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網 > 高中語文 > 題目詳情
下列句中劃線詞的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① 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封之 ② 又而為歌曰 ③ 乃朝服,設九賓
④ 頃之未發(fā),太子⑤ 使使以大王 ⑥ 箕以罵曰
⑦ 今行而無信,則秦未可⑧ 皆白衣冠以送之

A.①②③
B.④⑤⑦
C.②③⑧
D.①⑥⑧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 題型:單選題

下列句中劃線詞的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① 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封之 ② 又而為歌曰 ③ 乃朝服,設九賓 ④ 頃之未發(fā),太子
⑤ 使使以大王 ⑥ 踞以罵曰 ⑦ 今行而無信,則秦未可也 ⑧ 皆白衣冠以送之


  1. A.
    ①②③
  2. B.
    ④⑤⑦
  3. C.
    ②③⑧
  4. D.
    ①⑥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同步題 題型:單選題

下列句中劃線詞的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     ]

① 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封之 ② 又前而為 ③ 乃朝服,設九賓
④ 頃之未發(fā),太子 ⑤ 使使以聞大王 ⑥ 箕踞以
⑦ 今行而無,則秦未可親也 ⑧ 皆白衣冠以送之
A.①②③
B.④⑤⑦
C.②③⑧
D.①⑥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專項題 題型:單選題

下列句中劃線詞的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     ]
① 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封之 ② 又而為歌曰 ③ 乃朝服,設九賓
④ 頃之未發(fā),太子 ⑤ 使使以大王 ⑥ 箕以罵曰
⑦ 今行而無信,則秦未可 ⑧ 皆白衣冠以送之
A.①②③
B.④⑤⑦
C.②③⑧
D.①⑥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2012年人教版高一高中語文必修一第五課 荊軻刺秦王練習卷 題型:選擇題

下列句中劃線詞的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

① 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封之

② 又而為歌曰

③ 乃朝服,設九賓

④ 頃之未發(fā),太子

⑤ 使使以大王

踞以罵曰

⑦ 今行而無信,則秦未可

⑧ 皆白衣冠以送之

A.①②③

B.④⑤⑦

C.②③⑧

D.①⑥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題。

華佗字元化,沛國譙人也。游學徐土,兼通數經。沛相陳珪舉孝廉,太尉黃琬辟,皆不就。曉養(yǎng)性之術,時人以為年且百歲而貌有壯容。又精方藥,其療疾,合湯不過數種,心解分劑,不復稱量,煮熟便飲,語其節(jié)度,舍去輒愈。若當灸,不過一兩處,病亦應除。若當針,亦不過一兩處,下針言:“當引某許,若至,語人�!辈≌哐浴耙训健保瑧惆吾�,病亦行差。若病結積在內,當須刳割者,便飲其麻沸散,須臾便如醉死,無所知,因破取。病若在腸中,便斷腸湔洗,縫腹膏摩,四五日,差,不痛,人亦不自寤,一月之間,即平復矣。

有一郡守病,佗以為其人盛怒則差,乃多受其貨而不加治,無何棄去,留書罵之。郡守果大怒令人追捉殺佗郡守子知之屬使勿逐守嗔恚既甚吐黑血數升而愈

佗之絕技,凡此類也。太祖聞而召佗。太祖苦頭風,每發(fā),心亂目眩,佗針鬲,隨手而差。然本作士人,以醫(yī)見業(yè),意常自悔。后太祖親理,得病篤重,使佗專視。佗曰:“此近難濟,恒事攻治,可延歲月�!辟⒕眠h家思歸,因曰:“當得家書,方欲暫還耳�!钡郊�,辭以妻病,數乞期不反。太祖累書呼,猶不上道。太祖大怒,使人往檢。若妻信病,賜小豆四十斛,寬假限日;若其虛詐,便收送之。于是傳付許獄,考驗首服。荀彧請曰:佗術實工,人命所縣,宜含宥之。太祖曰:“不憂,天下當無此鼠輩耶?”遂考竟佗。佗臨死,出一卷書與獄吏,曰:“此可以活人�!崩粑贩ú皇埽⒁嗖粡�,索火燒之。佗死后,太祖頭風未除。太祖曰:“佗能愈此。小人養(yǎng)吾病,欲以自重,然吾不殺此子,亦終當不為我斷此根原耳�!奔昂髳圩觽}舒病困,太祖嘆曰:“吾悔殺華佗,令此兒強死也�!�

