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詞語的書寫全部正確的一項是

A.高屋見領      蕩然無存     永垂不朽    懊喪
B.不可名狀      獨一無二     豐功偉績    晨曦
C.轉彎抹角      銳不可擋    月明風清     潰退
D.滅絕人性     名副其實     響徹云宵     陰森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語文 來源:四川省月考題 題型:單選題

下列詞語的書寫全部正確的一項是
[     ]
A.高屋見領      蕩然無存     永垂不朽    懊喪
B.不可名狀      獨一無二     豐功偉績    晨曦
C.轉彎抹角      銳不可擋    月明風清     潰退
D.滅絕人性     名副其實     響徹云宵     陰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語文 來源:不詳 題型:默寫題

古詩文默寫(10分)
小題1:根據(jù)課本,下列古詩文默寫正確的兩項是( )(4分)
A.楊花落盡子規(guī)啼,隨風直到夜郎西。我寄愁心與明月,聞道龍標過五溪。
B.雄兔腳撲朔,雌兔眼迷離;雙兔伴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C.才始送春歸,又送君歸去。若到江南趕上春,千萬和春住。
D.山川之美,古來共談。兩岸石壁,五色交輝。高峰入云,清流見底。
E.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陽,于亂世茍全性命,不求聞達于諸侯。
F.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今日聽君歌一曲,暫憑杯酒長精神。
小題2:根據(jù)課本,補寫下列各名篇中空缺的部分。(6選4)(4分)
①幾處早鶯爭暖樹,                。(白居易《錢塘湖春行》)
                  ,憑君傳語報平安。(岑參《逢入京使》)
③犧牲玉帛,­­­­­­­­         ,必以信�!蹲髠�?曹劌論戰(zhàn)》
                ,對此可以酣高樓。(李白《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云》)
               。鬢微霜,又何妨!(蘇軾《江城子?密州出獵》)
⑥啟窗而觀,           。(魏學洢《核舟記》)
小題3:請根據(jù)上下文,在橫線上填上初中語文課本中合適的古詩詞名句。(4分)
(說明:本題有2分附加分,加分后第7小題不超過10分。)
古代詩歌講究色彩的運用,如李賀《雁門太守行》中的“塞上胭脂凝夜紫”,《詩經(jīng)》中的“                       ”,白居易《觀刈麥》中的“           ”,《木蘭詩》中的“當戶理紅妝”,王灣《次北固山下》中的“                  ”,杜甫《茅屋為秋風所破歌》中的“                               ”,等。從這些句子中不難看出,“詩中畫”在這里主要是借助于色彩詞匯的靈活運用和巧妙搭配,形成色彩感和色調鮮明的意境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語文 來源:不詳 題型:默寫題

古詩文默寫(8分)
小題1:根據(jù)課本,下列古詩文默寫正確的兩項是(  )  (2分)
A.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一番滋味在心頭。
B.具懷逸興壯思飛,欲上青天覽明月。
C.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D.不戚戚于富貴,不汲汲于貧賤。
E.嗚呼!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
F.篷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
小題2:補寫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六題只選四題作答) (4分)
①蟬則千轉不窮,                   。(吳均《與朱元思書》)
②人有悲歡離合,                   ,此事古難全。(蘇軾《水調歌頭》)③                   ,得之心而寓之酒也。(歐陽修《醉翁亭記》)④                   ,化作春泥更護花。(龔自珍《己亥雜詩》)
⑤中軍置酒飲歸客,                   。(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⑥                   ,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范仲淹《蘇幕遮》)
小題3:根據(jù)語境,在橫線上填入古詩詞名句。(2分,本題有2分為附加分。第7題分數(shù)累加不超過8分。)
①杜甫在《望岳》中通過“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表達了作者敢于攀登人生頂峰的偉大抱負,也寄寓了“站得高才能望得遠”的哲理。這與王安石在《登飛來峰》“                   ,                  ”有異曲同工之妙。
②《行路難》一詩中借用典故表明人生的各種遭遇多出偶然,并寫出詩人對入仕仍有期待的句子是“                   ,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語文 來源:2011-2012學年廣東廣州白云區(qū)初二下學期期末教學質量檢測語文試卷(帶解析) 題型:默寫

