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句子的朗讀停頓正確的一項是 |
A.蓋大/蘇泛赤壁云 B.罔不因/勢象形 C.嘗貽余/核舟一 D.而計其長曾/不盈寸 |
科目:初中語文 來源:語文教研室 題型:048
閱讀下文,回答文后的問題。
兩小兒辯日孔子東游,見兩小兒辯斗,問其故。
一兒曰:“我以日始出時去人近,而日中時遠也�!�
一兒曰以日初遠,而日中時近也。
一兒曰:“日初出大如車蓋,及日中則如盤盂,此不為遠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兒曰:“日初出滄滄涼涼,及其日中如探湯,此不為近者熱而遠者涼乎?”
孔子不能決也。
兩小兒笑曰:“孰為汝多知乎!”
(1)《兩小兒辯日》一文的體裁是________,“辯日”的意思是________
(2)下列句子朗讀停頓劃分不正確的一項是
[ ]
(3)對這篇文章的中心意思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 ]
A.客觀事物是復雜的,即使是博學多聞的人也會有所不知。
B.從當時科學發(fā)展的水平看,兩個小兒爭辯的問題誰也解決不了。
C.對待科學應采取謙虛謹慎、實事求是的態(tài)度。
D.孔子雖是圣人,但他并不如兩個孩子。
(4)你從小孩的爭辯中,看出他們具有哪些優(yōu)點?
科目:初中語文 來源: 題型:048
閱讀下文,回答文后的問題。
兩小兒辯日
孔子東游,見兩小兒辯斗,問其故。
一兒曰:“我以日始出時去人近,而日中時遠也�!�
一兒曰以日初遠,而日中時近也。
一兒曰:“日初出大如車蓋,及日中則如盤盂,此不為遠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兒曰:“日初出滄滄涼涼,及其日中如探湯,此不為近者熱而遠者涼乎?”
孔子不能決也。
兩小兒笑曰:“孰為汝多知乎!”
(1)《兩小兒辯日》一文的體裁是________,“辯日”的意思是________
(2)下列句子朗讀停頓劃分不正確的一項是
[ ]
A.珠/可歷歷數(shù)也 |
B.故/時有/物外之趣 |
C.日/初出大/如車蓋 |
D.此不為/遠者小/而近者大乎 |
(3)對這篇文章的中心意思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 ]
A.客觀事物是復雜的,即使是博學多聞的人也會有所不知。
B.從當時科學發(fā)展的水平看,兩個小兒爭辯的問題誰也解決不了。
C.對待科學應采取謙虛謹慎、實事求是的態(tài)度。
D.孔子雖是圣人,但他并不如兩個孩子。
(4)你從小孩的爭辯中,看出他們具有哪些優(yōu)點?
科目:初中語文 來源: 題型:
余憶童稚時,能張目對日,明察秋毫,見藐小之物必細察其紋理,故時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擬作群鶴舞于空中,o之所向,則或千或百,果然鶴也;昂首觀之,項為之強。
又留蚊于素帳中,徐噴以煙,使之沖煙而飛嗚,作青云白鶴觀,果如鶴唳云端,為之怡然稱快。
余常于土墻凹凸處,花臺小草叢雜處,蹲其身,使與臺齊;定神細視,以叢草為林,以蟲蟻為獸,
以土礫凸者為丘,凹者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見二蟲斗草間,觀之,興正濃,忽有龐然大物,拔山倒樹而來,蓋一癩蝦蟆,舌一吐而
二蟲盡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覺呀然一驚。神定,捉蝦蟆,鞭數(shù)十,驅之別院。
19.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字詞(4分)
(1)項為之強
(2)為之怡然稱快
(3)興正濃
(4)舌一吐而二蟲盡為所吞
20.根據(jù)語句意思,下列句子朗讀停頓不正確的一項是( )(2分)
A.能/張目對日 B.使之/沖煙/而飛鳴 c作青云/白/鶴觀
21將下列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4分)
(1)夏蚊成雷,私擬作群鶴舞于空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神定,捉蝦蟆,鞭數(shù)十,驅之別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請你說說作者記敘了哪幾件童年趣事?(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目:初中語文 來源: 題型:
余憶童稚時,能張目對日,明察秋毫,見藐小之物必細察其紋理,故時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擬作群鶴舞于空中,o之所向,則或千或百,果然鶴也;昂首觀之,項為之強。
又留蚊于素帳中,徐噴以煙,使之沖煙而飛嗚,作青云白鶴觀,果如鶴唳云端,為之怡然稱快。
余常于土墻凹凸處,花臺小草叢雜處,蹲其身,使與臺齊;定神細視,以叢草為林,以蟲蟻為獸,
以土礫凸者為丘,凹者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見二蟲斗草間,觀之,興正濃,忽有龐然大物,拔山倒樹而來,蓋一癩蝦蟆,舌一吐而
二蟲盡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覺呀然一驚。神定,捉蝦蟆,鞭數(shù)十,驅之別院。
19.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字詞(4分)
(1)項為之強
(2)為之怡然稱快
(3)興正濃
(4)舌一吐而二蟲盡為所吞
20.根據(jù)語句意思,下列句子朗讀停頓不正確的一項是( )(2分)
A.能/張目對日 B.使之/沖煙/而飛鳴 c作青云/白/鶴觀
21將下列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4分)
(1)夏蚊成雷,私擬作群鶴舞于空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神定,捉蝦蟆,鞭數(shù)十,驅之別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請你說說作者記敘了哪幾件童年趣事?(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目:初中語文 來源: 題型:
余憶童稚時,能張目對日,明察秋毫,見藐小之物必細察其紋理,故時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擬作群鶴舞于空中,o之所向,則或千或百,果然鶴也;昂首觀之,項為之強。
又留蚊于素帳中,徐噴以煙,使之沖煙而飛嗚,作青云白鶴觀,果如鶴唳云端,為之怡然稱快。
余常于土墻凹凸處,花臺小草叢雜處,蹲其身,使與臺齊;定神細視,以叢草為林,以蟲蟻為獸,
