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句子中使用了繁體字的一項是

A.至于盧仝,憑一首《走筆謝孟諫議寄新茶》,便可以高中茶詩狀元而很少異議。
B.《申報》在舊中國知名度高,信息量大,讀者面廣。
C.你一而再再而三地嘮叨,希望“心靈鷄湯”式的文章多些再多些,希望中國也有自己的滋補心靈的一
      碗湯。
D.我將這首歌傳唱,傳唱至生命的永遠。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同步題 題型:單選題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繁體字的一項是
[     ]
A.至于盧仝,憑一首《走筆謝孟諫議寄新茶》,便可以高中茶詩狀元而很少異議。
B.《申報》在舊中國知名度高,信息量大,讀者面廣。
C.你一而再再而三地嘮叨,希望“心靈鷄湯”式的文章多些再多些,希望中國也有自己的滋補心靈的一碗湯。
D.我將這首歌傳唱,傳唱至生命的永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2014屆廣東省惠州市高三8月測評語文試卷(解析版) 題型:文言文閱讀

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題。

于成龍,字北溟,山西永寧人。順治十八年,授廣西羅城知縣。羅城居萬山中,盛瘴癘,民獷悍。方兵后,遍地榛莽,縣中居民僅六家,無城郭廨舍。成龍到官,召吏民拊循之,申明保甲。盜發(fā)即時捕治,請於上官,讞實即處決,民安其居,盡力耕耘。與民相愛如家人父子。牒上官請寬徭役,建學宮,創(chuàng)設養(yǎng)濟院,凡所當興罷者,次第舉行,縣大治�?偠奖R興祖等薦卓異�?滴趿辏w四川合州知州。四川大亂后,州中遺民裁百馀,而供役繁重。成龍請革宿弊,招民墾田,貸以牛種,期月戶增至千。遷湖廣黃岡同知,駐岐亭,嘗微行村堡,周訪閭里情偽,遇盜及他疑獄,輒蹤跡得之,民驚服。

十三年,署武昌知府。吳三桂犯湖南,師方攻岳州,檄成龍造浮橋濟師,甫成,山水發(fā),橋圮,坐奪官。

十七年,遷福建按察使。有民以通海獲罪,株連數(shù)千人,獄成,當駢戮。成龍白康親王杰書,言所連引多平民,宜省釋。王素重成龍,悉從其請。十九年,擢直隸巡撫。宣化舊有水沖沙壓地千八百頃,前政金世德請除糧,未行,為民累。成龍復疏請,從之。又以其地夏秋屢被災,請治賑。別疏劾青縣知縣趙履謙貪墨,論如律。

二十年,入覲,召對,上褒為“清官第一”,復諭劾趙履謙甚當,成龍奏:“履謙過而不改,臣不得已劾之。”上曰:“為政當知大體,小聰小察不足尚。人貴始終一節(jié),爾其勉旃!”旋賜帑金千、親乘良馬一,制詩褒寵,并命戶部遣官助成龍賑濟宣化等處饑民。未幾,遷江南江西總督。成龍至江南,自奉簡陋,日惟以粗糲蔬食自給。居數(shù)月,政化大行。勢家懼其不利,構蜚語。明珠秉政,尤與忤。

二十二年,副都御史馬世濟督造漕船還京,劾成龍年衰,為中軍副將田萬侯所欺蔽。命成龍回奏,成龍引咎乞嚴譴,詔留任,萬侯降調(diào)。二十三年,命成龍兼攝兩巡撫事。未幾,卒於官。

成龍歷官未嘗攜家屬,卒時,將軍、都統(tǒng)及僚吏入視,惟笥中綈袍一襲、床頭鹽豉數(shù)器而已。民罷市聚哭,家繪像祀之。賜祭葬,謚清端。內(nèi)閣學士錫住勘海疆還,上詢成龍在官狀,錫住奏甚清廉,但因輕信,或為屬員欺罔。上曰:“于成龍督江南,或言其變更素行。及卒后,始知其始終廉潔,為百姓所稱。殆因素性鯁直,不肖挾仇讒害,造為此言耳。居官如成龍,能有幾耶?”

                                                               (節(jié)選自《清史稿·于成龍傳》)

1.對下列句中加點字的解釋正確的一項是(3分)

A.盜發(fā)即時捕            治:治理

B.莫敢誰                何:什么

C.橋圮,奪官            坐:因此

D.勢家懼其不利,蜚語    構:編造

2.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的詞的意義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組是3分)

A.盜發(fā)即時捕治,請上官        未兒,卒

B.出呼役械諸盜                為不負

C.嘗察知盜所在,偽丐者        朱行,民累

D.有民通海獲罪                日惟粗糲蔬食自給

3.下列各組句子中,分別正面表現(xiàn)于成龍“能”和“廉”的-組是(3分)

 A.瑤懼,誓不敢犯羅山境

咸稱于成龍實天下廉吏第一

 B.勢家懼其不利,構蜚語

自奉簡陋,日惟以粗糲蔬食自給

 C.白康親王杰書,言所連引多平民,宜省釋

與民相愛如家人父子

 D.居數(shù)月,政化大行

惟笥中綈袍一襲、床頭鹽豉數(shù)器而已

4.下列對原文有關內(nèi)容的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3分)