(節(jié)選自《三國志·華佗傳》) [注] ①頭風:頭痛病。②考竟:拷問,死于獄中。

1.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太尉黃琬                 辟:征召

B.若其虛詐,便送之         收:收買

C.事攻治,可延歲月         恒:經常

D.語其節(jié)度,舍去輒愈         節(jié)度:(服藥的)禁忌和注意事項。

2.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組是

A.病在腸中,便斷腸湔洗/妻信病,賜小豆四十斛

B.辭妻病,數乞期不反/小人養(yǎng)吾病,欲自重

C.無所知,破取/佗久遠家思歸,

D.佗以為人盛怒則差/療疾,合湯不過數種

3.下列選項中全都表現華佗醫(yī)術高明的一組是

A.年且百歲而貌有壯容           佗之絕技,凡此類也

B.太祖親理,得病篤重            佗針鬲,隨手而差

C.語其節(jié)度,舍去輒愈            吾悔殺華佗,令此兒強死也

D.一月之間,即平復矣            吏畏法不受,佗亦不強

4.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A.華佗原是讀書人,外出求學,通曉幾種儒家經典,當時不止一人要他出來做官,他都不接受,但后來他對自己從事醫(yī)業(yè)也常產生后悔之情。

B.華佗懂養(yǎng)生之道,醫(yī)術更是高妙,特別擅長針灸、外科。他讓病人飲用麻沸散進行麻醉,然后進行手術,開腹斷腸,病人都沒有感到痛苦。

C.華佗故意接受一位郡守很多財物,又不為他醫(yī)治,不久又退還財物走掉了,還留下一封信辱罵郡守�?な乇患づ�,吐了幾升黑血,病就好了。

D.曹操讓華佗專為自己醫(yī)治頭痛病,后來華佗回家,遲遲不肯再來。曹操很生氣,認為華佗不愿為自己根治頭痛病,把他抓起來,在獄中拷打而死。

5.斷句和翻譯。

(1)用“/”給文言文閱讀材料中劃曲線的句子斷句。

郡守果大怒令人追捉殺佗郡守子知之屬使勿逐守嗔恚既甚吐黑血數升而愈。

(2)翻譯下面的句子。

①四五日,差,不痛,人亦不自寤,一月之間,即平復矣。

②荀彧請曰:“佗術實工,人命所縣,宜含宥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同步題 題型:閱讀理解與欣賞

閱讀選段,完成下面的題。
  秦將王翦破趙,虜趙王,盡收其地,進兵北略地,至燕南界。
  太子丹恐懼,乃請荊卿曰:“秦兵旦暮渡易水,則雖欲長侍足下,豈可得哉?”荊卿曰:“微太子言,臣愿得謁之。今行而無信,則秦未可親也。夫今樊將軍,秦王購之金千斤,邑萬家。誠能得樊將軍首,與燕督亢之地圖獻秦王,秦王必說見臣,臣乃得有以報太子�!碧釉唬骸胺畬④娨愿F困來歸丹,丹不忍以己之私,而傷長者之意,愿足下更慮之!”
   荊軻知太子不忍,乃遂私見樊於期,曰:“秦之遇將軍,可謂深矣。父母宗族,皆為戮沒。今聞購將軍之首,金千斤,邑萬家,將奈何?”樊將軍仰天太息流涕曰:“吾每念,常痛于骨髓,顧計不知所出耳!”軻曰:“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國之患,而報將軍之仇者,何如?”樊於期乃前曰;“為之奈何?”荊軻曰:“愿得將軍之首以獻秦,秦王必喜而善見臣。臣左手把其袖,而右手揕其胸,然則將軍之仇報,而燕國見陵之恥除矣。將軍豈有意乎?”樊於期偏袒扼腕而進曰:“此臣日夜切齒拊心也,乃今得聞教!”遂自刎。
  太子聞之,馳往,伏尸而哭,極哀。既已,無可奈何,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
1.對下列句子中加粗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     
A.進兵北地,至燕南界        略:掠奪,奪取     
B.今行而無,則秦未可親也     信:誠信,信用     
C.秦王之金千斤,邑萬家       購:重金征求     
D.秦之遇將軍,可謂矣        深:刻毒
2.下列句子中,加粗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  
A.①丹不忍己之私,而傷長者之意 ②愿得將軍之首獻秦
B.①樊於期前曰:“為之奈何?” ②臣得有以報太子
C.①吾每念,常痛骨髓 ②燕王拜送
D.①伏尸哭,極哀 ②燕國見陵之恥除矣   
3.下列語句全部能表現荊軻義勇精神的一項是(    )。
①微太子言,臣愿得謁之  
②臣乃得有以報太子  
③荊軻知太子不忍,乃遂私見樊於期
④丹不忍以己之私,而傷長者之意
⑤臣左手把其袖,而右手揕其胸  
⑥此臣日夜切齒拊心也     
A.②③④   
B.①③⑤     
C.②④⑤      
D.①④⑥
4.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
A.文章開篇寫秦軍破趙,勢如破竹,大軍壓境,燕國危在旦夕,連用“破”“虜”“收”“進”“略”“至”六個動詞,以短促的語氣交代逼人的形勢,渲染了緊張、危急的氣氛。
B.太子在大軍壓境之際,心生恐懼,向荊軻說“雖欲長侍足下,豈可得哉”一語,婉轉含蓄,既有意向荊軻說明燕國的處境,也含有催促荊軻行動之意。
C.荊軻三問樊於期,先動之以情,激起樊於期對秦不共戴天之仇;然后曉之以理,說明此舉一可報仇,二可解燕國之患;最后告之以謀,讓樊於期明白自己的行動計劃。
D.荊軻赴秦刺殺秦王就必須先接近秦王,因而,信物就成了關鍵。所選文段表現了荊軻的俠肝義膽,果敢勇決,擅長辭令;而樊於期就顯得頭腦簡單,過于輕信。
5.把文中畫橫線的語句翻譯成現代漢語。   
(1)丹不忍以己之私,而傷長者之意,愿足下更慮之!
                                                                                                  
