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句子中使用了繁體字的一項是 |
A.至于盧仝,憑一首《走筆謝孟諫議寄新茶》,便可以高中茶詩狀元而很少異議。 B.《申報》在舊中國知名度高,信息量大,讀者面廣。 C.你一而再再而三地嘮叨,希望“心靈鷄湯”式的文章多些再多些,希望中國也有自己的滋補心靈的一 碗湯。 D.我將這首歌傳唱,傳唱至生命的永遠。 |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同步題 題型:單選題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2014屆廣東省惠州市高三8月測評語文試卷(解析版) 題型:文言文閱讀
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題。
于成龍,字北溟,山西永寧人。順治十八年,授廣西羅城知縣。羅城居萬山中,盛瘴癘,民獷悍。方兵后,遍地榛莽,縣中居民僅六家,無城郭廨舍。成龍到官,召吏民拊循之,申明保甲。盜發(fā)即時捕治,請於上官,讞實即處決,民安其居,盡力耕耘。與民相愛如家人父子。牒上官請寬徭役,建學宮,創(chuàng)設養(yǎng)濟院,凡所當興罷者,次第舉行,縣大治�?偠奖R興祖等薦卓異�?滴趿辏w四川合州知州。四川大亂后,州中遺民裁百馀,而供役繁重。成龍請革宿弊,招民墾田,貸以牛種,期月戶增至千。遷湖廣黃岡同知,駐岐亭,嘗微行村堡,周訪閭里情偽,遇盜及他疑獄,輒蹤跡得之,民驚服。
十三年,署武昌知府。吳三桂犯湖南,師方攻岳州,檄成龍造浮橋濟師,甫成,山水發(fā),橋圮,坐奪官。
十七年,遷福建按察使。有民以通海獲罪,株連數(shù)千人,獄成,當駢戮。成龍白康親王杰書,言所連引多平民,宜省釋。王素重成龍,悉從其請。十九年,擢直隸巡撫。宣化舊有水沖沙壓地千八百頃,前政金世德請除糧,未行,為民累。成龍復疏請,從之。又以其地夏秋屢被災,請治賑。別疏劾青縣知縣趙履謙貪墨,論如律。
二十年,入覲,召對,上褒為“清官第一”,復諭劾趙履謙甚當,成龍奏:“履謙過而不改,臣不得已劾之。”上曰:“為政當知大體,小聰小察不足尚。人貴始終一節(jié),爾其勉旃!”旋賜帑金千、親乘良馬一,制詩褒寵,并命戶部遣官助成龍賑濟宣化等處饑民。未幾,遷江南江西總督。成龍至江南,自奉簡陋,日惟以粗糲蔬食自給。居數(shù)月,政化大行。勢家懼其不利,構蜚語。明珠秉政,尤與忤。
二十二年,副都御史馬世濟督造漕船還京,劾成龍年衰,為中軍副將田萬侯所欺蔽。命成龍回奏,成龍引咎乞嚴譴,詔留任,萬侯降調(diào)。二十三年,命成龍兼攝兩巡撫事。未幾,卒於官。
成龍歷官未嘗攜家屬,卒時,將軍、都統(tǒng)及僚吏入視,惟笥中綈袍一襲、床頭鹽豉數(shù)器而已。民罷市聚哭,家繪像祀之。賜祭葬,謚清端。內(nèi)閣學士錫住勘海疆還,上詢成龍在官狀,錫住奏甚清廉,但因輕信,或為屬員欺罔。上曰:“于成龍督江南,或言其變更素行。及卒后,始知其始終廉潔,為百姓所稱。殆因素性鯁直,不肖挾仇讒害,造為此言耳。居官如成龍,能有幾耶?”
