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讀“地球運動示意圖”完成下列問題.

(1)地球公轉(zhuǎn)的方向是__,當?shù)厍蚬D(zhuǎn)到__(填英文字母)位置時,南半球獲得太陽光熱最多這一天為北半球的__日.

(2)3月21日前后,地球公轉(zhuǎn)到__(填英文字母)位置,此時,太陽直射在__緯線上.

(3)再過十多天就到春節(jié)了,地球轉(zhuǎn)動在__之間位置(填英文字母),新春佳節(jié)時我們平南的晝夜長短狀況是__

【答案】自西向東 D 冬至 A 赤道 DA 晝短夜長

【解析】

地球圍繞太陽公轉(zhuǎn)時,地軸與公轉(zhuǎn)軌道的平面成66.5°的固定傾角,這就使得一年內(nèi)太陽光線的直射點有規(guī)律地在南北回歸線之間移動;當太陽光直射在南回歸線上時,為北半球的冬至日,日期12月22日前后,北半球晝最短夜最長,北極地區(qū)出現(xiàn)極夜現(xiàn)象;當太陽光直射在北回歸線上時,為北半球夏至日,日期為6月22日前后,北半球晝最長夜最短,北極地區(qū)出現(xiàn)極晝現(xiàn)象;當太陽光第一次直射在赤道上時,為北半球的春分日,日期為3月21日,此時全球晝夜平分;當太陽第二次直射在赤道上時,為北半球的秋分日,日期為9月23日,此時全球晝夜平分。

讀圖可知,(1)地球公轉(zhuǎn)的方向是自西向東的,當?shù)厍蚬D(zhuǎn)到圖中的D位置時,太陽直射南回歸線,南半球獲得太陽光熱最多,北半球各地的正午太陽高度最小,這一天為北半球的冬至日。

(2)3月21日前后,為北半球上的春分日,地球公轉(zhuǎn)到圖中的A位置,此時太陽直射在赤道上,全球晝夜等長。

(3)再過十多天就到春節(jié)說明此時是1月份,地球運行在冬至日與春分日即D-A之間,太陽直射點位于南半球,北半球的平南晝短夜長。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經(jīng)典電視劇《水滸傳》主題歌中唱:“大河向東流……”唱出了我國河流滾滾東流的原因是( )

A. 我國疆域遼闊 B. 我國地形復雜多樣 C. 我國山區(qū)面積廣大 D. 我國地勢西高東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中國科學家利用動力堆乏燃料后處理技術,使中國已探明的鈾資源從大約只能使用50~70年變成了足夠用上3000年。這說明( )

A. 鈾屬于可再生資源B. 鈾礦取之不盡用之不竭

C. 科學技術能提高資源利用率D. 科技在發(fā)展,人類不必節(jié)約資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當北極圈以內(nèi)全部出現(xiàn)極夜現(xiàn)象時,南亞正盛行(  )

A. 東南風 B. 西北風 C. 西南風 D. 東北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世界人口分布圖”,回答下列問題.

(1)寫出圖中字母A、B、C表示的人口稠密地區(qū):A__B__C__,它們大部分位于中低緯度沿海和__(地形)地區(qū).F處人口稀少的原因__

(2)由圖可以看出,世界人口分布具有__(平衡或不平衡)的特點.

(3)人口數(shù)量過多、增長過快會產(chǎn)生的人口問題.如__、__.(只答兩條)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長江與黃河同時流經(jīng)的省級行政單位是( )

A. 青海、西藏 B. 四川、寧夏 C. 青海、四川 D. 西藏、甘肅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世界降水量分布圖”,完成下列各題。

(1)南北回歸線之間的地區(qū)是地球五帶中的________帶。

(2)A,D兩地的氣溫相比,氣溫更低的是________地,其影響因素是________。

(3)A,B兩地都在________(緯線)附近,降水量較多的是________地。

(4)根據(jù)圖2所示氣溫和降水判斷,圖2中的氣候類型是________,分析其氣溫特點是________,這種氣候類型主要分布在圖中的________(填字母)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由于我國人均耕地面積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為此制定的基本國策是( 。

A. 立體種植,間作套種,提高土地利用率

B. 圍湖造田,陡坡開荒,擴大耕地面積

C. 科學方法種田,提高糧食單位面積產(chǎn)量

D. 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實保護耕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我國缺水最嚴重的地區(qū)是(

A. 東南、西南 B. 東北、西北 C. 華北、西北 D. 華北、西南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