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果:這三次實驗中.彈簧測力計的示數均不相同.即. 查看更多

 

題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2010?白下區(qū)二模)(1)某小組研究“杠桿的使用特點”,器材:有刻度的杠桿、若干個相同的鉤碼、彈簧測力計等,O為杠桿的支點.實驗中,在杠桿P點上掛三個相同的鉤碼,先后四次用彈簧測力計在Q位置沿不同方向向下拉杠桿,如圖甲中A、B、C、D 所示,每次都能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若以測力計的拉力為動力F1,鉤碼對杠桿的作用力為阻力F2,“動力的方向”用QR連線與測力計拉力方向所組成的夾角θ表示,且0°<θ≤90°.請仔細觀察圖甲中的操作和測量結果,然后歸納結論.

①實驗前,應先調節(jié)杠桿在
水平
水平
位置平衡.這樣做,除了可以消除自身的重力影響,還可以方便地測量或讀出
力臂
力臂
.調節(jié)時,如發(fā)現杠桿左端偏高,應如何操作:
平衡螺母向左調
平衡螺母向左調

②分析比較圖甲(A)、(B)與(D)的操作和彈簧測力計指針的位置,可得到的初步結論:阻力、阻力臂一定時,動力隨動力臂增大而
減小
減小
(選填:增大或減。
③分析比較圖甲(A)、(B)、(C)和(D)的動力F1的大小與動力方向之間的關系,可得到的初步結論:
θ夾角越小,動力越大
θ夾角越小,動力越大

④某次實驗中,用如圖乙所示的方式懸掛鉤碼,杠桿也能水平平衡(杠桿上每格等距),但老師卻往往提醒大家不要采用這種方式.這主要是以下哪種原因
D
D
(選填字母).
A.一個人無法獨立操作     B.需要使用太多的鉤碼
C.力臂與杠桿不重合       D.力和力臂數目過多
(2)如圖丙所示,長1.6m、粗細均勻的金屬桿可以繞O點在豎直平面內自由轉動,一個“拉力--位移傳感器”豎直作用在桿上,并能使桿始終保持水平平衡.該傳感器顯示其拉力F與作用點到O點距離x的變化關系如圖丁所示.由圖可知金屬桿重
10
10
N.

查看答案和解析>>

25、在研究定滑輪特點的實驗中,小明測量了不同的拉力,記錄在下表中.請回答下列問題:
1)在做以下第3次實驗時,彈簧測力計的示數如圖所示,測量結果是
1.6N


2)小明分析了全部數據,猜想“自己所用彈簧測力計的重力是0.4N”,并認為彈簧測力計在向下拉時,它自身的重力影響了測量結果.據此,他向其他小組借了一個器材,設計了一個簡單方法去驗證上述的猜想.通過實驗結果,小明發(fā)現自己的猜想是錯誤的.小明設計的這個簡單方法是
用另一(調好零的)彈簧測力計測量這把測力計的重力,看看是否為0.4N

3)小芳對定滑輪這種特殊杠桿進行了作圖(如圖示)分析得到:定滑輪是一種
等臂
杠桿,所以它應該是既不省力,也不費力的.她進一步指出,造成上述三次實驗數據的原因可能是
沒能準確使用彈簧測力計(或:測力計向下拉前沒調零;沒勻速向下拉)
引起的.結果,小芳的觀點得到了其他同學和老師的認可.

查看答案和解析>>

在研究定滑輪特點的實驗中,小明測量了不同的拉力,記錄在下表中.請回答下列問題:
1)在做以下第3次實驗時,彈簧測力計的示數如圖所示,測量結果是________.

2)小明分析了全部數據,猜想“自己所用彈簧測力計的重力是0.4N”,并認為彈簧測力計在向下拉時,它自身的重力影響了測量結果.據此,他向其他小組借了一個器材,設計了一個簡單方法去驗證上述的猜想.通過實驗結果,小明發(fā)現自己的猜想是錯誤的.小明設計的這個簡單方法是________.
3)小芳對定滑輪這種特殊杠桿進行了作圖(如圖示)分析得到:定滑輪是一種________杠桿,所以它應該是既不省力,也不費力的.她進一步指出,造成上述三次實驗數據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引起的.結果,小芳的觀點得到了其他同學和老師的認可.