(節(jié)選自《清史稿·于成龍傳》)
1.對下列句中加點字的解釋正確的一項是(3分)
A.盜發(fā)即時捕治 治:治理
B.莫敢誰何 何:什么
C.橋圮,坐奪官 坐:因此
D.勢家懼其不利,構蜚語 構:編造
2.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的詞的意義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組是3分)
A.盜發(fā)即時捕治,請于上官 未兒,卒于官
B.乃出呼役械諸盜 乃為不負
C.嘗察知盜所在,偽為丐者 朱行,為民累
D.有民以通海獲罪 日惟以粗糲蔬食自給
3.下列各組句子中,分別正面表現(xiàn)于成龍“能”和“廉”的-組是(3分)
A.瑤懼,誓不敢犯羅山境
咸稱于成龍實天下廉吏第一
B.勢家懼其不利,構蜚語
自奉簡陋,日惟以粗糲蔬食自給
C.白康親王杰書,言所連引多平民,宜省釋
與民相愛如家人父子
D.居數(shù)月,政化大行
惟笥中綈袍一襲、床頭鹽豉數(shù)器而已
4.下列對原文有關內(nèi)容的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3分)
A.在處理岐亭盜賊一事的過程中,于成龍的魄力和計謀均得到了很好地表現(xiàn)。
B.于成龍任福建按察使時,曾為關押在牢獄里即將被斬首的數(shù)千名百姓求情。
C.康熙皇帝以于成龍為榜樣米告誡江寧知府,并給予于成龍“天下廉吏第一”的至高褒獎。
D.于成龍做官時,從來攜帶家屬,吃穿極其簡樸。去世時,曾任職之處的老百姓停止了買賣,聚集痛哭,家家畫像來祭奠他。
5.將文言文閱讀材料中劃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0分)
(1)遇盜及他疑獄,輒蹤跡得之,民驚服。(3分)
(2)又以其地夏秋屢被災,請治賑。別疏劾青縣知縣趙履謙貪墨,論如律。(4分)
(3)為政當知大體,小聰小察不足尚。人貴始終一節(jié),爾其勉旃�。�3分)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不詳 題型:閱讀理解與欣賞
A.盜發(fā)即時捕治治:治理 |
B.莫敢誰何何:什么 |
C.橋圮,坐奪官坐:因此 |
D.勢家懼其不利,構蜚語構:編造 |
A.盜發(fā)即時捕治,請于上官未兒,卒于官 |
B.乃出呼役械諸盜乃為不負 |
C.嘗察知盜所在,偽為丐者朱行,為民累 |
D.有民以通海獲罪日惟以粗糲蔬食自給 |
A.瑤懼,誓不敢犯羅山境 咸稱于成龍實天下廉吏第一 |
B.勢家懼其不利,構蜚語 自奉簡陋,日惟以粗糲蔬食自給 |
C.白康親王杰書,言所連引多平民,宜省釋 與民相愛如家人父子 |
D.居數(shù)月,政化大行 |
A.在處理岐亭盜賊一事的過程中,于成龍的魄力和計謀均得到了很好地表現(xiàn)。 |
B.于成龍任福建按察使時,曾為關押在牢獄里即將被斬首的數(shù)千名百姓求情。 |
C.康熙皇帝以于成龍為榜樣米告誡江寧知府,并給予于成龍“天下廉吏第一”的至高褒獎。 |
D.于成龍做官時,從來攜帶家屬,吃穿極其簡樸。去世時,曾任職之處的老百姓停止了買賣,聚集痛哭,家家畫像來祭奠他。 |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2012-2013學年廣東省揭陽市畢業(yè)班第二次高考模擬考語文試卷(解析版) 題型:文言文閱讀
