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句中劃線的字,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
A、以手撫膺坐長嘆(坐下) B、畫圖省識春風(fēng)面(曾經(jīng)) C、卻坐促弦弦轉(zhuǎn)急(退回) D、他生未卜此生休(預(yù)料) |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0112 期末題 題型:單選題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0113 期末題 題型:單選題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 題型:013
下列句子中加粗、加下劃線部分的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A.為國者無使為積威之所劫哉(治理國家的人)
B.至于幽暗昏惑而無物以相之(幽深黑暗叫人糊涂)
C.盛衰之理,雖曰命,豈非人事哉(人為治理)
D.而漁工水師雖知而不能言(不能用文字表達)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語文教研室 題型:013
A.為國者無使為積威之所劫哉(治理國家的人)
B.至于幽暗昏惑而無物以相之(幽深黑暗叫人糊涂)
C.盛衰之理,雖曰命,豈非人事哉(人為治理)
D.而漁工水師雖知而不能言(不能用文字表達)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2011屆四川省攀枝花市高三10月月考語文試卷 題型:文言文閱讀
閱讀下文,完成文后的下面小題。
秦王坐章臺見相如,相如奉璧奏秦王。秦王大喜,傳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萬歲。相如視秦王無意償趙城,乃前曰:“璧有瑕,請指示王�!蓖跏阼�,相如因持璧卻立,倚柱,怒發(fā)上沖冠,謂秦王曰:“大王欲得璧,使人發(fā)書至趙王,趙王悉召群臣議,皆曰‘秦貪,負其彊,以空言求璧,償城恐不可得’。議不欲予秦璧。臣以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況大國乎!且以一璧之故逆強秦之歡,不可。於是趙王乃齋戒五日,使臣奉璧,拜送書於庭。何者?嚴大國之威以修敬也。今臣至,大王見臣列觀,禮節(jié)甚倨;得璧,傳之美人,以戲弄臣。臣觀大王無意償趙王城邑,故臣復(fù)取璧。大王必欲急臣,臣頭今與璧俱碎於柱矣!”
相如持其璧睨柱,欲以擊柱。秦王恐其破璧,乃辭謝固請,召有司案圖,指從此以往十五都予趙。
相如度秦王特以詐詳為予趙城,實不可得,乃謂秦王曰:“和氏璧,天下所共傳寶也,趙王恐,不敢不獻。趙王送璧時,齋戒五日,今大王亦宜齋戒五日,設(shè)九賓于廷,臣乃敢上璧�!鼻赝醵戎�,終不可強奪,遂許齋五日,舍相如廣成傳。
相如度秦王雖齋,決負約不償城,乃使其從者衣褐,懷其璧,從徑道亡,歸璧于趙。
1.下列句子中加點的字解釋有誤的一項()
A、今臣至,大王見臣列觀列觀:一般的宮殿
B、相如奉璧奏秦王奏:呈獻
C、璧有瑕,請指示王指示:上級對下級或長輩對晚輩說明處理問的原則和方法
D、王授璧,相如因持璧卻立卻:后退
2.下列各組句子加點的字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①秦王與群臣相視而嘻②秦強而趙弱
B、①三十日不還,則請立太子為王②人死,則曰:“非我也,歲也�!�
C、①因賓客至藺相如門謝罪②不如因而厚遇之
D、①以相如功大,拜為上卿②晉侯、秦伯圍鄭,以其無禮于晉,且貳于楚也
3.下列對《廉頗藺相如列傳》一文分析有誤的一項是()
A、《廉頗藺相如列傳(節(jié)選)》通過“完璧歸趙”、“澠池之會”和“負荊請罪”三個故事,塑造了藺相如機智勇敢、顧全大局、維護團結(jié)的光輝形象。
B、秦派使者送信,按照外交禮節(jié),趙應(yīng)派使者回復(fù),但滿朝文武,卻找不到一個可以出使秦國的人,這是才困。在這危急關(guān)頭、一籌莫展之際,宦者令繆賢舉薦了藺相如,而藺相如也確實是一個身手不凡的人,困擾滿朝文武的難題,在他面前,三言兩語就予解決。
C、司馬光善于抓住人物主要特征進行極力渲染。如在對事跡頗豐的藺相如這一形象進行處理時,便抓住“智勇”這一特征為核心展開描述。
