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句中加粗字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
A.乃致其眾而誓之(致敬) B.吊有憂,賀有喜(安慰) C.敖而無足數(shù)者(稱道) D.才得備眾花之一種(充當) |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0101 期中題 題型:單選題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核心學習與完全檢測(高一語文上) 題型:013
下列句中加粗字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 ]
A.乃致其父兄昆弟而誓之(致,導致)
B.旅進旅退(旅,俱,共同)
C.請姑無庸戰(zhàn)(庸,用)
D.寡人請更(更,改變)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 題型:013
下列句中加粗字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 ]
A.乃致其父兄昆弟而誓之(致,導致)
B.旅進旅退(旅,俱,共同)
C.請姑無庸戰(zhàn)(庸,用)
D.寡人請更(更,改變)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講與練·知識精講與能力訓練·高二(語文) 題型:048
閱讀文章,完成文后練習
蘇子夜坐,有鼠方嚙。拊床而止之,既止復作。使童子燭之,有橐(質(zhì)地較堅硬的袋)中空。嘐嘐聱聱(擬聲詞),聲在橐中。曰:“嘻!此鼠之見閉而不得去者也。”發(fā)而視之,寂無所有,舉燭而索,中有死鼠,童子驚曰:“是方嚙也,而遽死耶?向為何聲,豈其鬼耶?”覆而出之,墮地乃走,雖有敏者,莫措其手。
蘇子嘆曰:“異哉!是鼠之黠也。閉于橐中,橐堅而不可穴也。故不嚙而嚙,以聲致人;不死而死,以形求脫也。吾聞有生,莫智于人。擾龍伐蛟,登兔狩麟,役萬物而君之,卒見使于一鼠,墮此蟲之計中,驚脫兔于處女(為老鼠由靜到動的突變而吃驚),烏在其為智也?”
1.解釋下列語句中加粗的字
①既止復作 既:
②以聲致人 致:
2.最符合“莫措其手”原意的一項是
[ ]
A.沒辦法動手 C.沒機會動手
B.來不及動手 D.想不到動手
3.與“卒見使于一鼠”句式不同的一項是
[ ]
A.徒見欺 B.府吏見丁寧
C.百姓之不見保 D.而自令見放為
4.最符合上文寓意的一項是
[ ]
A.人雖聰明,但不能在任何情況下主宰一切。
B.人雖聰明,但有時也會被假象所迷惑。
C.人雖聰明,但要警惕詭計多端的小人。
D.人雖聰明,但也會有失誤的時候。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北京名師全程點撥》叢書高三語文 題型:013
閱讀下文,完成1~5題。
張衡字平子,南陽西鄂人也。衡少善屬文,游于三輔,因入京師,觀太學,遂通五經(jīng)。貫六藝。雖才高于世,而無驕尚之情。常從容淡靜,不好交接俗人。永元中,舉孝廉不行,連辟公府不就。時天下承平日久,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衡乃擬班固《兩都》作《二京賦》,因以諷諫。精思傅會,十年乃成。大將軍鄧騭奇其才,累召不應。
1.對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詞語的解釋,錯誤的一項是
[ ]
2.“烈士暮年,壯心不已”中“烈士”本指有抱負有操守的男子,現(xiàn)則專指為革命獻身的人。下列句中加粗的詞與之情況相似的一項是
[ ]
3.與“不者,若屬皆且為所虜”句式相同的一項是
