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 甲 | 乙 |
實驗過程 | ||
現象 | 試管①、②、③中產生氣泡快慢的順序為: ①>②>③。 | |
分析結論 | Ⅰ 碳酸鈣與稀鹽酸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Ⅱ 對比甲同學實驗①②可知, ,化學反應的速度越快; Ⅲ 對比甲同學實驗 (填實驗序號)可知,反應物的接觸面積越大,反應速率越。 Ⅳ 乙同學的實驗中,數據記錄紙上應該連續(xù)記錄的實驗數據是 和 。 |
| 第一份 | 第二份 | 第三份 | 第四份 |
取樣品質量(g) | 6.25 | 6.25 | 6.25 | 6.25 |
取稀鹽酸的體積(mL) | 10.0 | 20.0 | 30.0 | 40.0 |
產生氣體的質量(g) | 0.88 | 1.76 | 2.20 | m |
(24分)下圖所示為實驗室常用的實驗裝置:
(1)寫出下列儀器名稱:a ;b 。
(2)實驗室用高錳酸鉀制取氧氣時,應選擇的發(fā)生裝置是 (填裝置的字母代號),化學方程式是 ,用雙氧水制取氧氣的化學方程式為 。
(3)實驗室用鋅和稀硫酸反應制取氫氣的化學方程式是 ,若將E裝置中收集的氫氣排出,應從 (填c或d)口通入蒸餾水。
(4)裝置C相對于裝置B在操作方面的優(yōu)勢為 。
A.可以隨時加液 B.可以控制反應速率 C.可以控制反應發(fā)生與停止
同學們對美術組的環(huán)保石頭紙(主要成分為碳酸鈣,加入適量聚乙烯和少量膠合劑)展開探究:
[拓展實驗一] 探究影響石頭紙與鹽酸反應快慢的因素
(5)甲、乙兩同學設計實驗如下:
| 甲 | 乙 |
實驗過程 | ||
現象 | 試管①、②、③中產生氣泡快慢的順序為: ①>②>③。 | |
分析結論 | Ⅰ 碳酸鈣與稀鹽酸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Ⅱ 對比甲同學實驗①②可知, ,化學反應的速度越快; Ⅲ 對比甲同學實驗 (填實驗序號)可知,反應物的接觸面積越大,反應速率越。 Ⅳ 乙同學的實驗中,數據記錄紙上應該連續(xù)記錄的實驗數據是 和 。 |
| 第一份 | 第二份 | 第三份 | 第四份 |
取樣品質量(g) | 6.25 | 6.25 | 6.25 | 6.25 |
取稀鹽酸的體積(mL) | 10.0 | 20.0 | 30.0 | 40.0 |
產生氣體的質量(g) | 0.88 | 1.76 | 2.20 | m |
(24分)下圖所示為實驗室常用的實驗裝置:
(1)寫出下列儀器名稱:a ;b 。
(2)實驗室用高錳酸鉀制取氧氣時,應選擇的發(fā)生裝置是 (填裝置的字母代號),化學方程式是 ,用雙氧水制取氧氣的化學方程式為 。
(3)實驗室用鋅和稀硫酸反應制取氫氣的化學方程式是 ,若將E裝置中收集的氫氣排出,應從 (填c或d)口通入蒸餾水。
(4)裝置C相對于裝置B在操作方面的優(yōu)勢為 。
A.可以隨時加液 B.可以控制反應速率 C.可以控制反應發(fā)生與停止
同學們對美術組的環(huán)保石頭紙(主要成分為碳酸鈣,加入適量聚乙烯和少量膠合劑)展開探究:
[拓展實驗一] 探究影響石頭紙與鹽酸反應快慢的因素
(5)甲、乙兩同學設計實驗如下:
|
甲 |
乙 |
實驗過程 |
||
現象 |
試管①、②、③中產生氣泡快慢的順序為: ①>②>③。 |
|
分析結論 |