古詩文默寫(8分)
【小題1】根據(jù)課本,下列古詩文默寫正確的兩項是(  )  (2分)

A.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一番滋味在心頭。
B.具懷逸興壯思飛,欲上青天覽明月。
C.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D.不戚戚于富貴,不汲汲于貧賤。
E.嗚呼!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
F.篷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
【小題2】補寫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六題只選四題作答) (4分)
①蟬則千轉不窮,                   。(吳均《與朱元思書》)
②人有悲歡離合,                   ,此事古難全。(蘇軾《水調歌頭》)③                   ,得之心而寓之酒也。(歐陽修《醉翁亭記》)④                   ,化作春泥更護花。(龔自珍《己亥雜詩》)
⑤中軍置酒飲歸客,                   。(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⑥                   ,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范仲淹《蘇幕遮》)
【小題3】根據(jù)語境,在橫線上填入古詩詞名句。(2分,本題有2分為附加分。第7題分數(shù)累加不超過8分。)
①杜甫在《望岳》中通過“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表達了作者敢于攀登人生頂峰的偉大抱負,也寄寓了“站得高才能望得遠”的哲理。這與王安石在《登飛來峰》“                   ,                  ”有異曲同工之妙。
②《行路難》一詩中借用典故表明人生的各種遭遇多出偶然,并寫出詩人對入仕仍有期待的句子是“                   ,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語文 來源:2012年初中畢業(yè)升學考試(廣東廣州卷)語文(帶解析) 題型:默寫

古詩文默寫(10分)
【小題1】根據(jù)課本,下列古詩文默寫正確的兩項是( )(4分)

A.楊花落盡子規(guī)啼,隨風直到夜郎西。我寄愁心與明月,聞道龍標過五溪。
B.雄兔腳撲朔,雌兔眼迷離;雙兔伴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C.才始送春歸,又送君歸去。若到江南趕上春,千萬和春住。
D.山川之美,古來共談。兩岸石壁,五色交輝。高峰入云,清流見底。
E.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陽,于亂世茍全性命,不求聞達于諸侯。
F.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今日聽君歌一曲,暫憑杯酒長精神。
【小題2】根據(jù)課本,補寫下列各名篇中空缺的部分。(6選4)(4分)
①幾處早鶯爭暖樹,                。(白居易《錢塘湖春行》)
                  ,憑君傳語報平安。(岑參《逢入京使》)
③犧牲玉帛,­­­­­­­­         ,必以信�!蹲髠�?曹劌論戰(zhàn)》
                ,對此可以酣高樓。(李白《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云》)
               。鬢微霜,又何妨�。ㄌK軾《江城子?密州出獵》)
⑥啟窗而觀,           。(魏學洢《核舟記》)
【小題3】請根據(jù)上下文,在橫線上填上初中語文課本中合適的古詩詞名句。(4分)
(說明:本題有2分附加分,加分后第7小題不超過10分。)
古代詩歌講究色彩的運用,如李賀《雁門太守行》中的“塞上胭脂凝夜紫”,《詩經(jīng)》中的“                       ”,白居易《觀刈麥》中的“           ”,《木蘭詩》中的“當戶理紅妝”,王灣《次北固山下》中的“                  ”,杜甫《茅屋為秋風所破歌》中的“                               ”,等。從這些句子中不難看出,“詩中畫”在這里主要是借助于色彩詞匯的靈活運用和巧妙搭配,形成色彩感和色調鮮明的意境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語文 來源:初中語文一課一練(開明版)初二(三冊) 題型:048

