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選 |
下列有關名著名篇的說明,不正確的兩項是 |
A.《三國演義》“敗走華容道”中曹操曾三次大笑,一笑而趙云出擊,二笑而關羽殺到,三笑而張飛出 陣,活畫出曹操剛愎自用、自命不凡的性格特點。 B.《家》中高老太爺臨死之前,兩次落了“兩三滴眼淚”,也許是求生的欲望,或許是家道中落的痛 苦,甚至是深深的懺悔,表現(xiàn)了高老太爺?shù)膹碗s內(nèi)心世界。 C.《歐也妮·葛朗臺》以葛朗臺的家庭專制、葛朗臺與銀行家及公證人之間的明爭暗斗和歐也妮的愛情 悲劇三條相互交織的情節(jié)線索貫串小說,條理清晰,主次分明。 D.《天狗》中詩人用“吞”“飛奔”“狂叫”“燃燒”“爆”等來寫“天狗”,既顯示了“天狗”磅礴 的氣勢,又透射其萬鈞之力,表現(xiàn)了“天狗”橫掃舊宇宙的破壞精神。 E.《雷雨》中四鳳與侍萍有三次矛盾沖突:侍萍不讓四鳳去公館做事,侍萍不讓四鳳再與周家的人來 往,侍萍不讓四鳳與周萍共同生活。面對侍萍的苦口婆心,四鳳選擇了順從。 |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2014屆湖北武漢重點中學(五校)高一下期期中統(tǒng)考語文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下列關于文學常識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林黛玉進賈府》節(jié)選自《紅樓夢》第三回,是全書序幕的一個組成部分。第三回是介紹小說的典型環(huán)境——通過林黛玉的耳聞目睹對賈府做了第一次直接描寫。林黛玉進賈府的行蹤是這一回中介紹賈府人物、描寫賈府環(huán)境的線索。
B.海明威是美國著名小說家,其中篇小說《老人與海》描寫一個古巴漁民面對失敗時的頑強拼搏精神,此書獲得普利策獎,其本人也于1954年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
C.白居易,號香山居士,唐代現(xiàn)實主義詩人,倡導新樂府運動,主張“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 代表作有《琵琶行》《長恨歌》。
D.巴爾扎克代表作《高老頭》之所以以“高老頭”命名,是由高老頭悲劇在文中的深刻意義所決定的。高老頭的悲劇是伏脫冷社會教育的最重要的一課,遠比表姐鮑賽昂夫人和在逃苦役犯拉斯蒂涅給他上的那兩課深刻得多,是伏脫冷野心家性格形成過程中所受的最有力的一鞭。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不詳 題型:單選題
A.《林黛玉進賈府》節(jié)選自《紅樓夢》第三回,是全書序幕的一個組成部分。第三回是介紹小說的典型環(huán)境——通過林黛玉的耳聞目睹對賈府做了第一次直接描寫。林黛玉進賈府的行蹤是這一回中介紹賈府人物、描寫賈府環(huán)境的線索。 |
B.海明威是美國著名小說家,其中篇小說《老人與海》描寫一個古巴漁民面對失敗時的頑強拼搏精神,此書獲得普利策獎,其本人也于1954年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 |
C.白居易,號香山居士,唐代現(xiàn)實主義詩人,倡導新樂府運動,主張“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代表作有《琵琶行》《長恨歌》。 |
D.巴爾扎克代表作《高老頭》之所以以“高老頭”命名,是由高老頭悲劇在文中的深刻意義所決定的。高老頭的悲劇是伏脫冷社會教育的最重要的一課,遠比表姐鮑賽昂夫人和在逃苦役犯拉斯蒂涅給他上的那兩課深刻得多,是伏脫冷野心家性格形成過程中所受的最有力的一鞭。 |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 題型:單選題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0111 期中題 題型:閱讀理解與欣賞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不詳 題型:閱讀理解與欣賞
A.“糾結”一詞可形容事態(tài),可表達心情,也可描述性格,能恰到好處地滿足人們的要求。 |
B.新華社和《新周刊》的稿件都用到“糾結”一詞,表明該詞語有著廣泛深刻的群眾基礎。 |
C.“糾結”讓今天的人們找到了一個恰當?shù)谋磉_方式來形容自身難以言說的心情。 |
D.文章以美國大學生發(fā)起禁食漢堡包運動例子作類比,論證人們應該分清真假糾結,準確把握事物本質。 |
A.在讓今人“一吐為快”時,糾結背后潛伏的社會文化心靈密碼不值得思考。 |
B.回望社會前行的足跡,不會有哪個時代信息技術發(fā)展會如此迅猛。 |
C.執(zhí)著于生活,難以超脫,不具陽光心態(tài),沒有辨別力,因而煩惱、挫折、不滿、迷茫,這些所謂的糾結都是偽糾結。 |
D.面對兩難甚至多難境地,個體必然不會有疼痛感,而當糾結成為一種社會心理標簽,其間產(chǎn)生的價值迷失會成為社會之痛。 |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河南省鄭州外國語學校2012屆高三下學期綜合測試驗收(5)語文試題 題型:048
