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詞語中劃線字的讀音無誤的一組是 | ||||||||||||||||
|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0115 期末題 題型:單選題
下列詞語中劃線字的讀音無誤的一組是 | ||||||||||||||||
[ ] | ||||||||||||||||
|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甘肅省蘭州一中2011-2012學年高二下學期期末考試語文試題 題型:048
|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山東省同步題 題型:閱讀理解與欣賞
五柳先生傳 | ||||||||||||
先生不知何許人也,亦不詳其姓字,宅邊有五柳樹,因以為號焉。閑靜少言,不慕榮利。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貧,不能常得。親舊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飲輒盡,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環(huán)堵蕭然,不蔽風日。短褐穿結,簞瓢屢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娛,頗示已志。忘懷得失,以此自終。 贊曰:黔婁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貧賤,不汲汲于富貴�!睒O其言茲若人之儔乎?銜觴賦詩,以樂其志。無懷氏之民歟?葛天氏之民歟? 注釋:黔婁:春秋時魯國人,無意進仕,屢次辭去諸侯的聘請。無懷氏、葛天氏均是上古社會帝王。 1.下列詞語中劃線字的注音完全正確的是( )
A.亦不詳其姓字(詳細地知道) 每有會意(對書中的意義有所體會) B.環(huán)堵蕭然(環(huán)視墻壁) 簞瓢屢空(經常空著) C.晏如也(安然自得) 以此自終(度過自己的一生) D.不戚戚于貧賤(憂愁的樣子) 不汲汲于富貴(極力營求的樣子) 3.下列各組劃線字含義不同的一組是( �。� A.登峰造極——造飲輒醉 B.頗示已志——此其志不在小 C.期年之后,雖欲言,無可進者——期在必醉 D.曾不吝情去留——而計其長短曾不盈寸 4.翻譯有誤的一句是( �。� A.先生不知何許人也 譯:這位先生不知道是什么地方人。 B.好讀書,不求甚解 譯:喜歡讀書,但不求深入理解,只求懂個大概。 C.親舊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 譯:親朋好友知道他這種情況,有時備酒招待他。 D.極其言茲若人之儔乎? 譯:推究她所說的話,五柳先生不就是黔婁那樣的人物嗎? 5.關于本文內容敘述錯誤的一項是( ) A.這是一篇通過對五柳先生的描述用以自抒志趣的文章,作者是陶淵明。 B.本文描繪的是一個愛好讀書、不慕名利、安貧樂道、忘懷得失的知識分子形象。 C.五柳先生喜好喝酒,到親朋好友家飲酒時總是大醉方休,并且醉后就向主人告辭。 D.由于五柳先生品行高潔,因而受到了黔婁妻子的贊賞,稱他不因為貧困而終日憂心忡忡,不為了富貴而到處投機鉆營。 |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2013屆四川省高二下期期中考試語文卷(解析版) 題型:文言文閱讀
文言文閱讀
于謙,字廷益,錢塘人。生七歲,有僧奇之曰:“他日救時宰相也�!迸e永樂十九年進士。宣德初,授御史。奏對,音吐鴻暢,帝為傾聽。顧佐為都御史,待寮屬甚嚴,獨下謙,以為才勝己也。扈蹕樂安,高煦出降,帝命謙口數(shù)其罪。謙正詞嶄嶄,聲色震厲。高煦伏地戰(zhàn)栗,稱萬死。帝大悅。師還,賞賚與諸大臣等。
出按江西,雪冤囚數(shù)百。疏奏陜西諸處官校為民害,詔遣御史捕之。帝知謙可大任,會增設各部右侍郎為直省巡撫,乃手書謙名授吏部,超遷兵部右侍郎,巡撫河南、山西。
正統(tǒng)六年疏言:“今河南、山西積谷各數(shù)百萬。請以每歲三月,令府州縣報缺食下戶,隨分支給。先菽秫,次黍麥,次稻。俟秋成償官,而免其老疾及貧不能償者。州縣吏秩滿當遷,預備糧有未足,不聽離任。仍令風憲官以時稽察�!痹t行之。河南近河處,時有沖決。謙令厚筑堤障,計里置亭,亭有長,責以督率修繕。并令種樹鑿井,榆柳夾路,道無渴者。大同孤懸塞外,按山西者不及至,奏別設御史治之。盡奪鎮(zhèn)將私墾田為官屯,以資邊用。威惠流行,太行伏盜皆避匿。在官九年,遷左侍郎,食二品俸。