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以下小題。
于成龍,字北溟,山西永寧人。順治十八年,授廣西羅城知縣。羅城居萬山中,盛瘴癘,民獷悍。方兵后,遍地榛莽,縣中居民僅六家,無城郭廨舍。[u]成龍到官,召吏民拊循之,申明保甲。盜發(fā)即時捕治,請於上官,讞實即處決,民安其居,盡力耕耘。與民相愛如家人父子。牒上官請寬徭役,建學宮,創(chuàng)設養(yǎng)濟院,凡所當興罷者,次第舉行,縣大治�?偠奖R興祖等薦卓異�?滴趿�,遷四川合州知州。四川大亂后,州中遺民裁百馀,而供役繁重。成龍請革宿弊,招民墾田,貸以牛種,期月戶增至千。遷湖廣黃岡同知,駐岐亭,嘗微行村堡,周訪閭里情偽,遇盜及他疑獄,輒蹤跡得之,民驚服。
十三年,署武昌知府。吳三桂犯湖南,師方攻岳州,[u]檄成龍造浮橋濟師,甫成,山水發(fā),橋圮,坐奪官。
十七年,遷福建按察使。有民以通海獲罪,株連數(shù)千人,獄成,當駢戮。成龍白康親王杰書,言所連引多平民,宜省釋。王素重成龍,悉從其請。十九年,擢直隸巡撫。宣化舊有水沖沙壓地千八百頃,前政金世德請除糧,未行,為民累。成龍復疏請,從之。又以其地夏秋屢被災,請治賑。別疏劾青縣知縣趙履謙貪墨,論如律。
二十年,入覲,召對,上褒為“清官第一”,復諭劾趙履謙甚當,成龍奏:“履謙過而不改,臣不得已劾之�!鄙显唬骸盀檎斨篌w,小聰小察不足尚。人貴始終一節(jié),爾其勉旃!”旋賜帑金千、親乘良馬一,制詩褒寵,并命戶部遣官助成龍賑濟宣化等處饑民。未幾,遷江南江西總督。成龍至江南,自奉簡陋,日惟以粗糲蔬食自給。居數(shù)月,政化大行。勢家懼其不利,構蜚語。明珠秉政,尤與忤。
二十二年,副都御史馬世濟督造漕船還京,劾成龍年衰,為中軍副將田萬侯所欺蔽。命成龍回奏,成龍引咎乞嚴譴,詔留任,萬侯降調(diào)。二十三年,命成龍兼攝兩巡撫事。未幾,卒於官。
成龍歷官未嘗攜家屬,卒時,將軍、都統(tǒng)及僚吏入視,惟笥中綈袍一襲、床頭鹽豉數(shù)器而已。民罷市聚哭,家繪像祀之。賜祭葬,謚清端。內(nèi)閣學士錫住勘海疆還,上詢成龍在官狀,錫住奏甚清廉,但因輕信,或為屬員欺罔。上曰:“于成龍督江南,或言其變更素行。及卒后,始知其始終廉潔,為百姓所稱。殆因素性鯁直,不肖挾仇讒害,造為此言耳。居官如成龍,能有幾耶?”(節(jié)選自《清史稿·于成龍傳》)
1.對下列句中加橫線字的解釋正確的一項是(3分)
A.盜發(fā)即時捕治 治:治理
B.莫敢誰何 何:什么
C.橋圮,坐奪官 坐:因此
D.勢家懼其不利,構蜚語 構:編造
2.下列各組句子中,加橫線的詞的意義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組是3分)
A.盜發(fā)即時捕治,請于上官
未兒,卒于官
B.乃出呼役械諸盜
乃為不負
C.嘗察知盜所在,偽為丐者
朱行,為民累
D.有民以通海獲罪
日惟以粗糲蔬食自給
3.下列各組句子中,分別正面表現(xiàn)于成龍“能”和“廉”的-組是(3分)
A.瑤懼,誓不敢犯羅山境
咸稱于成龍實天下廉吏第一
B.勢家懼其不利,構蜚語
自奉簡陋,日惟以粗糲蔬食自給
C.白康親王杰書,言所連引多平民,宜省釋
與民相愛如家人父子
D.居數(shù)月,政化大行
惟笥中綈袍一襲、床頭鹽豉數(shù)器而已
