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詩句的大意理解錯誤的一項是

A.青泥何盤盤,百步九折縈巖巒�!嗄鄮X的山路是多么曲折盤旋,行走百步就要折九彎,蜿蜒小路
      繞著山岸轉(zhuǎn)。
B.但見悲鳥號古木,雄飛雌從繞林間�!灰娔潜瘋镍B兒在古木上號叫,雄鳥前飛雌鳥跟隨在林間
      盤旋。
C.又聞子規(guī)啼夜月,愁空山�!致犚娮右�(guī)鳥在夜月下悲啼,不由得使行路之人面對著空曠的深山發(fā)
      愁。
D.錦城雖云樂,不如早還家�!啥歼@兒雖然說是快樂之地,但不如早早回家更安全。
相關(guān)習(xí)題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同步題 題型:單選題

下列詩句的大意理解錯誤的一項是

[     ]

A.青泥何盤盤,百步九折縈巖巒�!嗄鄮X的山路是多么曲折盤旋,行走百步就要折九彎,蜿蜒小路繞著山岸轉(zhuǎn)。
B.但見悲鳥號古木,雄飛雌從繞林間�!灰娔潜瘋镍B兒在古木上號叫,雄鳥前飛雌鳥跟隨在林間盤旋。
C.又聞子規(guī)啼夜月,愁空山�!致犚娮右�(guī)鳥在夜月下悲啼,不由得使行路之人面對著空曠的深山發(fā)愁。
D.錦城雖云樂,不如早還家。——成都這兒雖然說是快樂之地,但不如早早回家更安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 題型:單選題

對下列詩句的大意理解錯誤的一項是 (  )

A.青泥何盤盤,百步九折縈巖巒�!嗄鄮X的山路是多么曲折盤旋,行走百步就要折九道彎,蜿蜒小路繞著山岸轉(zhuǎn)。
B.但見悲鳥號古木,雄飛雌從繞林間�!灰娔潜瘋镍B兒在古木上號叫,雄鳥前飛雌鳥跟隨在林間盤旋。
C.又聞子規(guī)啼夜月,愁空山�!致犚娮右�(guī)鳥在夜月下悲啼,不由得使行路之人面對著空曠的深山發(fā)愁。
D.錦城雖云樂,不如早還家�!啥歼@兒雖然說是快樂之地,但不如早早回家安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不詳 題型:單選題

對下列詩句的大意理解錯誤的一項是 (  )
A.青泥何盤盤,百步九折縈巖巒�!嗄鄮X的山路是多么曲折盤旋,行走百步就要折九道彎,蜿蜒小路繞著山岸轉(zhuǎn)。
B.但見悲鳥號古木,雄飛雌從繞林間�!灰娔潜瘋镍B兒在古木上號叫,雄鳥前飛雌鳥跟隨在林間盤旋。
C.又聞子規(guī)啼夜月,愁空山�!致犚娮右�(guī)鳥在夜月下悲啼,不由得使行路之人面對著空曠的深山發(fā)愁。
D.錦城雖云樂,不如早還家�!啥歼@兒雖然說是快樂之地,但不如早早回家安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詩意地棲居

   張曉惠

   我是個疏于跑街的人,可一日上街卻驚異地發(fā)現(xiàn),小城那古巷密集的一塊地方已夷為平地。昔日那擠擠挨挨的老房子、古民居已成了碎磚瓦礫,還有數(shù)十處斷墻頹垣。那幾條有著很好聽很書卷氣很古雅名字的小巷將她蒼白破敗的面龐無奈地向著夏日的艷陽。(1)

   曾在淅淅瀝瀝的小雨中尋訪、叩問過小巷。這些三、四米寬的小巷,縱橫交錯如網(wǎng)絡(luò),幽靜深邃若清谷。是清磚是黛瓦是粉墻,有黑黑亮亮寫滿滄桑的舊式木排門,有斑駁如枚枚古錢暗綠色的苔蘚,還有不知經(jīng)歷了多少朝代黃了又青、青了又黃卻仍在小院墻頭上在四季風雨中搖曳出一派裊娜的城市中已罕見的狗尾巴草。那曾經(jīng)在小院內(nèi)向外探出那滿面明媚粉紅的老桃樹呢?那曾經(jīng)吸引著無數(shù)孩子目光到夏日就結(jié)滿了橙黃橙黃果兒的大杏樹呢?那排列整齊、紋理清晰有如圖書館書列的小巷墻壁上那密密的小青磚呢?撫摸著他們曾經(jīng)想,若是這秦磚漢瓦有記憶的話,怕是會講出若干鮮明詭譎的過往人事,隨便抽出一冊泛黃的線裝書,怕也寫滿了唐詩宋詞吧!這座小城畢竟是有著兩千多年歷史的古城呢。在有月亮或是沒有月亮布滿星星的夜晚,在小巷的石板路上走走,很容易就走進了千百年的歷史走進了悠悠的歲月。(2)