A.在處理岐亭盜賊一事的過程中,于成龍的魄力和計謀均得到了很好地表現(xiàn)。

B.于成龍任福建按察使時,曾為關押在牢獄里即將被斬首的數(shù)千名百姓求情。

C.康熙皇帝以于成龍為榜樣米告誡江寧知府,并給予于成龍“天下廉吏第一”的至高褒獎。

D.于成龍做官時,從來攜帶家屬,吃穿極其簡樸。去世時,曾任職之處的老百姓停止了買賣,聚集痛哭,家家畫像來祭奠他。

5.將文言文閱讀材料中劃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0分)

(1)遇盜及他疑獄,輒蹤跡得之,民驚服。(3分)

(2)又以其地夏秋屢被災,請治賑。別疏劾青縣知縣趙履謙貪墨,論如律。(4分)

(3)為政當知大體,小聰小察不足尚。人貴始終一節(jié),爾其勉旃�。�3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不詳 題型:閱讀理解與欣賞

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題。
于成龍,字北溟,山西永寧人。順治十八年,授廣西羅城知縣。羅城居萬山中,盛瘴癘,民獷悍。方兵后,遍地榛莽,縣中居民僅六家,無城郭廨舍。成龍到官,召吏民拊循之,申明保甲。盜發(fā)即時捕治,請於上官,讞實即處決,民安其居,盡力耕耘。與民相愛如家人父子。牒上官請寬徭役,建學宮,創(chuàng)設養(yǎng)濟院,凡所當興罷者,次第舉行,縣大治�?偠奖R興祖等薦卓異�?滴趿�,遷四川合州知州。四川大亂后,州中遺民裁百馀,而供役繁重。成龍請革宿弊,招民墾田,貸以牛種,期月戶增至千。遷湖廣黃岡同知,駐岐亭,嘗微行村堡,周訪閭里情偽,遇盜及他疑獄,輒蹤跡得之,民驚服。
十三年,署武昌知府。吳三桂犯湖南,師方攻岳州,檄成龍造浮橋濟師,甫成,山水發(fā),橋圮,坐奪官。
十七年,遷福建按察使。有民以通海獲罪,株連數(shù)千人,獄成,當駢戮。成龍白康親王杰書,言所連引多平民,宜省釋。王素重成龍,悉從其請。十九年,擢直隸巡撫。宣化舊有水沖沙壓地千八百頃,前政金世德請除糧,未行,為民累。成龍復疏請,從之。又以其地夏秋屢被災,請治賑。別疏劾青縣知縣趙履謙貪墨,論如律。
二十年,入覲,召對,上褒為“清官第一”,復諭劾趙履謙甚當,成龍奏:“履謙過而不改,臣不得已劾之。”上曰:“為政當知大體,小聰小察不足尚。人貴始終一節(jié),爾其勉旃!”旋賜帑金千、親乘良馬一,制詩褒寵,并命戶部遣官助成龍賑濟宣化等處饑民。未幾,遷江南江西總督。成龍至江南,自奉簡陋,日惟以粗糲蔬食自給。居數(shù)月,政化大行。勢家懼其不利,構蜚語。明珠秉政,尤與忤。
二十二年,副都御史馬世濟督造漕船還京,劾成龍年衰,為中軍副將田萬侯所欺蔽。命成龍回奏,成龍引咎乞嚴譴,詔留任,萬侯降調(diào)。二十三年,命成龍兼攝兩巡撫事。未幾,卒於官。
成龍歷官未嘗攜家屬,卒時,將軍、都統(tǒng)及僚吏入視,惟笥中綈袍一襲、床頭鹽豉數(shù)器而已。民罷市聚哭,家繪像祀之。賜祭葬,謚清端。內(nèi)閣學士錫住勘海疆還,上詢成龍在官狀,錫住奏甚清廉,但因輕信,或為屬員欺罔。上曰:“于成龍督江南,或言其變更素行。及卒后,始知其始終廉潔,為百姓所稱。殆因素性鯁直,不肖挾仇讒害,造為此言耳。居官如成龍,能有幾耶?”
(節(jié)選自《清史稿·于成龍傳》)
小題1:對下列句中加點字的解釋正確的一項是(3分)
A.盜發(fā)即時捕治:治理
B.莫敢誰何:什么
C.橋圮,奪官坐:因此
D.勢家懼其不利,蜚語構:編造
小題2: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的詞的意義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組是3分)
A.盜發(fā)即時捕治,請上官未兒,卒
B.出呼役械諸盜為不負
C.嘗察知盜所在,偽丐者朱行,民累
D.有民通海獲罪日惟粗糲蔬食自給
小題3:下列各組句子中,分別正面表現(xiàn)于成龍“能”和“廉”的-組是(3分)
A.瑤懼,誓不敢犯羅山境
咸稱于成龍實天下廉吏第一
B.勢家懼其不利,構蜚語
自奉簡陋,日惟以粗糲蔬食自給
C.白康親王杰書,言所連引多平民,宜省釋
與民相愛如家人父子
D.居數(shù)月,政化大行
惟笥中綈袍一襲、床頭鹽豉數(shù)器而已
小題4:下列對原文有關內(nèi)容的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3分)
A.在處理岐亭盜賊一事的過程中,于成龍的魄力和計謀均得到了很好地表現(xiàn)。
B.于成龍任福建按察使時,曾為關押在牢獄里即將被斬首的數(shù)千名百姓求情。
C.康熙皇帝以于成龍為榜樣米告誡江寧知府,并給予于成龍“天下廉吏第一”的至高褒獎。
D.于成龍做官時,從來攜帶家屬,吃穿極其簡樸。去世時,曾任職之處的老百姓停止了買賣,聚集痛哭,家家畫像來祭奠他。
小題5:將文言文閱讀材料中劃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0分)
(1)遇盜及他疑獄,輒蹤跡得之,民驚服。(3分)
(2)又以其地夏秋屢被災,請治賑。別疏劾青縣知縣趙履謙貪墨,論如律。(4分)
(3)為政當知大體,小聰小察不足尚。人貴始終一節(jié),爾其勉旃�。�3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2012-2013學年廣東省揭陽市畢業(yè)班第二次高考模擬考語文試卷(解析版) 題型:文言文閱讀

