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2016赤峰)中國藥學家屠呦呦研制的抗瘧疾藥物青蒿素挽救了全球數(shù)百萬人的生命,她因此榮獲2015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yī)學獎。某化學興趣小組嘗試探究青蒿素的組成,請你一同參與。
查閱資料:
(1)青蒿素是從植物中提取的一種有機化合物。
(2)NaOH與酒精不反應,但能溶于酒精形成無色溶液,NaOH的酒精溶液與NaOH的水溶液化學性質相似。碳酸鈉不與酒精反應也不溶于酒精。
(猜想與假設)
猜想一:青蒿素中一定含________元素。
猜想二:青蒿素中可能含氫元素和氧元素。
(實驗與探究)他們設計了如圖所示的實驗裝置。
(1)B裝置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
(2)實驗時打開分液漏斗的活塞,將H2O2溶液滴入A裝置中,再點燃C處酒精燈。A裝置中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
(3)E裝置中觀察到的現(xiàn)象是________,證明猜想一正確,E裝置中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
(解釋與結論)若青蒿素試樣為14.1 g,其完全燃燒后,裝置D增重9.9 g,裝置E增重33 g(假設各裝置均能充分吸收有關氣體)。通過計算可確定青蒿素中除含有猜想一所含元素外,還含有________元素。得出此結論的依據(jù)是____。
【答案】碳(或C) 干燥氧氣 2H2O2 2H2O+O2↑ 溶液變渾濁(或有沉淀產(chǎn)生) 2NaOH+CO2=Na2CO3+↓H2O 氫和氧(或H、O) 質量守恒定律(或化學反應前后元素種類、質量不變或化學反應前后元素不變)
【解析】
【猜想與假設】根據(jù)青蒿素屬于有機物,可知青蒿素一定含有碳元素!緦嶒炁c探究】B裝置的作用是干燥氧氣。A中的反應是過氧化氫在二氧化錳催化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氣。如果猜想一正確,即青蒿素中含有碳元素,碳元素在燃燒時轉化為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與氫氧化鈉反應生成碳酸鈉,碳酸鈉不溶于酒精,故可在裝置E中觀察到溶液變渾濁;E中發(fā)生反應為氫氧化鈉與二氧化碳反應生成碳酸鈉和水!窘忉屌c結論】裝置D增加的質量即為青蒿素與氧氣充分反應生成水的質量,根據(jù)二氧化碳與氫氧化鈉反應的化學方程式可知,裝置E增加的質量即為青蒿素與氧氣充分反應生成二氧化碳的質量,即14.1 g青蒿素與氧氣完全反應后生成9.9 g水和33 g二氧化碳,根據(jù)質量守恒定律可知,14.1 g青蒿素中氫元素的質量為9.9 g×=1.1 g,碳元素的質量為33 g×=9 g,由于14.1 g青蒿素中氫元素與碳元素的質量之和(1.1 g+9 g=10.1 g)小于14.1 g,所以青蒿素的組成元素除碳元素和氫元素外,一定還有氧元素。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甲、乙兩種固體物質(均不含結晶水)的溶解度曲線如右圖所示。下列說法正 確的是
A.t1℃時,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
B.t2℃時,乙的飽和溶液升溫或降溫均會析出晶體
C.乙溶液從t3℃降溫到t1℃,乙溶液中的溶質質量分數(shù)會發(fā)生改變
D.t3℃時,50g水中加入40g的甲物質充分溶解可得到90g甲的飽和溶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2017石家莊正定縣二模)A~L均是初中化學常見的物質,C是重要的調(diào)味品,干燥的紅色固體H在一定條件下能與I發(fā)生反應③,K、L的溶液顏色不同。它們的相互轉化關系如圖所示(部分反應條件和生成物已略去)。
請回答下列問題:
(1)若A由四種元素組成,其化學式是________。
(2)I物質的一種用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寫出反應④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反應⑤的基本反應類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2017邯鄲一模)A~J是初中化學常見的物質,汽車用鉛酸蓄電池中含有B,G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它們之間的相互轉化關系如圖所示。
(1)F的化學式是________。
(2)反應①的化學方程式是_________。
(3)反應②的基本反應類型是_____。
(4)氣體E的用途是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在學習金屬的化學性質時,王明發(fā)現(xiàn)鋁的化學性質活潑,但打磨后的鋁與稀鹽酸反應快,而與稀硫酸反應的速率卻非常慢,對此,他向老師提出疑問,并在老師的幫助下,完成了以下探究活動,請你和他一起完成:
(提出問題)鋁與稀硫酸反應的速率慢與哪些因素有關?