   小時候,住在機關(guān)大院宿舍的我們是多么地欽羨住在這些小巷中的同學(xué)們啊,每家有院子,院子里有天井有大樹。我有一個女同學(xué)家中甚至是三進的院落,足夠我們捉迷藏打游擊了。到了端午、七夕、中秋這些節(jié)日,小巷深院就更呈出現(xiàn)她的誘人風情:垂在門邊上的是綠綠的苦艾,飄在門楣上的是紅紅的帶穗的喜迎,粽子的清香在風中送出老遠,院子里的小方桌上還有面捏的小白兔是紅豆做的眼睛,還有炸得金黃黃的藕餅肥碩碩的老菱……(3)

   而這一切都成了“曾經(jīng)”,我的眼前是一塊空地,那顯現(xiàn)或隱藏著小城歷史的磚瓦墻壁盡管破碎卻帶著兩千年的記憶緘默不語,烈日中一群人聚集在那兒正在將哪家大院拆下來的門窗,那雕梁畫棟的木片木條論斤處理。一舊句涌上心頭:斷碣殘碑,只贏得,幾杵疏鐘,半江漁火,兩行秋雁,一枕清霜……可這兒連半點“漁火”也未曾留下,風乍起,這秋霜再也找不到它多年的棲身之所了。還有秋雁春燕。(4分)

   誠然,時代在前進,日子是向前走的,舊的不去新的不來。問了幾個人,都說是古巷這塊要進行舊城改造,造成何樣不得而知。(5)

   不得而知。海得格爾呼吁的“詩意地棲居”又頑固地盤桓在心頭,想想這么一座始于西漢有著兩千多年歷史的小城,曾經(jīng)走過范仲淹、行過施耐庵腳步的古巷,回蕩著唐詩宋詞吟哦聲的這塊土地,都是清一色的鋼筋水泥火柴盒了——小巷樹影婆娑間的月色與陽臺上那一覽無余的月光畢竟有著不一樣的質(zhì)感。沒有了“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之類的意境,即使都是三星、四星級的賓館,活著也少了許多的韻味。(6)

   現(xiàn)代華麗是美,古樸典雅也是美。改造與發(fā)展是為了讓人們過上更好的日子,然而,好日子又不該僅僅是物質(zhì)享受復(fù)制式的進步,從一定意義上講精神和文化在人類歷史進步的長河中更為重要。我是多么衷心地期望著古典與新潮在我熱愛的這塊土地上的融合,期盼著歷史與人文有機地嬗遞與鏈接——哪怕是留一條秦磚漢瓦的古巷或是建筑出有民族特色保留古民居韻味的住宅,這方面不乏成功的范例。讓古巷的清麗月色與廣場的七彩霓虹高樓的泛光燈火交相輝映,讓五千年文明古國文化的芳香在我們今日的生活中依然飄逸,讓生活在電腦網(wǎng)絡(luò)、信息高速公路上忙碌的人們?nèi)匀豢梢钥匆娦强赵律牭么河甑匿罏r嗅得冬雪的甘甜。擁有厚重深沉的文化根基,感受歷史、傳統(tǒng)和古典的優(yōu)美,才能在享有現(xiàn)代物質(zhì)生活的同時在精神的家園中“詩意地棲居”。(7)

   1.第二節(jié)中,作者為什么說“在有月亮或是沒有月亮布滿星星的夜晚,在小巷的石板路上走走,很容易就走進了千百年的歷史走進了悠悠的歲月”?

   答: 

   2.寫出劃線詞語在文中的含義及蘊涵的情感。

   不得而知: 

   復(fù)制: 

   3.“詩意地棲居”在文中指的是什么?以此為題目有何作用?

   答: 

   4.下面對這篇文章的分析與理解錯誤的兩項是( )

   A.本文對城市改造中,把古巷夷為平地的作法表現(xiàn)出了不滿,無奈,對古巷充滿了無限的懷念;對清一色的鋼筋水泥建筑持否定的態(tài)度。

   B.“而這一切都成了‘曾經(jīng)’”,意思是說,作者曾經(jīng)在小雨中尋訪、叩問過小巷,現(xiàn)在“我的眼前是一塊空地”,再也見不到小巷了。在結(jié)構(gòu)上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

   C.在第(3)節(jié)中作者回憶小時候的往事及情景,是為了表現(xiàn)自己對小巷的懷念和依戀,以此來表達對小巷的紀念。

   D.作者認為“哪怕是留一條秦磚漢瓦的古巷或是建筑出有民族特色保留古民居韻味的住宅”,現(xiàn)代人就能“詩意地棲居”。

   E.這篇散文關(guān)注生活,針砭時弊,充滿人文關(guān)懷。描寫充滿詩意,敘述要言不繁,結(jié)構(gòu)緊湊,語言多用長句,表現(xiàn)出較強的邏輯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2010年貴州省遵義四中高一第一學(xué)期期中考試語文試卷 題型:現(xiàn)代文閱讀