初,三楊在政府,雅重謙。謙所奏,朝上夕報可,皆三楊主持。而謙每議事京師,空橐以入,諸權貴人不能無望。及是,三楊已前卒,太監(jiān)王振方用事。適有御史姓名類謙者,嘗忤振。謙入朝,薦參政王來、孫原貞自代。通政使李錫阿振指,劾謙以久不遷怨望,擅舉人自代。下法司論死,系獄三月。已而振知其誤,得釋,左遷大理寺少卿。山西、河南吏民伏闕上書,請留謙者以千數(shù),周、晉諸王亦言之,乃復命謙巡撫。
十三年以兵部左侍郎召。明年秋,也先大入寇,王振挾帝親征。謙與尚書鄺野極諫,不聽。野從治兵,留謙理部事。及駕陷土木,京師大震,眾莫知所為。郕王監(jiān)國,命群臣議戰(zhàn)守。侍講徐珵言星象有變,當南遷。謙厲聲曰:“言南遷者,可斬也。京師天下根本,一動則大事去矣,獨不見宋南渡事乎!”王是其言,守議乃定。時京師勁甲精騎皆陷沒,所余疲卒不及十萬,人心震恐,上下無固志。謙請王檄取兩京、河南備操軍,山東及南京沿海備倭軍,江北及北京諸府運糧軍,亟赴京師。以次經畫部署,人心稍安。即遷本部尚書。
(節(jié)選自《明史?于謙傳》)
1.下列句子中劃線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出按江西,雪冤囚數(shù)百按:巡查 |
B.責以督率修繕責:責備 |
C.初,三楊在政府,雅重謙雅:向來 |
D.擅舉人自代擅:擅自 |
2.下列各組句子中,劃線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
A.乃手書謙名授吏部今君乃亡趙走燕 |
B.請以每歲三月少以父任,兄弟并為郎 |
C.而謙每議事京師夫趙強而燕弱 ,而君幸于趙王 |
D.一動則大事去矣如有地動,尊則振龍 |
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
A.于謙在宣德初就受到皇帝重視,在郕王主政時官至兵部尚書。他也盡心國事,在“土木堡之變”之后,力主不遷都并做出了妥善的防守安排,基本安定了人心。 |
B.于謙在山西、河南吏民及周、晉請王的請求下重任巡撫,他采取了一系列救災和發(fā)展生產的措施。他父母去世,都讓他回去辦理喪事,但不久又擔任原職。 |
C.于謙在發(fā)生朝臣圍打馬順的事件時,設法穩(wěn)住了郕王,并讓他宣諭不予追究眾人打馬順之事,安定了朝局,受到了吏部尚書正直的高度贊揚和朝臣們的依重。 |
D.于謙在“三楊”主政時,極受重視,所奏請之事都能得到即時批準�!叭龡睢比ナ篮笠蝽斪策^王振,差點因被人生事陷害而判處死刑,后被降職為大理寺少卿。 |
4.將下列句子譯成現(xiàn)代漢語。(10分)
(1)已而振知其誤,得釋,左遷大理寺少卿。(4分)
(2)事如此,此必及我,見犯乃死,重負國。(6分)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高中(試驗本)學科課程導學叢書(高三·下) 題型:048
閱讀下面文言文,回答后面問題。
倉慈字孝仁,淮南人也。始為郡吏。建安中,太宜開募屯田淮南,以慈為綏集都尉。黃初末,為長安令,清約有方,吏民畏而愛之。太和中,遷敦煌太守�?ひ蛭髭�,以喪亂隔絕,曠無太守二十歲,大姓雄張,遂以為俗。前太守尹奉等,循故而已,無所匡革。慈到,抑挫權左,撫恤貧羸,甚得其理。舊大族田有余,而小民無立錐之土;慈皆隨口割賦,稍稍使畢其本直。先是屬城獄訟眾猥,縣不能決,多集治下;慈躬往省閱,料簡輕重,自非殊死,但鞭杖遣之,一歲決刑曾不滿十人。又常日西域雜胡欲來貢獻,而諸豪族多逆斷絕;既與貿遷,欺詐侮易,多不得分明。胡常怨望,慈皆勞之。欲詣洛者,為封過所①,欲從郡還者,官為平取,輒以府見物與共交市,使吏民護送道路,由是民夷翕然稱其德惠。數(shù)年卒官,吏民悲感如喪親戚圖畫其形,思其遺像。及西域諸胡聞慈死,悉共會聚于戊己校尉②及長吏治下發(fā)哀,或有以刀畫面,以明血誠,又為立祠,遙共祠之。(選自《三國志·倉慈傳》)
[注] ①過所:是當時官府發(fā)給行路人的一種憑證。②戊己校尉:是安撫西域,管理屯田的官。
①下列兩句中加粗字的正確讀音是
[ ]
①郡因西陲,以喪亂隔絕
②或有以刀畫面,以明血誠
②下列句子中加粗的字解釋錯誤的一項是
[ ]
A.郡因西陲,以喪亂隔絕,曠無太守二十歲(曠:空缺。)
B.前太守尹奉等,循故而已,無所匡革(匡:糾正。)
C.一歲決刑曾不滿十人。(曾:曾經。)
D.由是民夷翕然稱其德惠(翕然:合諧一致的樣子。)
③下列語句在文中的正確意思是什么?
