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步:用刻度尺分別測量三個落地點的平均位置離O 點的距離.即線段OM.OP.ON的長度.上述實驗中. ①P點是 的平均位置.M點是 的平均位置. N點是 的平均位置. ②請寫出本實驗的原理 寫出用測量量表示的恢復系數(shù)的表達式 ③三個落地點距O點的距離OM.OP.ON與實驗所用的小球質(zhì)量是否有關(guān)? 查看更多

 

題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1)①某同學分別用鋼珠球、水滴自由下落時的頻閃法測當?shù)氐闹亓铀俣萭.當他用20等分刻度的游標卡尺測所用鋼珠球的直徑,如圖1所示,則該鋼珠球的直徑是
 
cm.
②用水滴自由下落時的頻閃法做實驗時,實驗器材有:支架、漏斗、橡皮管、尖嘴玻璃管、螺絲夾子、接水鋁盒、一根帶熒光刻度的米尺、頻閃儀.具體實驗步驟如下:
a.在漏斗內(nèi)盛滿清水,旋松螺絲夾子,讓水滴以一定的頻率一滴滴落下.
b.用頻閃儀發(fā)出的白閃光將水滴流照亮,由大到小逐漸調(diào)節(jié)頻閃儀的頻率直到第一次看到一串仿佛固定不動的水滴.(此
時,頻閃儀頻率等于水滴滴落的頻率)
c.用豎直放置的米尺測得各個水滴所對應的刻度.
d.采集數(shù)據(jù)進行處理.
實驗中觀察到水滴“固定不動”時的閃光頻率為30Hz,某同學讀出其中比較圓的水滴到第一個水滴的距離如圖3所示,根據(jù)圖中數(shù)據(jù),第8個水滴在此時刻的速度v8=
 
m/s,當?shù)氐闹亓铀俣萭=
 
m/s2;(以上兩空計算結(jié)果均保留三位有效數(shù)字).該實驗存在誤差的原因可能是(寫出一條即可):
 


(2)用伏安法測量金屬絲的電阻,現(xiàn)提供如下圖(甲)所示的實驗器材電源電動勢E=4V.實驗要求獲得多組數(shù)據(jù),且金屬絲上所加的電壓須從零開始.
①某同學先用多用電表粗測該金屬絲的電阻.用已經(jīng)調(diào)好零且選擇開關(guān)指向歐姆擋“×10”檔位
的多用電表測量,發(fā)現(xiàn)指針的偏轉(zhuǎn)角度太大,這時他應將選擇開關(guān)換成歐姆擋的
 
檔位(選填“×100”或“×1”),然后進行
 
,再次測量電阻絲的阻值,其表盤及指針所指位置如圖
(乙)所示,則此段電阻絲的電阻為
 
Ω.
②請在筆畫線代替導線,在(甲)圖中進行連線.
③某次實驗測量時,選用合適的電表量程,表面刻度及指針如圖(丙)所示,則電流表讀數(shù)為
 
A,電壓
表讀數(shù)為
 
V,該金屬絲的電阻值為
 
Ω.精英家教網(wǎng)

查看答案和解析>>

(1)①某同學分別用鋼珠球、水滴自由下落時的頻閃法測當?shù)氐闹亓铀俣萭.當他用20等分刻度的游標卡尺測所用鋼珠球的直徑,如圖1所示,則該鋼珠球的直徑是______cm.
②用水滴自由下落時的頻閃法做實驗時,實驗器材有:支架、漏斗、橡皮管、尖嘴玻璃管、螺絲夾子、接水鋁盒、一根帶熒光刻度的米尺、頻閃儀.具體實驗步驟如下:
a.在漏斗內(nèi)盛滿清水,旋松螺絲夾子,讓水滴以一定的頻率一滴滴落下.
b.用頻閃儀發(fā)出的白閃光將水滴流照亮,由大到小逐漸調(diào)節(jié)頻閃儀的頻率直到第一次看到一串仿佛固定不動的水滴.(此
時,頻閃儀頻率等于水滴滴落的頻率)
c.用豎直放置的米尺測得各個水滴所對應的刻度.
d.采集數(shù)據(jù)進行處理.
實驗中觀察到水滴“固定不動”時的閃光頻率為30Hz,某同學讀出其中比較圓的水滴到第一個水滴的距離如圖3所示,根據(jù)圖中數(shù)據(jù),第8個水滴在此時刻的速度v8=______m/s,當?shù)氐闹亓铀俣萭=______m/s2;(以上兩空計算結(jié)果均保留三位有效數(shù)字).該實驗存在誤差的原因可能是(寫出一條即可):______.

