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文的數字有的是表示確定的數目(實指),有的是表示不確定的數目(虛指)。下面各句的數字屬于哪一種情況
A.表示實指的:①⑤;表示虛指的:③②④⑥ B.表示實指的:①④②⑤;表示虛指的:③⑥ C.表示實指的:①②⑥;表示虛指的:③④⑤ D.表示實指的:①②⑤;表示虛指的:③④⑥ |
科目:初中語文 來源:同步題 題型:填空題
古詩文的數字有的是表示確定的數目(實指),有的是表示不確定的數目(虛指)。下面各句的數字屬于哪一種情況,請歸類。
|
科目:初中語文 來源: 題型:單選題
科目:初中語文 來源:學習周報 語文 七年級 語文版 2009-2010學年 第14期 總第170期 語文版 題型:013
古詩文中的數字有的表示確定的數目(實指),有的表示不確定的數目(虛指)。下列各句中數字用法與其他三項不同的一項是
A.千里鶯啼綠映紅
B.南朝四百八十寺
C.三十侍中郎
D.猿鳴三聲淚沾裳
科目:初中語文 來源:101網校同步練習 初一語文 北師大(新課標) 北師大(新課標) 題型:048
�、俳系拇禾�,總是在淅淅瀝瀝的春雨中悄悄來臨,“杏花春雨江南”,這是上了名詩之頁的。歷數我經歷的幾十個春天,總是乍暖還寒,需要反反復復沖破凜冽的西風和反攻的寒潮才降臨人間,因此春光很金貴,春光也往往只能雨中窺視,總在不經意中,便進入了初夏的境地,常常令人生出春光難覓的感慨。
�、谡鋹鄞禾�,是熱愛生活的一種執(zhí)著。這也是對照冬天的歲月,有比較而有鑒別的一種實際行動,雖然說冬天的寒冷對于世界,是凈化,是考驗,是生命的再生前提和生活的新生要素;這也是一種反襯和折射:沒有堅冰,誰去認可紅梅的爛漫?沒有白雪,誰去判定青松的高潔?但是那似乎是哲學的命題和詩人的想像。只有春天才是大眾的,才是為偉人與凡人、詩人與農人共同承認和贊美的。
③誰不承認春天是美好的?“遇物盡歡欣,愛春非獨我”,詩人白居易就是這樣說的。翻翻一部唐詩吧,那里面盡有李白、杜牧、韓愈、李賀們對春的感慨。擺著道學面孔的人們,是不是不詠唱春天呢?北宋理學家程顥寫下了《春日偶成》,還成了《千家詩》的第一首。朱熹又是有名的“老夫子”,他面對朗朗春光,盈盈春意,也吟唱了“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的《春日》詩。和尚是講究四大皆空的佛門子弟,也不能不被春天打動“凡心”。南宋的志南和尚寫下了這樣的名句:“沾衣欲濕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痹谥袊墓旁娭�,可以看出詩人們從各個角度歌唱春天,為春風、春水、春雨、春草、春柳、春鳥、春山,春游、春宵,春眠等盡情歌唱,進而從欣賞春天寫到珍惜春光。
�、芷肺洞荷�,沐浴春風,可以感受生活,感悟人生。這可以說是中外一致,概莫能外的�!伴|中少婦不知愁,春日凝妝上翠樓。忽見陌頭楊柳色,悔教夫婿覓封侯�!比绻@位生在封建時代的女子奈何不了這種生活的話,那么現代的那位美國哲人桑塔耶那則更有甘愿為春天俘虜的意味了。這先生長期在哈佛教書,50歲那年的春日,有一天在講臺上,偶有知更鳥飛來,立在窗格子上,他注意到了,感受到又一個春天的到來。他回過頭來,對學生們說,我與陽春有約!沖出教室,開始了他云游歐洲大陸之行。
�、萆募�,是我們每個人都共有的,而春天更能開啟人們的感情之源,心靈之泉,難怪首次在甲骨文里露面的形聲字就是“春”,難怪古人殷殷切切地寄語他的友人“此行江南去,千萬和春住”。居住在大觀園中的史湘云更是大聲疾呼:“且住,且住,莫使春光別去!”可是事實上春光難永駐,有來必有去,誰也擋不住“落花流水春去也”的結局。不管是落花有意,還是流水無情,都表現了時間之易逝的自然跡象,但是精神上的青春,意志里的春色,進取中的春光,則當常駐于有志人和奮斗者的歲月年華里!
