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外觀相似,某同學不慎將一份氯化鈉粉末與一份碳酸鈉粉末混在了一起.某研究小組的同學欲探究這份粉末中各組分的含量,于是做了如下實驗:
①將粉末混合均勻,取10g粉末,充分溶于45.7g水中制成混合溶液.
②向混合溶液中逐滴滴加溶質(zhì)質(zhì)量分數(shù)為10%的稀鹽酸,看到的現(xiàn)象為
產(chǎn)生大量氣泡
產(chǎn)生大量氣泡

③將產(chǎn)生的氣體全部先通過盛有濃硫酸的洗氣瓶,目的是為了
除去二氧化碳氣體中的水蒸氣
除去二氧化碳氣體中的水蒸氣
;最終將氣體通入足量氫氧化鈉溶液中(如圖1),測量氫氧化鈉溶液的增重(其它誤差忽略不計).
④繪制氫氧化鈉溶液的增重質(zhì)量與所滴入稀鹽酸質(zhì)量的關(guān)系曲線,如圖2:

回答下列問題:
(1)完成實驗步驟②、③的兩處空白.
(2)反應過程中,生成二氧化碳的總量為
2.2
2.2
g.
(3)計算 ①原混合粉末中氯化鈉的質(zhì)量. ②當反應恰好結(jié)束時,所得溶液的溶質(zhì)質(zhì)量分數(shù)為多少.(保留一位小數(shù))
分析:(1)依據(jù)碳酸鈉能與鹽酸反應生成二氧化碳以及濃硫酸長做干燥劑分析解答;
(2)根據(jù)圖象中增重的情況分析解答;
(3)依據(jù)二氧化碳的質(zhì)量利用化學方程式求出碳酸鈉的質(zhì)量即可解答本題;
解答:解:(1)由于碳酸鈉能與鹽酸反應生成二氧化碳,所以該過程的現(xiàn)象是產(chǎn)生大量氣泡;
濃硫酸是常見的干燥劑,此處就是對二氧化碳進行干燥的過程,故作用是除去二氧化碳氣體中的水蒸氣;
(2)由圖象可知溶液增加了2.2g后不再增加,所以生成二氧化碳的質(zhì)量是2.2g;
(3)設原混合粉末中碳酸鈉的質(zhì)量為x,生成的氯化鈉的質(zhì)量為y
Na2CO3+2HCl═2NaCl+H2O+CO2
106           117      44
 x             y       2.2g
106
x
=
117
y
=
44
2.2g

x=5.3g    y=5.85g
原混合粉末中氯化鈉的質(zhì)量為 10g-5.3g=4.7g
恰好完全反應時所得溶液的溶質(zhì)質(zhì)量分數(shù)為
4.7g+5.85g
10g+45.7g+36.5g-2.2g
×100%=11.7%
故答案為:(1)產(chǎn)生大量氣泡;除去二氧化碳氣體中的水蒸氣;(2)2.2;
(3)計算 ①原混合粉末中氯化鈉的質(zhì)量為4.7g. ②當反應恰好結(jié)束時,所得溶液的溶質(zhì)質(zhì)量分數(shù)為11.7%;
點評:本考點考查了實驗設計和有關(guān)的計算題,掌握有關(guān)實驗的設計原理和反應的過程是解題的關(guān)鍵;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guān)習題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21、NaNO2(亞硝酸鈉)、NaCl和物質(zhì)M (不含結(jié)晶水)的溶解度曲線如圖1所示,請根據(jù)圖象和有關(guān)信息回答下列問題:

(1)t2℃時,NaNO2、NaCl和M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順序是
NaNO2>NaCl>M

(2)如圖2所示,當往試管中加入5mL稀鹽酸時,試管內(nèi)立刻產(chǎn)生大量氣泡,同時放熱使燒杯中飽和溶液變渾濁(不考慮水分蒸發(fā)).請判斷:該飽和溶液中的溶質(zhì)是
M
.(填“NaNO2”或“NaCl”或“M”)
(3)分別將NaNO2、NaCl和M的飽和溶液從t2℃降溫到t1℃時,三種溶液中溶質(zhì)的質(zhì)量分數(shù)由大到小的順序是
NaNO2>NaCl>M

(4)NaNO2有毒,其外觀和咸味與食鹽很相似,因此要防止因誤食NaNO2而發(fā)生中毒事故.為了區(qū)別NaNO2、NaCl固體,某化學興趣小組同學查閱資料獲得如下信息:NaNO2的水溶液呈堿性,NaCl的水溶液呈中性;NaNO2熔點為271℃,NaCl熔點為801℃.
①小明同學設計的鑒別實驗方案如下:
20℃時分別取NaNO2、NaCl各5.0g于兩只小燒杯中,分別加入10mL水(水的密度近似看作1g/cm3),用玻璃棒充分攪拌后觀察.你認為此方案是否可行
可行
(填“可行”或“不可行”).
②該小組其他同學又設計出與小明不同的實驗方案,并獲得成功.你認為該方案可能是
別取少量樣品于試管中,加水溶解,滴加無色酚酞試液,變紅者為NaNO2,不變者為NaCl
(只填寫一種方案并簡單敘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2009?連云港) NaNO2(亞硝酸鈉)、NaCl和物質(zhì)M (不含結(jié)晶水)的溶解度曲線如圖所示,請根據(jù)圖象和有關(guān)信息回答下列問題:
(1)t2℃時,NaNO2、NaCl和M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順序是
NaNO2>NaCl>M
NaNO2>NaCl>M