(2)然則將軍之仇報,而燕國見陵之恥除矣。將軍豈有意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2012屆江西省贛州三中、于都中學高三聯(lián)考語文試卷(帶解析) 題型:文言文閱讀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題。
馬伶者,金陵梨園部也。金陵為明之留都,社稷百官皆在,而又當太平盛時,人易為樂。其士女之問桃葉渡、游雨花臺者,趾相錯也。梨園以技鳴者,無論數十輩,而其最著者二:曰興化部,曰華林部。
一日,新安賈合兩部為大會,遍征金陵之貴客文人,與夫妖姬靜女,莫不畢集。列興化于東肆,華林于西肆。兩肆皆奏《鳴鳳》,所謂椒山先生者。迨半奏,引商刻羽,抗墜疾徐,并稱善也。當兩相國論河套④,而西肆之扮嚴嵩相國者曰李伶,東肆則馬伶。坐客乃西顧而嘆,或大呼命酒,或移坐更近之,首不復東。未幾更進,則東肆不復能終曲。詢其故,蓋馬伶恥出李伶下,已易衣遁矣。馬伶者,金陵之善歌者也。既去,而興化部又不肯輒以易之,乃竟輟其技不奏,而華林部獨著。
去后且三年而馬伶歸,遍告其故侶,請于新安賈曰:“今日幸為開宴,招前日賓客,愿與華林部更奏《鳴鳳》,奉一日歡�!奔茸�,已而論河套,馬伶復為嚴嵩相國以出。李伶忽失聲,匍匐前,稱弟子。興化部是日遂凌出華林部遠甚。其夜,華林部過馬伶曰:“子,天下之善技者,然無以易李伶。李伶之扮嚴嵩相國至矣,子又安從授之而掩其上哉?”馬伶曰:“固然。天下無以易李伶,李伶即又不肯授我。我聞今相國昆山顧秉謙者,嚴相國儔也。我走京師,求為其門卒三年,日侍昆山相國于朝房,察其舉止,聆其語言,久而得之,此吾之所為師也。”華林部相與羅拜而去。
馬伶,名錦,字云將,其先西域人,當時猶稱馬回回云。
侯方域曰:異哉!馬伶之自得師也。夫其以李伶為絕技,無所于求。乃走事昆山,見昆山猶之見分宜也。以分宜教分宜,安得不工哉!嗚呼!恥其技之不若,而去數千里,為卒三年。倘三年猶不得,即猶不歸爾。其志如此,技之工又須問耶?
(侯方域《馬伶?zhèn)鳌罚?br />【注】�、僦合噱e:腳趾互相錯雜,形容人之多。 ②指《鳴鳳記》,寫明代楊繼盛等人與權奸嚴嵩斗爭,被害之事。  ③指楊繼盛,因彈劾嚴嵩而被害。  ④明嘉靖年間,陜西總督上書,主張收復被蒙古俺答所占的河套地區(qū),大學士夏言贊成,嚴嵩反對。
⑤分宜:嚴嵩是分宜人,當時的人稱呼嚴嵩為嚴分宜。
【小題1】下列句子中劃線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其士女之桃葉渡、游雨花臺者   問:探訪
B.今日為開宴幸:幸運
C.半奏,引商刻羽迨:到
D.子,天下之善技者,然無以李伶易:輕視,引申為勝過
【小題2】下列各組中,劃線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   )
A.①華林部獨著②勞苦功高如此
B.①其士女問桃葉渡、游雨花臺者②青,取于藍,而青于藍
C.①日侍昆山相國朝房②而智勇多困所溺
D.①恥技之不若②若從避世之士哉
【小題3】下列各組句子中,直接表現馬伶虛心學藝的一組是(   )
①蓋馬伶恥出李伶下,已易衣遁矣 ②匍匐前,稱弟子 ③我走京師,求為其門卒三年 ④察其舉止,聆其語言,久而得之 ⑤倘三年猶不得,即猶不歸爾
A.①②③B.②③④C.③④⑤D.①③⑤
【小題4】將文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坐客乃西顧而嘆,或大呼命酒,或移坐更近之,首不復東(4分)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詢其故,蓋馬伶恥出李伶下,已易衣遁矣。(4分)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李伶之扮嚴相國至矣,子又安從授之而掩其上哉?(4分)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2012屆江西省高三聯(lián)考語文試卷(解析版) 題型:文言文閱讀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題。
