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翻譯下面句子。
① 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p>
譯文:
② 燕、趙、韓、魏聞之,皆朝于齊。此所謂戰(zhàn)勝于朝廷。
譯文:
4、①幾個人在一起,其中一定有我的老師;選取他們好的方面加以學(xué)習(xí)、采納,(對)他們身上不好的(如果自己也有)(就)加以改正。
②燕、趙、韓、魏幾個國家聽說了這件事,都(來)向齊國朝拜。這就是所說的修明內(nèi)政、不必用兵就可以戰(zhàn)勝其他國家。(這就是所說的在朝廷上就能取勝。)
科目:初中語文 來源: 題型:
翻譯下面句子。
① 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p>
譯文:
② 燕、趙、韓、魏聞之,皆朝于齊。此所謂戰(zhàn)勝于朝廷。
譯文:
科目:初中語文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題。
【甲】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茍得也;死亦我所惡,所惡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則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惡莫甚于死者,則凡可以辟患者何不為也?由是則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則可以辟患而有不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惡有甚于死者。非獨賢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賢者能勿喪耳。 (節(jié)選自《孟子》)
【乙】厲王虐,國人謗王。召公告曰:“民不堪命矣!”王怒,得衛(wèi)巫①,使監(jiān)謗者。以告,則殺之。國人莫敢言,道路以目。
王喜,告召公曰:“吾能弭②謗矣,乃不敢言。”召公曰:“是障之也。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壅而潰,傷人必多。民亦如之。是故為川者決之使導(dǎo),為民者宣之使言。民之有口也,猶土之有山川也,財用于是乎出;猶其有原隰衍沃③也,衣食于是乎生?谥砸,善敗于是乎興。行善而備敗,其所以阜財用衣食者也。夫民慮之于心而宣之于口,成而行之,胡可壅也?若壅其口,其與能幾何?”"
王弗聽,于是國人莫敢言。三年,乃流王于彘。 (節(jié)選自《國語·周語上》)
【注】①衛(wèi)巫:衛(wèi)國巫師。②弭:止息。③原隰(xí):寬廣低濕的平地。衍沃:平坦肥沃的土地。
1.解釋劃線詞在文中的意思。(4分)
(1)故不茍得也 (2)故患有所不辟也
(3)國人謗王 (4)口之宣言也
2.下列句中劃線詞意義、用法相同的一項是(2分)( )
A.由是則可以辟患而有不為也為民者宣之使言 |
B.所欲有甚于生者衣食于是乎生 |
C.由是則生而有不用也夫民慮之于心而宣之于口 |
D.由是則可以辟患而有不為也其所以阜財用衣食者也。 |
3.用“∕”線為下列兩個句子標(biāo)上正確的停頓。(每句標(biāo)兩處)(2分)
①如使 人 之 所 欲 莫 甚 于 生,則 凡 可 以 得 生 者 何 不 用 也?
② 是故 為 川 者 決 之 使 導(dǎo),為 民 者 宣 之 使 言。
4.翻譯(4分)
① 非獨賢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賢者能勿喪耳。
② 若壅其口,其與能幾何?
