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說法正確的一項是

A.京劇是一種地方戲曲,“變臉”是它的絕活。中國當代著名劇作家魏明倫的《變臉》是京劇的代表作。

B.《偉大的悲劇》選自奧地利作家茨威格的《格列佛游記》,它謳歌了人類勇于探索、為事業(yè)而獻身的精神。

C.著名作家巴金對濟南的山山水水一往情深,在他的《濟南的冬天》里,冬天的濟南一切都是那么美好、可愛。

D.《記承天寺夜游》的作者蘇軾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與文學成就也很高的父親蘇洵和弟弟蘇轍被稱為“三蘇”。

1、D

請在這里輸入關鍵詞: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語文 來源:四川省中考真題 題型:單選題

下列說法正確的一項是
[     ]
A.京劇是一種地方戲曲,“變臉”是它的絕活。中國當代著名劇作家魏明倫的《變臉》是京劇的代表作。
B.《偉大的悲劇》選自奧地利作家茨威格的《格列佛游記》,它謳歌了人類勇于探索、為事業(yè)而獻身的精神。
C.著名作家巴金對濟南的山山水水一往情深,在他的《濟南的冬天》里,冬天的濟南一切都是那么美好、可愛。
D.《記承天寺夜游》的作者蘇軾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與文學成就也很高的父親蘇洵和弟弟蘇轍被稱為“三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語文 來源: 題型:

下列說法正確的一項是

A.京劇是一種地方戲曲,“變臉”是它的絕活。中國當代著名劇作家魏明倫的《變臉》是京劇的代表作。

B.《偉大的悲劇》選自奧地利作家茨威格的《格列佛游記》,它謳歌了人類勇于探索、為事業(yè)而獻身的精神。

C.著名作家巴金對濟南的山山水水一往情深,在他的《濟南的冬天》里,冬天的濟南一切都是那么美好、可愛。

D.《記承天寺夜游》的作者蘇軾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與文學成就也很高的父親蘇洵和弟弟蘇轍被稱為“三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語文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閱讀下面這篇文章,完成1—6題。

如水的越劇

①如果是液體,那它就是嫵媚的水;如果是植物,那它就是水邊的柳;更如果江南是一艘典雅精致的畫舫,那它分明就是依呀的櫓聲和旖旎的水波。從六朝金粉的秦淮到曉風殘月的西湖,從煙花三月的揚州到楓橋夜泊的姑蘇,再沒有哪種戲劇比越劇更令人繾綣悱惻、至性至情了。甚至從沃野萬里的中原到千里冰封的北域,從朔風黃土的西部到荔紅桂馨的南國,也沒有哪種曲調(diào)比越劇的音符更令人柔腸百回、俠骨氤氳了。

②一百年前,越劇于江南的誕生,是怎樣的一種奇跡。許是因了江南之水太多清麗柔美的滋潤、江南之地太多煙雨嵐風的漫漶,一出“小歌班”,幾許半農(nóng)半藝人,“紹興文戲”的越劇便如三月里的桃花汛,在烏檐粉墻的江南,在鸝轉鶯啼、河埠纖道、家家枕河的江南恣意泛濫開來。一方水土養(yǎng)一方人,一方戲劇更濃縮著一方風情的靈魂和精華。粗獷厚樸的黃土地適宜于秦腔的撒野,茂密火紅的高梁田孕育了二人轉的品格,溫山軟水的江南無疑就是越劇千回百轉的河流和湖泊。