D、如果說“完璧歸趙”和“澠池會”是外困,那么“將相和”則是緣于內(nèi)憂了。相如由于“口舌為勞”“位居廉頗之右”時,作為戰(zhàn)功卓著的一代良將廉頗大為不滿,揚言“見相如。必辱之”。
4.翻譯上文中劃橫線的句子(10分)
①臣以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況大國乎!且以一璧之故逆強秦之歡,不可。(5分)
②秦王恐其破璧,乃辭謝固請,召有司案圖,指從此以往十五都予趙。(5分)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2011屆海南省嘉積中學(xué)高三上學(xué)期教學(xué)質(zhì)量檢測(三)語文卷 題型:文言文閱讀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回答下列各題。(19分)
胡建傳
胡建,字子孟,河?xùn)|人也。孝武天漢中,守軍正丞,貧亡車馬,常步與走卒起居,所以慰藉走卒,甚得其心。
時監(jiān)軍御史為奸,穿北軍壘垣,以為賈區(qū)。建欲誅之,乃約其走卒,曰:“我欲有所誅,吾言取之則取,斬之則斬�!庇谑钱�(dāng)選士馬日,監(jiān)御史與護軍諸校列坐堂皇①上。建從走卒趨至堂皇下拜謁。因上堂皇,走卒皆上。建指監(jiān)御史曰:“取彼!”走卒前曳下堂皇。建曰:“斬之!”遂斬監(jiān)御史。
護軍諸校皆愕驚,不知所以。建亦已有成奏在其懷中,遂上奏曰:“臣聞軍法,立武以威眾,誅惡以禁邪。今監(jiān)御史公穿軍垣以求賈利,私買賣以與士市,不立剛毅之心,勇猛之節(jié),亡以帥先士大夫,尤失理不公。用文吏議,不至重法。黃帝《李法》曰:”壁壘已定,穿逾不由路,是謂奸人,奸人者殺!'臣謹按軍法曰:“軍正亡屬將軍,將軍有罪以聞,二千石以下行法焉。'臣于用法疑,執(zhí)事不諉上,臣謹以斬,昧死以聞�!�
制曰:“《司馬法》曰:”國容②不入軍,軍容③不入國。'何文吏也?三王或誓于軍中,欲民先成其慮也;或誓于軍門之外,欲民先意以待事也;或?qū)⒔蝗卸模旅裰疽�。建又何疑焉?“建由是顯名。
后為渭城令,治甚有聲。值昭帝幼,皇后父上官將軍安與帝姊蓋主私夫丁外人④相善。外人驕恣,怨故京兆尹樊福,使客射殺之�?完肮鲝],吏不敢捕。渭城令建將吏卒圍捕。蓋主聞之,與外人、上官將軍多從奴客往,奔射追吏,吏散走。主使仆射劾渭城令游徼傷主家奴。建報亡它坐。蓋主怒,使人上書告建侵辱長公主,射甲舍⑤門,知吏賊傷奴,辟報,故不窮審。大將軍霍光寢其奏。后光病,上官氏代聽事,下吏捕建,建自殺。吏民稱冤,至今渭城立其祠。
(節(jié)選自《漢書·胡建傳》
【注解】①堂皇:又作“堂隍”,官署的廳堂。②國容:國家(平時)的法令制度。③軍容:軍中(特殊)的軍法制度。④丁外人:人名。⑤甲舍:甲級住宅,指公主的住宅。
【小題1】下列句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所以慰藉走卒,甚得其心慰藉:撫慰 |
B.時監(jiān)軍御史為奸為奸:做奸邪之事 |
C.執(zhí)事不諉上諉上:連累上司 |
D.奔射追吏,吏散走散走:散開行走 |
A.乃約其走卒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 |
B.誅惡以禁邪焉用亡鄭以陪鄰 |
C.欲民先成其慮也欲加之罪,其無辭乎 |
D.或?qū)⒔蝗卸那嗳≈谒{而青出于藍 |
A.胡建秉公執(zhí)法,發(fā)現(xiàn)監(jiān)軍御史違法,就帶領(lǐng)下屬前去捉拿并斬殺了他,為嚴肅軍法起到了模范作用。 |
B.胡建執(zhí)法斬殺監(jiān)軍御史,是謹遵軍法上所說的“軍正執(zhí)法,不屬于將軍,將軍有罪,軍正可以上奏;二千石以下的校尉都尉,軍正都可以依法治理”的條例執(zhí)行的。 |
C.皇帝的詔書中說:國家的法律不完全適用于軍營。因此打消了胡建關(guān)于副職執(zhí)法的疑慮。 |
D.胡建揚名是因為在渭城令與帝妹蓋主等皇親國戚的斗爭中,表現(xiàn)出的不畏權(quán)貴、敢于同惡勢力斗爭得精神。 |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 題型:048
下面是《失街亭》中的一段文字,讀后回答1~3題