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以下小題。

于成龍,字北溟,山西永寧人。順治十八年,授廣西羅城知縣。羅城居萬山中,盛瘴癘,民獷悍。方兵后,遍地榛莽,縣中居民僅六家,無城郭廨舍。[u]成龍到官,召吏民拊循之,申明保甲。盜發(fā)即時捕治,請於上官,讞實即處決,民安其居,盡力耕耘。與民相愛如家人父子。牒上官請寬徭役,建學宮,創(chuàng)設養(yǎng)濟院,凡所當興罷者,次第舉行,縣大治�?偠奖R興祖等薦卓異�?滴趿�,遷四川合州知州。四川大亂后,州中遺民裁百馀,而供役繁重。成龍請革宿弊,招民墾田,貸以牛種,期月戶增至千。遷湖廣黃岡同知,駐岐亭,嘗微行村堡,周訪閭里情偽,遇盜及他疑獄,輒蹤跡得之,民驚服。

十三年,署武昌知府。吳三桂犯湖南,師方攻岳州,[u]檄成龍造浮橋濟師,甫成,山水發(fā),橋圮,坐奪官。

 十七年,遷福建按察使。有民以通海獲罪,株連數(shù)千人,獄成,當駢戮。成龍白康親王杰書,言所連引多平民,宜省釋。王素重成龍,悉從其請。十九年,擢直隸巡撫。宣化舊有水沖沙壓地千八百頃,前政金世德請除糧,未行,為民累。成龍復疏請,從之。又以其地夏秋屢被災,請治賑。別疏劾青縣知縣趙履謙貪墨,論如律。

二十年,入覲,召對,上褒為“清官第一”,復諭劾趙履謙甚當,成龍奏:“履謙過而不改,臣不得已劾之�!鄙显唬骸盀檎斨篌w,小聰小察不足尚。人貴始終一節(jié),爾其勉旃!”旋賜帑金千、親乘良馬一,制詩褒寵,并命戶部遣官助成龍賑濟宣化等處饑民。未幾,遷江南江西總督。成龍至江南,自奉簡陋,日惟以粗糲蔬食自給。居數(shù)月,政化大行。勢家懼其不利,構蜚語。明珠秉政,尤與忤。

二十二年,副都御史馬世濟督造漕船還京,劾成龍年衰,為中軍副將田萬侯所欺蔽。命成龍回奏,成龍引咎乞嚴譴,詔留任,萬侯降調(diào)。二十三年,命成龍兼攝兩巡撫事。未幾,卒於官。

成龍歷官未嘗攜家屬,卒時,將軍、都統(tǒng)及僚吏入視,惟笥中綈袍一襲、床頭鹽豉數(shù)器而已。民罷市聚哭,家繪像祀之。賜祭葬,謚清端。內(nèi)閣學士錫住勘海疆還,上詢成龍在官狀,錫住奏甚清廉,但因輕信,或為屬員欺罔。上曰:“于成龍督江南,或言其變更素行。及卒后,始知其始終廉潔,為百姓所稱。殆因素性鯁直,不肖挾仇讒害,造為此言耳。居官如成龍,能有幾耶?”(節(jié)選自《清史稿·于成龍傳》)

1.對下列句中加橫線字的解釋正確的一項是(3分)

A.盜發(fā)即時捕    治:治理

B.莫敢誰    何:什么

C.橋圮,奪官    坐:因此

D.勢家懼其不利,蜚語    構:編造

2.下列各組句子中,加橫線的詞的意義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組是3分)

A.盜發(fā)即時捕治,請上官

   未兒,卒

B.出呼役械諸盜

   為不負

C.嘗察知盜所在,偽丐者

   朱行,民累

D.有民通海獲罪

   日惟粗糲蔬食自給

3.下列各組句子中,分別正面表現(xiàn)于成龍“能”和“廉”的-組是(3分)

A.瑤懼,誓不敢犯羅山境

   咸稱于成龍實天下廉吏第一

B.勢家懼其不利,構蜚語

   自奉簡陋,日惟以粗糲蔬食自給

C.白康親王杰書,言所連引多平民,宜省釋

  與民相愛如家人父子

D.居數(shù)月,政化大行

  惟笥中綈袍一襲、床頭鹽豉數(shù)器而已

4.下列對原文有關內(nèi)容的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3分)

A.在處理岐亭盜賊一事的過程中,于成龍的魄力和計謀均得到了很好地表現(xiàn)。

B.于成龍任福建按察使時,曾為關押在牢獄里即將被斬首的數(shù)千名百姓求情。

C.康熙皇帝以于成龍為榜樣米告誡江寧知府,并給予于成龍“天下廉吏第一”的至高褒獎。

D.于成龍做官時,從來攜帶家屬,吃穿極其簡樸。去世時,曾任職之處的老百姓停止了買賣,聚集痛哭,家家畫像來祭奠他。

5.將文言文閱讀材料中劃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0分)

(1)遇盜及他疑獄,輒蹤跡得之,民驚服。(3分)

