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根據(jù)題意,A、B、G是黑色粉末,D是紅色固體,AB在高溫下反應生成D和C,結合碳與氧化銅在高溫下反應生成銅和二氧化碳,則A、B為碳和氧化銅,D為銅,C為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與碳在高溫下反應生成一氧化碳氣體,則A為碳、B為氧化銅,E為一氧化碳;一氧化碳與氧化鐵反應生成鐵和二氧化碳,則G為鐵;J是大理石的主要成分,則J為碳酸鈣,二氧化碳與石灰水反應生成碳酸鈣沉淀和水,則I為石灰水;鐵與硫酸銅溶液反應生成硫酸亞鐵溶液和銅,則H為硫酸銅溶液,銅加熱生成氧化銅;據(jù)此進行分析解答.
解答 解:A、B、G是黑色粉末,D是紅色固體,AB在高溫下反應生成D和C,結合碳與氧化銅在高溫下反應生成銅和二氧化碳,則A、B為碳和氧化銅,D為銅,C為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與碳在高溫下反應生成一氧化碳氣體,則A為碳、B為氧化銅,E為一氧化碳;一氧化碳與氧化鐵反應生成鐵和二氧化碳,則G為鐵;J是大理石的主要成分,則J為碳酸鈣,二氧化碳與石灰水反應生成碳酸鈣沉淀和水,則I為石灰水;鐵與硫酸銅溶液反應生成硫酸亞鐵溶液和銅,則H為硫酸銅溶液,銅加熱生成氧化銅.
(1)A為碳.
(2)E→G,即一氧化碳與氧化鐵反應生成鐵和二氧化碳,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Fe2O3+3CO$\frac{\underline{\;高溫\;}}{\;}$2Fe+3CO2.
C→J,即二氧化碳與石灰水反應生成碳酸鈣沉淀和水,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CO2+Ca(OH)2═CaCO3↓+H2O.
(3)G→D,即鐵與硫酸銅溶液反應生成硫酸亞鐵溶液和銅,該反應是一種單質(zhì)和一種化合物反應生成另一種單質(zhì)和另一種化合物的反應,屬于置換反應.
D→B,銅加熱生成氧化銅,反應現(xiàn)象為紅色粉末逐漸變黑.
故答案為:(1)碳;(2)Fe2O3+3CO$\frac{\underline{\;高溫\;}}{\;}$2Fe+3CO2;CO2+Ca(OH)2═CaCO3↓+H2O;(3)置換反應;紅色粉末逐漸變黑.
點評 本題難度不大,解題時往往需要從題目中挖出一些明顯或隱含的條件,抓住突破口(突破口往往是現(xiàn)象特征、反應特征等),獲得結論,最后把結論代入原題中驗證.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組別 | 樣品質(zhì)量 | CO2體積 |
第1組 | 10g | 2.239L |
第2組 | 10g | 2.241L |
第3組 | 10g | 2.240L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XYZ | B. | XYZ4 | C. | X2YZ4 | D. | X2(YZ4)3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t1℃時,甲、乙各100g溶液中均含有30g溶質(zhì) | |
B. | t1℃時,甲和乙溶液中溶質(zhì)的質(zhì)量分數(shù)一定相等 | |
C. | t2℃時,在100g水中放入60g甲,所得溶液溶質(zhì)的質(zhì)量分數(shù)為37.5% | |
D. | t2℃時,分別在100g水中各溶解20g甲、乙,同時降低溫度,甲先達到飽和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SO${\;}_{4}^{2-}$、Fe3+、Na+、OH- | B. | K+、SO${\;}_{4}^{2-}$、Cu2+、NO${\;}_{3}^{-}$ | ||
C. | Cl-、K+、SO${\;}_{4}^{2-}$、Na+ | D. | H+、Cl-、CO${\;}_{3}^{2-}$、Na+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多選題
A. | H2、O2、CO、CO2 (內(nèi)壁附著有澄清石灰水的燒杯) | |
B. | H2、O2、CO、CH4 (內(nèi)壁附著有澄清石灰水的燒杯) | |
C. | H2、O2、CO、CH4 (干冷的燒杯) | |
D. | O2、CO、CO2、CH4(干冷的燒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2.8g | B. | 15g | C. | 3g | D. | 5g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