5.【甲】選段所要闡釋的觀點是 。
選段【乙】中厲王“弭謗”的方法是 。邵公認(rèn)為“弭謗”應(yīng)該采用的方法是 。(以上均選用文中適當(dāng)?shù)脑~語或短語回答)
【乙】文中邵公“諫”厲王“弭謗”時所用的說理方法是與【甲】文所用的論證方法一樣的,即都采用了 說理的方法!疽摇课闹小 ”、“ ”、“ ”
三個短句非常簡略而形象地刻畫厲王的暴虐昏庸。最終厲王因不聽勸諫而落得個“ ”的下場。(6分)
科目:初中語文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8題。
秦巨伯
瑯琊①秦巨伯,年六十,嘗夜行飲酒,道經(jīng)蓬山廟。忽見其兩孫迎之,扶持百余步,便捉伯頸著地,罵:“老奴,汝某日捶我,我今當(dāng)殺汝。”伯思惟某時信捶此孫。伯乃佯死,乃置伯去。伯歸家,欲治兩孫。兩孫驚惋,叩頭言:“為子孫,寧可有此?恐是鬼魅,乞更試之!辈馕。
數(shù)日,乃詐醉,行此廟間。復(fù)見兩孫來,扶持伯。伯乃急持,鬼動作不得。達(dá)家,乃是兩人也。伯著火炙之,腹背俱焦坼②。出著庭中,夜皆亡去。伯恨不得殺之。
后月余,又佯酒醉夜行,懷刃以去,家不知也。極夜不還。其孫恐又為此鬼所困,乃俱往迎伯,伯竟刺殺之。
(選自《六朝志怪小說選譯》)
注釋:①瑯琊: 古郡名,治所在今山東省膠南縣。
②坼:裂開。
1.. 下列句中加點詞意思不同的一組是
A.伯思惟某時信捶此孫 潁川徐庶元直與亮友善,謂為信然
B.乃置伯去 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C.伯意悟 目似瞑,意暇甚
D.夜皆亡去 廣故數(shù)言欲亡
2.. 下列句中加點詞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A.懷刃以去 手自筆錄,計日以還
B.其孫恐又為此鬼所困 公輸盤為我為云梯,必取宋
C.乃是兩人也 陳涉乃立為王
D.伯恨不得殺之 輟耕之壟上,悵恨久之
3.. 下列對文章內(nèi)容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秦巨伯的孫子雖挨過爺爺?shù)拇,但并沒有因此而懷恨,反而在深夜出去迎接他,可見他們是很懂事的孩子。
B.秦巨伯曾經(jīng)識破鬼的騙術(shù),并捉住它們把它們放在火上烤得腹背俱焦,但最終還是誤殺了兩孫子。
C.選文中鬼共三次假扮秦巨伯的孫子,因為秦巨伯好酒常醉,共有兩次被鬼所騙。
D.這篇文章說的是人妖易混,若辨別不清,就會干出錯殺無辜,放縱鬼魅的事情來。
4.將文言文閱讀材料中劃橫線的句子和教材上學(xué)過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6分)
(1)為子孫,寧可有此?恐是鬼魅,乞更試之。(《秦巨伯》)
譯文:
(2)此臣所以報先帝而忠陛下之職分也。(《出師表》)
譯文:
科目:初中語文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A.由是則可以辟患而有不為也為民者宣之使言 |
B.所欲有甚于生者衣食于是乎生 |
C.由是則生而有不用也夫民慮之于心而宣之于口 |
D.由是則可以辟患而有不為也其所以阜財用衣食者也。 |
科目:初中語文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A.伯思惟某時信捶此孫潁川徐庶元直與亮友善,謂為信然 |
B.乃置伯去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
C.伯意悟目似瞑,意暇甚 |
D.夜皆亡去廣故數(shù)言欲亡 |
A.懷刃以去手自筆錄,計日以還 |
B.其孫恐又為此鬼所困公輸盤為我為云梯,必取宋 |
C.乃是兩人也陳涉乃立為王 |
D.伯恨不得殺之輟耕之壟上,悵恨久之 |
A.秦巨伯的孫子雖挨過爺爺?shù)拇,但并沒有因此而懷恨,反而在深夜出去迎接他,可見他們是很懂事的孩子。 |
B.秦巨伯曾經(jīng)識破鬼的騙術(shù),并捉住它們把它們放在火上烤得腹背俱焦,但最終還是誤殺了兩孫子。 |
C.選文中鬼共三次假扮秦巨伯的孫子,因為秦巨伯好酒常醉,共有兩次被鬼所騙。 |
D.這篇文章說的是人妖易混,若辨別不清,就會干出錯殺無辜,放縱鬼魅的事情來。 |
科目:初中語文 來源:2012屆江蘇省建湖實驗初中九年級下學(xué)期期中考試語文試卷(帶解析) 題型:文言文閱讀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題。
【甲】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茍得也;死亦我所惡,所惡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則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惡莫甚于死者,則凡可以辟患者何不為也?由是則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則可以辟患而有不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惡有甚于死者。非獨賢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賢者能勿喪耳。 (節(jié)選自《孟子》)
【乙】厲王虐,國人謗王。召公告曰:“民不堪命矣!”王怒,得衛(wèi)巫①,使監(jiān)謗者。以告,則殺之。國人莫敢言,道路以目。
王喜,告召公曰:“吾能弭②謗矣,乃不敢言。”召公曰:“是障之也。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壅而潰,傷人必多。民亦如之。是故為川者決之使導(dǎo),為民者宣之使言。民之有口也,猶土之有山川也,財用于是乎出;猶其有原隰衍沃③也,衣食于是乎生。口之宣言也,善敗于是乎興。行善而備敗,其所以阜財用衣食者也。夫民慮之于心而宣之于口,成而行之,胡可壅也?若壅其口,其與能幾何?”"