[ ]
4.分別比較下列句子中“于”字,判斷正確的一項是
[ ]
①衡少善屬文,游于三輔。
②尤致思于天文陰陽歷算。
③雖才高于世,而無驕尚之情。
④夫圣人者,不凝滯于物。
A.①句和②句相同,③句與④句相同
B.①句和②句不同,③句與④句不同
C.①句和②句相同,③句與④句不同
D.①句和②句不同,③句與④句相同
5.張衡寫作《二京賦》的原因是
[ ]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 題型:013
閱讀下文,完成1~5題。
張衡字平子,南陽西鄂人也。衡少善屬文,游于三輔,因入京師,觀太學,遂通五經(jīng)。貫六藝。雖才高于世,而無驕尚之情。常從容淡靜,不好交接俗人。永元中,舉孝廉不行,連辟公府不就。時天下承平日久,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衡乃擬班固《兩都》作《二京賦》,因以諷諫。精思傅會,十年乃成。大將軍鄧騭奇其才,累召不應。
1.對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詞語的解釋,錯誤的一項是
[ ]
2.“烈士暮年,壯心不已”中“烈士”本指有抱負有操守的男子,現(xiàn)則專指為革命獻身的人。下列句中加粗的詞與之情況相似的一項是
[ ]
3.與“不者,若屬皆且為所虜”句式相同的一項是
[ ]
4.分別比較下列句子中“于”字,判斷正確的一項是
[ ]
①衡少善屬文,游于三輔。
②尤致思于天文陰陽歷算。
③雖才高于世,而無驕尚之情。
④夫圣人者,不凝滯于物。
A.①句和②句相同,③句與④句相同
B.①句和②句不同,③句與④句不同
C.①句和②句相同,③句與④句不同
D.①句和②句不同,③句與④句相同
5.張衡寫作《二京賦》的原因是
[ ]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同步題 題型:閱讀理解與欣賞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高中(試驗本)學科課程導學叢書(高三·下) 題型:048
閱讀下面一段文言文,回答后面問題。
初,楚子將以商臣為大子,訪諸令尹子上。子上曰:“君之齒未也,而又多愛,黜乃亂也。楚國之舉,恒在少者;且是人也,蜂目而豺聲,忍人也,不可立也。”弗聽。既,又欲立王子職,而黜大子商臣。商臣聞之而未察,告其師潘崇曰:“若之何而察之?”潘崇曰:“享江羋①而勿敬也。”從之,江羋怒曰:“呼!役夫!宜君王之欲殺女而立職也�!备媾顺缭唬骸靶乓樱 迸顺缭唬骸澳苁轮T乎?”曰:“不能�!薄澳苄泻酰俊痹唬骸安荒�。”“能行大事乎?”曰:“能�!倍拢詫m甲圍成王。王請食熊蹯②而死,弗聽。丁未,王縊。謚之曰“靈”,不瞑;曰“成”,乃瞑。
(選自《左傳·文公元年》)
[注] ①江羋:成王的妹妹,姓羋(m!),嫁給姓江的為妻。②熊蹯(f2n):熊掌
①對下列句子中加粗字,解釋錯誤的一項是
[ ]
A.楚子將以商臣為大子。大子:指太子。
B.黜乃亂也,黜:罷免,廢除。
C.且是人也,蜂目而豺聲,忍人也。忍:善于忍耐。
D.恒在少者。恒:常常。
②分別比較下列兩組句子中加粗字的意思,判斷正確的一項是
[ ]
A.①與②意思相同,③與④意思也相同。
B.①與②意思不同,③與④意思相同。
C.①與②意思相同,③與④意思不同。
D.①與②意思不同,③與④意思也不同。
③對“告潘崇曰:‘信矣!’”中“信”字意思相同的一項是
[ ]
A.犧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B.�?驼勫�,煙濤微茫信難求。
C.低眉信手續(xù)續(xù)彈,說盡心中無限事。
D.信臣精卒陳利兵而誰何。
④對下列句子中“而”字用法判斷正確的一項是
[ ]
①商臣聞之而未察
②若之何而察之
③享江羋而勿敬也