③不僅如此,越劇的誕生更在江楓漁火、煙柳畫橋,自古便以陰柔為美的江南,大大延拓了觀美、享美的疆域,構建了審美、賞美的磁場。同樣是誕生于江南的戲劇,總以為昆曲的尊貴太精致而典雅,只迎合通儒碩彥、顯紳名士作陽春白雪的把玩和瀟灑;紹劇的陽剛又太濃烈而鋪張,僅能為壯士俠客、忠臣武將作慷慨激昂的鼓噪和張揚;而灘簧的率性更粗鄙和媚俗,多適宜販夫走卒、短工窮酸作下里巴人的發(fā)泄和戲耍。惟有越劇才是一條灌濯沃野的河流,在吸收容納昆曲、紹劇、灘簧、京劇以至話劇、舞蹈等諸多精華的同時,更構筑起一座美妙的島嶼,讓所有熱愛江南戲劇的蕓蕓眾生,無不以登臨為樂。有道是女子是水做的骨肉,陰柔之美莫不以女子為甚。如果說三十年代前,男女混演的“紹興文戲”已如一匹嫵媚的綢緞,頗具陰柔之秀的話,那么1938年以后,旦、生、面、丑諸角一色以女子出演的新越劇,更是一條女性的河流,顧盼流轉千嬌百媚里,將女子的陰柔之美、江南的陰柔之美,充盈鋪張到了極致,流瀉灑揚到了極致。

④像婉約清麗的江南之水體現(xiàn)了江南的本性一樣,曲調(diào)和唱腔同樣以委婉柔美、深沉哀怨著稱的越劇,亦淋漓盡致地演繹著江南之水的本性和特質。四工調(diào)的明快恰如春天里的桃花汛,弦下調(diào)的幽怨仿佛深秋中的芭蕉雨,而尺調(diào)作為越劇最主要的唱腔,那一份無以復加的灑脫和柔美,則更似初夏時節(jié)新綠荷塘里孟浪的漣漪。

⑤曲調(diào)和唱腔是如此,越劇的器樂無疑亦是江南之水的天籟和傳真。越劇蕩漾出十里蛙聲出山來的逶迤,二胡盤亙著黃梅時節(jié)家家雨的纏綿,琵琶的起伏里具春江花月夜的紛繁,洞簫的嗚咽中聽雨到天明的惆悵。至于賦予越劇另一名稱“的篤班”的鼓板,清脆的擊打里分明更是清泉石上流的自然和野趣了。

⑥江南絲竹本來便是凝水的聲色和精靈,在江南眾多的戲劇里,這樣的聲色和精靈怕以越劇為最。總思量江南地域里眾多越劇的舞臺常離不了水,或依偎于河邊,或矗立于水中。這樣的以水為伴,固然有江南水鄉(xiāng)水路便捷的因素,但細細地想來,當委婉的唱腔貼著水面活潑潑地度向四鄰八鄉(xiāng),當飄飄的水袖襲著水波妖妖嬈嬈地疊出片片倒影,甚至當嬌嗔的眼波借著水光的映襯濕漉漉地愈見鮮亮,那份極致的柔美和水靈,又豈是遠水的舞臺所能比擬? 所能打量?

⑦從曲調(diào)、唱腔、器樂到舞臺,如水的越劇與江南之水,端的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溶合與消解,再捏一個你、再塑一個我的新生和升華。

⑧陣陣水樣委婉的唱腔、聲聲水樣嫵媚的嬌嗔,在江南的鄉(xiāng)野市肆間、在江南的谷場河流上悠悠沉浮的時候,那是如水的越劇在水樣的流淌。自然的河流,讓多雨的江南分外嬌媚,而越劇的河流,更讓多情的江南令人迷醉。

1、“越劇”早期的名字叫做“          ”,另一個名字叫“              ”。

2、根據(jù)第③段回答,越劇繁榮的原因。

⑴是

⑵是

3、第⑦段在文中的作用一是對⑤⑥⑦段的□□,;二是形象地寫出越劇曲調(diào)、唱腔、器樂和舞臺□□的特點。

4、判斷正誤,正確的打“√”,錯誤的打“×”。第①段介紹越劇特征在語言表達上的特點主要有。

A.引用描寫江南美麗景色的詩句    (      )

B.用與水相關的柔美之物作比喻    (      )

C.通過與其他劇種的特征作對比   (      )

D.用語淺近、平易、樸實、自然   (      )

5、下列說法符合文意的一項是(    )