4.下列對原文有關內(nèi)容的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3分)
A.在處理岐亭盜賊一事的過程中,于成龍的魄力和計謀均得到了很好地表現(xiàn)。
B.于成龍任福建按察使時,曾為關押在牢獄里即將被斬首的數(shù)千名百姓求情。
C.康熙皇帝以于成龍為榜樣米告誡江寧知府,并給予于成龍“天下廉吏第一”的至高褒獎。
D.于成龍做官時,從來攜帶家屬,吃穿極其簡樸。去世時,曾任職之處的老百姓停止了買賣,聚集痛哭,家家畫像來祭奠他。
5.將文言文閱讀材料中劃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0分)
(1)遇盜及他疑獄,輒蹤跡得之,民驚服。(3分)
答:
(2)又以其地夏秋屢被災,請治賑。別疏劾青縣知縣趙履謙貪墨,論如律。(4分)
答:
(3)為政當知大體,小聰小察不足尚。人貴始終一節(jié),爾其勉旃�。�3分)
答: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 題型:文言文閱讀
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題。
于成龍,字北溟,山西永寧人。順治十八年,授廣西羅城知縣。羅城居萬山中,盛瘴癘,民獷悍。方兵后,遍地榛莽,縣中居民僅六家,無城郭廨舍。成龍到官,召吏民拊循之,申明保甲。盜發(fā)即時捕治,請於上官,讞實即處決,民安其居,盡力耕耘。與民相愛如家人父子。牒上官請寬徭役,建學宮,創(chuàng)設養(yǎng)濟院,凡所當興罷者,次第舉行,縣大治。總督盧興祖等薦卓異�?滴趿�,遷四川合州知州。四川大亂后,州中遺民裁百馀,而供役繁重。成龍請革宿弊,招民墾田,貸以牛種,期月戶增至千。遷湖廣黃岡同知,駐岐亭,嘗微行村堡,周訪閭里情偽,遇盜及他疑獄,輒蹤跡得之,民驚服。
十三年,署武昌知府。吳三桂犯湖南,師方攻岳州,檄成龍造浮橋濟師,甫成,山水發(fā),橋圮,坐奪官。
十七年,遷福建按察使。有民以通海獲罪,株連數(shù)千人,獄成,當駢戮。成龍白康親王杰書,言所連引多平民,宜省釋。王素重成龍,悉從其請。十九年,擢直隸巡撫。宣化舊有水沖沙壓地千八百頃,前政金世德請除糧,未行,為民累。成龍復疏請,從之。又以其地夏秋屢被災,請治賑。別疏劾青縣知縣趙履謙貪墨,論如律。
二十年,入覲,召對,上褒為“清官第一”,復諭劾趙履謙甚當,成龍奏:“履謙過而不改,臣不得已劾之�!鄙显唬骸盀檎斨篌w,小聰小察不足尚。人貴始終一節(jié),爾其勉旃!”旋賜帑金千、親乘良馬一,制詩褒寵,并命戶部遣官助成龍賑濟宣化等處饑民。未幾,遷江南江西總督。成龍至江南,自奉簡陋,日惟以粗糲蔬食自給。居數(shù)月,政化大行。勢家懼其不利,構蜚語。明珠秉政,尤與忤。
二十二年,副都御史馬世濟督造漕船還京,劾成龍年衰,為中軍副將田萬侯所欺蔽。命成龍回奏,成龍引咎乞嚴譴,詔留任,萬侯降調(diào)。二十三年,命成龍兼攝兩巡撫事。未幾,卒於官。
成龍歷官未嘗攜家屬,卒時,將軍、都統(tǒng)及僚吏入視,惟笥中綈袍一襲、床頭鹽豉數(shù)器而已。民罷市聚哭,家繪像祀之。賜祭葬,謚清端。內(nèi)閣學士錫住勘海疆還,上詢成龍在官狀,錫住奏甚清廉,但因輕信,或為屬員欺罔。上曰:“于成龍督江南,或言其變更素行。及卒后,始知其始終廉潔,為百姓所稱。殆因素性鯁直,不肖挾仇讒害,造為此言耳。居官如成龍,能有幾耶?”