查看答案和解析>>

在研究定滑輪特點的實驗中,小明測量了不同的拉力,記錄在下表中.請回答下列問題:
1)在做以下第3次實驗時,彈簧測力計的示數如圖所示,測量結果是______.

2)小明分析了全部數據,猜想“自己所用彈簧測力計的重力是0.4N”,并認為彈簧測力計在向下拉時,它自身的重力影響了測量結果.據此,他向其他小組借了一個器材,設計了一個簡單方法去驗證上述的猜想.通過實驗結果,小明發(fā)現自己的猜想是錯誤的.小明設計的這個簡單方法是______.
3)小芳對定滑輪這種特殊杠桿進行了作圖(如圖示)分析得到:定滑輪是一種______杠桿,所以它應該是既不省力,也不費力的.她進一步指出,造成上述三次實驗數據的原因可能是______引起的.結果,小芳的觀點得到了其他同學和老師的認可.


查看答案和解析>>

小雪和小紅在“測滑輪組機械效率”的實驗中,一起組裝好如圖1所示的實驗裝置,他們分別記下了鉤碼和彈簧測力計的位置.

(1)小紅應
豎直
豎直
向上拉動彈簧測力計,使鉤碼升高,并由彈簧測力計讀出拉力為1.0N,同時小雪用刻度尺測出鉤碼提升的高度為0.1m,以上測量準確無誤,其他被測物理量和計算的數據如下表:
鉤碼重
G/N
彈簧測力計提升的高度h/m 有用功
W有用/J
總功
W/J
機械效率
η
2 0.2 0.2 0.2 100%
(2)小紅測算得滑輪組的機械效率為100%,同組的小雪立即意識到出現了錯誤,小雪判斷的依據是
有用功不可能等于總功
有用功不可能等于總功
.請你幫助小紅找出導致錯誤結果的物理量是
彈簧測力計提升的高度0.2
彈簧測力計提升的高度0.2

(3)該滑輪組的機械效率實際為
66.7
66.7
%.
(4)接著小雪想“探究影響滑輪組機械效率的因素有哪些?”她利用如圖2甲所示的同一滑輪組分別做了三次實驗,并重新設計了記錄數據的表格,將實驗數據填入下表:
實驗次數 鉤碼重/N 鉤碼上升的距離/cm 彈簧測力計的讀數/N 彈簧測力計上升的距離/cm 機械效率
1 2 5 0.8 15 83.3%
2 4 5 1.5 15 88.9%
3 6 5 2.2 15 90.9%
從實驗數據分析得出,使用同一滑輪組,
增加鉤碼的重力
增加鉤碼的重力
可以提高滑輪組的機械效率.
(5)得出結論后小雪進一步猜想:滑輪組的機械效率可能還與其他因素有關,于是用另一滑輪組做了第四次實驗(如圖2乙所示)并將數據記錄如下:
實驗次數 鉤碼重/N 鉤碼上升的距離/cm 彈簧測力計的讀數/N 彈簧測力計上升的距離/cm 機械效率
4 2 5 1 15 66.7%
比較實驗1和實驗4,小雪發(fā)現雖然所掛鉤碼相同,但彈簧測力計的讀數不同,這是因為兩次實驗所用滑輪的重力不同,于是小雪得出另一結論:滑輪組的機械效率還與滑輪的重力有關,但小紅認為小雪得出這一結論的過程還不夠合理.請簡要說明小紅的理由:
實驗次數太少
實驗次數太少

(6)小雪在實驗中還發(fā)現,即使所用動滑輪重和提起的鉤碼重都相同,測出的滑輪機械效率卻不同.關于這個問題,同學中分別提出了兩種猜想:
A.可能是由于滑輪工作時的摩擦不同造成的;
B.可能是由于實驗觀察或操作存在某些問題造成的.
大家認為,這兩種猜想都是有道理的.那么:
①你認為,提出猜想A的理由是:
滑輪組繞法不同,提升相同重物時的摩擦力不同
滑輪組繞法不同,提升相同重物時的摩擦力不同

②對于猜想B,你認為有哪些觀察或操作因素會影響測量結果?請說出二點:
a:
測力計讀數錯誤
測力計讀數錯誤
    b:
提升物體高度讀數錯誤
提升物體高度讀數錯誤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