〈1〉①大姓雄張 ②料簡輕重
[ ]
A.①豪門大戶蠻橫自大②簡單估計一下罪行的輕重
B.①豪門大戶蠻橫自大②評判選擇罪行的輕重
C.①豪門大戶拔扈鋪張②評判選擇罪行的輕重
D.①豪門大戶拔扈鋪張②簡單估計一下罪行的輕重
〈2〉①輒以府見物與共交市②吏民悲感如喪親戚
[ ]
A.①常拿本郡府中能見到的物品(與胡人)交換貨物。②官吏百姓像死了自己親人一樣悲傷。
B.①常拿本郡府中現(xiàn)存的貨物(與胡人)交換貨物。②官吏百姓像死了自己親人一樣悲傷。
C.①常拿本郡府中現(xiàn)存的貨物(與胡人)交換貨物。②官吏百姓像死了自己家的親戚一樣悲傷。
D.①常拿府中能見到的物品(與胡人)交換貨物。②官吏百姓像死了自己家的親戚一樣悲傷。
④對“先是屬城獄訟眾猥,縣不能決,多集治下”一句中劃橫線的詞語指稱錯誤的是
[ ]
A.屬城:指敦煌城�?h:通“懸”。治下:指倉濟所管轄的敦煌郡。
B.屬城:指敦皇太守所管轄的縣邑�?h:通“懸”。治下:指倉濟所管轄的敦煌郡。
C.屬城:指敦煌城�?h:指縣里長官。治下:指太守衙門。
D.屬城:指敦煌太守所管轄的縣邑�?h,指縣里長官。治下:指太守衙門。
⑤以下六句話,分別編為四組,全都直接表現(xiàn)倉慈治政“清約有方”的一組是
[ ]
①吏民畏而愛之。②抑挫權左,撫恤貧羸。③一歲決刑曾不滿十人。④輒以府見物與共交市。⑤由是民夷翕然稱其德惠。⑥吏民悲感如喪親戚。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不詳 題型:閱讀理解與欣賞
A.出按江西,雪冤囚數(shù)百按:巡查 |
B.責以督率修繕責:責備 |
C.初,三楊在政府,雅重謙雅:向來 |
D.擅舉人自代擅:擅自 |
A.乃手書謙名授吏部今君乃亡趙走燕 |
B.請以每歲三月少以父任,兄弟并為郎 |
C.而謙每議事京師夫趙強而燕弱 ,而君幸于趙王 |
D.一動則大事去矣如有地動,尊則振龍 |
A.于謙在宣德初就受到皇帝重視,在郕王主政時官至兵部尚書。他也盡心國事,在“土木堡之變”之后,力主不遷都并做出了妥善的防守安排,基本安定了人心。 |
B.于謙在山西、河南吏民及周、晉請王的請求下重任巡撫,他采取了一系列救災和發(fā)展生產的措施。他父母去世,都讓他回去辦理喪事,但不久又擔任原職。 |
C.于謙在發(fā)生朝臣圍打馬順的事件時,設法穩(wěn)住了郕王,并讓他宣諭不予追究眾人打馬順之事,安定了朝局,受到了吏部尚書正直的高度贊揚和朝臣們的依重。 |
D.于謙在“三楊”主政時,極受重視,所奏請之事都能得到即時批準。“三楊”去世后因頂撞過王振,差點因被人生事陷害而判處死刑,后被降職為大理寺少卿。 |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2011-2012學年四川省雅安中學高二下期期中考試語文卷(帶解析) 題型:文言文閱讀
文言文閱讀
于謙,字廷益,錢塘人。生七歲,有僧奇之曰:“他日救時宰相也�!迸e永樂十九年進士。宣德初,授御史。奏對,音吐鴻暢,帝為傾聽。顧佐為都御史,待寮屬甚嚴,獨下謙,以為才勝己也。扈蹕樂安,高煦出降,帝命謙口數(shù)其罪。謙正詞嶄嶄,聲色震厲。高煦伏地戰(zhàn)栗,稱萬死。帝大悅。師還,賞賚與諸大臣等。