閱讀下文,完成第下列各題。(14分) 
秋天的樹 (趙麗宏) 
 �、偾镲L在大地上游蕩。夏日的酷暑像一群驚惶失措的野獸,在悄然而至的秋風里一哄而散,逃遁得不知去向。 
 �、谇锾焓俏易钕矚g的季節(jié)。年輕時代生活在鄉(xiāng)村的那幾年,我真正理解了成熟和收獲與秋天的關(guān)系。在高曠澄澈的藍天下,等待收割的稻田金浪起伏,長江邊的蘆花銀波蕩漾,遷徙的雁群排著整齊的隊伍飛向遠方,天地之間回蕩著它們的鳴唱……這是無比美妙的景象。在城市里,看不到成熟的秋林和原野,也聞不到成熟的果實和稻谷的清香,你只能從氣溫的變化中感覺秋天。高樓大廈一年四季以不變的姿態(tài)屹立在你的視野里,它們決不會因季節(jié)的變化而有所動。 
 �、酆迷诔鞘欣镉袠洹�,向城里的人們報告著秋天的消息。 
 �、軓奈視康哪巧任鞔爸型鋈�,能看到三棵樹,一棵樟樹,一棵月桂,還有一棵枇杷樹。也許,在一年四季中,吸引我的目光時間最多的是這幾棵樹。在休息的時候,在思索的時候,我總是凝視著窗外,欣賞它們婀娜多姿的綠色身影。它們向我展現(xiàn)著生命輪回的過程,向我昭示著自然和興衰起伏的生機,使我聯(lián)想起我在大自然中曾經(jīng)有過的種種美妙經(jīng)歷。 
  ⑤春天,它們最早把清新的綠色送入我的眼簾,使我感受到生命的蓬勃和多彩。夏天,它們用濃濃的綠陰遮擋炎陽,在酷暑中帶來些許清涼。這三棵樹,引來了很多飛鳥,每天早晨,都能聽到鳥在樹陰中快樂地唱歌。此刻,那棵月桂樹上已經(jīng)蓓蕾滿枝,再過些日子,空氣中就會飄漾起桂花的清芬。空氣中如果有樹的氣息,世界也會變得清新親切。 
 �、尬抑�,隨著秋風的加劇,隨著氣溫的下降,很多大樹的綠葉會枯黃,會從枝頭脫落。 
 �、呷欢@并不意味著衰亡和沒落。冬天,那些常青的樹木依然用綠色證明著它們的存在。而那些脫盡了樹葉的樹木,同樣使我感覺到生命的頑強。在寒風和霜雪中,光禿禿的枝杈就像無數(shù)伸向天空的手臂,它們似乎是想擁抱什么,召喚什么。凝望這些冬天的樹,我的心里不會有枯萎的聯(lián)想,冬天是無法消滅這些樹木的,等春風一來,它們馬上會萌芽長葉,把綠色的春消息傳遍人間。蘇東坡說:“寒暑不能移,歲月不能敗者,惟松柏為然�!�我想,這松柏,應(yīng)該是所有樹木的代稱。 
  ⑧是的,此刻,我想為樹,為這些人類的朋友說幾句感激的話。它們默默地屹立在我們身邊,給我們綠,給我們寧靜,給我們清新的空氣,卻從來不會要人類回報它們。在這個世界上,樹是人類最重要最可靠的朋友,我們理應(yīng)對它們滿懷感激之心。在我們這個城市里,有不少年齡比我們上一代的老人們還要老的大樹,它們目睹這座城市的滄桑變遷,也把自己的生命奉獻給了這座城市。它們不但沒有使我們的城市變得衰老,還使一代又一代人從它們身上感受到生命的活力。我們的城市因為它們而顯得年輕。樹是沉默的,面對自然,它們堅韌頑強,生機勃勃。然而面對人類的摧殘,它們卻無可奈何,只能逆來順受。很多年前,我曾寫過文章,為城市里的那些大樹擔憂。我曾經(jīng)擔心我們這個城市最終將會變成一片沒有綠色的水泥森林�,F(xiàn)在,人們終于認識到樹的重要,體會到樹的可親可近和可敬。這些年,上海到處出現(xiàn)新的綠地,大樹和高樓一起生長著。這是令人欣慰的事情。 
 �、岷芫靡郧埃x過一位四川詩人的詩集,書名是《伐木聲聲》,詩人用一種豪邁驕傲的態(tài)度對砍伐大樹、毀滅森林的行動大唱贊歌。長江流域的森林,就是在這樣的贊歌聲中消失的。這樣的詩,現(xiàn)在再讀,當然是觸目驚心了。在寫這篇文章的時候,我的書桌上也有一本舊詩集,作者是19世紀的法國人拉科姆。其中有一首詩,題為《栽樹》,我忍不住要把它抄在這里: 
⑩誰栽下了樹,誰就栽下了希望。正如人的生命,必須扎根于時間的泥土才能爬向上帝的天堂。小樹啊,誰能預(yù)料長大后,它們將會多么壯觀。 
(選自2005年11月21日 解放日報) 
【小題1】文章第①段劃線句運用了______的修辭手法,其表達效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小題2】 作者在第②段寫了秋天城市里的情景(劃線的句子),用意是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小題3】 第⑦段引蘇東坡之言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為什么說這松柏是“所有樹木的代稱”?                                。(4分) 
【小題4】 下列說法錯誤的一項是(  )(3分) 