Ⅰ 碳酸鈣與稀鹽酸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Ⅱ 對比甲同學實驗①②可知, ,化學反應的速度越快; Ⅲ 對比甲同學實驗 (填實驗序號)可知,反應物的接觸面積越大,反應速率越。 Ⅳ 乙同學的實驗中,數據記錄紙上應該連續(xù)記錄的實驗數據是 和 。 |
[拓展實驗二] 測定石頭紙中碳酸鈣的質量分數
(6)甲組同學的方法是:(同溫同壓下,不同氣體混合后體積等于混合前各氣體體積之和。)
將樣品與稀鹽酸反應,測定反應后生成CO2的體積,再換算為質量,最后根據CO2的質量求出樣品中碳酸鈣的質量。下圖(Ⅰ)為石頭紙與稀鹽酸反應的裝置,圖(Ⅱ)用于測量CO2的體積。
① 連接儀器,夾緊彈簧夾,向a中加入一定量的水,如果a、b中有穩(wěn)定的高度差,說明:裝置(I)氣密性 (選填“良好”或“漏氣”)
② 圖(Ⅱ)裝置中油層的作用是_ ;
③ 反應停止后, (填序號)可使反應前后油層上方氣體壓強和外界大氣壓相同,此時排出水的體積即為生成二氧化碳的體積。
A. 水平移動量氣管 B.上下移動量氣管 C. 封閉量氣管
(7) 乙組同學的實驗方法是:均勻稱取四份樣品分別和稀鹽酸反應,用電子天平及有關裝置,得出二氧化碳質量,實驗數據記錄如下表。(其他物質既不溶于水也不跟酸反應)
|
第一份 |
第二份 |
第三份 |
第四份 |
取樣品質量(g) |
6.25 |
6.25 |
6.25 |
6.25 |
取稀鹽酸的體積(mL) |
10.0 |
20.0 |
30.0 |
40.0 |
產生氣體的質量(g) |
0.88 |
1.76 |
2.20 |
m |
通過對數據的分析和比較,回答下列有關問題:
① 在第1份樣品的實驗中, 完全反應了。
② m為
③ 石頭紙樣品中碳酸鈣的質量分數是多少?(請寫出計算過程,4分)
④ 請在坐標圖中畫出在6.25 g樣品中加入稀鹽酸的體積與產生氣體質量的關系圖。
某化學小組利用下圖所示裝置測定銅鋅合金樣品中鋅的質量分數(圖中固定裝置已略去)探究過程如下:
1.連接實驗裝置并檢查裝置氣密性
Ⅱ.向B中加入質量為m的銅鋅合金粉末,由注射器A向B緩緩加入稀硫酸,待B中不再有氣體產生氣體時,夾緊彈簧夾,立即移出D中導管,準確讀取并記錄量筒內水的體積。
Ⅲ.經過濾等操作,準確稱量并記錄B中剩余固體物質的質量。
IV.該小組的甲同學根據反應前后B中固體物質的質量計算樣品中鋅的質量分數;乙同學認定量筒內測得水的體積
即為反應生成氣體的體積,并利用該氣體在常溫下的密度,根據化學方程式進行相關計算,得到樣品中鋅的質量分數。請回答下列問題:
(1)Ⅲ中,正確的操作順序是:過濾、 、 、稱量。
(2)通過誤差分析,化學小組發(fā)現乙同學所用數據不可靠。造成該數據不可靠的原因及其對計算結果的影響是:
①II中,移出D中的導管內留存有水,導致計算結果偏小。
② 。
……
(3)日常生活中為方便使用通常將金屬制成合金,伍角幣為鋼芯鍍銅、一元幣為鋼芯鍍鎳(Ni)合金鑄造以上硬幣用到的材料都是 材料
選擇鑄造硬幣的材料不需要考慮的因素是 (填序號)。
A. 金屬的導電性 B. 金屬的耐腐蝕性
C. 金屬的硬度 D. 金屬價格與硬幣面值的吻合度
以上硬幣涉及到Fe、Cu、Al、Ni(鎳),已知Ni能夠發(fā)生如下反應:
Ni+ H2SO4= Ni SO4+ H2↑ Fe+ Ni Cl 2= Ni + Fe Cl 2
四種金屬活動性由強到弱的順序為 (用元素符號表示)。
A.金屬的導電性 | B.金屬的耐腐蝕性 |
C.金屬的硬度 | D.金屬價格與硬幣面值的吻合度 |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