答:                                                                        

(2)又以其地夏秋屢被災,請治賑。別疏劾青縣知縣趙履謙貪墨,論如律。(4分)

答:                                                                        

(3)為政當知大體,小聰小察不足尚。人貴始終一節(jié),爾其勉旃�。�3分)

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 題型:文言文閱讀

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題。
于成龍,字北溟,山西永寧人。順治十八年,授廣西羅城知縣。羅城居萬山中,盛瘴癘,民獷悍。方兵后,遍地榛莽,縣中居民僅六家,無城郭廨舍。成龍到官,召吏民拊循之,申明保甲。盜發(fā)即時捕治,請於上官,讞實即處決,民安其居,盡力耕耘。與民相愛如家人父子。牒上官請寬徭役,建學宮,創(chuàng)設養(yǎng)濟院,凡所當興罷者,次第舉行,縣大治。總督盧興祖等薦卓異�?滴趿�,遷四川合州知州。四川大亂后,州中遺民裁百馀,而供役繁重。成龍請革宿弊,招民墾田,貸以牛種,期月戶增至千。遷湖廣黃岡同知,駐岐亭,嘗微行村堡,周訪閭里情偽,遇盜及他疑獄,輒蹤跡得之,民驚服。
十三年,署武昌知府。吳三桂犯湖南,師方攻岳州,檄成龍造浮橋濟師,甫成,山水發(fā),橋圮,坐奪官。
十七年,遷福建按察使。有民以通海獲罪,株連數(shù)千人,獄成,當駢戮。成龍白康親王杰書,言所連引多平民,宜省釋。王素重成龍,悉從其請。十九年,擢直隸巡撫。宣化舊有水沖沙壓地千八百頃,前政金世德請除糧,未行,為民累。成龍復疏請,從之。又以其地夏秋屢被災,請治賑。別疏劾青縣知縣趙履謙貪墨,論如律。
二十年,入覲,召對,上褒為“清官第一”,復諭劾趙履謙甚當,成龍奏:“履謙過而不改,臣不得已劾之�!鄙显唬骸盀檎斨篌w,小聰小察不足尚。人貴始終一節(jié),爾其勉旃!”旋賜帑金千、親乘良馬一,制詩褒寵,并命戶部遣官助成龍賑濟宣化等處饑民。未幾,遷江南江西總督。成龍至江南,自奉簡陋,日惟以粗糲蔬食自給。居數(shù)月,政化大行。勢家懼其不利,構蜚語。明珠秉政,尤與忤。
二十二年,副都御史馬世濟督造漕船還京,劾成龍年衰,為中軍副將田萬侯所欺蔽。命成龍回奏,成龍引咎乞嚴譴,詔留任,萬侯降調(diào)。二十三年,命成龍兼攝兩巡撫事。未幾,卒於官。
成龍歷官未嘗攜家屬,卒時,將軍、都統(tǒng)及僚吏入視,惟笥中綈袍一襲、床頭鹽豉數(shù)器而已。民罷市聚哭,家繪像祀之。賜祭葬,謚清端。內(nèi)閣學士錫住勘海疆還,上詢成龍在官狀,錫住奏甚清廉,但因輕信,或為屬員欺罔。上曰:“于成龍督江南,或言其變更素行。及卒后,始知其始終廉潔,為百姓所稱。殆因素性鯁直,不肖挾仇讒害,造為此言耳。居官如成龍,能有幾耶?”
(節(jié)選自《清史稿·于成龍傳》)
【小題1】對下列句中加點字的解釋正確的一項是(3分)

A.盜發(fā)即時捕治:治理
B.莫敢誰何:什么
C.橋圮,奪官坐:因此
D.勢家懼其不利,蜚語構:編造
【小題2】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的詞的意義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組是3分)
A.盜發(fā)即時捕治,請上官未兒,卒
B.出呼役械諸盜為不負
C.嘗察知盜所在,偽丐者朱行,民累
D.有民通海獲罪日惟粗糲蔬食自給
【小題3】下列各組句子中,分別正面表現(xiàn)于成龍“能”和“廉”的-組是(3分)
A.瑤懼,誓不敢犯羅山境
咸稱于成龍實天下廉吏第一
B.勢家懼其不利,構蜚語
自奉簡陋,日惟以粗糲蔬食自給
C.白康親王杰書,言所連引多平民,宜省釋
與民相愛如家人父子
D.居數(shù)月,政化大行
惟笥中綈袍一襲、床頭鹽豉數(shù)器而已
【小題4】下列對原文有關內(nèi)容的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3分)
A.在處理岐亭盜賊一事的過程中,于成龍的魄力和計謀均得到了很好地表現(xiàn)。
B.于成龍任福建按察使時,曾為關押在牢獄里即將被斬首的數(shù)千名百姓求情。
C.康熙皇帝以于成龍為榜樣米告誡江寧知府,并給予于成龍“天下廉吏第一”的至高褒獎。
D.于成龍做官時,從來攜帶家屬,吃穿極其簡樸。去世時,曾任職之處的老百姓停止了買賣,聚集痛哭,家家畫像來祭奠他。
【小題5】將文言文閱讀材料中劃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0分)
(1)遇盜及他疑獄,輒蹤跡得之,民驚服。(3分)
(2)又以其地夏秋屢被災,請治賑。別疏劾青縣知縣趙履謙貪墨,論如律。(4分)
(3)為政當知大體,小聰小察不足尚。人貴始終一節(jié),爾其勉旃!(3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 題型:文言文閱讀