1.通讀全文,仔細體會,作者通過對春天的贊美,從中揭示了一個怎樣的道理?表達了作者什么樣的人生態(tài)度?
________________
2.從第①段來看,作者認為“春光很金貴”的理由是什么?由此引發(fā)了作者怎樣的感慨?
________________
3.第②段最后說,“只有春天才是大眾的,才是為偉人與凡人,詩人與農人共同承認和贊美的�!闭堈務勀銓︖@句話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
4.閱讀第③段,將其中引用的詩句、詩句的作者及其生活的朝代,摘錄在下面的讀書卡片中,并選取其中你最喜歡的一例詩句,寫出喜歡的原因。(要求:最喜歡原因的表述要緊扣詩句要點;語言要準確簡明,生動流暢)
5.第④段開頭寫到,“品味春色,沐浴春風,可以感受生活,感悟人生�!闭埪撓瞪舷挛模磸推肺�,揣摩這句話,談談你的感悟。
____________________
科目:初中語文 來源:2009年內蒙古巴彥淖爾初中畢業(yè)與高中招生考試語文試題及答案 題型:048
|
科目:初中語文 來源: 題型:048
閱讀下面的散文,回答后面的問題。
送行
楊犁民
“勸君更進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毕牍湃饲樾�,真是情真意切。現在已是人心不古,一般的送行大多流于禮節(jié)和形式,有多少出自真心,尚難確定。真正讓我感動的還是畢業(yè)那年,眼看著數年同窗就要分手東西,伸手卻無法挽住。雖然現代社會一日千里,世界在快速地縮小,但人海茫茫,從此怕是再難相見了,縱不是生離死別,恐也相去甚遠。把幾個東北同學送上火車后,說著說著就抱住哭成了一團,鬧得乘警大量出動。
輪到真正舍不得的人離開,千頭萬緒,真是無從說起�;疖囬_出去許久之后,心都還在車廂上懸著。仿佛剎那間的事,朝夕相處的人就不見了。從此山高水長,不知什么時候能再見一面。而最痛苦的是有些并非難舍之人,把他送上車后,手也握了,該說的話都說了,就等著揮揮手,說聲再見,可車老也不開,那份尷尬和焦急,說如坐針氈也不為過。等到鋼輪終于啟動,火車長舒了一口氣,送行的人也如釋重負。
我們中國是個禮儀之邦,自古就有送行的習慣。十里一長亭,五里一短亭,送人送到什么地方,得有個規(guī)矩,是有輕重之分的。昔時高漸離易水送人,擊節(jié)而歌:“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庇⑿坌市氏嘞�,重在一個義字,于廣大民眾,則多少多了一份惻隱纏綿。或親情,或戀情,或友情。不過記錄在冊的,多為后者,乃文人雅士、達官顯貴的逢迎存照之作。所謂“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如此之類,不一而足。倒是“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這樣的作品并不多見。
送行也是很講究排場的�;蛞允治談e,或以禮贈別,或以淚泣別,或以宴餞別……總之花樣繁多。舊時,如是某名士政要離開,那可就熱鬧了�;驍凳�,或成百,或上千,政商文武,三教九流,人數越多越顯示出該人的分量。一個個衣冠楚楚,表情嚴肅,作列隊狀,作哭喪狀,等待名士政要的握手。
古時皇帝出巡,地方上是傾城而動,百里相迎。相傳乾隆素喜微服私訪。其時不像現在,國君的尊容名諱在一夜之間便可耳目盡染,童叟皆知。因此,他要防止被人識破是很容易的事。只是過慣了逢迎,聽慣了吹捧,以萬乘之尊來做一介布衣,那滋味怕只有個中人才能說出。
看來送行是個好規(guī)矩。特別是對于那些有錢有勢的人。于送者是個難得的機會,增加點感情投資;于被送者則是張揚自己聲望,顯示自己斤兩的上好機會,盡可以享受那種至上的人龍人鳳的快樂。
昔時人皆徒步,至多騎馬。所以,對于古人來說,千里之距實在是遙之又遙。故而有諺云,送君千里,終須一別。而今交通發(fā)達,即使是地球的另一面,也可朝發(fā)夕至。只是送行卻越來越簡單了,別說千里,十里也沒有人送了,現在只送到車站碼頭。
(選自《散文隨筆》)
(1)選擇和下列送行詩句相關的人,把正確答案的序號填在括號中。
A.李白 |
B.王勃 |
C.荊軻 |
D.王維 |
E.孟郊 |
①勸君更進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 ]