④宜君王之欲殺女而立職也
A.①與②用法相同,③與④用法相同。
B.①與④用法相同,②與③用法相同。
C.①與③用法相同,②與④用法相同。
D.它們的用法都不相同。
⑤與“冬十月,王縊。”一句中縊的用法相同的一句是
[ ]
A.欲居之以為利,而高其直,亦無售者。
B.每聞琴瑟之聲,則應節(jié)而舞。益奇之。
C.操軍破,必北還。
D.范增數(shù)目項王
⑥下面兩個句子在文中的正確解釋是
[ ]
①訪諸令尹子上 ②君之齒未,而又多愛
A.①去拜訪令尹子上
②您的年歲不大,而且又有很多寵愛的人。
B.①去詢問令尹子上
②您的牙齒還沒掉,而且又有很多喜愛您的人。
C.①去拜訪令尹子上
②您的牙齒還沒掉,而且又有很多喜愛您的人。
D.①去詢問令尹子上
②您的歲數(shù)還不大,而且又有很多寵愛的人。
⑦本段文字要說明的主旨是
[ ]
A.商臣是個權力欲極強的殘忍的人。
B.導致楚成王被害的罪魁是潘崇這樣陰險的謀臣。
C.楚成王不應先立太子又廢太子。
D.楚成王不善納諫,一意孤行是致殺身之禍的根本原因。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語文課外練習(第二冊) 題型:048
臨川之城東,有地隱然而高,以臨于溪,曰新城。新城之上,有地洼然而方以長,曰王羲之之墨池者,荀伯子《臨川記》云也。羲之嘗慕張芝,臨池學書,池水盡黑,此為其故跡,豈信然邪?
方羲之之不可強以仕,而嘗極東方,出滄海,以娛其意于山水之間,豈有徜徉肆恣,而又嘗自休于此邪?羲之之書,晚乃善;則其所能,蓋亦以精力自致者,非天成也。然后世未有能及者,豈其學不如彼邪?則學固豈可以少哉!況欲深造道德者邪?
墨池之上,今為州學舍。教授王君盛,恐其不章也,書“晉王右軍墨池”之六字于楹間以揭之。又告于鞏曰:“愿有記!”推王君之心,豈愛人之善,雖一能不以廢,而因以及乎其跡邪?其亦欲推其事以勉其學者邪?夫人之有一能,而使后人尚之如此,況仁人莊士之遺風余思,被于來世者何如哉!
慶歷八年九月十二日,曾鞏記。
——曾鞏《墨池記》
1.下面給加粗字注音錯誤的一項是(3分)
[ ]
A.豈信然邪(y6)
B.方羲之之不可強(qi1ng)以仕
C.豈有徜徉肆恣(z@)
D.被(p9)于來世者何如哉?
2.根據(jù)文意,填寫下列空白處的內(nèi)容(用文章的原詞句)(4分)
A.《臨川己》的作者是_________
B.“晉王右軍”指的是________
C.王羲之曾經(jīng)仰慕的人是________
D.王羲之的墨池在的地方是________
3.指出下列句中加粗“以”字的含義相同的兩項(3分)
[ ]
①以臨于溪,日新城 �、谟械赝萑欢�以長
③方羲之之不可強以仕 ④書“晉王右軍墨池”之六字于楹間以揭之
⑤雖一能不以廢 �、薅�以及乎其跡邪?
⑦其亦欲推其事以勉其學者邪?
4.對下面句中三個“其”字意義解釋正確的一項是(3分)
[ ]
A.①他(指王盛) ②他的(指王羲之) ③這些
B.①還是 ②他的(指王盛) ③學舍
C.①大概 ②這些 ③那些
D.①莫非 ②他的(指王羲之) ③那些
5.下列各項中,對加粗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 ]
A項
①此為其故跡,豈信然邪? |
(確實) |
②而又嘗自休于此邪? |
(歡樂) |
B項
①方羲之之不可強以仕 |
(出外做事) |
②羲之之書,晚乃善 |
(竟然) |
C項
①蓋亦以精力自致者,非天成也 |
(取得) |
②恐其不章也 |
(顯著) |
D項
①書“晉王右軍墨池”之文字于楹間以揭之 |
(標明) |
②而使后人尚之如此 |
(尊重、推崇) |
6.對下面兩句理解正確的一項是(6分)
①雖一能不以廢
[ ]
A.即使只有一點才能,也不愿被埋沒掉
B.即使是一技之長也不肯把它埋沒
C.雖然有才能,也不應虛度光陰
D.雖然能始終如一,不半途而廢
②況仁人莊士之遺風余思,被于來世者何如哉?