A.第⑤段寫月桂樹采用了虛實結(jié)合的方法,把夏天的月桂樹描寫得既富生氣又富美感。
B.文中多處對樹作了形象細膩的描繪,它們有的寫出了秋天美妙的景象,有的寫出了樹對人類的恩惠,有的寫出樹的頑強。
C.文末引用兩本詩集,兩相對照,顯示了人們對待樹木截然不同的兩種態(tài)度。
D.本文通過對秋天的樹的描寫,抒發(fā)了作者對樹的感激、贊美之情,也表達了作者對人們摧殘樹木的強烈不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 題型:現(xiàn)代文閱讀

閱讀下文,完成后面題目。(15分)
雁南飛 胡 同
①春天來了,小燕子乘著南風伴著細雨再一次回到了北方的那個屋檐下�?粗鼈兠γβ德档劂暷鄩境�,我忽然想到,已經(jīng)很久沒有見過秋天里的大雁了,那些披著灰色的羽毛,舞著矯健翅膀的身影在不知不覺中漸漸隱退了,最后一次聽到大雁的鳴叫是在什么時候?三年前?五年前?還是十年前?每一個季節(jié)都有每一個季節(jié)的天空,但并不是每一個季節(jié)里都有屬于自己的聲音,只有秋天,只有雁過長空時的聲聲嘹亮而最悲涼的鳴叫,才能把一個季節(jié)渲染得如此有聲有色。
②天空中永遠都有吱吱喳喳的麻雀飛過,但我們無法像留住麻雀一樣留住大雁。雁是過客,古稱“賓鴻”、“一雁聲嘶何處歸”、“雁飛高兮遠難尋”、大雁似乎總是南飛,似乎從來就沒有回來過。木蘭從軍,蘇武牧羊、昭君出塞,文姬離家,清照南徙,從南到北,也要從北到南,追逐著太陽行走,只為著找尋生命不可缺少的快意與溫暖,可到頭來還是留下永遠的漂泊,永遠的哀傷�!盀樘煊醒圪夂尾灰娢要毱�?為神有靈兮何事處我天南海北頭?”這一唱三嘆,是寫給秋天的,寫給大雁的,也是寫自己的,大雁是一種能承載人類激蕩的心靈的鳥。它早已具備了做人類朋友的資格�?僧斘覀冊僖淮蜗肫鹋笥训臅r候,朋友卻已經(jīng)淡出我們的視野。
③沒有了大雁的生活,就顯得有些無味,孩子們依舊捧著課本,讀著詩一樣的句子:“秋天來了,樹葉黃了,一群大雁往南飛。一會變成‘人’字,一會兒變成‘一’字。”他們抬起頭問,老師,大雁到哪里去了?老師抬頭,看看城市一角的天空,慢慢說,大雁已經(jīng)成了一個故事,一個故事,寫在《詩經(jīng)》里,“雍雍鳴雁,旭日始旦”;寫在《禮記》里,“季秋之月,鴻雁來賓”;寫在唐詩中,“朔雁傳書絕,湘篁染淚多”;寫在宋詞里,“斷鴻聲里,立盡斜陽”;寫在崔鶯鶯長亭送別的元曲里,“碧云天,黃花地,西風緊,北雁南飛”;寫在宋江南征方臘的明清小說中,“我想賓鴻避暑寒,離了天山,銜蘆渡關(guān),趁江南地暖,求食稻粱,初春方回�!�
④我不知道該怎樣給學(xué)生解釋大雁消失的原因,因為這是一個根本無法解釋清楚的問題。作文課上,他們描寫秋天,說秋天是一個收獲的季節(jié),遍地都是金黃的小麥,我說這是一個低級錯誤,但更低級的失誤卻在于我:他們面面相覷,竟然不知道錯在何處?在都市中生活,誰還能像春天池塘的鴨子一樣敏感于江水的冷暖,敏感于季節(jié)的變化,空調(diào)可以模糊夏與秋的界限,超市的貨柜上永遠擺放著四季的瓜果,鋼筋水泥的房子不能標記春夏的變換,在一個被以文明的名義遮蓋的封閉的籠子里,我們怎舍得這一處自我陶醉的世界。
⑤也許人們早已經(jīng)不再關(guān)心窗外的天空,只是聚精會神于電子時代極度的物欲的張揚。當我們把電視當成主要的娛樂的時候,星辰就從夜晚的視野消失了;當我們把電腦作為生活的一部分的時候,草木蟲魚就變異成電子游戲里打打殺殺的怪獸;當鄉(xiāng)村不再有青山綠水、都市不再有春夏秋冬的差別的時候,我們猛然間發(fā)現(xiàn)已經(jīng)搞錯了自己在這個星球上的身份是過客還是主宰。
⑥天高氣爽,白云悠悠,黃葉飄飄。一行大雁從藍藍的天空掠過,撒下串串清脆的叫聲。
⑦這記憶中的景象多美�。∥覀冞€能再看到嗎?我們的孩子能看到嗎?
(選自《青島日報》,有刪改)
【小題1】下列對文章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兩項是( )( )(5分)

