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實驗室用如圖所示裝置的部分或全部組合后完成如下實驗,請回答下列問題:

(1)裝置中儀器①的名稱是分液漏斗,鹽酸溶液中的溶質是HCl(填化學式).
(1)小明要證明雞蛋殼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鹽,他將A裝置中的導氣管a與C裝置中的導氣管d相連(填字母),當裝置C中產生石灰水變渾濁的現(xiàn)象時即達到實驗目的,此時C中的化學方程式CO2+Ca(OH)2═CaCO3↓+H2O.
(3)若將A裝置中的藥品換成過氧化氫溶液和二氧化錳,化學方程式為2H2O2$\frac{\underline{\;MnO_2\;}}{\;}$2H2O+O2↑,產生的O2經(jīng)干燥后用D裝置收集,導管口的連接順序應是a→b→c→g.
(4)判斷A裝置產生的二氧化碳后的水溶液顯酸性的試液可以用②③(填序號).
①酚酞試液           ②石蕊試液           ③pH試紙
(5)通常情況下,氨氣是一種無色、有刺激性氣味的氣體,密度比空氣小,極易溶于水,形成的溶液是氨水.實驗室用加熱氯化銨和氫氧化鈣的固體混合物制取氨氣.裝藥品前需要將藥品研磨至粉末狀,這一操作可選用研缽(填儀器名稱),不能(填“能”或“不能”)將兩種固體混在一起后研磨.收集氨氣時最好選用下列裝置中的F裝置與②裝置相連接(填數(shù)字編號).

分析 (1)熟悉常見儀器,了解名稱;
(2)檢驗碳酸鹽的常用試劑是稀鹽酸和澄清的石灰水,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變渾濁,并據(jù)碳酸鈣和鹽酸反應原理書寫方程式;
(3)根據(jù)過氧化氫溶液和二氧化錳反應生成水和氧氣寫出反應的方程式;氧氣的密度比空氣大,應從長管進氣,便于將空氣排出;
(4)判斷溶液是否顯酸性可用石蕊、pH試紙;
(5)實驗室用加熱氯化銨和氫氧化鈣的固體混合物制取氨氣,需要加熱,裝藥品前需要將藥品研磨至粉末狀,這一操作可選用研缽;不能將兩種固體混在一起后研磨.

解答 解:(1)圖中①是分液漏斗;鹽酸溶液中的溶質是HCl;
(2)檢驗碳酸鹽的常用試劑是稀鹽酸和澄清的石灰水,氣體要從長導管進入,讓氣體與石灰水充分接觸,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變渾濁,碳酸鈣和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鈣、水和二氧化碳,反應方程式是CaCO3+2HCl═CaCl2+H2O+CO2↑;
(3)雙氧水分解生成氧氣和水,反應方程式為:2H2O2$\frac{\underline{\;MnO_2\;}}{\;}$2H2O+O2↑;氧氣的密度比空氣大,應從長管g進氣,便于將空氣排出;
(4)判斷A裝置產生的氣體的水溶液顯酸性可用石蕊、pH試紙,若石蕊變紅,或pH<7,則顯酸性,酚酞試液在酸性和中性溶液中均不變色,所以酚酞不能用來檢驗溶液是否顯酸性;
(5)實驗室用加熱氯化銨和氫氧化鈣的固體混合物制取氨氣,需要加熱.裝藥品前需要將藥品研磨至粉末狀,這一操作可選用研缽;不能將兩種固體混在一起后研磨,會放出氨氣;收集氨氣時最好選用下列裝置中的F裝置與②相連,可以吸收多余的氨氣,避免污染.
故答案為:(1)分液漏斗;HCl;
(2)d;石灰水變渾濁;CO2+Ca(OH)2═CaCO3↓+H2O;
(3)2H2O2═2H2O+O2↑;g;
(4)②③;
(5)研缽;不能;②.