王弗聽,于是國人莫敢言。三年,乃流王于彘。 (節(jié)選自《國語·周語上》)
【注】①衛(wèi)巫:衛(wèi)國巫師。②弭:止息。③原隰(xí):寬廣低濕的平地。衍沃:平坦肥沃的土地。
【小題1】解釋劃線詞在文中的意思。(4分)
(1)故不茍得也 (2)故患有所不辟也
(3)國人謗王 (4)口之宣言也
【小題2】下列句中劃線詞意義、用法相同的一項是(2分)( )
A.由是則可以辟患而有不為也為民者宣之使言 |
B.所欲有甚于生者衣食于是乎生 |
C.由是則生而有不用也夫民慮之于心而宣之于口 |
D.由是則可以辟患而有不為也其所以阜財用衣食者也。 |
科目:初中語文 來源:2011-2012學(xué)年江蘇省九年級下學(xué)期期中考試語文試卷(解析版) 題型:文言文閱讀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題。
【甲】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茍得也;死亦我所惡,所惡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則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惡莫甚于死者,則凡可以辟患者何不為也?由是則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則可以辟患而有不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惡有甚于死者。非獨賢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賢者能勿喪耳。 (節(jié)選自《孟子》)
【乙】厲王虐,國人謗王。召公告曰:“民不堪命矣!”王怒,得衛(wèi)巫①,使監(jiān)謗者。以告,則殺之。國人莫敢言,道路以目。
王喜,告召公曰:“吾能弭②謗矣,乃不敢言。”召公曰:“是障之也。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壅而潰,傷人必多。民亦如之。是故為川者決之使導(dǎo),為民者宣之使言。民之有口也,猶土之有山川也,財用于是乎出;猶其有原隰衍沃③也,衣食于是乎生?谥砸玻茢∮谑呛跖d。行善而備敗,其所以阜財用衣食者也。夫民慮之于心而宣之于口,成而行之,胡可壅也?若壅其口,其與能幾何?”"
王弗聽,于是國人莫敢言。三年,乃流王于彘。 (節(jié)選自《國語·周語上》)
【注】①衛(wèi)巫:衛(wèi)國巫師。②弭:止息。③原隰(xí):寬廣低濕的平地。衍沃:平坦肥沃的土地。
1.解釋劃線詞在文中的意思。(4分)
(1)故不茍得也 (2)故患有所不辟也
(3)國人謗王 (4)口之宣言也
2.下列句中劃線詞意義、用法相同的一項是(2分)( )
A.由是則可以辟患而有不為也為民者宣之使言 |
B.所欲有甚于生者衣食于是乎生 |
C.由是則生而有不用也夫民慮之于心而宣之于口 |
D.由是則可以辟患而有不為也其所以阜財用衣食者也。 |
3.用“∕”線為下列兩個句子標(biāo)上正確的停頓。(每句標(biāo)兩處)(2分)
①如 使 人 之 所 欲 莫 甚 于 生,則 凡 可 以 得 生 者 何 不 用 也?
