變成飽和溶液,最可靠的方法是(  )
A.降溫B.升溫C.倒出一些溶液D.再加足夠的溶質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1.化學符號“SO2”表示的意義正確的是( 。
A.二氧化硫這種物質
B.二氧化硫由硫原子和氧原子構成
C.一個二氧化硫分子中含有一個氧分子
D.二氧化硫由一個硫元素和二個氧元素組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2.關于水資源保護的做法錯誤的是(  )
A.嚴格監(jiān)管農藥和化肥的使用B.富含氮、磷的生活污水直接排放
C.對水源地的水體嚴格保護D.工業(yè)污水必須處理達標后方可排放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