點評 檢驗碳酸鹽的常用試劑是稀鹽酸和澄清的石灰水,密度比空氣小的氣體用向下排空氣法收集,酸性溶液可使石蕊變紅,其pH<7,不能使酚酞變色.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5.下列物質轉化不能一步實現(xiàn)的是(  )
A.C--COB.CO--CO2C.CaCO3--CO2D.KNO3--KC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6.保護生態(tài)環(huán)境,減少污染排放,已引起國際社會的高度重視.黨的十八大報告指出,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要大力推進生態(tài)文明建設,加大自然生態(tài)系統(tǒng)和環(huán)境保護力度.
(1)空氣中含量最多的氣體化學式是N2;由于工業(yè)化發(fā)展而大量產生的溫室氣體主要是指CO2
(2)低碳經(jīng)濟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為基礎的經(jīng)濟模式.下列做法符合“低碳經(jīng)濟”理念的是②③(填序號)
①大力發(fā)展火力發(fā)電    ②大力發(fā)展新能源汽車   ③優(yōu)化建筑設計,推廣節(jié)能建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填空題

13.小明同學在化學實驗室發(fā)現(xiàn)一瓶未知濃度的BaCl2溶液,為測定其濃度他取出150g該溶液于燒杯中,向其中逐滴加入溶質質量分數(shù)為26.5%的Na2CO3溶液,反應過程中生成沉淀的質量與所用Na2CO3溶液質量的關系如圖所示,請計算:
(1)若配制26.5%的Na2CO3溶液160g,需要Na2CO3固體21.2g.
(2)根據(jù)實驗數(shù)據(jù),BaCl2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shù)是多少?(寫出計算過程,結果保留到0.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多選題

20.下列圖象不能正確反映其對應操作中各量變化關系的是( 。
A.
高溫煅燒M克石灰石
B.
將M克KNO3飽和溶液恒溫蒸發(fā)水分
C.
在盛O2的密閉容器內加熱M克銅粉
D.
向M克純堿溶液中滴加稀鹽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0.將一定質量的含鈣元素質量分數(shù)為32%的石灰石樣品(假設雜質不含鈣元素,不溶于水,也不與其他物質反應)高溫煅燒一段時間后,剩余固體的質量為22.8g,再向該固體中加入質量分數(shù)為7.3%的稀鹽酸至恰好完全反應,共用去稀鹽酸2OOg,則煅燒石灰石樣品的過程中共生成二氧化碳的質量為(  )
A.2.2gB.4.4gC.8.8gD.13.2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7.為測定MgCl2 和稀鹽酸的混合溶液的組成情況,某研究小組進行如下實驗.

請回答下列問題:
(1)寫出實驗中有沉淀生成的發(fā)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MgCl2+2NaOH=Mg(OH)2↓+2NaCl.
(2)根據(jù)已知條件列出求解參加反應氯化鎂質量(x)的比例式$\frac{95}{58}$=$\frac{x}{5.8g}$.
(3)在滴加氧氧化鈉溶液的整個過程中,燒杯內各溶質的質量變化情況為鹽酸質量先減少至0,氯化鎂質量后減少至0,氯化鈉質量由0增加至恒值.
(4)原混合溶液中MgCl2 和HCl質量的最簡整數(shù)比為95:73.
(5)請計算所加氫氧化鈉溶液溶質的質量分數(shù)16%.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4.請用化學用語表示:
氯離子Cl-;由三個氧原子構成的臭氧分子O3;五氧化二磷分子P2O5;
三個鋁原子3Al;氯化氫分子HCl;兩個亞鐵離子2Fe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填空題

4.將下列各儀器名稱前的序號與其用途相對應的選項填寫在答題卡相應位置(每個序號只填寫一次):

(1)用來夾試管的工具是①; (2)貯存固體藥品的儀器是③;
(3)常作為反應用的玻璃容器是④; (4)用于洗滌儀器內壁的工具是⑧; (5)用于夾持燃燒鎂條的工具是⑥; (6)檢驗物質可燃性,進行固氣燃燒實驗的儀器是②; (7)用于加熱蒸發(fā)溶液、析出晶體的瓷器是⑤; (8)加熱時常墊在玻璃容器與熱源之間的用品是⑦.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