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下文完成下題:
嗟乎!一人之心,千萬人之心也。秦愛紛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盡錙銖,用之如泥沙?使負(fù)棟之柱,多于南畝之農(nóng)夫;架梁之椽,多于機(jī)上之工女;釘頭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瓦縫參差,多于周身之帛縷;直欄橫檻,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嘔啞,多于市人之言語。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獨(dú)夫之心,日益驕固。戍卒叫,函谷舉,楚人一炬,可憐焦土!
嗚呼!滅六國者,六國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夫!使六國各愛其人,則足以拒秦;使秦復(fù)愛六國之人,則遞三世可至萬世而為君,誰得而族滅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鑒之,亦使后人而復(fù)哀后人也。
|
(1) |
下列兩句中的加粗虛詞含義和用法分析正確的一項(xiàng)是:
①奈何取之盡錙銖,用之如泥沙?使負(fù)棟之柱,多于南畝之農(nóng)夫
②后人哀之而不鑒之,亦使后人而復(fù)哀后人也
|
[ ] |
A. |
①句的兩個(gè)“之”相同,②句的兩個(gè)“而”不同。
|
B. |
①句的兩個(gè)“之”不同,②句的兩個(gè)“而”也不同。
|
C. |
①句的兩個(gè)“之”相同,②句的兩個(gè)“而”也相同。
|
D. |
①句的兩個(gè)“之”不同,②句的兩個(gè)“而”相同。
|
|
(2) |
文中劃線處理解正確的一項(xiàng)是:
①錙銖:極言貴重的東西;
②南畝:泛指農(nóng)田
③九土:即九州,指全國;
④嘔�。弘y聽的音樂
⑤獨(dú)夫:孤單的人;
⑥戍卒:指陳勝、吳廣等起義者
⑦楚人:指劉邦;
⑧焦土:指阿房宮被燒毀
|
[ ] |
A. |
①④⑤⑦
|
B. |
②③⑥⑧
|
C. |
①③⑤⑧
|
D. |
②④⑥⑦
|
|
(3) |
根據(jù)文意“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①哀之;后人②哀之而不鑒之,亦使后人③而復(fù)哀后人④也”句中四處“后人”之所指是:
|
[ ] |
A. |
①②相同,都指秦以后的人;③是指當(dāng)時(shí)的宋人(如杜牧);④是指秦人。
|
B. |
①②④相同,都是指宋人;④是指宋以后的人。
|
C. |
①③相同,都是指秦以后的人;②④相同,都是指宋以后的人。
|
D. |
①④相同,都是指宋人(如杜牧);②③相同,都是指秦以后的人。
|
|
(4) |
對上述兩段文字分析不正確的一項(xiàng)是:
|
[ ] |
A. |
第一段用比喻句和排比句,極言秦始皇不顧人民死活和民心向背,殘民而自肥,很快失掉了民心。
|
B. |
第一段還寫到了老百姓對于秦的暴政敢怒而不敢言,但最終還是像火山一樣爆發(fā)出來,使秦迅速滅亡。
|
C. |
對于秦的滅亡和阿房宮的被燒毀,作者用“可憐焦土”一語寄予了一定的同情。
|
D. |
第二段作者更進(jìn)一步指出,六國和秦的滅亡,都是由于內(nèi)部原因造成的,見解極為深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