  閱讀下面的文章,回答問題。

巍巍中山陵

劉敘杰

 �、僭诤剖幍拇蠼疄I,在秀麗的江南水鄉(xiāng)之間,坐落著我國著名的古都之一——南京。其中位于東郊鐘山南麓的中山陵園,是中國人民偉大的革命先驅——孫中山先生的陵墓所在。

 �、阽娚降谋驹闯鲎越K南部的茅山山脈,它北延至南京、鎮(zhèn)江之間,稱為寧鎮(zhèn)山脈。鐘山是后者的最高峰,海拔約460米,東西走向,長約7000米,南北寬度3000米。由于附近大多是沖積平原和小丘陵,所以山形就顯得分外雄偉高大。它的山頂坡陡崖峭,峰石突兀,十分險峻,但山腰以下漸趨平緩,松柏森郁,草莽綿連。在蒼翠的林海與山巔紫紅色的頁巖相互襯映的藍色的天幕下,形成了一幅十分鮮麗而又和諧的大自然圖畫。相傳孫中山先生在1912年3月辭去臨時大總統(tǒng)的職務以后,曾到鐘山來打獵,看到周圍的風景優(yōu)美,地勢也很開闊,就表示了身后要埋葬在這里的愿望。1925年3月12日,孫中山先生因肝癌醫(yī)治無效,病逝于北京。根據(jù)他生前的愿望,決定將陵園建筑在南京的鐘山南麓。

 �、哿陥@的設計是通過方案競賽入選的,對送選的四十余份圖紙,采取了密封評議的方式。當時有許多中外建筑師參加,但入選的前三名都是中國建筑師。首獎是呂彥直設計的鐘形圖案,由于他較好地考慮了陵園與周圍環(huán)境、地形的結合,并參照了我國古代建筑中若干優(yōu)秀的傳統(tǒng)經(jīng)驗,采用了中軸對稱、民族形式的建筑外觀、淳樸的色調、簡潔的裝修和大面積綠化等手法,基本上達到了表現(xiàn)陵園莊嚴氣氛和不朽精神的要求,在實用上也取得滿意的效果。工程于1926年1月動工,3月26日奠基,至1929年基本完成。同年6月1日,孫中山先生的靈柩由北京香山碧云寺運來安葬,但末期工程直到1931年10月才全部竣工。陵園用地面積4.6萬畝,先后施工6年,使用的經(jīng)費按當時的幣值計算,共達400余萬元。

 �、芰陥@的總體依南北中軸線,布置在鐘山南麓的緩坡上,東、西距靈谷寺與明孝陵各約1000米(其間有道路相連)。這樣就將三區(qū)著名的名勝聯(lián)為一體,從而擴大了東郊風景區(qū)的游覽范圍和內容,在區(qū)域規(guī)劃上是值得的。由中山門開始的寬闊陵園大道,至陵前長6000米,兩旁栽種著許多法國梧桐,這些行道樹在長成后,枝繁葉茂,丫杈交錯,形成了一條濃翠蔽日的林蔭大道。道外的丘崗坡坨之上,密植著眾多的落葉樹和常綠樹,林叢覆疊,莽蒼深邃,使人們在未達陵墓以前,就已逐步進入莊嚴的氣氛之中。

 �、萘陥@的總平面布局,大致可分為南、北兩部。南部包括入口的石牌坊和緩長的墓道(在總圖上表現(xiàn)如鐘下的懸索)。北部包括陵門、碑亭、石階、大平臺、祭堂、墓室等(在總圖上表現(xiàn)為鐘的本體)。

 �、蘖昴沟娜肟谖挥谧钅隙�,標志是一座三間三樓的石牌坊。在明間的檐下,懸掛著孫中山先生手書“博愛”橫匾一方。石坊北就是通往陵門的緩長坡道,汽車可循此直達陵門之前。墓道北端有一傾斜臺地,東、西側各建面闊三間的硬山卷棚小屋一所,為過去守陵衛(wèi)士的駐所。正面建陵門,高15米,寬24米,深8米,藍琉璃單檐歇山頂。屋身用花崗石砌成無梁殿式樣,正中拱門楣上鐫刻著中山先生手書“天下為公”四個金光大字。

