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家庭生活中一些常見物質的pH如下:
物質 | 食醋 | 牛奶 | 食鹽水 | 牙膏 | 肥皂水 |
pH | 2~3 | 6~7 | 7 | 8~9 | 9~10 |
當我們被蚊蟲叮咬后,蚊蟲能在人的皮膚內分泌蟻酸(具有酸的性質),從而使皮膚腫痛。要減輕痛癢,應在叮咬處涂抹下列物質中的 ( )
A.食醋 B.牛奶 C.食鹽水 D.牙膏或肥皂水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7分)某興趣小組在實驗室發(fā)現(xiàn)一瓶敞口久置的氫氧化鈉和一瓶未標濃度的稀鹽酸。為測定氫氧化鈉的變質情況和稀鹽酸的濃度,他們取9.3g變質的氫氧化鈉樣品于錐形瓶中,加人50g水,充分溶解,再向錐形瓶中滴加未知濃度的稀鹽酸。實驗測得加入稀鹽酸的質量與錐形瓶中物質的質量關系如下圖所示。
求:(1)9.3g樣品中碳酸鈉的質量。
(2)未知濃度的稀鹽酸的溶質質量分數(sh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元素周期表是化學學習的重要工具,依據(jù)下表回答問題:
(1)表中12號元素屬于 (填“金屬”或“非金屬”)元素,在化學反應中比較容易 (填“失去”或“得到”)電子,形成 (填離子符號).
(2)由11號元素與16號元素組成的常見化合物的化學式 .
(3)表中同一周期原子的核外電子排布規(guī)律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現(xiàn)甲、乙兩化學小組安裝兩套如下相同裝置,通過測定產生相同體積氣體所用時間長短來探究影響H2O2分解速率的因素。
(1) 下列方法能檢查該裝置氣密性的是______。
A、將注射器活塞固定,向分液漏斗中注入適量蒸餾水,打開分液漏斗活塞,如果分液漏斗頸部能形成穩(wěn)定的水柱,則氣密性良好,反之氣密性差。
B、關閉分液漏斗活塞,加熱錐形瓶,如果注射器活塞外移(右移),停止加熱后注射器活塞回到原來位置,則氣密性良好,反之氣密性差。
C、關閉分液漏斗活塞,用力將注射器活塞外移(右移),停止用力后,注射器活塞不移動,則氣密性良好,反之氣密性差。
(2)MnO2催化下H2O2分解的化學方程式是 。
(3)甲小組有如下實驗設計方案,完成下表。
實驗編號 | 實驗目的 | 溫度 | 催化劑 | 濃度 |
甲組實驗Ⅰ | 探究 對H2O2分解速率的影響 | 25℃ | 二氧化錳 | 10mL 2%H2O2 |
甲組實驗Ⅱ | 25℃ | 二氧化錳 | 10mL 5%H2O2 |
(4)甲、乙兩小組得出如圖數(shù)據(jù)。
①甲組實驗得出的數(shù)據(jù)可知:濃度越大,H2O2分解速率 ;
②由乙組研究的酸、堿對H2O2分解影響因素的 數(shù)據(jù)分析:相同條件下, H2O2在 (填“酸”或“堿”)性環(huán)境下放出氣體速率較快;乙組提出可以用Ba02固體與硫酸溶液反應制H2O2(已知還生成另一種物質),其化學反應方程式為 ;支持這一方案的理由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4分)對比、分析、歸納是學習化學的重要方法。
(1)已知H2、CO、C是初中化學常見的還原劑,請分析下列反應:
H2+ CuOCu + H2O 3CO + Fe2O32Fe + 3CO2C + O2 CO2
得出的結論是:物質(如H2、CO、C)作還原劑時,所含元素中,一定有元素的化合價在反應后 (選填“升高”或“降低”或“不變”)。
(2)依據(jù)上述結論,則在反應SO2+ 2H2S = 3S + 2H2O中作為還原劑的物質是 ;
該還原劑中所含元素化合價的變化是:由 價變?yōu)?/span> 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汽車在受到猛烈撞擊時安全氣囊內的物質瞬間分解,產生的是空氣中體積分數(shù)最大的氣體。該氣體是
A. 氮氣 B. 氧氣 C. 氦氣 D. 水蒸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 2014年央視“3.15”晚會曝光市場上一些橡皮、涂改液里的甲苯(化學式:C7H8)超標34倍,甲苯低毒,有麻醉性和刺激性,如果在密閉空間里大量吸入,會造成急性中毒,甚至會致癌。下列有關甲苯的說法正確的是………………………………………( )
A.甲苯是有機高分子化合物
B.甲苯中碳、氫原子的個數(shù)比為7:8
C.甲苯分子中碳元素的質量分數(shù)最大
D.甲苯分子中的質子和中子數(shù)目相等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