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質(zhì)在盛氧氣的集氣瓶中燃燒,可用細沙代替水的是
 
;
A、鐵    B、硫磺    C、紅磷    D、
 
考點:氧氣的化學性質(zhì)
專題:氧氣、氫氣的性質(zhì)與用途
分析:據(jù)鐵和鋁燃燒會生成高溫熔融物濺落,易造成集氣瓶底炸裂進行分析.
解答:解:A、在做鐵絲在氧氣中燃燒實驗時要在集氣瓶底預先放一些水或沙子,防止燃燒生成的高溫熔融物濺落炸裂瓶底,可用細沙代替水,正確;
B、硫磺在氧氣中燃燒會生成有毒的二氧化硫氣體,可用水吸收,而不能用沙子代替,故錯誤;
C、紅磷在氧氣中燃燒會生成有毒的五氧化二磷,可用水吸收,而不能用沙子代替,故錯誤;
D、鋁在氧氣中燃燒時要在集氣瓶底預先放一些水或沙子,防止燃燒生成的高溫熔融物濺落炸裂瓶底,可用細沙代替水,正確;
故答案為:A;D補充為:鋁.
點評:本題考查 了常見物質(zhì)在氧氣中燃燒時的實驗注意事項,明確操作的原因才能正確解答.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根據(jù)如圖所示實驗,回答以下問題.

(1)A為測定空氣中氧氣含量的實驗裝置,有關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通過該實驗可得出氧氣約占空氣總體積的
 
的結論.
(2)集氣瓶B中的現(xiàn)象:鐵絲在氧氣中劇烈燃燒,
 
,放出大量的熱,有黑色固體生成.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3)取一朵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小花,將小花的一半用水噴濕,放入集氣瓶C中,觀察到的現(xiàn)象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請選擇恰當?shù)姆椒ㄨb別下列各組物質(zhì),在表格中簡要寫出方法和結論:
待鑒別各組物質(zhì) 方法 結論
(1)食鹽水和蒸餾水
(2)硬水和蒸餾水
(3)二氧化碳和氮氣
(4)金屬鐵和銅
(5)白酒和食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如圖為A、B兩種固體物質(zhì)的溶解度曲線.請回答下列問題:
(1)曲線上Q點表示
 
;
(2)在10℃時,兩種物質(zhì)的飽和溶液中溶質(zhì)的質(zhì)量分數(shù)A
 
B(選填“>”、“=”或“<”);
(3)30℃時,50g水可以溶解
 
g A物質(zhì);
(4)30℃時,將10gA物質(zhì)加入到盛有l(wèi)00g水的燒杯中,充分攪拌,得到
 
溶液(填“飽和”或“不飽和”)溶液,若再加入A物質(zhì)
 
g或降溫到
 
℃,則都能恰好形成飽和溶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如圖中的①、②分別是氯元素、鈉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信息,A、B、C、D是四種粒子結構示意圖.

請你回答下列問題:
(1)鈉元素的原子序數(shù)為
 
,畫出它的原子結構示意圖
 
;
(2)示意圖D中的x=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課堂上,同學們用圖1所示裝置,來測定空氣中氧氣的含量:

(1)紅磷燃燒時發(fā)出黃光,并產(chǎn)生大量
 
,用手摸集氣瓶壁感到發(fā)燙,說明反應中還
 
.紅磷燃燒的文字表達式
 

(2)打開鐵夾后看到的現(xiàn)象是
 
.產(chǎn)生此現(xiàn)象的原因是:紅磷燃燒,消耗了空氣中的
 
,使瓶內(nèi)壓強變
 
.由此說明空氣中氧氣約占
 
體積.
(3)在實驗中,某組同學測出來的氧氣含量偏小,可能的原因是
 

A.紅磷不足        B.紅磷過量       C.裝置漏氣      D.燃燒時鐵夾沒夾緊
E.將燃燒匙插入集氣瓶時太慢           F.沒等集氣瓶冷卻就打開了鐵夾
(4)在老師的指導下,同學們對該實驗作了一下改進(如圖2),采用放大鏡聚焦使紅磷燃燒:改進后的裝置與原裝置相比有什么優(yōu)點(從環(huán)保、實驗效果等方面回答,寫兩點)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小明同學欲通過實驗證明“二氧化錳是氯酸鉀受熱分解的催化劑”這一命題.他設計并完成了下表所示的實驗.
實驗操作實驗現(xiàn)象實驗結論或總結
各步驟結論總結
實驗一將氯酸鉀加熱至融化,伸入帶火星的木條.木條復燃氯酸鉀受熱要分解產(chǎn)生氧氣,但是①
 

反應的文字表達式為:
 
二氧化錳是氯酸鉀受熱分解的催化劑
實驗二加熱二氧化錳,伸入帶火星的木條.木條不復燃二氧化錳受熱不產(chǎn)生氧氣.
實驗三將氯酸鉀和二氧化錳一起加熱,伸入帶火星的木條.木條迅速復 燃
 
(1)請你幫小明同學填寫上表中未填完的空格;
(2)在小明的探究實驗中,實驗一和實驗二起的作用是
 

(3)小英同學認為僅由上述實驗還不能完全得出表內(nèi)“總結”,她補充設計了兩個方面的探究實驗,最終完成了對“命題”的實驗證明.
第一方面的實驗,是在實驗前稱量二氧化錳的質(zhì)量,實驗結束后,再次稱量二氧化錳的質(zhì)量,這樣做的目的是:
 
;
第二方面的實驗目的要證明在反應前后二氧化錳的
 
沒有發(fā)生改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如圖1是甲、乙兩種物質(zhì)的溶解度曲線,請結合圖1回答問題:

(1)
 
℃時,甲、乙兩種物質(zhì)的溶解度相等.
(2)溶解度隨溫度升高而降低的物質(zhì)是
 
(填“甲”或“乙”).
(3)可使甲物質(zhì)從其飽和溶液中結晶析出的方法是
 

(4)t2℃時,分別將甲、乙兩種物質(zhì)的飽和溶液降溫到t1℃,甲溶液的溶質(zhì)質(zhì)量分數(shù)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乙溶液的溶質(zhì)質(zhì)量分數(shù).
(5)小明同學用甲物質(zhì)進行圖2所示實驗:
①實驗過程中,B、C、D對應的溶液為不飽和溶液的是
 

②向B對應的溶液中再加入30g甲固體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固體全部溶解,一段時間后又有部分固體析出.你認為“全部溶解”的原因是
 

(6)已知t℃時,甲物質(zhì)的溶解度為w g.則t℃時,甲物質(zhì)飽和溶液中溶質(zhì)質(zhì)量分數(shù)可以表示為
 
%;
(7)氣體的溶解度常用體積來表示,如0℃時,氮氣的溶解度為0.024,其含義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如圖是甲、乙兩固體物質(zhì)的溶解度曲線圖,看圖后回答下列問題:
(1)40℃時,甲物質(zhì)溶解度為
 

(2)30℃時,向100g水中加入30g乙物質(zhì),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是
 
溶液(填“飽和”或“不飽和”),所得溶液中溶質(zhì)的質(zhì)量分數(shù)為
 

(3)20℃時,甲、乙兩種物質(zhì)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順序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