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網 > 初中化學 > 題目詳情
2.下列實驗現象的描述正確的是( 。
A.鐵絲和硫酸銅溶液反應:銀白色固體表面產生紫紅色固體
B.碳酸鈉溶液與氫氧化鈣溶液反應:溶液中產生氣泡
C.氫氣在空氣中燃燒:無色氣體燃燒,發(fā)出淡藍色火焰,放熱
D.鎂條在空氣)中燃燒:銀白色固體燃,生成白色固體氧化鎂

分析 A、根據鐵和硫酸銅反應,鐵釘表面會附著紅色物質,溶液逐漸由藍色變?yōu)闇\綠色解答;
B、根據碳酸鈉和氫氧化鈣反應產生碳酸鈣沉淀分析;
C、根據氫氣燃燒的現象分析;
D、根據鎂燃燒的現象分析,注意現象和結論的區(qū)別.

解答 解:A、鐵和硫酸銅反應,鐵釘表面會附著紅色物質銅,故現象描述正確;
B、碳酸鈉和氫氧化鈣反應產生碳酸鈣沉淀,應該觀察到有白色沉淀產生,故現象描述錯誤;
C、氫氣在空氣燃燒發(fā)出淡藍色的火焰,放出熱量,故現象描述正確;
D、鎂條燃燒生成白色固體,但現象不能說出產物的名稱,故現象描述錯誤;
故選項為:AC.

點評 本題難度不大,掌握常見實驗的現象即可正確解答;在描述物質燃燒的現象時,需要注意實驗結論和實驗現象的區(qū)別.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2.甲、乙兩物質的溶解度曲線如圖所示,下列敘述中正確的是( 。
A.t1℃時,甲、乙各30 g分別加入70g水中均能恰好完全溶解
B.t1℃時,等質量的甲和乙的溶液中所含溶質的質量相等
C.t2℃時,在100 g水中放入60g甲,降溫到tl℃再向溶液中加入200g水,可以得到360g20%的甲溶液
D.t2℃時,分別在100g水中各溶解20 g甲、乙,同時降低溫度,甲先達到飽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多選題

13.如圖是丙三醇的分子結構示意圖,丙三醇是無色、味甜、黏稠液體,俗稱甘油.可用于潤滑劑、制藥工業(yè)等.下列有關敘述中正確的是( 。
A.丙三醇是由碳、氫、氧三種元素組成的有機高分子化合物
B.丙三醇分子中碳元素和氧元素的質量比為3:4
C.丙三醇中氧元素的質量分數最大
D.丙三醇分子中質子數一定等于中子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0.下列物質在應用時,用到其物理性質的是( 。
A.
在食品袋內充氮氣防腐
B.
用明礬凈水
C.
用稀有氣體制閃光燈
D.
用二氧化碳作氣體肥料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7.實驗室里區(qū)分下列各組物質的兩種方法都合理的是( 。
     A    B    C    D
區(qū)分物質
 
氯化鈉粉末和亞硝酸鈉粉末空氣和呼出的氣體硫酸鉀和硝銨
 
碘單質和高錳酸鉀固體
 
 
第一方案
 
取樣,分別加入試管中,加適量的水溶解,分別滴加無色酚酞溶液,觀察現象加入相同滴數的澄清石灰水,振蕩,觀察現象取樣于試管中,分別加蒸餾 水溶解,觀察現象取樣于試管中,分別加蒸餾水溶解,觀察現象
第二方案
 
分別取樣,品嘗
 
分別用帶火星的木條伸人瓶中,觀察現象分別取樣于試管中,觀察固體外觀顏色取樣于試管中,分別加汽油溶解,觀察現象
A.AB.BC.CD.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7.甲、乙兩種物質的溶解度曲線如圖所示,下列有關敘述正確的是( 。
A.t1℃時,甲、乙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相等
B.t1℃時,甲的飽和溶液中含50g溶質
C.t1℃時,甲的飽和溶液升高溫度后溶解度變大,溶質質量分數不變
D.甲物質的溶解度大于乙物質的溶解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4.如表是某同學用多種方法來鑒別物質的情況,其中完全正確的是( 。
需鑒別物質分別取樣后所加試劑或方法
方法1方法2
A硝酸銨和氫氧化鈉加適量水看是否溶解加熟石灰研磨并聞氣味
B鑒別廁所清潔劑(含鹽酸)和洗衣液加入酚酞溶液,觀察現象加入小蘇打,觀察現象
C木炭粉末和氧化銅粉末稀硫酸加水溶解
D黃銅和黃金互相刻劃,比較硬度觀察顏色
A.AB.BC.CD.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1.下列有關敘述中,不正確的是( 。
A.H2、C和CO都有還原性,可用于冶煉金屬
B.物質的熱脹冷縮現象說明分子原子間存在間隔
C.稀鹽酸和食醋都能使紫色石蕊溶液變紅
D.我們使用的2B鉛筆的制作材料是有機物和和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2.在一次用餐中,同學們對燃料“固體酒精”產生了好奇,于是對其成分進行研究.
【查閱資料】(1)該固體酒精是用酒精、氯化鈣和氫氧化鈉按一定的質量比混合制成.
           (2)氯化鈣、氯化鋇溶液均呈中性.
【提出問題】(1)酒精中是否含有碳元素?(2)固體酒精中的氫氧化鈉是否變質?
【實驗探究】
(1)按如圖實驗,發(fā)現澄清石灰水變渾濁,可得出酒精中含有碳元素的結論.
此結論合理(選填“合理”或“不合理”)
(2)取少量固體酒精于燒杯中,加足量的水充分溶解后靜置,發(fā)現燒杯底部有白色沉淀.取沉淀于試管中加稀鹽酸,有氣泡產生.分析實驗并結合資料得出氫氧化鈉已變質.寫出氫氧化鈉變質或碳酸鈉反應的化學方程式2NaOH+CO2═Na2CO3+H2O或CaCO3+2HCl=CaCl2+CO2↑+H2O.
(3)為進一步確定氫氧化鈉的變質程度,分組探究.
①甲組取燒杯上層清液于兩支試管中,按下圖探究.
方案  
現象溶液變紅產生
結論清液中有氫氧化鈉清液中有碳酸鈣
②乙組認為甲組實驗不能證明清液中一定有氫氧化鈉,理由是碳酸鈉溶液呈堿性;也能使酚酞溶液變紅.他們另取燒杯中上層清液,加足量氯化鋇溶液,充分反應后滴加酚酞溶液,酚酞溶液變紅.
【實驗結論】:經過討論一致認為固體酒精中氫氧化鈉部分(填“全部”或“部分”)變質.
【反思交流】:乙組實驗中加足量氯化鋇溶液的目的是除去碳酸鈉,防止影響對NaOH的檢驗.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