(猜想與假設)鋁與稀硫酸反應時所用稀硫酸濃度太小。
請你寫出鋁和稀硫酸反應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
老師為大家準備了以下實驗用品:大小相同的鋁片、10%的稀硫酸、30%的稀硫酸、氯化鈉、硫酸鈉、試管、試管夾、酒精燈、鑷子、藥匙、砂紙。
(設計實驗)(1)王明為探究假設是否成立,設計了如下實驗:
操作步驟 | 現(xiàn)象 | 結論 |
將打磨后的鋁片放入試管中,加入_______ | 有少量氣 泡產(chǎn)生 | 假設不成立 |
將打磨后的鋁片放入試管中,加入____ | 有少量氣 泡產(chǎn)生 |
(2)針對以上異,F(xiàn)象,老師給大家提示,鋁與稀鹽酸反應快,而與稀硫酸反應慢,可能與兩種酸中的酸根離子有關,為了證明這一假設,同學們設計了如下實驗:
操作步驟 | 現(xiàn)象 | 結論 |
將打磨后的鋁片放入試管中,加入30%的稀硫酸和______ | 有較多 氣泡產(chǎn)生 | 假設成立 |
將打磨后的鋁片放入試管中,加入30%的稀硫酸和______ | 有少量 氣泡產(chǎn)生 |
(反思與評價)(1)你認為除了以上因素,還有哪些因素會影響化學反應速率________。
(2)為什么鋁制品有較好的抗腐蝕性?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1)如圖是實驗室制取氣體的一些裝置,據(jù)圖回答:
①圖B中儀器a的名稱是________________。
②用高錳酸鉀制取氧氣的發(fā)生裝置是_____________(填序號),若用C裝置手機氧氣,驗滿時,應將帶木星的木條放在_____________(填“b”或“c”)端導口,若木條復燃,說明氧氣已滿。
(2)小明在幫老師整理實驗室時,發(fā)現(xiàn)一瓶為密封的KOH固體,對其成分提出以下假設,并在老師的指導下進行實驗探究。
[查閱資料]:①KOH與NaOH的化學性質相似。請用化學方程式解釋KOH變質的原因是____________。
②K2CO3溶液呈堿性,BaCl2溶液、KCl溶液呈中性。
[猜想假設]:假設Ⅰ:只含KOH;假設Ⅱ:含KOH和K2CO3;假設Ⅲ:只含K2CO3
[進行實驗]:
實驗操作步驟 | 實驗現(xiàn)象 | 實驗結論 |
① 取少量樣品于試管中,加入足量的稀鹽酸 | 有氣泡產(chǎn)生 | 假設______不正確 |
② 另取少量樣品于試管中,加水溶解,加入過量的BaCl2溶液,振蕩,靜置 | ————————— | 假設Ⅲ正確 |
③ 取②中上層清液,滴加無色酚酞溶液 | ————————— |
[問題討論]:步驟②中加入過量BaCl2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拓展應用] :完全變質的KOH也有利用價值,從K2CO3的組成或性質看,這瓶變質的試劑在農(nóng)業(yè)上的用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對比實驗”是科學探究常用的方法,根據(jù)下列所示的實驗示意圖回答問題.
(1)實驗1中,將大小相同的濾紙片和乒乓球碎片放在薄銅片的兩側,加熱銅片的中部,觀察現(xiàn)象.通過此實驗,可說明燃燒的條件之一的是 (填序號).
A.可燃物 B.空氣 C.溫度達到著火點
(2)實驗2中,把干燥的紫色紙花和濕潤的紫色石蕊紙花分別伸入兩瓶干燥的二氧化碳氣體中,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填序號).
A.CO2與水發(fā)生了反應 B.水具有酸性
C.干燥的紫色石蕊紙花變紅 D.濕潤的紫色石蕊紙花變紅
(3)實驗3是探究鐵釘條件的實驗,會出現(xiàn)明顯現(xiàn)象的是試管 (填序號),說明鐵生銹實際上是鐵與 發(fā)生反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白銅(Cu-Ni)是工業(yè)上常用的一種合金,金屬鎳(Ni)的金屬活潑性與鐵相似,且化合價顯+2價。為測定20g某白銅樣品中鎳的質量,設計了如下實驗:
試問:(1)將白銅研碎的目的是 。
(2)白銅樣品中鎳的質量 g。
(3)所用稀硫酸中溶質的質量分數(shù)(寫出計算過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化學課堂上學生探究了如圖所示的幾個實驗:
(1)圖1實驗中,蠟燭熄滅的原因是__________。
(2)圖2實驗中,使紫色干花(用石蕊溶液浸泡過)變紅的物質是____(填化學式)。
(3)圖3實驗中,滴入氫氧化鈉濃溶液后,可觀察到的實驗現(xiàn)象是________,發(fā)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