孔明喝退,又喚馬謖入帳。謖自縛跪于帳前�?酌髯兩唬骸叭曜杂罪栕x兵書,熟諳戰(zhàn)法。吾累次丁寧告戒,街亭是吾根本,汝以全家之命,領(lǐng)此重任。汝若早聽王平之言,豈有此禍?今敗軍折將,失地陷城,皆汝之過也!若不明正軍律,何以服眾?汝今犯法,休得怨吾。汝死之后,汝之家小,吾按月給與祿糧,汝不必掛心;”叱左右推出斬之。謖泣曰:“丞相視某如子,某以丞相為父。某之死罪,實已難逃;愿丞相思舜帝殛鯀用禹之義,某雖死亦無恨于九泉!”言訖大哭�?酌鲹]淚曰:“吾與汝義同兄弟,汝之子即吾之子也,不必多囑。”左右推出馬謖于轅門之外,將斬。參軍蔣琬自成都至,見武士欲斬馬謖,大驚,高叫:“留人!”入見孔明曰:“昔楚殺得臣而文公喜。今天下未定,而戮智謀之臣,豈不可惜乎?”孔明流涕而答曰:“昔孫武所以能制勝于天下者,用法明也。今四方相爭,兵戈方始,若復(fù)廢法,何以討賊耶?合當(dāng)斬之�!表汈�,武士獻馬謖首級于階下。
1.下列句子中對加粗、加下劃線詞語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汝自幼飽讀兵書,熟諳戰(zhàn)法(熟悉)
B.吾累次丁寧告戒(多次)
C.言訖大哭(停止)
D.今天下未定,而戮智謀之臣,豈不可惜乎(殺)
2.下列句子中加粗、加下劃線詞語沒有活用的一項是(�。�
A.今敗軍折將,失地陷城。
B.若復(fù)廢法,何以討賊耶?
C.昔孫武所以能制勝于天下者,用法明也。
D.今敗軍折將,失地陷城,皆汝之過也。
3.下列對文段內(nèi)容分析錯誤的一項是( )
A.街亭失守后,孔明嚴明軍法,依法斬馬謖,表現(xiàn)了他賞罰分明。
B.街亭失守,側(cè)面說明了諸葛亮用人不當(dāng)。
C.街亭失守,說明馬謖是一個言過其實,紙上談兵的人。
D.諸葛亮用馬謖守街亭之前進行了周密的部署,說明了諸葛亮料事如神,失街亭是意料之中的事。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語文教研室 題型:048
孔明喝退,又喚馬謖入帳。謖自縛跪于帳前。孔明變色曰:“汝自幼飽讀兵書,熟諳戰(zhàn)法。吾累次丁寧告戒,街亭是吾根本,汝以全家之命,領(lǐng)此重任。汝若早聽王平之言,豈有此禍?今敗軍折將,失地陷城,皆汝之過也!若不明正軍律,何以服眾?汝今犯法,休得怨吾。汝死之后,汝之家小,吾按月給與祿糧,汝不必掛心;”叱左右推出斬之。謖泣曰:“丞相視某如子,某以丞相為父。某之死罪,實已難逃;愿丞相思舜帝殛鯀用禹之義,某雖死亦無恨于九泉!”言訖大哭。孔明揮淚曰:“吾與汝義同兄弟,汝之子即吾之子也,不必多囑。”左右推出馬謖于轅門之外,將斬。參軍蔣琬自成都至,見武士欲斬馬謖,大驚,高叫:“留人!”入見孔明曰:“昔楚殺得臣而文公喜。今天下未定,而戮智謀之臣,豈不可惜乎?”孔明流涕而答曰:“昔孫武所以能制勝于天下者,用法明也。今四方相爭,兵戈方始,若復(fù)廢法,何以討賊耶?合當(dāng)斬之�!表汈В涫揩I馬謖首級于階下。
1.下列句子中對加粗、加下劃線詞語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汝自幼飽讀兵書,熟諳戰(zhàn)法(熟悉)
B.吾累次丁寧告戒(多次)
C.言訖大哭(停止)
D.今天下未定,而戮智謀之臣,豈不可惜乎(殺)
2.下列句子中加粗、加下劃線詞語沒有活用的一項是(�。�
A.今敗軍折將,失地陷城。
B.若復(fù)廢法,何以討賊耶?
C.昔孫武所以能制勝于天下者,用法明也。
D.今敗軍折將,失地陷城,皆汝之過也。
3.下列對文段內(nèi)容分析錯誤的一項是(�。�
A.街亭失守后,孔明嚴明軍法,依法斬馬謖,表現(xiàn)了他賞罰分明。
B.街亭失守,側(cè)面說明了諸葛亮用人不當(dāng)。
C.街亭失守,說明馬謖是一個言過其實,紙上談兵的人。
D.諸葛亮用馬謖守街亭之前進行了周密的部署,說明了諸葛亮料事如神,失街亭是意料之中的事。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新教材新學(xué)案 語文 必修5 題型:048
|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湖南省月考題 題型:閱讀理解與欣賞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quán)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