出按江西,雪冤囚數(shù)百。疏奏陜西諸處官校為民害,詔遣御史捕之。帝知謙可大任,會增設各部右侍郎為直省巡撫,乃手書謙名授吏部,超遷兵部右侍郎,巡撫河南、山西。
正統(tǒng)六年疏言:“今河南、山西積谷各數(shù)百萬。請以每歲三月,令府州縣報缺食下戶,隨分支給。先菽秫,次黍麥,次稻。俟秋成償官,而免其老疾及貧不能償者。州縣吏秩滿當遷,預備糧有未足,不聽離任。仍令風憲官以時稽察。”詔行之。河南近河處,時有沖決。謙令厚筑堤障,計里置亭,亭有長,責以督率修繕。并令種樹鑿井,榆柳夾路,道無渴者。大同孤懸塞外,按山西者不及至,奏別設御史治之。盡奪鎮(zhèn)將私墾田為官屯,以資邊用。威惠流行,太行伏盜皆避匿。在官九年,遷左侍郎,食二品俸。
初,三楊在政府,雅重謙。謙所奏,朝上夕報可,皆三楊主持。而謙每議事京師,空橐以入,諸權貴人不能無望。及是,三楊已前卒,太監(jiān)王振方用事。適有御史姓名類謙者,嘗忤振。謙入朝,薦參政王來、孫原貞自代。通政使李錫阿振指,劾謙以久不遷怨望,擅舉人自代。下法司論死,系獄三月。已而振知其誤,得釋,左遷大理寺少卿。山西、河南吏民伏闕上書,請留謙者以千數(shù),周、晉諸王亦言之,乃復命謙巡撫。
十三年以兵部左侍郎召。明年秋,也先大入寇,王振挾帝親征。謙與尚書鄺野極諫,不聽。野從治兵,留謙理部事。及駕陷土木,京師大震,眾莫知所為。郕王監(jiān)國,命群臣議戰(zhàn)守。侍講徐珵言星象有變,當南遷。謙厲聲曰:“言南遷者,可斬也。京師天下根本,一動則大事去矣,獨不見宋南渡事乎!”王是其言,守議乃定。時京師勁甲精騎皆陷沒,所余疲卒不及十萬,人心震恐,上下無固志。謙請王檄取兩京、河南備操軍,山東及南京沿海備倭軍,江北及北京諸府運糧軍,亟赴京師。以次經畫部署,人心稍安。即遷本部尚書。
(節(jié)選自《明史?于謙傳》)
【小題1】下列句子中劃線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出按江西,雪冤囚數(shù)百按:巡查 |
B.責以督率修繕責:責備 |
C.初,三楊在政府,雅重謙雅:向來 |
D.擅舉人自代擅:擅自 |
A.乃手書謙名授吏部今君乃亡趙走燕 |
B.請以每歲三月少以父任,兄弟并為郎 |
C.而謙每議事京師夫趙強而燕弱 ,而君幸于趙王 |
D.一動則大事去矣如有地動,尊則振龍 |
A.于謙在宣德初就受到皇帝重視,在郕王主政時官至兵部尚書。他也盡心國事,在“土木堡之變”之后,力主不遷都并做出了妥善的防守安排,基本安定了人心。 |
B.于謙在山西、河南吏民及周、晉請王的請求下重任巡撫,他采取了一系列救災和發(fā)展生產的措施。他父母去世,都讓他回去辦理喪事,但不久又擔任原職。 |
C.于謙在發(fā)生朝臣圍打馬順的事件時,設法穩(wěn)住了郕王,并讓他宣諭不予追究眾人打馬順之事,安定了朝局,受到了吏部尚書正直的高度贊揚和朝臣們的依重。 |
D.于謙在“三楊”主政時,極受重視,所奏請之事都能得到即時批準�!叭龡睢比ナ篮笠蝽斪策^王振,差點因被人生事陷害而判處死刑,后被降職為大理寺少卿。 |
湖北省互聯(lián)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