②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
[ ]
③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
[ ]
④海內存知已,天涯若比鄰。
[ ]
⑤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 ]
(2)“人心不古”一詞有什么含義?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在送行的問題上“人心不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為什么說“看來送行是個好規(guī)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讀了本文,你認為我們應該怎樣對待“送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目:初中語文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科目:初中語文 來源:2012屆浙江省嵊州市初中畢業(yè)生學業(yè)評價調測語文試卷(帶解析) 題型:現代文閱讀
關于“杜甫很忙”的主題閱讀(16分)
一幅普通的語文課本插圖,最近被網友涂鴉成“杜甫很忙”系列,讓詩圣杜甫瞬間成了“微博紅人”。對此,各方褒貶不一。
(1)上初二的小姑娘韋果說:“在學習累了的時候,我們班上的同學都會‘修改’課本上的插圖,還會在課間互相交流、比賽。除了杜甫,課本里李白、白居易、李清照的插圖,還有歷史課本里的帝王畫像都成為同學們的素材。班里一位學美術的同學已經成為大家的偶像,他畫的插圖好玩又有創(chuàng)意,大家都愛看。”
(2)網友“李金磊”則煞有介事地寫了一封信給杜甫,向其解釋了惡搞他的原因:“您不知道,準備高考的日子是非常痛苦的,是非常難熬的,所有人都壓力非常大,這時,人們會通過涂鴉來發(fā)泄情緒,以此緩解壓力——”
(3)以一個普通人的身份出發(fā),你若是見到自己的照片被集體惡搞,你還能仰天大笑,贊曰:妙哉妙哉?若是見到自己的父母祖先的照片被涂鴉,你不會覺得憤憤然嗎?杜甫作為一個偉大的詩人,自己一世憂國憂民,最后卻落得這般凄慘,如何不教人傷感?
(4)在語文教師鄒良看來,出現這種現象,說明今后要加強對傳統(tǒng)文化的教育,讓學生學會尊重文化、尊重他人,引導他們正確認知真善美。
(5)西安市教育學會會長許建國說,從表面上看,雖然這只是學生隨意涂鴉,把插畫重新畫了一下,但其中一些惡搞,甚至是丑化杜甫形象的圖片,折射出校園道德教育的缺失。
(6)河南省詩歌協(xié)會會長馬新朝說,杜甫精神是我們民族的精神之光,如果是有人惡搞杜甫,惡意丑化杜甫形象,說明他是無知的、淺薄的、低俗的。惡搞文化、穿越文化不能沒有民族底線,不能沒有精神之光。
(7)探析“重塑杜甫”何以成勢?有些要素注定不可忽視:其一,它承載了一代人對求學歲月的回憶,“涂鴉行為”以及“涂鴉作品”,可視作喚醒塵封歲月的刺激符號;其二,它流露出一股“去嚴肅化”傾向,聯想到“語文教育”一貫的生硬、刻板印象,周期性的“反智”與宣泄實難避免。那種穿越歷史的思維跳躍,只是讓古代的詩人戴上了現代的面具,讓詩人的凄苦形象換作了今人的喜感想象。沒有對杜甫人文情懷的否定,沒有對杜甫詩作精神的顛覆,網友們集體給沉寂了千年的杜甫形象升級換代,或許是課堂上思想走神后的天馬行空,或許是網絡間娛樂無極限的超然發(fā)揮,都不能將其視作蓄意的褻瀆和對古人的不敬,以至于因為惡搞而會擾亂杜甫千年的精神安寧。
【小題1】假如你是“百度知道”的編輯,請你綜合以上信息和圖片所示,寫一則“杜甫很忙”的條目概要,以便簡要地向網友介紹該信息。(字數在100字左右)(5分)
【小題2】根據前三條內容,學生和網友認為“杜甫很忙”的產生,有哪幾方面的原因?請加以簡要概括,分點說明。(4分)
【小題3】根據后四條內容,語文教師和專家、學者們認為“杜甫很忙”現象,反映了哪些深層次的問題?請加以概括,并請以自己的理解和例子提出自己贊成或反對的理由。(7分)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