(節(jié)選自《清史稿·于成龍傳》)
【小題1】對下列句中加點字的解釋正確的一項是(3分)
A.盜發(fā)即時捕治治:治理 |
B.莫敢誰何何:什么 |
C.橋圮,坐奪官坐:因此 |
D.勢家懼其不利,構蜚語構:編造 |
A.盜發(fā)即時捕治,請于上官未兒,卒于官 |
B.乃出呼役械諸盜乃為不負 |
C.嘗察知盜所在,偽為丐者朱行,為民累 |
D.有民以通海獲罪日惟以粗糲蔬食自給 |
A.瑤懼,誓不敢犯羅山境 咸稱于成龍實天下廉吏第一 |
B.勢家懼其不利,構蜚語 自奉簡陋,日惟以粗糲蔬食自給 |
C.白康親王杰書,言所連引多平民,宜省釋 與民相愛如家人父子 |
D.居數(shù)月,政化大行 |
A.在處理岐亭盜賊一事的過程中,于成龍的魄力和計謀均得到了很好地表現(xiàn)。 |
B.于成龍任福建按察使時,曾為關押在牢獄里即將被斬首的數(shù)千名百姓求情。 |
C.康熙皇帝以于成龍為榜樣米告誡江寧知府,并給予于成龍“天下廉吏第一”的至高褒獎。 |
D.于成龍做官時,從來攜帶家屬,吃穿極其簡樸。去世時,曾任職之處的老百姓停止了買賣,聚集痛哭,家家畫像來祭奠他。 |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 題型:文言文閱讀
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以下小題。
于成龍,字北溟,山西永寧人。順治十八年,授廣西羅城知縣。羅城居萬山中,盛瘴癘,民獷悍。方兵后,遍地榛莽,縣中居民僅六家,無城郭廨舍。[u]成龍到官,召吏民拊循之,申明保甲。盜發(fā)即時捕治,請於上官,讞實即處決,民安其居,盡力耕耘。與民相愛如家人父子。牒上官請寬徭役,建學宮,創(chuàng)設養(yǎng)濟院,凡所當興罷者,次第舉行,縣大治�?偠奖R興祖等薦卓異�?滴趿�,遷四川合州知州。四川大亂后,州中遺民裁百馀,而供役繁重。成龍請革宿弊,招民墾田,貸以牛種,期月戶增至千。遷湖廣黃岡同知,駐岐亭,嘗微行村堡,周訪閭里情偽,遇盜及他疑獄,輒蹤跡得之,民驚服。
十三年,署武昌知府。吳三桂犯湖南,師方攻岳州,[u]檄成龍造浮橋濟師,甫成,山水發(fā),橋圮,坐奪官。
十七年,遷福建按察使。有民以通海獲罪,株連數(shù)千人,獄成,當駢戮。成龍白康親王杰書,言所連引多平民,宜省釋。王素重成龍,悉從其請。十九年,擢直隸巡撫。宣化舊有水沖沙壓地千八百頃,前政金世德請除糧,未行,為民累。成龍復疏請,從之。又以其地夏秋屢被災,請治賑。別疏劾青縣知縣趙履謙貪墨,論如律。
二十年,入覲,召對,上褒為“清官第一”,復諭劾趙履謙甚當,成龍奏:“履謙過而不改,臣不得已劾之�!鄙显唬骸盀檎斨篌w,小聰小察不足尚。人貴始終一節(jié),爾其勉旃!”旋賜帑金千、親乘良馬一,制詩褒寵,并命戶部遣官助成龍賑濟宣化等處饑民。未幾,遷江南江西總督。成龍至江南,自奉簡陋,日惟以粗糲蔬食自給。居數(shù)月,政化大行。勢家懼其不利,構蜚語。明珠秉政,尤與忤。
二十二年,副都御史馬世濟督造漕船還京,劾成龍年衰,為中軍副將田萬侯所欺蔽。命成龍回奏,成龍引咎乞嚴譴,詔留任,萬侯降調(diào)。二十三年,命成龍兼攝兩巡撫事。未幾,卒於官。
成龍歷官未嘗攜家屬,卒時,將軍、都統(tǒng)及僚吏入視,惟笥中綈袍一襲、床頭鹽豉數(shù)器而已。民罷市聚哭,家繪像祀之。賜祭葬,謚清端。內(nèi)閣學士錫住勘海疆還,上詢成龍在官狀,錫住奏甚清廉,但因輕信,或為屬員欺罔。上曰:“于成龍督江南,或言其變更素行。及卒后,始知其始終廉潔,為百姓所稱。殆因素性鯁直,不肖挾仇讒害,造為此言耳。居官如成龍,能有幾耶?”(節(jié)選自《清史稿·于成龍傳》)
