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下列各組詞語中兩個加粗字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安詳——安排 解說:兩個“安”字意思相同。前者是“平靜”的意思;后者是“安置”的意思。 B.攀登——攀援 解說:兩個“攀”的意思相同,都是“抓住別的東西向上爬”的意思。 C.怡然自樂——心曠神怡 解說:兩個“怡”意思相同,都是“愉快”的意思。 D.閑情逸致——一勞永逸 解說兩個“逸”意思不同。前者是“超過一般”的意思;后者是“安閑,安樂”的意思。 |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北京模擬題 題型:單選題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0101 模擬題 題型:單選題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浙江省杭州二中2011-2012學(xué)年高二上學(xué)期期中考試語文試題 題型:048
|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學(xué)習(xí)高手必修二語文人教版 人教版 題型:048
|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黃岡題庫·練考新課堂》高一語文(全冊) 題型:048
閱讀下面文言文,回答下面各題。
晉侯、秦伯圍鄭,以其無禮于晉,且貳于楚也。晉軍函陵,秦軍汜南。
佚之狐言于鄭伯曰:“國危矣!若使?fàn)T之武見秦君,師必退�!惫珡闹�。辭曰:“臣之壯也,猶不如人;今老矣,無能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過也。然鄭亡,子亦有不利焉�!痹S之。
夜縋而出,見泰伯,曰:“秦、晉圍鄭,鄭既知亡矣!若亡鄭而有益于君,敢以煩執(zhí)事,越國以鄙遠,君知其難也。焉用亡鄭以陪鄰。鄰之厚,君之薄也。若舍以為東道主,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君亦無所害。且君嘗為晉君賜矣;許君焦、瑕,朝濟而夕設(shè)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晉,何厭之有?既東封鄭,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闕秦,將焉取之?闕秦以利晉,唯君圖之!”秦伯說,與鄭人盟,使杞子、逢孫、楊孫戍之,乃還。
子犯請擊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與,不知;以亂易整,不武。吾其還也”亦去之。
1.下列加粗字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
A.晉侯、秦伯圍鄭,以其無禮于晉,且貳于楚也�! ≠E:從屬二主
B.夜縋而出,見秦伯�! 】P:用繩子拴著人或物從上往下送
C.夫晉,何厭之有? 厭:厭惡,憎恨
D.秦伯說,與鄭人盟。 說:同“悅”,高興
2.對下列句中加粗字的意義用法判斷正確的一項是
晉侯、秦伯圍鄭,以其無禮于晉
若亡鄭而有益于君,敢以煩執(zhí)事
既東封鄭
又欲肆其西封
[ ]
A.兩個“以”字相同,兩個“封”字不同
B.兩個“以”字相同,兩個“封”字也相同
C.兩個“以”字不同,兩個“封”字相同
D.兩個“以”字不同,兩個“封”字也不同
3.下列句子中沒有詞類活用現(xiàn)象的一句是
[ ]
A.晉軍函陵,秦軍氾南。
B.越國以鄙遠,君知其難也。
C.既東封鄭,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闕秦,將焉取之?
D.臣之壯也,猶不如人;今老矣,無能為也已。
4.下列句子在文中正確的意思是
①無能為也已
②敢以煩執(zhí)事
[ ]
A.①不能干什么了 |
②敢麻煩您掌管這件事 |
B.①不能干什么了 |
②冒昧地拿亡鄭這件事麻煩您 |
C.①不想替您做事了 |
②冒昧地拿亡鄭這件事麻煩您 |
D.①不想替您做事了 |
②敢麻煩您掌管這件事 |
5.從分句間語意關(guān)系看,下列四句中相同的一組是
①晉侯、秦伯圍鄭,以其無禮于晉,且貳于楚也。
②夜縋而出,見泰伯。
③若亡鄭而有益于君,敢以煩執(zhí)事。
④秦伯說,與鄭人盟。
[ ]
A.①④ |
B.②③ |
C.②④ |
D.①③ |
6.燭之武說服秦伯退兵理由的一組是
①然鄭亡,子亦有不利焉。
②夜縋而出,見秦伯。
③秦、晉圍鄭,鄭既知亡矣。
④越國以鄙遠,君知其難也。
⑤焉用亡鄭以陪鄰?鄰之厚,君之薄也。
⑥夫晉,何厭之有?
[ ]
A.④⑤⑥ |
B.①②③ |
C.③④⑥ |
D.②⑤⑥ |
7.對文意理解有誤的一項是
[ ]
A.鄭國曾對晉文公無禮,并且在與晉國結(jié)盟的情況下又與楚國結(jié)盟,所以,秦晉兩國軍隊合圍鄭國。
B.因鄭文公一直不用燭之武,燭之武心理非常不滿,在鄭文公親自登門道歉才勉強答應(yīng)去見秦伯。
C.燭之武見到秦伯后,胸有成竹,對秦、晉兩國的關(guān)系和矛盾了如指掌,不卑不亢,步步深入,最后終于說服了秦伯。
D.秦軍退去后,子犯請求攻打秦軍,晉文公并沒有沖動,而表現(xiàn)出清醒的頭腦和理智的判斷,毅然決定撤軍。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專項題 題型:閱讀理解與欣賞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2001—2002學(xué)年度第二學(xué)期形成性練習(xí) 高一語文 題型:048
閱讀《師說》中的文字,按要求回答問題
嗟乎!師道之不傳也久矣!欲人之無惑也難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遠 矣,猶且從師而問焉;今之眾人,其下圣人也亦遠矣,而恥學(xué)于師。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為圣,愚人之所以為愚,其皆出于此乎?愛其子,擇師而教之;于其身也,則恥師焉,惑矣。彼童子之師,授之書而習(xí)其句讀者,非吾所謂傳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師焉,或不焉,小學(xué)而大遺,吾未見其明也。
1.下列各組句子中加粗的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 ]
A.
B.
C.
D.
2.下列語句在文中的意思,不正確的一項是
[ ]
A.猶且從師而問焉——尚且拜師向老師求教。
B.其下圣人也亦遠矣——他們的才智比起圣人來差得很遠。
C.于其身也,則恥師焉,惑矣——對于自己,則以從師為恥辱,令人困惑。
D.愚人之所以為愚,其皆出于此乎——愚人成為愚人的根源,不都是出在這里嗎?
3.用現(xiàn)代漢語表述下面語句的意思(注意調(diào)整語序)
【原句】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師焉,或不焉,小學(xué)而大遺,吾未見其明也。
【講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從“提倡”和“反對’這兩個方面概括上面文字的要點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quán)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