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009. 連云港)某同學做了一個家庭小實驗,用pH試紙測定家中一些液體的pH。他的實驗記錄中一定錯誤的是
A.肥皂水pH=10 B.純堿溶液pH=11 C.食醋溶液 pH=9 D.橘子汁pH=4
4.(2009. 連云港)今年春季,我國部分地區(qū)遭受干旱導致該地區(qū)小麥生長發(fā)育不良甚至出現(xiàn)了死亡,對此專家提出在給小麥施肥時適當使用一些磷肥以增強小麥的抗旱能力。下列化肥中屬于磷肥的是
A.硫酸鉀 B.氯化銨科網(wǎng) C.硝酸鈉 D.過磷酸鈣科
26.(1)②④①③ (2)有白霧
26.(2009. 南京)(5分);某化學興趣小組的同學在實驗室配制10%的氫氧化鈉溶液、5%的鹽酸、,10%的鹽酸三種溶液。
(1)配制10%的鹽酸的步驟打:①稀釋 ②汁算 ③裝瓶并貼標簽 ④量取濃鹽酸和水。
其正確的順序為 (填序號)。
(2)打開濃鹽酸的試劑瓶時,看到試劑瓶口發(fā)生的現(xiàn)象是 。
(3)他們忘記了給配制的三瓶溶液貼上標簽,想對未貼標簽的三瓶溶液進行鑒別。老師只給他們提供了無色酚酞試液、試管和膠頭滴管,如果你是小組的成員,請用簡便的方法鑒別出三種溶液,并完成下列實驗報告。
30.(8分)
(1)稀鹽酸或稀硫酸 (1分)
(2)氯離子對金屬及其氧化物的結構具有較強的破壞作用(或氯離子促進反應的進行或
銅鹽溶液中酸根離子種類不同) (1分)
(3)影響因素:①A ②B 、跘C (每空1分)
(4)證實氧化膜對反應的影響(是否破壞氧化膜) (1分)
(5)在溶液中,鋁比銅活潑,每2個鋁原子失去6個電子,變成2個鋁離子;每3個銅離子得到6個電子變成3個銅原子 (2分)
30.(2009. 蘇州)(8分)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發(fā)現(xiàn)切過咸菜的刀更容易生銹.而除銹用稀鹽酸比稀硫酸快。為了進一步驗證上述現(xiàn)象,某校師生做了以下相關分組實驗,請你根據(jù)自己平時課堂學習的體驗一起參與討論并回答相關問題。
[步驟一]未打磨的鋁片浸入氯化銅溶液中,迅速產(chǎn)生大量氣泡和疏松的紫紅色固體,并放熱,片刻后溶液由藍綠色變成無色。
(1)若要正視紫紅色固體中是否含有氧化銅,可用 ▲ 溶液(填一試劑)加以檢驗。
[步驟二]未打磨的鋁片浸入硫酸銅溶液中,一段時間內沒有明顯現(xiàn)象。
(2)比較步驟一、二,你能得出的結論是: ▲ 。
[步驟三]打磨過的鋁片浸入硫酸銅溶液中,其操作、現(xiàn)象和結論見下表。
(3)試將“影響因素”選項前恰當?shù)淖帜感蛱柼钊氪痤}卡指定位置。
實驗操作 |
使用現(xiàn)象 |
對比結論 |
Ⅰ.一片用粗砂紙單向用力打磨3次,將其浸入硫酸銅溶液,片刻后用鑷子取出。 |
現(xiàn)象一:粗砂紙打磨的在劃痕處有少量氣泡,附著少量疏松的紫紅色固體。 |
現(xiàn)象一與現(xiàn)象二對比,說明 ① ▲ |
現(xiàn)象二:粗砂紙打磨的片刻內現(xiàn)象不明顯。 |
||
Ⅱ.一片用特細砂紙往復打磨數(shù)次,再將其浸入硫酸銅溶液,片刻后取出。 |
現(xiàn)象三:特細砂紙打磨的表面產(chǎn)生較多細小氣泡,表面均勻附著紫紅色固體。 |
現(xiàn)象三與現(xiàn)象一對比,說明 ② ▲ |
現(xiàn)象四:特細砂紙打磨的表面一段時間內沒有明顯現(xiàn)象。 |
現(xiàn)象四與現(xiàn)象三對比,說明 ③ ▲ |
★影響因素:
A.打磨時用力程度及均勻程度不同