② 是 故 為 川 者 決 之 使 導(dǎo),為 民 者 宣 之 使 言。
4.翻譯(4分)
① 非獨賢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賢者能勿喪耳。[來源:學(xué)?啤>W(wǎng)]
② 若壅其口,其與能幾何?
5.【甲】選段所要闡釋的觀點是 。
選段【乙】中厲王“弭謗”的方法是 。邵公認(rèn)為“弭謗”應(yīng)該采用的方法是 。(以上均選用文中適當(dāng)?shù)脑~語或短語回答)
【乙】文中邵公“諫”厲王“弭謗”時所用的說理方法是與【甲】文所用的論證方法一樣的,即都采用了 說理的方法!疽摇课闹小 ”、“ ”、“ ”
三個短句非常簡略而形象地刻畫厲王的暴虐昏庸。最終厲王因不聽勸諫而落得個“ ”的下場。(6分)
科目:初中語文 來源:2011年初中畢業(yè)升學(xué)考試(四川樂山卷)語文 題型:文言文閱讀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8題。
秦巨伯
瑯琊①秦巨伯,年六十,嘗夜行飲酒,道經(jīng)蓬山廟。忽見其兩孫迎之,扶持百余步,便捉伯頸著地,罵:“老奴,汝某日捶我,我今當(dāng)殺汝。”伯思惟某時信捶此孫。伯乃佯死,乃置伯去。伯歸家,欲治兩孫。兩孫驚惋,叩頭言:“為子孫,寧可有此?恐是鬼魅,乞更試之!辈馕颉
數(shù)日,乃詐醉,行此廟間。復(fù)見兩孫來,扶持伯。伯乃急持,鬼動作不得。達(dá)家,乃是兩人也。伯著火炙之,腹背俱焦坼②。出著庭中,夜皆亡去。伯恨不得殺之。
后月余,又佯酒醉夜行,懷刃以去,家不知也。極夜不還。其孫恐又為此鬼所困,乃俱往迎伯,伯竟刺殺之。
(選自《六朝志怪小說選譯》)
注釋:①瑯琊: 古郡名,治所在今山東省膠南縣。
②坼:裂開。
1.. 下列句中加點詞意思不同的一組是
A.伯思惟某時信捶此孫 潁川徐庶元直與亮友善,謂為信然
B.乃置伯去 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C.伯意悟 目似瞑,意暇甚
D.夜皆亡去 廣故數(shù)言欲亡
2.. 下列句中加點詞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A.懷刃以去 手自筆錄,計日以還
B.其孫恐又為此鬼所困 公輸盤為我為云梯,必取宋
C.乃是兩人也 陳涉乃立為王
D.伯恨不得殺之 輟耕之壟上,悵恨久之
3.. 下列對文章內(nèi)容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秦巨伯的孫子雖挨過爺爺?shù)拇颍]有因此而懷恨,反而在深夜出去迎接他,可見他們是很懂事的孩子。
B.秦巨伯曾經(jīng)識破鬼的騙術(shù),并捉住它們把它們放在火上烤得腹背俱焦,但最終還是誤殺了兩孫子。
C.選文中鬼共三次假扮秦巨伯的孫子,因為秦巨伯好酒常醉,共有兩次被鬼所騙。
D.這篇文章說的是人妖易混,若辨別不清,就會干出錯殺無辜,放縱鬼魅的事情來。
4.將文言文閱讀材料中劃橫線的句子和教材上學(xué)過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6分)
(1)為子孫,寧可有此?恐是鬼魅,乞更試之。(《秦巨伯》)
譯文:
(2)此臣所以報先帝而忠陛下之職分也。(《出師表》)
譯文:
科目:初中語文 來源:云南省中考真題 題型:閱讀理解與欣賞
科目:初中語文 來源:同步題 題型:改錯題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quán)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