A.溫軟的江南水土及風情孕育誕生了柔美的越劇。

B.越劇的種種曲調(diào)和唱腔取材于美麗的江南水鄉(xiāng)。

C.越劇樂器包括絲竹、二胡、琵琶、洞簫和鼓板。

D.柔美的唱腔、水袖在近水舞臺上演出才能展現(xiàn)。

6、根據(jù)例句另寫一個句子。

例句:如果是液體,那它就是嫵媚的水;如果是植物,那它就是水邊的柳;更如果江南是一艘典雅精致的畫舫,那它分明就是依呀的櫓聲和旖旎的水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語文 來源:2009年四川省瀘州市中考語文試題 題型:013

下列說法正確的一項是

[  ]

A.京劇是一種地方戲曲,“變臉”是它的絕活。中國當代著名劇作家魏明倫的《變臉》是京劇的代表作。

B.《偉大的悲劇》選自奧地利作家茨威格的《格列佛游記》,它謳歌了人類勇于探索、為事業(yè)而獻身的精神。

C.著名作家巴金對濟南的山山水水一往情深,在他的《濟南的冬天》里,冬天的濟南一切都是那么美好、可愛。

D.《記承天寺夜游》的作者蘇軾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與文學成就也很高的父親蘇洵和弟弟蘇轍被稱為“三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語文 來源:不詳 題型:閱讀理解與欣賞

分,每小題閱讀下列文段,完成后面題目。
不管是扔進去什么東西,這個慷慨大方的洞全部一視同仁,照收不誤。這個洞任勞任怨地給整個城市洗刷著各種骯臟的東西。漸漸地,海洋和天空又變成了美麗的蔚藍色,遠遠地看上去就像是透明的玻璃一樣。
  在這瓦藍瓦藍的天空下面,新建造的高樓大廈就像雨后春筍一般接連不斷地豎了起來。
  有一天,一位工人爬在一幢正在施工的大樓頂上工作,他鉚完了一顆鉚釘之后,便放下工具稍微休息一會兒。忽然,他聽到頭頂上傳來了奇怪的叫聲。
  “喂——出來!”
  然而,他抬起頭來朝天上看了看,卻什么也沒有,晴空萬里,清澈如洗。他以為是剛才干得有點頭暈了,產(chǎn)生了什么錯覺。接著,正在他恢復到剛才的姿勢,要好好地休息一會兒的時候,從剛才發(fā)出聲音的那個方向飛過來一塊小石頭,在他面前一掠而過,往地面上掉了下去。
  可是,他只顧瞇著眼睛得意洋洋地眺望著遠處的地平線。啊,我們的城市變得越來越美好啦!
當然,那塊微不足道的小石頭根本就沒引起他的絲毫注意。
小題1:下列說法有誤的一項是(  )
A.星新一是日本科幻小說家,1926年生于東京,被尊為“日本微型小說的鼻祖”。
B.《喂——出來》以真實的故事警示世人正視城市環(huán)境污染問題。
C.微型小說應具備三個要素:①構思新穎奇特②情節(jié)相對完整③結尾出人意料
D.微型小說最先起源于美國,應高度濃縮,富有戲劇性。
小題2:文段中這個無論什么都“照收不誤”的“洞”象征什么?( )
A.能夠盛放很多垃圾的地方B.能容納危險物品的場所
C.象征著無所不包的大自然。D.宇宙中的黑洞
小題3:小說結尾的叫聲和小石頭是從哪里來的,聯(lián)系選文,理解正確的一項是(  )
A.是從那個勝不可測的黑洞里來B.從我們不注重保護的思想中來
C.是從晴空萬里的天空里來D.從建筑工地最上面來
小題4:聯(lián)系全文,理解有誤的一項是(   ) 
A.這篇科幻小說以環(huán)境污染為題材,題目“喂--出來”的意思是說,不顧環(huán)境污染,漠視環(huán)境污染,茍且偷生,終究要自食其果。
B.這是一篇哲理小說,情節(jié)全然處于幻想,理念卻發(fā)人深省。告訴我們破壞大自然,必遭報應,破壞大自然的行為與大自然的報復行為二者雖然相隔一段時間,并非同時發(fā)生,但報應終究是要到來的。
C.作者假想有這么一個黑洞,既可以用來表現(xiàn)人們的幻想可笑,也可以警示世人,不去積極治理環(huán)境污染,人類終將遭到滅頂之災。
D.本文創(chuàng)造了一個想象的世界,作者的想象奇妙,豐富,生動,有趣,又合情合理,不但可讀性強,而且耐人尋味,發(fā)人深省。
小題5:那塊微不足道的小石頭根本就沒引起他的絲毫注意。言下之意是什么( )
A.石頭微不足道,不值得注意。
B.他只顧瞇著眼睛得意洋洋地眺望著城市的越美好,沒注意到有小石頭。
C.“小石頭”其實預示著大自然帶給人類的小小報復,不必在意。
D.人類對這種最初的小包袱并不在意,人類只注重眼前利益,根本未考慮長期利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語文 來源:發(fā)散思維大課堂蘇教版九年級語文(下) 蘇教版 題型:048