(2)用伏安法測量金屬絲的電阻,現(xiàn)提供如下圖(甲)所示的實驗器材電源電動勢E=4V.實驗要求獲得多組數(shù)據(jù),且金屬絲上所加的電壓須從零開始.
①某同學先用多用電表粗測該金屬絲的電阻.用已經(jīng)調(diào)好零且選擇開關(guān)指向歐姆擋“×10”檔位
的多用電表測量,發(fā)現(xiàn)指針的偏轉(zhuǎn)角度太大,這時他應將選擇開關(guān)換成歐姆擋的______檔位(選填“×100”或“×1”),然后進行______,再次測量電阻絲的阻值,其表盤及指針所指位置如圖
(乙)所示,則此段電阻絲的電阻為______Ω.
②請在筆畫線代替導線,在(甲)圖中進行連線.
③某次實驗測量時,選用合適的電表量程,表面刻度及指針如圖(丙)所示,則電流表讀數(shù)為______A,電壓
表讀數(shù)為______V,該金屬絲的電阻值為______Ω.

查看答案和解析>>

(Ⅰ)某實驗小組利用如圖甲所示的實驗裝置來驗證機械能守恒定律.已知當?shù)氐闹亓铀俣萭=9.80m/s2
精英家教網(wǎng)
①實驗小組選出一條紙帶如圖乙所示,其中O點為打點計時器打下的第一個點,A、B、C為三個計數(shù)點,在計數(shù)點A和B、B和C之間還各有一個點,測得h1=12.01cm,h2=19.15cm,h3=27.86cm.打點計時器通以50Hz的交流電.根據(jù)以上數(shù)據(jù)算出:當打點計時器打到B點時重錘的重力勢能比開始下落時減少了
 
J;此時重錘的動能比開始下落時增加了
 
 J,根據(jù)計算結(jié)果可以知道該實驗小組在做實驗時出現(xiàn)的問題是
 
.(重錘質(zhì)量m已知)
②在圖乙所示的紙帶基礎(chǔ)上,某同學又選取了多個計數(shù)點,并測出了各計數(shù)點到第一個點O的距離h,算出了各計數(shù)點對應的速度v,以h為橫軸,以v2/2為縱軸畫出的圖線應是如下圖中的
 
.圖線的斜率表示
 

精英家教網(wǎng)
(Ⅱ)碰撞的恢復系數(shù)的定義為e=
|v2-v1||v20-v10|
,其中v10和v20分別是碰撞前兩物體的速度,v1和v2分別是碰撞后物體的速度.彈性碰撞的恢復系數(shù)e=1,非彈性碰撞的e<1.某同學借用驗證動力守恒定律的實驗裝置(如圖所示)驗證彈性碰撞的恢復系數(shù)是否為1,實驗中使用半徑相等的鋼質(zhì)小球1和2(它們之間的碰撞可近似視為彈性碰撞),且小球1的質(zhì)量大于小球2的質(zhì)量.
精英家教網(wǎng)
實驗步驟如下:
安裝好實驗裝置,做好測量前的準備,并記下重錘線所指的位置O.
第一步,不放小球2,讓小球1從斜槽上A點由靜止?jié)L下,并落在地面上.重復多次,用盡可能小的圓把小球的所落點圈在里面,其圓心就是小球落點的平均位置.
第二步,把小球2 放在斜槽前端邊緣處C點,讓小球1從A點由靜止?jié)L下,使它們碰撞.重復多次,并使用與第一步同樣的方法分別標出碰撞后小球落點的平均位置.
第三步,用刻度尺分別測量三個落地點的平均位置離O點的距離,即線段OM、OP、ON的長度.
上述實驗中,
①P點是
 
平均位置,
M點是
 
平均位置,
N點是
 
平均位置.
②請寫出本實驗的原理
 
,寫出用測量量表示的恢復系數(shù)的表達式
 

③三個落地點距O點的距離OM、OP、ON與實驗所用的小球質(zhì)量是否有關(guān)系?
 

查看答案和解析>>

(1)某同學利用驗證動量守恒定律的實驗裝置,如圖所示,驗證鋼質(zhì)小球1和2發(fā)生的碰撞是不是彈性碰撞.實驗中使用半徑相等的鋼質(zhì)小球1和2,且小球1的質(zhì)量m1大于小球2的質(zhì)量m2 (m1、m2已由天平測量).
實驗步驟如下:安裝實驗裝置,做好測量前的準備,并記下重垂線所指的位置O.
第一步,不放小球2,讓小球1從斜槽上A點由靜止?jié)L下,并落在地面上.重復多次,用盡可能小的圓把小球的所有落點圈在里面,其圓心就是小球落點的平均位置.
第二步,把小球2放在斜槽前端邊緣處的C點,讓小球1從A點由靜止?jié)L下,使它們碰撞,重復多次,并使用與第一步同樣的方法分別標出碰撞后兩小球落點的平均位置.第三步,用刻度尺分別測量三個落地點的平均位置離O點的距離,即線段、、的長度.在上述實驗中,
①P點是______的平均位置.N點是______的平均位置.
②如果兩個小球碰撞時動量守恒,則有:m1?=______OM+m2?