B.選用砂紙顆粒粗細程度不同
C.由于摩擦生熱又形成了新的氧化膜
(4)比較步驟三各實驗操作中用砂紙打磨的作用是: ▲ 。
(5)請仔細觀察下圖:
試從微觀粒子變化的角度分析該反應的實質是:
▲ 。
28.(6分)
(1)無(1分)2.9%(2分)蒸發(fā)結晶(或蒸發(fā))(1分)
(2)洗凈并擦干(全寫得1分,不全不給分)
(3)測溫度變化(或用pH計測試或測反應前后溶液導電性)(1分)
28.(2009. 蘇州)(6分)酸與堿之間發(fā)生中和反應,其實質是酸溶液中大量自由移動的H+和堿溶液中大量自由移動的OH-結合成水分子的過程。請根據(jù)以下氫氧化鈉溶液與稀鹽酸反應的實驗,回答問題。
[實驗1]用酚酞試液
(1)向一錐形瓶中傾倒20g質量分數(shù)為4.00%的氫氧化鈉溶液,滴入3滴酚酞試液,振蕩,再逐滴滴入質量分數(shù)為3.65%的稀鹽酸,邊滴邊振蕩,直至溶液剛好變?yōu)?u> ▲
色為止,共用去稀鹽酸20g,則反應后溶液中溶質質量分數(shù)為 ▲ (結果精確到0.1%)。反應后溶液中的溶質可用 ▲ 的方法(填一操作名稱)使其析出。用酚酞作指示劑可逐滴控制酸、堿溶液反應的量,視覺效果靈敏,操作簡便。
[實驗2]用pH試紙
(2)向一支試管內倒入約2mL氫氧化鈉溶液,再逐滴滴入鹽酸,邊滴邊振蕩。然后用玻璃棒蘸取反應液沾到pH試紙上,與標準比色卡對照。因無法通過肉眼觀察到反應進程,需間隔數(shù)滴多次檢測溶液的pH,所以每使用玻璃棒蘸取溶液前,必須進行 ▲ 的預處理。
[小 結]
(3)除了用酸堿指示劑、pH試紙外,還可用 ▲ (填力法)檢測中和反應是否發(fā)生。
15.(11分)
[提出猜想]所得溶液可能呈堿性,也可能呈 酸 性,還可能呈 中 性。
[實驗驗證]
|
實驗現(xiàn)象 |
結論 |
|
無色酚酞試液變 紅 |
|
|
溶液呈 酸性或中性 |
[分析與思考]
⑴OH-;氯化鐵/氯化銅(化學式也可),F(xiàn)eCl3+3NaOH = Fe(OH)3↓+3NaCl CuCl2 +2NaOH = Cu(OH)2↓+2NaCl
⑵有所泡產(chǎn)生;Zn+ 2HCl = ZnCl2+ H2↑
15.(2009. 達州)(11分)小亮在做“鹽酸中和氫氧化鈉溶液”的實驗時,滴加鹽酸前忘了加入指示劑,導致無法判斷該中和反應進行的程度。于是他對所得溶液的酸堿性進行探究。
[探究目的]探究所得溶液的酸堿性
[提出猜想]所得溶液可能呈堿性,也可能呈 性,還可能呈 性。
[實驗驗證]
實驗操作 |
實驗現(xiàn)象 |
結論 |
用試管取該溶液1-2mL,滴入1-2滴無色酚酞試液,振蕩 |
無色酚酞試液變
|
溶液呈堿性 |
無色酚酞試液不變色 |
溶液呈 |
[分析與思考]
⑴若溶液呈堿性,則溶液中使其呈堿性的離子是 (填寫微粒符號),為避免堿性溶液污染環(huán)境,小亮對所得溶液進行了如下處理:向溶液中逐滴加入 溶液,直到不再產(chǎn)生沉淀為止。然后過濾,把濾液倒入蒸發(fā)皿中加熱,得到氯化鈉晶體,該過程涉及的化學方程式為 。
⑵若無色酚酞試液不變色,為了進一步確定溶液的酸堿性,小亮提出了以下方案:
方案一:取樣,加入碳酸鈉溶液,若觀察到 ,則所取溶液呈酸性;若無明顯現(xiàn)象,則呈中性。
方案二:取樣,加入金屬鋅,若有所泡產(chǎn)生,則所取溶液呈酸性,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若無明顯現(xiàn)象,則呈中性。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