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以下小題。
于成龍,字北溟,山西永寧人。順治十八年,授廣西羅城知縣。羅城居萬山中,盛瘴癘,民獷悍。方兵后,遍地榛莽,縣中居民僅六家,無城郭廨舍。[u]成龍到官,召吏民拊循之,申明保甲。盜發(fā)即時捕治,請於上官,讞實即處決,民安其居,盡力耕耘。與民相愛如家人父子。牒上官請寬徭役,建學宮,創(chuàng)設養(yǎng)濟院,凡所當興罷者,次第舉行,縣大治�?偠奖R興祖等薦卓異�?滴趿�,遷四川合州知州。四川大亂后,州中遺民裁百馀,而供役繁重。成龍請革宿弊,招民墾田,貸以牛種,期月戶增至千。遷湖廣黃岡同知,駐岐亭,嘗微行村堡,周訪閭里情偽,遇盜及他疑獄,輒蹤跡得之,民驚服。
十三年,署武昌知府。吳三桂犯湖南,師方攻岳州,[u]檄成龍造浮橋濟師,甫成,山水發(fā),橋圮,坐奪官。
十七年,遷福建按察使。有民以通海獲罪,株連數(shù)千人,獄成,當駢戮。成龍白康親王杰書,言所連引多平民,宜省釋。王素重成龍,悉從其請。十九年,擢直隸巡撫。宣化舊有水沖沙壓地千八百頃,前政金世德請除糧,未行,為民累。成龍復疏請,從之。又以其地夏秋屢被災,請治賑。別疏劾青縣知縣趙履謙貪墨,論如律。
二十年,入覲,召對,上褒為“清官第一”,復諭劾趙履謙甚當,成龍奏:“履謙過而不改,臣不得已劾之�!鄙显唬骸盀檎斨篌w,小聰小察不足尚。人貴始終一節(jié),爾其勉旃!”旋賜帑金千、親乘良馬一,制詩褒寵,并命戶部遣官助成龍賑濟宣化等處饑民。未幾,遷江南江西總督。成龍至江南,自奉簡陋,日惟以粗糲蔬食自給。居數(shù)月,政化大行。勢家懼其不利,構蜚語。明珠秉政,尤與忤。
二十二年,副都御史馬世濟督造漕船還京,劾成龍年衰,為中軍副將田萬侯所欺蔽。命成龍回奏,成龍引咎乞嚴譴,詔留任,萬侯降調(diào)。二十三年,命成龍兼攝兩巡撫事。未幾,卒於官。
成龍歷官未嘗攜家屬,卒時,將軍、都統(tǒng)及僚吏入視,惟笥中綈袍一襲、床頭鹽豉數(shù)器而已。民罷市聚哭,家繪像祀之。賜祭葬,謚清端。內(nèi)閣學士錫住勘海疆還,上詢成龍在官狀,錫住奏甚清廉,但因輕信,或為屬員欺罔。上曰:“于成龍督江南,或言其變更素行。及卒后,始知其始終廉潔,為百姓所稱。殆因素性鯁直,不肖挾仇讒害,造為此言耳。居官如成龍,能有幾耶?”(節(jié)選自《清史稿·于成龍傳》)
【小題1】對下列句中加橫線字的解釋正確的一項是(3分)

A.盜發(fā)即時捕治:治理
B.莫敢誰何:什么
C.橋圮,奪官坐:因此
D.勢家懼其不利,蜚語構:編造
【小題2】下列各組句子中,加橫線的詞的意義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組是3分)
A.盜發(fā)即時捕治,請上官
未兒,卒
B.出呼役械諸盜
為不負
C.嘗察知盜所在,偽丐者
朱行,民累
D.有民通海獲罪
日惟粗糲蔬食自給
【小題3】下列各組句子中,分別正面表現(xiàn)于成龍“能”和“廉”的-組是(3分)
A.瑤懼,誓不敢犯羅山境
咸稱于成龍實天下廉吏第一
B.勢家懼其不利,構蜚語
自奉簡陋,日惟以粗糲蔬食自給
C.白康親王杰書,言所連引多平民,宜省釋
與民相愛如家人父子
D.居數(shù)月,政化大行
惟笥中綈袍一襲、床頭鹽豉數(shù)器而已
【小題4】下列對原文有關內(nèi)容的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3分)
A.在處理岐亭盜賊一事的過程中,于成龍的魄力和計謀均得到了很好地表現(xiàn)。
B.于成龍任福建按察使時,曾為關押在牢獄里即將被斬首的數(shù)千名百姓求情。
C.康熙皇帝以于成龍為榜樣米告誡江寧知府,并給予于成龍“天下廉吏第一”的至高褒獎。
D.于成龍做官時,從來攜帶家屬,吃穿極其簡樸。去世時,曾任職之處的老百姓停止了買賣,聚集痛哭,家家畫像來祭奠他。
【小題5】將文言文閱讀材料中劃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0分)
(1)遇盜及他疑獄,輒蹤跡得之,民驚服。(3分)
答:                                                                        
(2)又以其地夏秋屢被災,請治賑。別疏劾青縣知縣趙履謙貪墨,論如律。(4分)
答:                                                                        
(3)為政當知大體,小聰小察不足尚。人貴始終一節(jié),爾其勉旃�。�3分)
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上海市冠龍高級中學2008屆高三語文摸底考試 題型:048

