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下圖是化學興趣小組的同學設計和改進的實驗裝置,請你參與他們的探究活動;卮鹣铝袉栴}:
(1)圖I:小明同學用一根粗銅絲繞成線圈罩在蠟燭的火焰上,火焰很快熄滅。請分析蠟燭火焰熄滅的原因 ,此實驗說明金屬銅具有 性。
小娟同學在鋪有一層純堿粉末的燒杯中點燃一支蠟燭,然后沿著燒杯壁緩緩倒入稀硫酸,蠟燭火焰熄滅。請分析蠟燭熄滅的原因 ,寫出純堿與稀硫酸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此反應類型屬于 。
(2)圖II:小亮同學在燒杯A中加入10mL濃氨水;在燒杯B、C中都加入20mL蒸餾水,并分別滴加3滴酚酞試液于蒸餾水中,得到無色溶液。用一只大燒杯把A、B兩燒杯罩在一起,幾分鐘后,溶液顏色變成紅色的燒杯是 (選填“A”、“B”或者“C”),請你用分子的知識解釋燒杯中溶液變紅的原因 ;若用pH試紙測試,該溶液的pH一定 (選填“>”、“=”或者“<”)7。
【答案】(1)溫度降低到蠟燭的著火點以下 導熱性 產生二氧化碳隔絕空氣
Na2CO3+H2SO4==Na2SO4+H2O+CO2↑ 復分解反應
(2)B A中的氨分子運動到B燒杯中溶于水顯堿性 >
【解析】
試題分析:(1)滅火的原理:(1)消除可燃物(2)隔絕氧氣(或空氣)(3)降溫到著火點以下,小明同學用一根粗銅絲繞成線圈罩在蠟燭的火焰上,火焰很快熄滅,原因是:銅絲具有良好的導熱性,將周圍的熱量帶走,溫度降低到蠟燭的著火點以下;此實驗說明金屬銅具有導熱性
根據(jù)滅火的原理,蠟燭火焰熄滅的原因是: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燒且密度比空氣大,能起到隔絕空氣的作用;純堿與稀硫酸反應的化學方程為:Na2CO3+H2SO4==Na2SO4+H2O+CO2↑;該反應由兩種化合物相互交換成分生成另兩種化合物的反應,屬于復分解反應
(2)一只大燒杯把A、B兩燒杯罩在一起時,濃氨水具有揮發(fā)性,A中的氨分子運動到B燒杯中溶于水顯堿性,使B中的溶液變紅,若用pH試紙測試,該溶液的pH一定>7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達州市鋼鐵廠用于煉鐵的石灰石主要成分是CaCO3,課外小組同學取來該石灰石樣品24g,粉碎后,將125g一定溶質質量分數(shù)的稀鹽酸分5次加入到該樣品中,所測數(shù)據(jù)如下(雜質不與稀鹽酸反應,也不溶于水):
次數(shù)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加入稀鹽酸的質量/g | 25 | 25 | 25 | 25 | 25 |
剩余固體的質量/g | 19 | 14 | 9 | 4 | 4 |
(1)石灰石樣品中CaCO3的質量為 g;
(2)第 次恰好完全反應;
(3)求最后所得溶液中CaCl2的質量分數(shù)(寫出計算過程,結果保留到0.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有關敘述中錯誤的是( )
A.乙醇、沼氣和氫氣都是可再生能源
B.“溫室效應”加劇主要原因是大氣中二氧化碳等氣體含量升高引起的
C.加速石油的開采,可以快速提高人類的生活質量
D.為了防止水污染,農業(yè)上要合理使用化肥、農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實驗現(xiàn)象的描述不正確的是
A.紅磷燃燒產生大量白煙
B.銅絲與硝酸銀溶液反應,溶液有無色變成藍色
C.木炭和氧化銅在高溫下反應會有紅色物質生成
D.硫在氧氣中燃燒產生淡藍色火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今年央視“3.15”晚會曝光了某些不法廠商制售劣質汽油的事件,劣質汽油中的甲縮醛(C3H8O2)等物質會損傷汽車并產生有害氣體,下列關于甲縮醛的說法錯誤的是( )
A.甲縮醛屬于有機化合物
B.甲縮醛中含有氧分子
C.甲縮醛由3種元素組成
D.甲縮醛中碳元素的質量分數(shù)約為47.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有關“物質——性質——用途”的敘述中,用途與性質不相關的是
序號 | 物質 | 性質 | 用途 |
A | 一氧化碳 | 還原性 | 冶煉金屬 |
B | 氧氣 | 助燃性 | 醫(yī)療急救 |
C | 氮氣 | 穩(wěn)定性 | 食品防腐 |
D | 干冰 | 升華時吸收熱量 | 制冷劑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用化學用語表示或寫出粒子符號的意思:
(1)地殼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__________;
(2)能保持氬氣化學性質的最小粒子是_________;
(3)2個鐵離子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