A.文章第②段說“大雁是一種能承載人類激蕩的心靈的鳥” 是因為人的漂泊不定行旅匆匆和大雁的漂泊類似,大雁理解人們落寞孤獨的靈魂,它是人類的朋友。
B.文章第③段引用《詩經(jīng)》《禮記》、唐詩、宋詞、元曲和明清小說里的句子,說明自古大雁與人類文化的關(guān)系密切。
C.作者認為,秋高氣爽,只有雁過長空時的聲聲嘹亮而最悲涼的鳴叫,才能把一個季節(jié)渲染得有聲有色。而現(xiàn)在,大雁只是文學(xué)中的一個意象,在現(xiàn)實生活中難以看到。
D.文章第⑤段描寫了當今電子時代人們遠離自然的現(xiàn)象,表現(xiàn)作者深深的憂慮。
E.這篇散文聯(lián)想豐富,采用對比的手法,表達了作者悲觀消沉的情緒,具有濃郁的抒情色彩。
【小題2】文章主要內(nèi)容是寫大雁,①②段中卻寫到燕子和麻雀,作用分別是什么?(4分)
答:                                                                                   
【小題3】結(jié)合全文,聯(lián)系現(xiàn)實,談?wù)勀銓ξ恼伦詈笠欢嗡磉_情感的理解。(6分)
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不詳 題型:閱讀理解與欣賞

閱讀下文,完成后面題目。(15分)
雁南飛 胡 同
①春天來了,小燕子乘著南風伴著細雨再一次回到了北方的那個屋檐下�?粗鼈兠γβ德档劂暷鄩境�,我忽然想到,已經(jīng)很久沒有見過秋天里的大雁了,那些披著灰色的羽毛,舞著矯健翅膀的身影在不知不覺中漸漸隱退了,最后一次聽到大雁的鳴叫是在什么時候?三年前?五年前?還是十年前?每一個季節(jié)都有每一個季節(jié)的天空,但并不是每一個季節(jié)里都有屬于自己的聲音,只有秋天,只有雁過長空時的聲聲嘹亮而最悲涼的鳴叫,才能把一個季節(jié)渲染得如此有聲有色。
②天空中永遠都有吱吱喳喳的麻雀飛過,但我們無法像留住麻雀一樣留住大雁。雁是過客,古稱“賓鴻”、“一雁聲嘶何處歸”、“雁飛高兮遠難尋”、大雁似乎總是南飛,似乎從來就沒有回來過。木蘭從軍,蘇武牧羊、昭君出塞,文姬離家,清照南徙,從南到北,也要從北到南,追逐著太陽行走,只為著找尋生命不可缺少的快意與溫暖,可到頭來還是留下永遠的漂泊,永遠的哀傷�!盀樘煊醒圪夂尾灰娢要毱�?為神有靈兮何事處我天南海北頭?”這一唱三嘆,是寫給秋天的,寫給大雁的,也是寫自己的,大雁是一種能承載人類激蕩的心靈的鳥。它早已具備了做人類朋友的資格。可當我們再一次想起朋友的時候,朋友卻已經(jīng)淡出我們的視野。
③沒有了大雁的生活,就顯得有些無味,孩子們依舊捧著課本,讀著詩一樣的句子:“秋天來了,樹葉黃了,一群大雁往南飛。一會變成‘人’字,一會兒變成‘一’字�!彼麄兲痤^問,老師,大雁到哪里去了?老師抬頭,看看城市一角的天空,慢慢說,大雁已經(jīng)成了一個故事,一個故事,寫在《詩經(jīng)》里,“雍雍鳴雁,旭日始旦”;寫在《禮記》里,“季秋之月,鴻雁來賓”;寫在唐詩中,“朔雁傳書絕,湘篁染淚多”;寫在宋詞里,“斷鴻聲里,立盡斜陽”;寫在崔鶯鶯長亭送別的元曲里,“碧云天,黃花地,西風緊,北雁南飛”;寫在宋江南征方臘的明清小說中,“我想賓鴻避暑寒,離了天山,銜蘆渡關(guān),趁江南地暖,求食稻粱,初春方回�!�
④我不知道該怎樣給學(xué)生解釋大雁消失的原因,因為這是一個根本無法解釋清楚的問題。作文課上,他們描寫秋天,說秋天是一個收獲的季節(jié),遍地都是金黃的小麥,我說這是一個低級錯誤,但更低級的失誤卻在于我:他們面面相覷,竟然不知道錯在何處?在都市中生活,誰還能像春天池塘的鴨子一樣敏感于江水的冷暖,敏感于季節(jié)的變化,空調(diào)可以模糊夏與秋的界限,超市的貨柜上永遠擺放著四季的瓜果,鋼筋水泥的房子不能標記春夏的變換,在一個被以文明的名義遮蓋的封閉的籠子里,我們怎舍得這一處自我陶醉的世界。
⑤也許人們早已經(jīng)不再關(guān)心窗外的天空,只是聚精會神于電子時代極度的物欲的張揚。當我們把電視當成主要的娛樂的時候,星辰就從夜晚的視野消失了;當我們把電腦作為生活的一部分的時候,草木蟲魚就變異成電子游戲里打打殺殺的怪獸;當鄉(xiāng)村不再有青山綠水、都市不再有春夏秋冬的差別的時候,我們猛然間發(fā)現(xiàn)已經(jīng)搞錯了自己在這個星球上的身份是過客還是主宰。
⑥天高氣爽,白云悠悠,黃葉飄飄。一行大雁從藍藍的天空掠過,撒下串串清脆的叫聲。
⑦這記憶中的景象多美啊!我們還能再看到嗎?我們的孩子能看到嗎?
(選自《青島日報》,有刪改)
小題1:下列對文章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兩項是( )( )(5分)
A.文章第②段說“大雁是一種能承載人類激蕩的心靈的鳥” 是因為人的漂泊不定行旅匆匆和大雁的漂泊類似,大雁理解人們落寞孤獨的靈魂,它是人類的朋友。
B.文章第③段引用《詩經(jīng)》《禮記》、唐詩、宋詞、元曲和明清小說里的句子,說明自古大雁與人類文化的關(guān)系密切。
C.作者認為,秋高氣爽,只有雁過長空時的聲聲嘹亮而最悲涼的鳴叫,才能把一個季節(jié)渲染得有聲有色。而現(xiàn)在,大雁只是文學(xué)中的一個意象,在現(xiàn)實生活中難以看到。
D.文章第⑤段描寫了當今電子時代人們遠離自然的現(xiàn)象,表現(xiàn)作者深深的憂慮。
E.這篇散文聯(lián)想豐富,采用對比的手法,表達了作者悲觀消沉的情緒,具有濃郁的抒情色彩。
小題2:文章主要內(nèi)容是寫大雁,①②段中卻寫到燕子和麻雀,作用分別是什么?(4分)
答:                                                                                   
小題3:結(jié)合全文,聯(lián)系現(xiàn)實,談?wù)勀銓ξ恼伦詈笠欢嗡磉_情感的理解。(6分)
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2007年高考語文第一輪復(fù)習(xí)測試題 題型:048