【小題1】對下列句中加橫線字的解釋正確的一項是(3分)
A.盜發(fā)即時捕治治:治理 |
B.莫敢誰何何:什么 |
C.橋圮,坐奪官坐:因此 |
D.勢家懼其不利,構蜚語構:編造 |
A.盜發(fā)即時捕治,請于上官 未兒,卒于官 |
B.乃出呼役械諸盜 乃為不負 |
C.嘗察知盜所在,偽為丐者 朱行,為民累 |
D.有民以通海獲罪 |
A.瑤懼,誓不敢犯羅山境 咸稱于成龍實天下廉吏第一 |
B.勢家懼其不利,構蜚語 自奉簡陋,日惟以粗糲蔬食自給 |
C.白康親王杰書,言所連引多平民,宜省釋 與民相愛如家人父子 |
D.居數(shù)月,政化大行 |
A.在處理岐亭盜賊一事的過程中,于成龍的魄力和計謀均得到了很好地表現(xiàn)。 |
B.于成龍任福建按察使時,曾為關押在牢獄里即將被斬首的數(shù)千名百姓求情。 |
C.康熙皇帝以于成龍為榜樣米告誡江寧知府,并給予于成龍“天下廉吏第一”的至高褒獎。 |
D.于成龍做官時,從來攜帶家屬,吃穿極其簡樸。去世時,曾任職之處的老百姓停止了買賣,聚集痛哭,家家畫像來祭奠他。 |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上海市冠龍高級中學2008屆高三語文摸底考試 題型:048
|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2011年四川省樂山市高三第三次調(diào)查研究考試語文卷 題型:現(xiàn)代文閱讀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題(9分 每小題3分)
六祖惠能禪師
在英國倫敦大不列顛國家圖書館廣場,矗立著世界十大思想家的塑像,其中就有代表東方思想的先哲孔子、老子和惠能�;菽埽�638年-713年),俗姓盧氏,河北燕山人(現(xiàn)今的涿州),生于嶺南新州(今廣東新興縣)。得黃梅五祖弘忍傳授衣缽,繼承東山法門,為禪宗第六祖,世稱禪宗六祖�;菽苁侵袊鴼v史上有重大影響的佛教高僧之一。陳寅恪稱贊六祖:“特提出直指人心、見性成佛之旨,一掃僧徒繁瑣章句之學,摧陷廓清,發(fā)聾振聵,固我國佛教史上一大事也!”
惠能父親名盧行瑫,早逝,母李氏�;菽茏杂滓再u柴為生。一次,惠能賣柴回家路上聽到有人讀誦《金剛經(jīng)》,便萌生學佛之念。他去黃梅山拜謁五祖弘忍。其時弘忍年事已高,急于傳付衣法,遂命弟子作偈以呈,以檢驗他們的修煉水平。神秀上座呈偈曰:“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臺,時時勤拂拭,莫使惹塵埃。”弘忍以為未見本性,未傳衣法�;菽苈牶笠嗾b一偈,請人代勞題于壁上:“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弘忍見后,招惠能登堂入室為其宣講《金剛經(jīng)》,并傳衣缽,定為傳人。并命南歸。
惠能歸嶺南后,于唐高宗儀鳳元年(676年)正月初八到廣州法性寺。印宗法師在該寺內(nèi)講《涅盤經(jīng)》,時有風吹幡動,一僧曰:風動;一僧曰:幡動;爭論不休�;菽苓M曰:不是風動,亦非幡動,仁者心動。印宗聞之竦然若驚,知惠能得黃梅弘忍真?zhèn)鳌?