閱讀下面文字,完成下題。

  戲曲故事雖亦助人倫成教化,但戲曲首先予人美感。人們有閑心去看戲,為的是享受,享受視聽的感官之美。不同于今日的話劇和電影,側重于揭示驚心動魄或血淋淋的人間悲歡,傳統(tǒng)戲曲可以說是追求唯美的結晶。更由于原先道具之簡陋,戲曲的情節(jié)展現(xiàn)便全部依憑演員自身的表演,這客觀條件的局限卻促進了演員技藝的豐富、多樣、細膩、深入。一條馬鞭引來千軍萬馬,一把折扇傳遞了喜怒哀樂,這不是生活的符號化,而是從具象進入抽象領域的高度提煉與升華,在世界戲曲舞臺上獨樹一幟。

  惟有發(fā)展,才有發(fā)揚,這是我國傳統(tǒng)藝術中各門類的共同問題,也是大難題。于是都在努力改進,也作了不少失敗的探索。戲曲舞臺背景的改進是最為明顯的例子,堆砌那么多五光十色的背景,淹沒了演員的全部表演效果。須知:道具破壞了角色的形和色,而傳統(tǒng)經(jīng)典劇目中的形和色已經(jīng)千錘百煉,容不得半點雜質,就像一幅毋須點染天地的傳統(tǒng)人物畫杰作。周信芳追韓信中一跤摔倒,而后高高翹起一條腿,予觀眾以強烈的視覺效果。

  今背景畫成凌亂的山野,或開滿了紅花之類的蹩足景致,令觀眾看不到那一條千鈞之重的表情的腿。有時在電視屏幕中正在欣賞游園驚夢之類的精彩表演時,前景卻忽然移來花木樹葉,擋住了移步換形的演員形象。無疑,這種環(huán)境的“加工”,說明了對戲曲藝術的一竅不通,可悲!我是竭力主張創(chuàng)新的,必須深入了解舊才能創(chuàng)新。背景未必不能改,但首先須掌握背景與劇情之間的不可分割的內(nèi)在聯(lián)系,如緊鑼密鼓的劇目背景上可點染隱隱的塊、點抽象紋樣,大珠小珠落玉盤;凄凄切切的劇目背景上可用悠悠線條擴展音韻。

  由于戲曲的特點是戲劇、音樂、繪畫與舞蹈的結合,所以創(chuàng)新劇就必須首先考慮這些不同門類的藝術個性的有機結合,這確實是一項嚴要求、高水平的創(chuàng)造。單從戲曲表達內(nèi)心活動的方式看,如以搖甩胡須的舞蹈動作表達內(nèi)心煩躁或激憤,生活的具象已被提煉進入抽象或半抽象的表演形式,因為,在抽象的大范疇里,戲劇、音樂、繪畫、舞蹈才彼此易于接近協(xié)調(diào)。這是個難題而不是一朝一夕能輕易解決的,樣板戲硬邦邦攻入京劇,不是以犧牲京劇的半壁江山為代價的么?