  ⑦循陵門后石階即至碑亭,亭內在龜?shù)狭?米高的石碑一座,上刻嵌金楷書:“中國國民黨葬總理孫先生于此,中華民國十八年六月一日。”

  ⑧自碑亭再北,地勢陡然高峻,由此上至祭堂前平臺,全部砌以寬大的石階。石階分為8段,每段30余步至50余步不等,共290級。石階盡處,就是寬135米、深30米的大平臺,中央則矗立著陵園的主體建筑——祭殿。平臺是全陵的制高點,與入口處石坊的垂直高度差超過70米,這里視野遼闊,氣象萬千,既便近觀,又宜遠眺。當陽光燦爛時,遠處萬山如屏,秦淮似帶;近處村舍相望,田圃縱橫,道路津梁,行人車馬,無不纖細入微,仿佛眼前展開了一軸工筆長卷。而當日出日沒之際,在晨煙夕霧的迷蒙中,城猶潛蛇,山若伏鱉,館閣樓臺,隱約參錯,遠峰近樹,依稀可辨,人們又好像面對著大幅的潑墨山水。無論是春夏秋冬,還是風霜雨雪,大自然都要向人們展示它那變幻無窮的景色。

  ⑨祭堂是一座寬27米,深22米,高26米的重檐歇山建筑,堂內立有12根黑色花崗石圓柱,護壁則采用黑色大理石,石上刻著中山先生的《告誡黨員演說詞》全文。中央偏北處,置有這位偉大革命家的白大理石像一尊,雕像端坐平視,神態(tài)安詳,栩栩如生。

 �、饽故抑睆郊s16米,高10米,地面中部砌圓形凹穴,安放中山先生的大理石棺及臥像,周圍有環(huán)形走道及石欄以供瞻仰。室頂為半球形穹窿,對外不開窗,用電氣照明及機械通風。中山先生的靈柩在1929年奉安時,即安葬于地下5米深處,外用鋼筋混凝土加固,以策安全。室外砌有環(huán)形圍墻,外鋪草地,并植以梅、玉蘭等花木。

  (11)解放以來,黨和國家一直對陵園十分關注,除了設立專門的管理機構以外,還對整個陵區(qū)進行了維修和整修,使得這位偉大革命家的安息之所,始終保持著整齊、寧靜、肅穆的景象。

  

1.給下列加粗字注音。(5分)

墓( �。陟`( �。弁�( �。�

④遠( �。�細( �。奚�( �。�

⑦機( �。嗄�( �。釞M(  )

刻( �。�

2.為文中畫□處選擇恰當?shù)囊唤M詞語。(1分)

[  ]

A.甲稱道  乙肅穆  丙奇妙

B.甲稱贊  乙肅穆  丙奇特

C.甲稱頌  乙肅靜  丙奇妙

D.甲贊頌  乙肅靜  丙奇特

3.第②段文字介紹了鐘山怎樣的地勢及環(huán)境特點?(2分)

________________

4.說說第②段畫線句子“南北寬度3000米中加粗詞語“僅”的表達效果。

(2分)________________

5.中山陵園在設計上主要突出了什么特點?(2分)

________________

6.依次寫出第⑥至第⑩段主要介紹的中山陵的結構布局,并指出這是按照怎樣的順序進行說明的。(2分)

________________

7.第⑧段描寫了大平臺上所見景色,這在文中起到了怎樣的作用?(2分)

________________

8.選出為全文劃分層次正確的一項。(2分)

[  ]

A.①-③|④-⑤|⑥-⑩|(11)

B.①|②-⑤|⑥-⑩|(11)

C.①|②-⑩|(11)

D.①-⑤|⑥-(11)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