詩意地棲居

張曉惠

  我是個疏于跑街的人,可一日上街卻驚異地發(fā)現(xiàn),小城那古巷密集的一塊地方已夷為平地。昔日那擠擠挨挨的老房子、古民居已成了碎磚瓦礫,還有數(shù)十處斷墻頹垣。那幾條有著很好聽很書卷氣很古雅名字的小巷將她蒼白破敗的面龐無奈地向著夏日的艷陽。(1)

  曾在淅淅瀝瀝的小雨中尋訪、叩問過小巷。這些三、四米寬的小巷,縱橫交錯如網(wǎng)絡(luò),幽靜深邃若清谷。是清磚是黛瓦是粉墻,有黑黑亮亮寫滿滄桑的舊式木排門,有斑駁如枚枚古錢暗綠色的苔蘚,還有不知經(jīng)歷了多少朝代黃了又青、青了又黃卻仍在小院墻頭上在四季風雨中搖曳出一派裊娜的城市中已罕見的狗尾巴草。那曾經(jīng)在小院內(nèi)向外探出那滿面明媚粉紅的老桃樹呢?那曾經(jīng)吸引著無數(shù)孩子目光到夏日就結(jié)滿了橙黃橙黃果兒的大杏樹呢?那排列整齊、紋理清晰有如圖書館書列的小巷墻壁上那密密的小青磚呢?撫摸著他們曾經(jīng)想,若是這秦磚漢瓦有記憶的話,怕是會講出若干鮮明詭譎的過往人事,隨便抽出一冊泛黃的線裝書,怕也寫滿了唐詩宋詞吧!這座小城畢竟是有著兩千多年歷史的古城呢。在有月亮或是沒有月亮布滿星星的夜晚,在小巷的石板路上走走,很容易就走進了千百年的歷史走進了悠悠的歲月。(2)

  小時候,住在機關(guān)大院宿舍的我們是多么地欽羨住在這些小巷中的同學(xué)們啊,每家有院子,院子里有天井有大樹。我有一個女同學(xué)家中甚至是三進的院落,足夠我們捉迷藏打游擊了。到了端午、七夕、中秋這些節(jié)日,小巷深院就更呈出現(xiàn)她的誘人風情:垂在門邊上的是綠綠的苦艾,飄在門楣上的是紅紅的帶穗的喜迎,粽子的清香在風中送出老遠,院子里的小方桌上還有面捏的小白兔是紅豆做的眼睛,還有炸得金黃黃的藕餅肥碩碩的老菱……(3)