(2)如圖所示,當往試管中加入5mL稀鹽酸時,試管內(nèi)立刻產(chǎn)生大量氣泡,同時放熱使燒杯中飽和溶液變渾濁(不考慮水分蒸發(fā)).請判斷:該飽和溶液中的溶質(zhì)是NaNO2、NaCl和M中的
M
M


(3)分別將NaNO2、NaCl和M的飽和溶液從t2℃降溫到t1℃時,三種溶液中溶質(zhì)的質(zhì)量分由大到小的順序是
NaNO2>NaCl>M
NaNO2>NaCl>M

(4)NaNO2有毒,其外觀和咸味與食鹽很相似,因此要防止因誤食NaNO2而發(fā)生中毒事故.為了區(qū)別NaNO2、NaCl固體,某化學興趣小組同學查閱資料獲得如下信息:NaNO2的水溶液呈堿性,NaCl的水溶液呈中性;NaNO2熔點為271℃,NaCl熔點為801℃.
①小明同學設計的鑒別實驗方案如下:
20℃時分別取NaNO2、NaCl各5.0g于兩只小燒杯中,分別加入10mL水(水的密度近似看作1g/cm3),用玻璃棒充分攪拌后觀察.你認為此方案是否可行
可行
可行
(填“可行”或“不可行”).
②該小組其他同學又設計出與小明不同的實驗方案,并獲得成功.你認為該方案可能是
分別取少量的NaNO2、NaCl固體于兩支試管中,用酒精燈加熱,熔化者為NaNO2,不熔者為NaCl(或分別取少量樣品于試管中,加水溶解,滴加無色酚酞試液,變紅者為NaNO2,不變者為NaCl)(或其他合理答案)
分別取少量的NaNO2、NaCl固體于兩支試管中,用酒精燈加熱,熔化者為NaNO2,不熔者為NaCl(或分別取少量樣品于試管中,加水溶解,滴加無色酚酞試液,變紅者為NaNO2,不變者為NaCl)(或其他合理答案)
(只填寫一種方案并簡單敘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NaNO2(亞硝酸鈉)、NaCl和物質(zhì)M (不含結(jié)晶水)的溶解度曲線如圖1所示,請根據(jù)圖象和有關(guān)信息回答下列問題:
(1)t2℃時,NaNO2、NaCl和M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順序是
NaNO2>NaCl>M.
NaNO2>NaCl>M.

(2)如圖2所示,當往試管中加入5mL稀鹽酸時,試管內(nèi)立刻產(chǎn)生大量氣泡,同時放熱使燒杯中飽和溶液變渾濁(不考慮水分蒸發(fā)).請判斷:N該飽和溶液中的溶質(zhì)是NaNO2和NaCl、M中的
M
M

(3)NaNO2有毒,其外觀和咸味與食鹽很相似,因此要防止因誤食NaNO2而發(fā)生中毒事故.為了區(qū)別NaNO2、NaCl固體,某化學興趣小組同學查閱資料獲得如下信息:NaNO2的水溶液呈堿性,NaCl的水溶液呈中性;NaNO2熔點為271℃,NaCl熔點為801℃.
①小明同學設計的鑒別實驗方案如下:20℃時分別取NaNO2、NaCl各5.0g于兩只小燒杯中,分別加入10mL水(水的密度近似看作1g/cm3),用玻璃棒充分攪拌后觀察.你認為此方案是否可行
可行
可行
(填“可行”或“不可行”).
②該小組其他同學又設計出與小明不同的實驗方案,并獲得成功.你認為該方案可能是
分別取少量的樣品于兩支試管中,用酒精燈加熱,熔化者為NaNO2,不熔者為NaCl(或分別取少量樣品于試管中,加水溶解,滴加無色酚酞試液,變紅者為NaNO2,不變者為NaCl).
分別取少量的樣品于兩支試管中,用酒精燈加熱,熔化者為NaNO2,不熔者為NaCl(或分別取少量樣品于試管中,加水溶解,滴加無色酚酞試液,變紅者為NaNO2,不變者為NaCl).
(只填寫一種方案并簡單敘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因外觀相似,某同學不慎將一份氯化鈉粉末與一份碳酸鈉粉末混在了一起.某研究小組的同學欲探究這份粉末中各組分的含量,于是做了如下實驗:
①將粉末混合均勻,取10g粉末,充分溶于45.7g水中制成混合溶液.
②向混合溶液中逐滴滴加溶質(zhì)質(zhì)量分數(shù)為10%的稀鹽酸,看到的現(xiàn)象為______
③將產(chǎn)生的氣體全部先通過盛有濃硫酸的洗氣瓶,目的是為了______;最終將氣體通入足量氫氧化鈉溶液中(如圖1),測量氫氧化鈉溶液的增重(其它誤差忽略不計).
④繪制氫氧化鈉溶液的增重質(zhì)量與所滴入稀鹽酸質(zhì)量的關(guān)系曲線,如圖2:

回答下列問題:
(1)完成實驗步驟②、③的兩處空白.
(2)反應過程中,生成二氧化碳的總量為______g.
(3)計算 ①原混合粉末中氯化鈉的質(zhì)量. ②當反應恰好結(jié)束時,所得溶液的溶質(zhì)質(zhì)量分數(shù)為多少.(保留一位小數(shù))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