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球獲得的最大速度為C.在B離開A之前.A.B動量守恒D.A.B相互作用的沖量大小相等 查看更多

 

題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用單擺測定重力加速度實驗中:

(1)除了細線.擺球.鐵架臺.鐵夾.米尺之外,必需的儀器還有
 

(2)為了減小實驗誤差,當一游標卡尺的主尺最小分度為1毫米,游標上有10個小等分間隔,現(xiàn)用此卡尺來測量工件的直徑,如圖1所示.該工件的直徑為
 
毫米.比較合適的擺長應(yīng)選
 
cm(選填:80cm.30cm.10cm)
(3)如表是用單擺測重力加速度實驗中獲得的有關(guān)數(shù)據(jù).
擺長L/m0.50.60.81.1
周期T2/s22.02.43.24.8
(a)利用上面的數(shù)據(jù),在坐標圖中作出L-T2圖象.
(b)根據(jù)圖象可知,當?shù)氐闹亓铀俣萭=
 
m/s2.(結(jié)果保留三位有效數(shù)字)
(c)如果該同學(xué)測得的g值偏大,可能的原因是
 

A.計算擺長時沒有計入擺球半徑
B.開始計時時,秒表過遲按下
C.擺線上端未牢固系于懸點,振動中出現(xiàn)松動,使擺線長度增加了
D.實驗中誤將29次全振動數(shù)為30次.

查看答案和解析>>

如圖所示,A、B兩小球由繞過輕質(zhì)定滑輪的細線相連,B、C兩小球在固定的光滑斜面上通過勁度系數(shù)為k的輕質(zhì)彈簧相連,c球放在垂直于斜面的光滑擋板上.現(xiàn)用手控制住A,使細線剛剛拉直但無拉力作用,并保證滑輪左側(cè)細線、彈簧均與斜面始終平行.已知A、B、C的質(zhì)量均為m,重力加速度為g,細線與滑輪之間的摩擦不計,開始時整個系統(tǒng)處于靜止狀態(tài),釋放A后,A豎直向下運動至速度最大時C恰好離開擋板.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在“利用單擺測重力加速度”的實驗中。
(1)以下的做法中正確的是

A.測量擺長的方法:用刻度尺量出從懸點到擺球間的細線的長
B.測量周期時,從小球到達最大振幅位置開始計時,擺球完成50次全振動時,及時截止,然后求出完成一
次全振動的時間
C.要保證單擺自始自終在同一豎直面內(nèi)擺動;
D.單擺振動時,應(yīng)注意使它的偏角開始時不能小于10°;

(2)某同學(xué)先用米尺測得擺線長為97.43cm,用卡尺測得擺球直徑如上圖所示為   cm,則單擺的擺長為      cm;然后用秒表記錄了單擺振動50次所用的時間如上圖所示為   s。則單擺的周期為     s;當?shù)氐闹亓铀俣葹?i>g=    m/s2.
(3)下表是另一同學(xué)在實驗中獲得的有關(guān)數(shù)據(jù)
擺長L(m)
0.5
0.6
0.8
1.1
周期平方T2(s2
2.2
2.4
3.2
4.2
①利用上述數(shù)據(jù),在坐標圖中描出L—T2圖象

②利用圖象,求出的重力加速度為g=       m/s2
(4)實驗中,如果擺球密度不均勻,無法確定重心位置,一位同學(xué)設(shè)計了一個巧妙的方法不計擺球的半徑。具體作法如下:第一次量得懸線長L1,測得振動周期為T1;第二次量得懸線長L2,測得振動周期為T2,由此可推得重力加速度為g=       

查看答案和解析>>

如圖所示,A、B兩小球由繞過輕質(zhì)定滑輪的細線相連,B、C兩小球在固定的光滑斜面上通過勁度系數(shù)為k的輕質(zhì)彈簧相連,c球放在垂直于斜面的光滑擋板上.現(xiàn)用手控制住A,使細線剛剛拉直但無拉力作用,并保證滑輪左側(cè)細線、彈簧均與斜面始終平行.已知A、B、C的質(zhì)量均為m,重力加速度為g,細線與滑輪之間的摩擦不計,開始時整個系統(tǒng)處于靜止狀態(tài),釋放A后,A豎直向下運動至速度最大時C恰好離開擋板.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斜面傾角α=30°B.斜面傾角α=60°
C.A獲得最大速度為g
m
k
D.A獲得最大速度為g
m
2k
精英家教網(wǎng)

查看答案和解析>>

如圖所示,A、B兩小球由繞過輕質(zhì)定滑輪的細線相連,B、C兩小球在固定的光滑斜面上通過勁度系數(shù)為k的輕質(zhì)彈簧相連,c球放在垂直于斜面的光滑擋板上.現(xiàn)用手控制住A,使細線剛剛拉直但無拉力作用,并保證滑輪左側(cè)細線、彈簧均與斜面始終平行.已知A、B、C的質(zhì)量均為m,重力加速度為g,細線與滑輪之間的摩擦不計,開始時整個系統(tǒng)處于靜止狀態(tài),釋放A后,A豎直向下運動至速度最大時C恰好離開擋板.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斜面傾角α=30°
B.斜面傾角α=60°
C.A獲得最大速度為
D.A獲得最大速度為

查看答案和解析>>

 

1. B  2. B  3.BC  4. D  5. BD  6. ABD  7. BD  8. ABD  9. ACD  10. ACD  11. A

12. BC  13. BC  14. BC

15.

16.    

17.1:1,  , 0

        20081226

        M點是小球1與小球2碰撞后小球1落點的平均位置

        N點是小球2落點的平均位置

        ②小球從槽口C飛出后作平拋運動的時間相同,設(shè)為t,則有

                OP=v10t

                OM=v1t

                ON=v2t

          小球2碰撞前靜止, v20=0

             

             ③OP與小球的質(zhì)量無關(guān),OM和ON與小球的質(zhì)量有關(guān)

        19.解析:(1)設(shè)乙物體運動到最高點時,繩子上的彈力為T1,     

              對乙物體        =5N                    

        當乙物體運動到最低點時,繩子上的彈力為T2

        對乙物體由機械能守恒定律:    

        又由牛頓第二定律:                 

        得: =20N                      

        (2)設(shè)甲物體的質(zhì)量為M,所受的最大靜摩擦力為f ,

        乙在最高點時甲物體恰好不下滑,有:    

        乙在最低點時甲物體恰好不上滑,有:     

        可解得:            

                    

        20.(1)由題意,A、B、C三物在C落地前均保持相對靜止,

        知:

        對A有:

           (2)若,在C未落地之前

           

        顯然,B將在A上相對滑動,而C落地時間:

         

        C落地瞬間,A、B的速度分別為:

            C落地后,水平方向上只有A、B相互作用,設(shè)B剛滑到A最右端二物即獲共同速度,則B就剛不從A上滑下。由水平動量守恒可求出這個共同速度:

        由動能定理(只算數(shù)值);

        對A:

        可知,B在A上相對滑到距離

        21.(1)設(shè)物體從A滑落至B時速率為

                                                   

                                                    

                物體與小球相互作用過程中,系統(tǒng)動量守恒,設(shè)共同速度為

                                                   

                                                    

           (2)設(shè)二者之間的摩擦力為

                                

                                

                得                                  

          (3)設(shè)物體從EF滑下后與車達到相對靜止,共同速度為v2相對車滑性的距離為S1,

               車停后物體做勻減速運動,相對車滑行距離為S1

                                                    

                                        

                                             

              聯(lián)立解得 (1分)                        

         

         

         

         

         

         

         

         


        同步練習冊答案