  而這一切都成了“曾經(jīng)”,我的眼前是一塊空地,那顯現(xiàn)或隱藏著小城歷史的磚瓦墻壁盡管破碎卻帶著兩千年的記憶緘默不語,烈日中一群人聚集在那兒正在將哪家大院拆下來的門窗,那雕梁畫棟的木片木條論斤處理。一舊句涌上心頭:斷碣殘碑,只贏得,幾杵疏鐘,半江漁火,兩行秋雁,一枕清霜……可這兒連半點“漁火”也未曾留下,風乍起,這秋霜再也找不到它多年的棲身之所了。還有秋雁春燕。(4分)

  誠然,時代在前進,日子是向前走的,舊的不去新的不來。問了幾個人,都說是古巷這塊要進行舊城改造,造成何樣不得而知。(5)

  不得而知。海得格爾呼吁的“詩意地棲居”又頑固地盤桓在心頭,想想這么一座始于西漢有著兩千多年歷史的小城,曾經(jīng)走過范仲淹、行過施耐庵腳步的古巷,回蕩著唐詩宋詞吟哦聲的這塊土地,都是清一色的鋼筋水泥火柴盒了--小巷樹影婆娑間的月色與陽臺上那一覽無余的月光畢竟有著不一樣的質(zhì)感。沒有了“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之類的意境,即使都是三星、四星級的賓館,活著也少了許多的韻味。(6)

  現(xiàn)代華麗是美,古樸典雅也是美。改造與發(fā)展是為了讓人們過上更好的日子,然而,好日子又不該僅僅是物質(zhì)享受復(fù)制式的進步,從一定意義上講精神和文化在人類歷史進步的長河中更為重要。我是多么衷心地期望著古典與新潮在我熱愛的這塊土地上的融合,期盼著歷史與人文有機地嬗遞與鏈接--哪怕是留一條秦磚漢瓦的古巷或是建筑出有民族特色保留古民居韻味的住宅,這方面不乏成功的范例。讓古巷的清麗月色與廣場的七彩霓虹高樓的泛光燈火交相輝映,讓五千年文明古國文化的芳香在我們今日的生活中依然飄逸,讓生活在電腦網(wǎng)絡(luò)、信息高速公路上忙碌的人們?nèi)匀豢梢钥匆娦强赵律牭么河甑匿罏r嗅得冬雪的甘甜。擁有厚重深沉的文化根基,感受歷史、傳統(tǒng)和古典的優(yōu)美,才能在享有現(xiàn)代物質(zhì)生活的同時在精神的家園中“詩意地棲居”。(7)

(1)

第二節(jié)中,作者為什么說“在有月亮或是沒有月亮布滿星星的夜晚,在小巷的石板路上走走,很容易就走進了千百年的歷史走進了悠悠的歲月”?

答:________

(2)

寫出劃線詞語在文中的含義及蘊涵的情感。

不得而知:________

復(fù)制:________

(3)

“詩意地棲居”在文中指的是什么?以此為題目有何作用?

答:________

(4)

下面對這篇文章的分析與理解錯誤的兩項是

A.

本文對城市改造中,把古巷夷為平地的作法表現(xiàn)出了不滿,無奈,對古巷充滿了無限的懷念;對清一色的鋼筋水泥建筑持否定的態(tài)度。

B.

“而這一切都成了‘曾經(jīng)’”,意思是說,作者曾經(jīng)在小雨中尋訪、叩問過小巷,現(xiàn)在“我的眼前是一塊空地”,再也見不到小巷了。在結(jié)構(gòu)上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

C.

在第(3)節(jié)中作者回憶小時候的往事及情景,是為了表現(xiàn)自己對小巷的懷念和依戀,以此來表達對小巷的紀念。

D.

作者認為“哪怕是留一條秦磚漢瓦的古巷或是建筑出有民族特色保留古民居韻味的住宅”,現(xiàn)代人就能“詩意地棲居”。

E.

這篇散文關(guān)注生活,針砭時弊,充滿人文關(guān)懷。描寫充滿詩意,敘述要言不繁,結(jié)構(gòu)緊湊,語言多用長句,表現(xiàn)出較強的邏輯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貴州省遵義四中2011-2012學(xué)年高一上學(xué)期期中考試語文試題(人教版) 題型:048

閱讀下文,完成下題。

秋天的樹

(趙麗宏)

  ①秋風在大地上游蕩。夏日的酷暑像一群驚惶失措的野獸,在悄然而至的秋風里一哄而散,逃遁得不知去向。

  ②秋天是我最喜歡的季節(jié)。年輕時代生活在鄉(xiāng)村的那幾年,我真正理解了成熟和收獲與秋天的關(guān)系。在高曠澄澈的藍天下,等待收割的稻田金浪起伏,長江邊的蘆花銀波蕩漾,遷徙的雁群排著整齊的隊伍飛向遠方,天地之間回蕩著它們的鳴唱……這是無比美妙的景象。在城市里,看不到成熟的秋林和原野,也聞不到成熟的果實和稻谷的清香,你只能從氣溫的變化中感覺秋天。高樓大廈一年四季以不變的姿態(tài)屹立在你的視野里,它們決不會因季節(jié)的變化而有所動。