閱讀下文,完成下題。

秋之歌

 �、俦�,大約是不分族別也不分國界吧,或者說,是普遍共有的人性人情。在西方詩文中,美國現(xiàn)代詩人弗羅斯特的《我的客人,十一月》,說秋天是“秋雨綿綿的晦日”。至于天空寒冷蕭瑟,樹葉枯黃凋謝,“憂郁的日子終于來到,這一年中最凄涼的季節(jié)”之類的悲嘆詠嘆調(diào),更是不時在西方的詩文中鳴奏。在我們中國悲秋之祖大約就是屈原了。昏君當政,奸佞弄權,楚國已經(jīng)到了危急存亡之秋,而屈原卻屢遭打擊,流放江湘,他的生命也有如肅殺的秋日。他的作品中很少歡愉高昂的音調(diào)�!暗圩咏蒂獗变荆宽痦鹳獬钣�,裊裊兮秋風,洞庭波兮木葉下”,這是《九歌·湘夫人》的起句,讀者剛一展卷,一股悲風便從兩千多年前迎面而來。屈原的弟子宋玉,在《九辯》一開篇就長嘆息:“悲哉,秋之為氣也!蕭瑟兮草木搖落而變衰�!敝劣谝院蟛茇А堆喔栊小返摹扒镲L蕭瑟天氣涼,草木搖落露為霜”,六朝謝莊《月賦》的“洞庭始波,木葉微脫”等等,都是屈原悲秋異代不同時的變奏。

  ②一年之中,有春發(fā)夏繁秋肅冬凋的不同,一個人的心理,甚至具體的生干遭際,也往往有春夏秋冬之別。秋天,本來就萬木凋零,于眾生只能引發(fā)相應的感受,尤其是你的生命面對的又正是秋日的肅殺。因此,唐代詩人的悲秋,那就絕非偶然,也無可厚非了。

 �、鄄贿^,初唐與盛唐之時,大唐帝國如朝日之初升,那是封建社會的黃金時代,也是當時世界上最為強大的王朝。大唐正當春夏,盡管仍然有許多弊病與危機,但整個國家生機蓬勃,包括詩人在內(nèi)的知識分子們大都覺得天生我材必有用,因而意氣飛揚。他們喜歡歌唱春天,如同一群在原野上歡呼奔跑的孩子;他們熱衷詠唱壯志,像一群在沙場上馳騁的血氣方剛的青年。即使是寫秋天,盛唐時代詩人的筆下,也很少那種蕭索悲涼之氣,而多的是清華高遠的意境。張九齡在《感遇》中,禮贊秋天的“桂華秋皎潔”。而成天與青山為伴與白云為友的孟浩然呢?秋日登上蘭山懷念朋友,“北山白云里,隱者自怡悅。相望試登高,心隨雁飛滅”。沒有悲秋之音,只有怡秋之調(diào)�!翱丈叫掠旰�,天氣晚來秋。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王維的秋日清高悠遠,自可留戀與流連。李白垂驀之年,他似乎不太知道秋天與悲愁的不解之緣。早期的《秋下荊門》一帆高掛,秋風高遠:在中年的《秋登宣城謝跳北樓》中,秋日的風光仍是一派爽朗明麗�?磥�,即使是極度的坎坷困頓,甚至是幾遭殺身之禍,但如果要李白一天到晚苦臉愁眉,在秋天和他人一樣低吟淺唱悲秋之曲,似乎也難于上青天。

 �、苋欢�,以“安史之亂”為分水嶺,大唐帝國終于告別了它的全盛時期,如日中天的太陽逐漸西斜,最后成了晚唐李商隱詩中的只是近黃昏的落照。在夏日的驚雷與電閃之后,卻道天涼好個秋,大唐帝國也由春而夏由夏而秋了。也許是由于國勢日衰,江河日下,昔日的青春光彩變成了瘡痍滿目,朝氣蓬勃變成了老大悲傷,詩人們也仿佛一下子從豪氣干云的青年,變成了摒除絲竹的中年和感時傷逝的老年。使人意冷心寒的秋聲,紛紛起于唐代詩人的紙上,而那蕭然暗淡的秋色,只要我們展卷而吟,山仍然會從千年前襲上我們的眉頭與心上。

  ⑤杜甫就是一個代表。長安十年困守時期,他就有許多悲秋之歌了,及至支離東北,漂泊西南,輾轉江漢與湖泊,更不禁悲從中來,秋聲滿紙:“八月秋高風怒號,卷我屋上三重茅。”“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黃維梁教授運用加拿大學者佛萊的“基型論”,分析杜甫的《登高》,撰有《春之豫悅和秋之陰沉》一文,他說杜甫的《登高》“其悲苦,其潦倒,其英雄末路日落西山的情形,正吻合了佛萊所說的悲劇的基型”。

 �、抻娙藵日f:“一年四季,人的心靈也有四季�!敝刑埔咽窍﹃栁飨拢硖颇�?悲涼的晚鐘敲來的是蒼茫而蒼老的暮色。盛唐時代的英風勝概早已蕩然無存,詩人們的心態(tài)也早已進入了秋日和冬天。悲秋,是中晚唐詩壇流行的風景。白居易大約是悲秋的代表人物,他的《___A____》一開篇,破空而來的,就是“潯陽江頭夜送客,楓葉荻花秋瑟瑟”的瑟瑟秋聲。除白居易之外,還有“歲老人頭白,秋來樹葉黃。搔首問黃葉,與爾共悲傷”的盧綸,“秋墳鬼唱鮑家詩,恨血千年土中碧”的李賀,“守到清秋還寂寞”的李商隱等等。