惠能到曹溪寶林寺(今廣東韶關南華寺)傳法長達37年之久。他弘揚禪宗,主張“頓悟”,人稱“南宗”。當時,六祖惠能的同門師兄神秀,主張“漸悟”,在華北勢力頗盛,號稱“北宗”。神龍元年(705年),武則天和唐中宗遣內(nèi)侍薛簡往曹溪召惠能入京。惠能以久處山林,年邁風疾,辭卻不去。薛簡懇請說法,將記錄帶回報命。
延和元年(712年)惠能回至新州,命門人建報恩塔。唐玄宗先天二年(713年),圓寂于新州國恩寺,世壽七十六,唐憲宗謚號大鑒禪師�;菽軋A寂后,其真身不壞,被運回韶州(今廣東韶關)曹溪,其門人裹綜涂漆,保持其生前形像。其肉身像至今還保存在南華寺,供奉在靈照塔中。
惠能的禪法以定慧為本。他認為覺性本有,煩惱本無。直接契證覺性,便是頓悟。他說自心既不攀緣善惡,也不可沉空守寂,即須廣學多聞,識自本心,達諸佛理。因此,他并不以靜坐斂心才算是禪,就是一切時中行住坐臥動作云謂里,也可體會禪的境界。
惠能又曰“先立無念為宗”。所謂無念,即雖有見聞覺知,而心�?占胖狻!白孕臍w依自性,是皈依真佛。自皈依者,除卻自性中不善心、嫉妒心、諂曲心、吾我心、誑妄心、輕人心、慢他心、邪見心、貢高心,及一切時中不善之行,常自見己過,不說他人好惡,是自皈依。”
禪宗從達摩始百余年間皆以《楞伽經(jīng)》相印證,故亦稱為楞伽宗。達摩的三傳弟子道信開始兼以《金剛》等經(jīng)為典據(jù),到了惠能即以文句簡單的《金剛經(jīng)》義代替了《楞伽經(jīng)》,其目的在于擺脫名相煩瑣的思想束縛,而單刀直入求得開悟。
【小題1】下列關于六祖惠能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六祖惠能的祖籍在河北燕山,父親做官被貶嶺南新州為平民后,他出生在嶺南新州。 |
B.六祖惠能從小受《金剛經(jīng)》影響,立志向佛,在黃梅山拜謁了五祖弘忍,得弘忍真?zhèn)鳌?/td> |
C.六祖在嶺南曹溪傳法30多年,影響深遠,他弘揚的禪宗,被人稱為“南宗”,與神秀的“北宗”齊名。 |
D.六祖惠能傳揚的禪宗,受到了唐王朝的重視,唐憲宗還因他而出家,法名大鑒禪師。 |
A.神秀主張凝心向佛,時時用佛法告誡自己,不讓世俗的塵埃玷污了自己的心靈。 |
B.惠能認為佛家是幫助人從佛理根本上認識佛法的,人的身心和佛法最終都是來自空寂。 |
C.神秀偈子的主旨在于念佛的人心中還有一個“我”,惠能偈子的主旨是信佛的人心中只有一個佛。 |
D.神秀和惠能都提到的“塵埃”,是佛家指稱的塵世間的一切煩惱和污濁。 |
A.惠能禪法以定慧為本。他主張從靜坐斂心中來認識佛理,體味佛法博大精深。 |
B.惠能解釋風吹幡動為“仁者心動”,就是采![]() |
C.惠能提出的“常自見己過,不說他人好惡”,不僅對佛教徒修煉自身有好處,對一個社會人與人之間創(chuàng)建和諧的社會關系也是大有益處的。 |
D.文章結尾處用惠能禪法以文句簡單的《金剛經(jīng)》義代替《楞伽經(jīng)》,在弘揚佛法時一掃過去僧徒繁瑣章句之學,與文章開頭引用的陳寅恪對惠能的論述相呼應。 |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