查看答案和解析>>

(1)用示波器觀察頻率為900Hz的正弦電壓信號.把該信號接入示波器Y輸入.
①當屏幕上出現(xiàn)如圖1所示的波形時,應調(diào)節(jié)______鈕.如果正弦波的正負半周均超出了屏幕的范圍,應調(diào)節(jié)______鈕或______鈕,或這兩個鈕配合使用,以使正弦波的整個波形出現(xiàn)在屏幕內(nèi).
②如需要屏幕上正好出現(xiàn)一個完整的正弦波形,應將______鈕置于______位置,然后調(diào)節(jié)______鈕.
(2)碰撞的恢復系數(shù)的定義為e=,其中v10和v20分別是碰撞前兩物體
的速度,v1和v2分別是碰撞后物體的速度.彈性碰撞的恢復系數(shù)e=1,非彈性碰撞的e<1.某同學借用驗證動力守恒定律的實驗裝置(如圖所示)驗證彈性碰撞的恢復系數(shù)是否為1,實驗中使用半徑相等的鋼質(zhì)小球1和2(它們之間的碰撞可近似視為彈性碰撞),且小球1的質(zhì)量大于小球2的質(zhì)量.
實驗步驟如下:
安裝好實驗裝置,做好測量前的準備,并記下重錘線所指的位置O.
第一步,不放小球2,讓小球1從斜槽上A點由靜止?jié)L下,并落在地面上.重復多次,用盡可能小的圓把小球的所落點圈在里面,其圓心就是小球落點的平均位置.
第二步,把小球2 放在斜槽前端邊緣處C點,讓小球1從A點由靜止?jié)L下,使它們碰撞.重復多次,并使用與第一步同樣的方法分別標出碰撞后小球落點的平均位置.
第三步,用刻度尺分別測量三個落地點的平均位置離O點的距離,即線段OM、OP、ON的長度.
上述實驗中,
①P點是______平均位置,M點是______平均位置,N點是______平均位置.
②請寫出本實驗的原理______,寫出用測量量表示的恢復系數(shù)的表達式______.
③三個落地點距O點的距離OM、OP、ON與實驗所用的小球質(zhì)量是否有關(guān)系?


查看答案和解析>>

 

1. B  2. B  3.BC  4. D  5. BD  6. ABD  7. BD  8. ABD  9. ACD  10. ACD  11. A

12. BC  13. BC  14. BC

15.

16.    

17.1:1,  , 0

<dl id="6cdtz"><ul id="6cdtz"></ul></dl>

      20081226

      M點是小球1與小球2碰撞后小球1落點的平均位置

      N點是小球2落點的平均位置

      ②小球從槽口C飛出后作平拋運動的時間相同,設為t,則有

              OP=v10t

              OM=v1t

              ON=v2t

        小球2碰撞前靜止, v20=0

           

           ③OP與小球的質(zhì)量無關(guān),OM和ON與小球的質(zhì)量有關(guān)

      19.解析:(1)設乙物體運動到最高點時,繩子上的彈力為T1,     

            對乙物體        =5N                    

      當乙物體運動到最低點時,繩子上的彈力為T2

      對乙物體由機械能守恒定律:    

      又由牛頓第二定律:                 

      得: =20N                      

      (2)設甲物體的質(zhì)量為M,所受的最大靜摩擦力為f ,

      乙在最高點時甲物體恰好不下滑,有:    

      乙在最低點時甲物體恰好不上滑,有:     

      可解得:            

                  

      20.(1)由題意,A、B、C三物在C落地前均保持相對靜止,

      知:

      對A有:

         (2)若,在C未落地之前

         

      顯然,B將在A上相對滑動,而C落地時間:

       

      C落地瞬間,A、B的速度分別為:

          C落地后,水平方向上只有A、B相互作用,設B剛滑到A最右端二物即獲共同速度,則B就剛不從A上滑下。由水平動量守恒可求出這個共同速度:

      由動能定理(只算數(shù)值);

      對A:

      可知,B在A上相對滑到距離

      21.(1)設物體從A滑落至B時速率為

                                                 

                                                  

              物體與小球相互作用過程中,系統(tǒng)動量守恒,設共同速度為

                                                 

                                                  

         (2)設二者之間的摩擦力為

                              

                              

              得                                  

        (3)設物體從EF滑下后與車達到相對靜止,共同速度為v2相對車滑性的距離為S1,

             車停后物體做勻減速運動,相對車滑行距離為S1

                                                  

                                      

                                           

            聯(lián)立解得 (1分)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