  ⑦然而,眾聲齊奏中也仍有裂帛而鳴的異響,千篇一律中也仍然有別具光輝的異彩,使我們從幾乎無法自拔的哀思怨緒的沼澤,振羽飛向響晴亮麗的天空,這就是劉禹錫的《秋詞》和杜牧的《山行》。

 �、嗖簧僭娙硕加忻利惖难盘�,李白是“詩仙”,杜甫是“詩圣”,王維是“_____B___”,白居易是“詩魔”,李賀是“詩鬼”,劉禹錫榮獲“____C____”之名。他的《秋詞》二首確實是勁風拂紙,豪氣凌云,寫秋色,詠秋光,卻一洗自古相傳的常態(tài)與舊調(diào),唱出了“我言秋日勝春朝”的壯歌,雖然他此時獨居無友,壯志不申。人到中年,我多次從長沙前去常德憑吊,今日的常德已是一座熱鬧繁華的現(xiàn)代都市,劉禹錫的蹤跡已渺不可尋,只有他豪邁清越的詩句呵,依然寫在山上水上白云之上鶴翅之上和我永不老去的心上。

 �、峥梢院蛣⒂礤a的《秋詞》媲美的,那就是杜牧了。他生活的時代,正是李唐王朝行將閉幕之時,社會動蕩不安,危機四伏,出身世家望族的杜牧雖懷抱大略雄才,但壯志難酬。然而,他的詩風卻清峻豪放,峭拔勁健,一掃晚唐詩中的蒼然暮色,敲響的竟是凜然的晨鐘。他寫南方秋景的《山行》堪稱“明麗”:“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從來沒人像杜牧一樣,認為楓葉比二月的春花鮮艷燦爛。長沙湘江西岸的岳麓山下,青楓峽里,有一處名勝“愛晚亭”,就是清代詩人袁枚根據(jù)們山行》一詩取名。每當楓葉流丹的深秋時節(jié),我和一二好友渡湘江而西去觀賞楓的大展,滿山的楓樹在綠過于春青過了夏之后,在秋風與秋霜的助威之下,忽然發(fā)出一聲吶喊,紛紛舉起了火把,把岳麓山燒成了一座火焰山,我們于山下與山中若無其事地高吟低詠杜牧的《山行》。

 �、馊缃�,我的生命的驛車早已駛過了蓬勃的春熱鬧的夏,到達了早秋這個驛站。青春在于精神,生命在于創(chuàng)造,劉禹錫和杜牧千年前的高歌猶在耳畔,不要去低吟“悲哉,秋之為氣也”吧,不要去淺唱“一葉落而知天下秋”吧,當代詩人郭小川慨當以慷的《秋歌》中的詩句,如同催征的鼓點,敲沸了我不冷的熱血激勵了我不老的肝膽。

“秋天呵,請把簌簌的風聲喝斷,________�!�

(1)

在上丈A、B、C空格處分別填上恰當?shù)膬?nèi)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選出下列對上文內(nèi)容判斷不正確的兩項

A.

悲秋是共同的人性,不分國界,而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尤甚。

B.

唐朝很多詩人的對秋的感受有著強烈的時代烙印。

C.

文中的“秋日”有著雙重含義,不僅指時令的“秋”,而且還指人精神上的“秋”。

D.

李白和杜甫在對待秋天的情感不同是由于他們的創(chuàng)作風格的不同。

E.

劉禹錫和杜牧雖處于人生的秋天,但是卻都在他們的詩作《秋詞》和《山行》中彰顯出明亮、豪邁的精神風貌。

F.

作者到了年齡的秋天,然而他的“秋之歌”卻是高亢激昂,蓬蓬勃勃的。

(3)

選出下列對上文在形式表達上判斷不正確的兩項

A.

文中引用了很多詩句,其目的是為了充分地體現(xiàn)作者的文化積累。

B.

文章以時間順序和對“秋’的情緒貫穿全文,脈絡清晰。

C.

文中表達詩人情感的語言明朗,表情達意直抒胸臆。

D.

文中的“春夏秋冬”喻意生命的各個過程,表達形象貼切,展現(xiàn)了生命每個過程的特征。

E.

從文勢角度看,上文層層推進,結尾處得以升華,形成了明朗、激昂的基調(diào)。

F.

文中所舉的劉禹錫與杜牧的詩和白居易與杜有的詩是形成相互襯托的關系。

(4)

如果在文章結尾處續(xù)了這樣一句詩“我的歌呀,已經(jīng)唱到了盡頭!”,你認為是否恰當?

請簡述理由:________

(5)