|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不詳 題型:閱讀理解與欣賞
A.音聲滋味,以禮節(jié)之 禮節(jié):禮儀 |
B.凡人不能教子女者 凡人:普通人 |
C.不忍楚撻慘其肌膚耳 楚撻:用棍杖毆打 |
D.頑魯者亦當矜憐 矜憐:夸耀同情 |
A.父子異宮,此不狎之道也 盡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無悔矣 |
B.簡則慈孝不接,狎則怠慢生焉 且夫水之積也不厚,則其負大舟也無力 |
C.為父所寵,失于教義 非獨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見明知 |
D.猶捶撻之,故能成其勛業(yè) |
A.作者在本文中主要闡述了有關子女教育的問題。他認為上智的人不用教育就能成才,下愚的人即使教育得再多也不起作用。 |
B.作者認為胎教與兒童的成長密切相關,比如學習孝、仁、禮、義等知識,小孩一出生就能識得別人的臉色、懂得別人的喜怒。 |
C.作者在文中引經(jīng)據(jù)典,將魏老夫人教子與梁元帝時一父親教子的方式和結果進行正反對比,說明教育子女的重要性。 |
D.作者舉出“共叔之死”與“趙王之戮”分別是“母實為之”“父實使之”的事例,有力地說明了“人之愛子,罕亦能均。 |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 題型:文言文閱讀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題目。
白云先生傳
〔清〕方苞
張怡,字瑤星,初名鹿征,上元人也。父可大,明季總兵登榮,毛文龍將卒反,誘執(zhí)巡撫孫元化,可大死之。事聞,怡以諸生授錦衣衛(wèi)千戶。甲申,流賊①陷京師,遇賊將,不屈,械系,將肆掠,其黨或義而逸之。久之,始歸故里,其妻已前死,獨身寄攝山②僧舍,不入城市,鄉(xiāng)人稱白云先生。
當是時,三楚、吳越耆舊多立名義,以文術相高。惟吳中徐昭發(fā)、宣城沈眉生躬耕窮鄉(xiāng),雖賢士大夫不得一見其面,然尚有楮墨③流傳人間。先生則躬樵汲,口不言《詩》《書》。學士詞人無所求取,四方冠蓋往來,日至茲山,而不知山中有是人也。先君子與余處士公佩,歲時問起居,入其室,架上書數(shù)十百卷,皆所著經(jīng)說及論述史事。請貳之④,弗許,曰:“吾以盡吾年耳,已市二甕,下棺,則并藏焉。”卒年八十有八,平生親故,夙市良材,為具棺槨。疾將革⑤,聞而泣曰:“昔先將軍至命危城,無親屬視含殮,雖改葬,親身之椑⑥,弗能易也,吾忍乎?”顧視從孫某,趣易棺,定附身衾衣,乃卒。時先君子適歸皖桐,反,則已渴葬⑦矣�;蛟粫讶雺浚换蛟唤�(jīng)說有貳,尚存其家。
乾隆三年,詔修三禮,求遺書,其從孫某以書詣郡,太守命學官集諸生繕寫,久之未就。
先生之書,余心向之,而懼其無傳也久矣。幸其家人自出之,而終不得一寓目焉。故并著于篇,俾鄉(xiāng)之后進有所感發(fā),守藏而傳布之,毋使沉沒也。
(選自《望溪文集》,有刪改)
【注】①流賊:對李自成農(nóng)民起義軍的誣稱。②攝山:山名,在江蘇江寧縣東北。③楮墨:紙和墨,泛指有文字的東西。④貳之:重抄一本成為兩份。⑤革:危急。⑥親身之椑:貼身之棺。⑦渴葬:古禮,葬期因死者的身份、地位的不同而有異。天子七月而葬,諸侯五月而葬,大夫三月而葬,士逾月而葬。未到葬期提前埋葬叫渴葬。
【小題1】對下列句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毛文龍將卒反將:率領 |
B.先生則躬樵汲樵:木柴 |
C.親身之椑,弗能易也易:改換 |
D.顧視從孫某,趣易棺顧:回頭 |
A.當是時,三楚、吳越耆舊多立名義同行十二年,不知木蘭是女郎 |
B.其從孫某以書詣郡樊將軍以窮困來歸丹 |
C.定附身衾衣,乃卒設九賓于廷,臣乃敢上璧 |
D.而懼其無傳也久矣圖窮而匕首見 |
A.白云先生的父親張可大在明朝末年曾擔任登萊總兵,后來死于毛文龍反叛一事;白云先生也因為父親卓著的戰(zhàn)功被朝廷任命為錦衣衛(wèi)千戶。 |
B.三楚、吳越的前朝遺老多立名義,以文章經(jīng)術相互標榜,白云先生卻隱居山中,閉口不談《詩》《書》。 |
C.作者寫這篇文章的目的是希望這篇文章能對當?shù)氐暮髮W者有所啟發(fā),守護珍藏白云先生遺留下來的豐富的著作并傳布它,不要使這些著作湮滅失傳。 |
D.文章選材詳略得當,對于白云先生的身世、經(jīng)歷著墨不多,對白云先生著書數(shù)百卷,但不想流傳于世等事件則寫得較詳細,這樣更能突出白云先生的性格特征。 |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安徽省期末題 題型:閱讀理解與欣賞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安徽省宿州市十三所重點中學2011-2012學年高一下學期期中質量檢測語文試題 題型:048
|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