(1)

從第一段文字看,傳統(tǒng)戲曲演員的技藝走向了“豐富、多樣、細膩、深入”,把這八個字換個更為概括的說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作者以戲曲舞臺背景的改動為例,說明對傳統(tǒng)戲曲探索的失敗,其失敗的主要原因是什么?(限30字內(nèi))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作者認為對傳統(tǒng)戲曲藝術的創(chuàng)新必須要符合哪三個方面的要求?(每條限15個字內(nèi))

答:(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下列各項不符合傳統(tǒng)戲曲表演形式的兩項是

A.

搖一把櫓就算是行船水上。

B.

捋須托腮以示思考之態(tài)。

C.

舉袖掩面?zhèn)鬟f害羞哭泣之狀。

D.

鳥語花香、林木蔥蘢透露春天之氣息。

E.

長路漫漫、風塵滾滾以示旅途艱辛。

F.

七八個武士臺上搖旗一走,就當千軍萬馬廝殺之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語文 來源:101網(wǎng)校同步練習 初三語文 北師大(新課標) 北師大版 題型:048

閱讀理解。

三棵樹

蘇童

 、俸芏嗄暌郧拔蚁矚g在京滬鐵路的路基下游蕩,一列列火車準時在我的視線里出現(xiàn)。午后一點鐘左右,從上海開往三棵樹的列車來了,我看著車窗下方的那塊白色的旅程標志牌:上海——三棵樹,開始想象三棵樹的景色:是北方的一個小火車站,還是就是樹了,三棵樹,是挺立在原野上的三棵樹,很高很挺拔。我想象過樹的綠色冠蓋和褐色樹干,卻沒有確定樹的名字,所以我不知道三棵樹是什么樹。

 、跇淞钗覑濄。我一生都在重復這種令人悵惘的生活方式:與樹擦肩而過。我沒有樹。我從小到大在一條狹窄局促的街道上走來走去,從來沒有爬樹掏鳥蛋的經(jīng)歷。

  ③我種過樹。我曾經(jīng)移栽了一棵苦楝的樹苗,是從附近的工廠里挖來的,我把它種在一只花盆里——不是我的錯誤,我知道樹與花草不同,花入土,樹入地,可我無法把樹苗栽到地上——是我家地面的錯誤。天井、居室、后門石埠,不是水溪就是石板,它們歡迎我的鞋子、我的箱子、我的椅子,卻拒絕接受一棵如此幼小的苦楝樹苗。我只能把小樹種在花盆里。我把它安置在臨河的石埠上。從春天到夏天,它沒有動窩,但卻長出了一片片新的葉子。我知道它有多少葉子。后來冬天來了,河邊風大,它在風中顫動,就像一個哭泣的孩子,我以為它在向我請求著陽光和溫暖,我把花盆移到了窗臺上,那是我家在冬天惟一的陽光燦爛的地方。就像一次誤殺親子的戲劇性安排,緊接著我和我的樹苗遭遇了一夜狂風?耧L大作的時候我在溫暖的室內(nèi),卻不會想到風是如何污辱我和我的樹苗的——它把我的樹從窗臺上抱起來,砸在河邊石埠上,然后又把樹苗從花盆里拖出來,推向河水里,將一只破碎的花盆和一抔泥土留在岸上,留給我。

 、苓@是我對樹的記憶之一。一個冬天的早晨,我站在河邊向河水深處張望,依稀看見我的樹在水中掙扎,掙扎了一會兒,我的樹開始下沉,我依稀看見它在河底尋找泥土,搖曳著,顫動著,最后它安靜了。我悲傷地意識到我的樹到家了,我的樹沒有了。我的樹一直找不到土地,風就冷酷地把我的樹帶到了水中,或許是我的樹與眾不同,它只能在河中生長。

 、菸覜]有樹。沒有樹是我的隱痛和缺憾。我的樹在哪里?樹不肯告訴我,我只能等待歲月來告訴我。

 、抟痪虐税四陮τ谖沂且粋值得紀念的年份,那年秋天我得到了自己的居所,是一棟年久失修的樓房的閣樓部分,我拿著鑰匙去看房子的時候一眼就看見了樓前的兩棵樹,你猜是什么樹?兩棵果樹,一棵是石榴,一棵是枇杷!秋天午后的陽光照耀著兩棵樹,照耀著我一生得到的最重要的禮物,伴隨我多年的不安和惆悵煙消云散,這個秋天的午后,一切都有了答案,我也有了樹,我一下子有了兩棵樹,奇妙的是,那是兩棵果樹!