  ③好在城市里有樹。樹,向城里的人們報告著秋天的消息。

 �、軓奈視康哪巧任鞔爸型鋈�,能看到三棵樹,一棵樟樹,一棵月桂,還有一棵枇杷樹。也許,在一年四季中,吸引我的目光時間最多的是這幾棵樹。在休息的時候,在思索的時候,我總是凝視著窗外,欣賞它們婀娜多姿的綠色身影。它們向我展現(xiàn)著生命輪回的過程,向我昭示著自然和興衰起伏的生機,使我聯(lián)想起我在大自然中曾經(jīng)有過的種種美妙經(jīng)歷。

  ⑤春天,它們最早把清新的綠色送入我的眼簾,使我感受到生命的蓬勃和多彩。夏天,它們用濃濃的綠陰遮擋炎陽,在酷暑中帶來些許清涼。這三棵樹,引來了很多飛鳥,每天早晨,都能聽到鳥在樹陰中快樂地唱歌。此刻,那棵月桂樹上已經(jīng)蓓蕾滿枝,再過些日子,空氣中就會飄漾起桂花的清芬。空氣中如果有樹的氣息,世界也會變得清新親切。

  ⑥我知道,隨著秋風的加劇,隨著氣溫的下降,很多大樹的綠葉會枯黃,會從枝頭脫落。

  ⑦然而這并不意味著衰亡和沒落。冬天,那些常青的樹木依然用綠色證明著它們的存在。而那些脫盡了樹葉的樹木,同樣使我感覺到生命的頑強。在寒風和霜雪中,光禿禿的枝杈就像無數(shù)伸向天空的手臂,它們似乎是想擁抱什么,召喚什么。凝望這些冬天的樹,我的心里不會有枯萎的聯(lián)想,冬天是無法消滅這些樹木的,等春風一來,它們馬上會萌芽長葉,把綠色的春消息傳遍人間。蘇東坡說:寒暑不能移,歲月不能敗者,惟松柏為然。我想,這松柏,應(yīng)該是所有樹木的代稱。

 �、嗍堑�,此刻,我想為樹,為這些人類的朋友說幾句感激的話。它們默默地屹立在我們身邊,給我們綠,給我們寧靜,給我們清新的空氣,卻從來不會要人類回報它們。在這個世界上,樹是人類最重要最可靠的朋友,我們理應(yīng)對它們滿懷感激之心。在我們這個城市里,有不少年齡比我們上一代的老人們還要老的大樹,它們目睹這座城市的滄桑變遷,也把自己的生命奉獻給了這座城市。它們不但沒有使我們的城市變得衰老,還使一代又一代人從它們身上感受到生命的活力。我們的城市因為它們而顯得年輕。樹是沉默的,面對自然,它們堅韌頑強,生機勃勃。然而面對人類的摧殘,它們卻無可奈何,只能逆來順受。很多年前,我曾寫過文章,為城市里的那些大樹擔憂。我曾經(jīng)擔心我們這個城市最終將會變成一片沒有綠色的水泥森林�,F(xiàn)在,人們終于認識到樹的重要,體會到樹的可親可近和可敬。這些年,上海到處出現(xiàn)新的綠地,大樹和高樓一起生長著。這是令人欣慰的事情。

  ⑨很久以前,讀過一位四川詩人的詩集,書名是《伐木聲聲》,詩人用一種豪邁驕傲的態(tài)度對砍伐大樹、毀滅森林的行動大唱贊歌。長江流域的森林,就是在這樣的贊歌聲中消失的。這樣的詩,現(xiàn)在再讀,當然是觸目驚心了。在寫這篇文章的時候,我的書桌上也有一本舊詩集,作者是19世紀的法國人拉科姆。其中有一首詩,題為《栽樹》,我忍不住要把它抄在這里:

 �、庹l栽下了樹,誰就栽下了希望。正如人的生命,必須扎根于時間的泥土才能爬向上帝的天堂。小樹啊,誰能預(yù)料長大后,它們將會多么壯觀。

(選自2005年11月21日解放日報)

(1)

文章第①段劃線句運用了________的修辭手法,其表達效果是________。

(2)

作者在第②段寫了秋天城市里的情景(劃線的句子),用意是________。

(3)

第⑦段引蘇東坡之言的作用是________。為什么說這松柏是“所有樹木的代稱”?________。

(4)

下列說法錯誤的一項是

[  ]

A.

第⑤段寫月桂樹采用了虛實結(jié)合的方法,把夏天的月桂樹描寫得既富生氣又富美感。

B.

文中多處對樹作了形象細膩的描繪,它們有的寫出了秋天美妙的景象,有的寫出了樹對人類的恩惠,有的寫出樹的頑強。

C.

文末引用兩本詩集,兩相對照,顯示了人們對待樹木截然不同的兩種態(tài)度。

D.

本文通過對秋天的樹的描寫,抒發(fā)了作者對樹的感激、贊美之情,也表達了作者對人們摧殘樹木的強烈不滿。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xí)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