[ ]
A.況且我思念著有道德有學問的人流傳下來的好風氣,影響到后世,又該怎么樣呢?
B.況且我認為有道德有學問的人,遺留下來的德行和思想表現(xiàn)在后世,又該怎么樣呢?
C.況且有道德有學問的人流傳下來教化和精神影響到后世,那又會怎么樣呢?
D.況且有道德有學問的人,流傳下來的德行和思想被后人繼承,好不好呢?
7.下面四句中,最能表現(xiàn)本文主旨的一項是(3分)
[ ]
A.當取人之長,補己之短
B.學習有專長,才可能出成績
C.為人要行善,發(fā)揚古人的好作風
D.天才從勤學苦練當中來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 題型:013
精段閱讀。
�、俸馍茩C巧,尤致思于天文陰陽歷算。安帝雅聞衡善術學,公車特征拜郎中,再遷為太史令。遂乃研核陰陽,妙盡璇機之正,作渾天儀,著《靈憲》《算罔論》,言甚詳明。
②順帝初,再轉(zhuǎn)復為太史令。衡不慕當世,所居之官輒積年不徙。自去史職,五載復還。
�、坳柤卧�,復造候風地動儀。以精銅鑄成,員徑八尺,合蓋隆起,形似酒尊,飾以篆文山龜鳥獸之形。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關發(fā)機。外有八龍,首銜銅丸,下有蟾蜍,張口承之。其牙機巧制,皆隱在尊中,覆蓋周密無際。如有地動,尊則振龍,機發(fā)吐丸,而蟾蜍銜之。振聲激揚,伺者因此覺知。雖一龍發(fā)機,而七首不動,尋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驗之以事,合契若神。自書典所記,未之有也。嘗一龍機發(fā)而地不覺動,京師學者成怪其無征。后數(shù)日驛至,果地震隴西,于是皆服其妙。
自此以后,乃令史官記地動所從方起。
(1)下列各組中加粗詞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 ]
A.員徑八尺 |
員徑:直徑 |
B.覆蓋周密無際 |
際:邊際 |
C所居之官輒積年不徙 |
徙:官職遷升 |
D.公車特征拜郎中 |
公車:漢代官署名。 |
(2)下列各組中加粗虛詞的用法和意義不相同的一項是
[ ]
A.以精銅鑄成 |
飾以篆文山龜鳥獸之形 |
B.其牙機巧制 |
京師學者咸怪其無征 |
C.嘗一龍機發(fā)而地不覺動 |
機發(fā)吐丸,而蟾蜍銜之 |
D.遂乃研核陰陽 |
自此以后,乃令史官記地動所從方起 |
(3)下列各組中與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項是
[ ]
例:忌不自信。 |
|
A.飾以篆文山龜鳥獸之形。 |
B.自書典所記,未之有也。 |
C.張衡,字平子,南陽西鄂人也。 |
D.果地震隴西。 |
(4)下列各組中說法有誤的一項是
[ ]
A.選文在語言運用上十分準確簡潔。例如第③段中僅用140多字就將候風地動儀的有關情況作了比較全面的介紹,可見用語簡潔;用酒樽描摹儀器的外形,用“中”“傍”“外”“下”等指明部位,足見其用語之準確。
B.第③段交代了候風地動儀的制造時間;材料、尺寸、形狀、裝飾;機件、內(nèi)外構(gòu)造;功能、作用;精確程度及效果;實踐證明靈敏度和準確性等。
C.張衡研制地動儀,測報地震,體現(xiàn)了他的才高于世與從容淡靜。
D.《張衡傳》全文分三大層次,分別著重記敘了張衡在文學上、科學上以及政治上的成就。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