請你舉出一個典型的文學現(xiàn)象(可以是一具體作家作品)來印證文章在③、④、⑤段中所闡發(fā)的觀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描寫一段關于秋天的景象,要求能體現(xiàn)你對人生的感悟。(120字左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2011年四川省樂山市高三第三次調(diào)查研究考試語文卷 題型:現(xiàn)代文閱讀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題(9分 每小題3分)
六祖惠能禪師
在英國倫敦大不列顛國家圖書館廣場,矗立著世界十大思想家的塑像,其中就有代表東方思想的先哲孔子、老子和惠能�;菽埽�638年-713年),俗姓盧氏,河北燕山人(現(xiàn)今的涿州),生于嶺南新州(今廣東新興縣)。得黃梅五祖弘忍傳授衣缽,繼承東山法門,為禪宗第六祖,世稱禪宗六祖�;菽苁侵袊鴼v史上有重大影響的佛教高僧之一。陳寅恪稱贊六祖:“特提出直指人心、見性成佛之旨,一掃僧徒繁瑣章句之學,摧陷廓清,發(fā)聾振聵,固我國佛教史上一大事也!” 
  惠能父親名盧行瑫,早逝,母李氏�;菽茏杂滓再u柴為生。一次,惠能賣柴回家路上聽到有人讀誦《金剛經(jīng)》,便萌生學佛之念。他去黃梅山拜謁五祖弘忍。其時弘忍年事已高,急于傳付衣法,遂命弟子作偈以呈,以檢驗他們的修煉水平。神秀上座呈偈曰:“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臺,時時勤拂拭,莫使惹塵埃。”弘忍以為未見本性,未傳衣法�;菽苈牶笠嗾b一偈,請人代勞題于壁上:“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弘忍見后,招惠能登堂入室為其宣講《金剛經(jīng)》,并傳衣缽,定為傳人。并命南歸。
惠能歸嶺南后,于唐高宗儀鳳元年(676年)正月初八到廣州法性寺。印宗法師在該寺內(nèi)講《涅盤經(jīng)》,時有風吹幡動,一僧曰:風動;一僧曰:幡動;爭論不休�;菽苓M曰:不是風動,亦非幡動,仁者心動。印宗聞之竦然若驚,知惠能得黃梅弘忍真?zhèn)鳌?
  惠能到曹溪寶林寺(今廣東韶關南華寺)傳法長達37年之久。他弘揚禪宗,主張“頓悟”,人稱“南宗”。當時,六祖惠能的同門師兄神秀,主張“漸悟”,在華北勢力頗盛,號稱“北宗”。神龍元年(705年),武則天和唐中宗遣內(nèi)侍薛簡往曹溪召惠能入京。惠能以久處山林,年邁風疾,辭卻不去。薛簡懇請說法,將記錄帶回報命。
  延和元年(712年)惠能回至新州,命門人建報恩塔。唐玄宗先天二年(713年),圓寂于新州國恩寺,世壽七十六,唐憲宗謚號大鑒禪師�;菽軋A寂后,其真身不壞,被運回韶州(今廣東韶關)曹溪,其門人裹綜涂漆,保持其生前形像。其肉身像至今還保存在南華寺,供奉在靈照塔中。
  惠能的禪法以定慧為本。他認為覺性本有,煩惱本無。直接契證覺性,便是頓悟。他說自心既不攀緣善惡,也不可沉空守寂,即須廣學多聞,識自本心,達諸佛理。因此,他并不以靜坐斂心才算是禪,就是一切時中行住坐臥動作云謂里,也可體會禪的境界。
  惠能又曰“先立無念為宗”。所謂無念,即雖有見聞覺知,而心�?占胖狻!白孕臍w依自性,是皈依真佛。自皈依者,除卻自性中不善心、嫉妒心、諂曲心、吾我心、誑妄心、輕人心、慢他心、邪見心、貢高心,及一切時中不善之行,常自見己過,不說他人好惡,是自皈依。”
禪宗從達摩始百余年間皆以《楞伽經(jīng)》相印證,故亦稱為楞伽宗。達摩的三傳弟子道信開始兼以《金剛》等經(jīng)為典據(jù),到了惠能即以文句簡單的《金剛經(jīng)》義代替了《楞伽經(jīng)》,其目的在于擺脫名相煩瑣的思想束縛,而單刀直入求得開悟。
【小題1】下列關于六祖惠能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六祖惠能的祖籍在河北燕山,父親做官被貶嶺南新州為平民后,他出生在嶺南新州。
B.六祖惠能從小受《金剛經(jīng)》影響,立志向佛,在黃梅山拜謁了五祖弘忍,得弘忍真?zhèn)鳌?/td>
C.六祖在嶺南曹溪傳法30多年,影響深遠,他弘揚的禪宗,被人稱為“南宗”,與神秀的“北宗”齊名。
D.六祖惠能傳揚的禪宗,受到了唐王朝的重視,唐憲宗還因他而出家,法名大鑒禪師。
【小題2】在五祖弘忍命弟子作偈時,對神秀和惠能的偈子的不同之處,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神秀主張凝心向佛,時時用佛法告誡自己,不讓世俗的塵埃玷污了自己的心靈。
B.惠能認為佛家是幫助人從佛理根本上認識佛法的,人的身心和佛法最終都是來自空寂。
C.神秀偈子的主旨在于念佛的人心中還有一個“我”,惠能偈子的主旨是信佛的人心中只有一個佛。
D.神秀和惠能都提到的“塵埃”,是佛家指稱的塵世間的一切煩惱和污濁。
【小題3】下列對文章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惠能禪法以定慧為本。他主張從靜坐斂心中來認識佛理,體味佛法博大精深。
B.惠能解釋風吹幡動為“仁者心動”,就是采用“單刀直入”方法從自己的本心來認識自己以及自然界的一切事物與現(xiàn)象,從而達到契合佛法的境界。
C.惠能提出的“常自見己過,不說他人好惡”,不僅對佛教徒修煉自身有好處,對一個社會人與人之間創(chuàng)建和諧的社會關系也是大有益處的。
D.文章結尾處用惠能禪法以文句簡單的《金剛經(jīng)》義代替《楞伽經(jīng)》,在弘揚佛法時一掃過去僧徒繁瑣章句之學,與文章開頭引用的陳寅恪對惠能的論述相呼應。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