以土礫凸者為丘,凹者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見二蟲斗草間,觀之,興正濃,忽有龐然大物,拔山倒樹而來,蓋一癩蝦蟆,舌一吐而
二蟲盡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覺呀然一驚。神定,捉蝦蟆,鞭數(shù)十,驅之別院。
19.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字詞(4分)
(1)項為之強
(2)為之怡然稱快
(3)興正濃
(4)舌一吐而二蟲盡為所吞
20.根據(jù)語句意思,下列句子朗讀停頓不正確的一項是( )(2分)
A.能/張目對日 B.使之/沖煙/而飛鳴 c作青云/白/鶴觀
21將下列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4分)
(1)夏蚊成雷,私擬作群鶴舞于空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神定,捉蝦蟆,鞭數(shù)十,驅之別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請你說說作者記敘了哪幾件童年趣事?(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目:初中語文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閱讀短文,回答問題
【甲】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情圓缺,此事古難全。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水調歌頭·中秋》)
【乙】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念無與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懷民亦未寢,相與步于中庭。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 (《記承天寺夜游》)
1.解釋下列句中加點詞。
①把酒問青天___________ ②高處不勝寒_________
③蓋竹柏影也__________ ④相與步于中庭___________
2.下列句中的“/”表示朗讀時的停頓,其中讀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
A.不知/天上宮闕 B.我/欲乘風歸去
C.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 D.相與/步于中庭
3.翻譯下列語句。
①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甲、乙兩文均寫于作者仁途失意之時,其所表現(xiàn)的感情是否相同?談談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目:初中語文 來源:四川省期末題 題型:閱讀理解與欣賞
科目:初中語文 來源: 題型:048
比較閱讀蘇軾兩篇作品,完成下列各題。
【甲】 水調歌頭
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乙】 記承天寺夜游
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懷民亦未寢,相與步于中庭。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
(1)解釋句中加粗的詞語。
①把酒問青天________②念無與為樂者________
(2)下列句中的“/”表示朗讀時的停頓,其中讀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 ]
A.不知/天上宮闕 |
B.我/欲乘風歸去 |
C.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 |
D.相與/步于中庭 |
(3)按要求回答下列問題。
�、僬垖懗雠c“月下起舞,清影隨人,清冷的月宮怎比得上人間”相對應的作品原句。
�、谟矛F(xiàn)代漢語寫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
(4)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
A.甲、乙兩篇均寫于作者仕途失意之時,甲表現(xiàn)曠達的胸懷和樂觀的情致;乙透露出隨緣自適、自我排遣的特殊心情。
B.甲、乙兩篇都寫月,甲以美麗的想象、明睿的哲理,創(chuàng)造出幽深高遠的境界;乙用形象的比喻、傳神的文字,描繪了空靈澄澈的景象。
C.甲中的“嬋娟”指月中的仙女;乙中的“閑人”指無所事事之人。
D.甲、乙兩篇分別是詞和散文,體裁不同決定了語言風格的不同:前者浪漫灑脫如行云流水,后者凝練含蓄饒有余味。
(5)仔細體會以上兩篇作品的詩情文義,談談你對“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一句的認識。
科目:初中語文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比較閱讀蘇軾兩篇作品,完成1—5題。
【甲】水調歌頭
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睛圓缺,此事古難全。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乙】記承天寺夜游
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懷民亦未寢,相與步于中庭。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
1.解釋句中加點的詞語。
(1)把酒問青天( ) (2)念無與為樂者( )
2.下列句中的“/”表示朗讀時的停頓,其中讀法不正確的一項是(1分)( )
A.不知/天上宮闕 B.我/欲乘風歸去
C.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 D.相與/步于中庭
3.按要求回答下列問題。
(1)請寫出與“月下起舞,清影隨人,清冷的月宮怎比得上人間”相對應的作品原句。
(2)用現(xiàn)代漢語寫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
4.甲詩中被千古傳誦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仔細體會以上兩篇作品的詩情文意,談談你對“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一句的認識。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