 、呶沂莻幸運的人。兩棵樹彌合了我的整個世界的裂痕。尤其是那棵石榴,春夏之季的早晨,我打開窗子,石榴的樹葉和火紅的花朵撲面而來。樹把鳥也帶來了,鳥在我的窗臺上留下了灰白色的糞便。樹上的果子把過路的孩子引來了,孩子們爬到樹上摘果子,樹葉便沙沙地響起來。

  ⑧整整七年,我在一座舊樓的閣樓上與樹同眠,我與兩棵樹的相互注視漸漸變成單方面的凝視,是兩棵樹對我凝視。我有了樹,便悄悄地忽略了樹。樹的胸懷永遠是寬容和悲憫的。樹不做任何背叛的決定,在長達七年的凝視下兩棵樹摸清了我的所有底細,包括我的隱私,但樹不說,別人便不知道。樹只是凝視著我。七年的時光做一次補償是足夠的了。窗外的兩棵樹后來有點疲憊了,我沒有看出來,一場春雨輕易地把滿樹石榴花打落在地,我出門回家踩在石榴的花瓣上,對石榴的離情別意毫無察覺。我不知道,我的兩棵樹將結束它們的這次使命,七年過后,兩棵樹仍將離我而去。

  ⑨城市建設的藍圖埋葬了許多人過去的居所,也埋葬了許多人的樹。一九九五年的夏天,推土機將一個名叫上乘閹的地方夷為平地,我的閣樓,我的石榴樹和我的枇杷樹消失在殘垣瓦礫之中,七年一夢,那棵石榴,那棵枇杷,它們原來并不是我的樹。

 、猬F(xiàn)在我的窗前沒有樹。我仍然沒有樹:樹讓我迷惑,我的樹到底在哪里?我有過一棵石榴,一棵枇杷,我一直覺得我應該有三棵樹,就像多年以前我心目中最遙遠的火車站的名字,是三棵樹,那還有一棵在哪里呢?我問我自己,然后我聽見了回應,回應來自童年舊居旁的河水,我聽見多年以前被狂風帶走的苦楝樹苗向我揮手示意說,我在這里,我在水里!

(1)

第③段作者為什么要寫移種苦楝樹苗的經(jīng)歷?

(2)

文中第⑤自然段在結構上有何作用?這樣寫有什么好處?

(3)

聯(lián)系全文看,“三棵樹”的含義是什么?

(4)

下面對文章內(nèi)容的分析,不正確的兩項是( 。

A.

本文是一篇充滿感性色彩和傷感情調(diào)的抒情散文。文中充滿傷感和懷有自責的敘議俯拾皆是。

B.

作者寫了伴隨著思樹、種樹、喪樹、得樹、失樹而展開的一段情感與心路歷程,其間,貫穿著作者從童年到成人的成長過程中經(jīng)歷的悲哀喜樂以及悵惘、隱痛、感傷與憂郁。

C.

蘇童在他的“新歷史小說”(《妻妾成群》、《紅粉》等)中多扮演不動聲色、近乎冷酷的“敘事者”角色,本文的敘寫角度與此類小說相同。

D.

作者認為人與樹的關系就是人與自然,城市化與生態(tài)保護之間既為矛盾又互相依存的哲學關系。愛樹護樹,其實就是愛護人類自己!這一主題,在文中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

E.

作者最后以那棵童年時代由于天災而不幸落水的苦楝樹苗在水中揮手示意的幻覺作為首尾呼應的結語,《三棵樹》所蘊涵的確切含意,至此方清晰地凸現(xiàn)出來。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