馬伶者,金陵梨園部也。金陵為明之留都,社稷百官皆在,而又當太平盛時,人易為樂。其士女之問桃葉渡、游雨花臺者,趾相錯也。梨園以技鳴者,無論數十輩,而其最著者二:曰興化部,曰華林部。
一日,新安賈合兩部為大會,遍征金陵之貴客文人,與夫妖姬靜女,莫不畢集。列興化于東肆,華林于西肆。兩肆皆奏《鳴鳳》,所謂椒山先生者。迨半奏,引商刻羽,抗墜疾徐,并稱善也。當兩相國論河套④,而西肆之扮嚴嵩相國者曰李伶,東肆則馬伶。坐客乃西顧而嘆,或大呼命酒,或移坐更近之,首不復東。未幾更進,則東肆不復能終曲。詢其故,蓋馬伶恥出李伶下,已易衣遁矣。馬伶者,金陵之善歌者也。既去,而興化部又不肯輒以易之,乃竟輟其技不奏,而華林部獨著。
去后且三年而馬伶歸,遍告其故侶,請于新安賈曰:“今日幸為開宴,招前日賓客,愿與華林部更奏《鳴鳳》,奉一日歡�!奔茸�,已而論河套,馬伶復為嚴嵩相國以出。李伶忽失聲,匍匐前,稱弟子。興化部是日遂凌出華林部遠甚。其夜,華林部過馬伶曰:“子,天下之善技者,然無以易李伶。李伶之扮嚴嵩相國至矣,子又安從授之而掩其上哉?”馬伶曰:“固然。天下無以易李伶,李伶即又不肯授我。我聞今相國昆山顧秉謙者,嚴相國儔也。我走京師,求為其門卒三年,日侍昆山相國于朝房,察其舉止,聆其語言,久而得之,此吾之所為師也�!比A林部相與羅拜而去。
馬伶,名錦,字云將,其先西域人,當時猶稱馬回回云。
侯方域曰:異哉!馬伶之自得師也。夫其以李伶為絕技,無所于求。乃走事昆山,見昆山猶之見分宜也。以分宜教分宜,安得不工哉!嗚呼!恥其技之不若,而去數千里,為卒三年。倘三年猶不得,即猶不歸爾。其志如此,技之工又須問耶?
(侯方域《馬伶?zhèn)鳌罚?br> 【注】�、僦合噱e:腳趾互相錯雜,形容人之多。 ②指《鳴鳳記》,寫明代楊繼盛等人與權奸嚴嵩斗爭,被害之事。  ③指楊繼盛,因彈劾嚴嵩而被害。  ④明嘉靖年間,陜西總督上書,主張收復被蒙古俺答所占的河套地區(qū),大學士夏言贊成,嚴嵩反對。
⑤分宜:嚴嵩是分宜人,當時的人稱呼嚴嵩為嚴分宜。
1.下列句子中劃線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其士女之桃葉渡、游雨花臺者   問:探訪

B.今日為開宴幸:幸運

C.半奏,引商刻羽迨:到

D.子,天下之善技者,然無以李伶易:輕視,引申為勝過

2.下列各組中,劃線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   )

A.①華林部獨著②勞苦功高如此

B.①其士女問桃葉渡、游雨花臺者②青,取于藍,而青于藍

C.①日侍昆山相國朝房②而智勇多困所溺

D.①恥技之不若②若從避世之士哉

3.下列各組句子中,直接表現馬伶虛心學藝的一組是(   )
①蓋馬伶恥出李伶下,已易衣遁矣 ②匍匐前,稱弟子 ③我走京師,求為其門卒三年 ④察其舉止,聆其語言,久而得之 ⑤倘三年猶不得,即猶不歸爾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③⑤

4.將文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坐客乃西顧而嘆,或大呼命酒,或移坐更近之,首不復東(4分)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詢其故,蓋馬伶恥出李伶下,已易衣遁矣。(4分)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李伶之扮嚴相國至矣,子又安從授之而掩其上哉?(4分)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